s 阅读页

《洛神赋》之谜

  《洛神赋》是建安文学中赋的代表作。全赋构思神奇,辞采缤纷,被后人赞为可与屈原的《九歌·湘君》相媲美的传世佳作。但是是什么原因激发了身处逆境的作者如此高亢的热情,《洛神赋》的主题是什么?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争论不休的话题。

  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是曹丕的亲弟弟,沛国(今安徽省亳县)人。他在年轻时就极富文才,曹操颇为宠爱,一度要立为太子。后来曹丕、曹睿相继为帝,因此曹植备受猜忌压迫,郁郁而死。他前期的一些作品,表现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后期作品充满愤激情绪,往往通过比兴寄托的方法来抒发作者受到压抑的不平之感和要求个人自由解脱的心情。

  《洛神赋》是曹植于黄初初年(公元223年)所作。关于此赋的主题,一种说法是,《洛神赋》是曹植为怀念他死去的嫂子甄后而作,故初名《感甄赋》。《文选》记载,甄后死后,曹植进京朝拜皇上,看到甄后的遗物,想到甄后的不幸,不禁落泪;回来时,途经洛水,看见甄后显形,悲喜交加,写下了《感甄赋》;魏明帝看后,改为《洛神赋》。但这种说法未见正史记载,一些学者多认为这种说法是后人从小说《感甄记》中得来的,不可信。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洛神赋》塑造了一位美丽痴情而被猜疑,怀才不遇的洛神形象。以恍惚迷离之辞,描写了一个人神互恋,但最终不能结合的感伤故事。然而如果曹植把甄后比作洛神,那就是说曹植居然对兄嫂产生了爱慕之心。这就兄弟之道而言,是其不义;就君臣之道而言,是其不忠。这种不义不忠,大逆不道的事,曹植怎能做得出来。

  于是从古至今,许多人都对这种说法的真伪加以研究。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点:一、李善注本没有此注,是宋人尤袤编写《文选》时引用错了。二、曹植爱上兄嫂极不可能,即使是,也不会大胆地写《感甄赋》。曹丕与曹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上的斗争,本来关系就很紧张,曹植再写《感甄赋》,将被看成是色胆包天,会引来杀身之祸。三、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在百姓看来都不能容忍,何况是帝王之后呢?四、《感甄赋》确有其文,但并不是《洛神赋》。五、《洛神赋》一文,是把当时的皇帝曹丕比作洛神。

  与此相对立的人认为洛神就是甄后。《太平广记》中的《萧旷》篇,《类书》中的《传奇》篇,都有洛神女是甄后的故事描写。李商隐在她的诗中,多次引用到曹植怀念甄后的情节。郭沫若在《论曹植》一文里也认为,魏晋时代男女关系并不是那么严格,进而推论《洛神赋》是为了怀念甄后而作。

  关于《洛神赋》的主题,从东汉末年的文人到二十世纪的郭沫若,争论了千百年,双方都没有拿出充分的、直接的证据来说明《洛神赋》是否是为了怀念甄后而作。以上观点也多是推论。如果说是怀念甄后之作,用什么确凿的材料来推翻否定者所提出的疑问。如果不是为甄后所作,那曹植为什么要写《洛神赋》,如果说是对君王的歌颂,作为政治上屡遭其兄迫害的曹植,又怎样会产生像《洛神赋》那么深挚的感情。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个谜。

  洛神,是古代神话中的洛水女神,又称雒(洛)嫔,名宓妃。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