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撤战争指古希腊的两个城市国家(城邦)同盟——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建立于前478~前477年,爱琴海沿岸各城市国家和群岛都被统一到它的统治之下)之间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战争。希腊各城邦经济的繁荣和希波战争(公元前500~前440年)后各城邦之间贸易的增加,使希腊一些最大的手工业商业中心(雅典为一方,科林斯和梅加腊为一方)的竞争加剧。斗争的焦点主要是争夺西部(意大利、西西里)和东北部(马其顿、色雷斯、黑海沿岸地区)的市场。雅典的利益与科林斯和梅加腊之间的利害冲突尤为激烈。对双方来说,谁占有克基拉岛(位于由希腊去意大利的航线上)的各港口,具有头等重要意义。

  除经济的原因外,还有政治的原因,即斯巴达和雅典由于全希腊的内部政治事务而引起的斗争和争夺希腊霸权的斗争。雅典积极支持各城邦的民主派,而斯巴达则支持与雅典结盟的希腊各城邦的贵族集团和寡头政治集团。随着各城邦联合的趋势——这种趋势与城邦的自治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的增长,雅典与斯巴达争夺政治统治权的斗争也愈演愈烈。

  战争爆发前夕,雅典与其盟邦共同拥有一支庞大的舰队(基地设在设防的拜里厄司港口,约300艘三层舰)和一支4万余人的军队(1.3万名重步兵,1200名骑兵和1600名弓箭手用于野战;1.6万名兵士用于防守雅典要塞墙;其余8000余人为其他要塞和城市的守备队)。

  雅典国家首脑伯里克利的战略计划是:利用海上霸权,将伯罗奔尼撒沿海地区劫掠一空,迫使伯罗奔尼撒同盟投降。这项任务由舰队完成,陆上则采取防御行动。斯巴达拥有人数较多的陆军(6万人),他企图攻取亚提加并将其摧毁,从陆路封锁雅典。

  历史文献把伯罗奔尼撤战争大致分为3个基本阶段:阿客达漠斯战争(以斯巴达王阿客达漠斯二世的名字命名),西西里战争、狄克勒亚(爱奥尼亚)战争。有时文献把西西里战争和狄克勒亚战争合为一个阶段。

  阿客达漠斯战争(公元前431~前421年)伯罗奔尼撒军队在公元前431年4月袭击布拉的城之后,又于6月中旬攻入亚提加。雅典的局势由于鼠疫流行(公元前430~前429年),以及米提利尼(公元前428~前427年)和克基拉岛(公元前427~前425年)先后爆发反雅典起义而恶化。

  公元前425年,雅典军队和舰队在狄摩斯提尼的率领下在皮洛士(迈索尼)港口夺取了一个登陆场,并筑垒设防。斯巴达人企图把雅典人逐出皮洛士,但未能成功。于是一支斯巴达重步兵部队(420人)占据了位于皮洛士港入口处附近的斯法克特里亚岛。后来,雅典军和舰队在狄摩斯提尼和克里昂的率领下击溃了斯巴达人。

  公元前422年10月,克里昂统率的雅典军与布剌西达斯统率的斯巴达军在安菲波利斯(埃托尼亚)附近发生战斗,克里昂和布剌西达斯都战死。这次战斗后,于公元前421年4月11日签订了有效期为50年的所谓尼西尼斯和约。

  西西里战争(公元前420~前413年)这次战争的特点是双方争夺海上霸权。尼亚西斯和约的条款未能消除战争再发的根源。公元前420年,领导一个最好战的派别的亚尔西巴德(伯里克利的侄子)建立了伯罗奔尼撒城邦(阿各斯,曼提涅亚,埃利亚)同盟,同盟在雅典的支持下反对斯巴达。公元前418年8月,同盟的军队在曼提涅亚附近被击溃。次年,亚尔西巴德率3.8万人开始远征西西里,但未能攻破锡腊库扎的筑垒工事。雅典舰队在锡腊库扎港口战败并被焚毁,向西西里岛腹地败退的雅典军也遭到围歼。

  公元前413年,雅典又向锡腊库扎派出一支2.6万人的军队,但未获胜。雅典的军事冒险破产了。

  狄克勒亚战争(公元前413~前404年)这次战争是由于斯巴达人夺占据雅典22公里的狄克勒亚所致。公元前410年,雅典新的舰队在阿比多谢附近连获两次胜利,但随后在诺提翁角附近战败。公元前406年,在波斯援助下组建了斯巴达舰队(由海军统帅吕山德指挥)在靠近小亚细亚海岸的阿吉纽西群岛附近被雅典人击溃。此后,波斯再次帮助斯巴达人重建舰队。公元前405年,这支舰队在埃戈斯波塔梅附近的交战中击败雅典舰队。公元前404年4月,陷于海陆重围的雅典投降。胜利者斯巴达迫使雅典接受以下媾和条件:解散提洛同盟;交出雅典舰队(12艘护卫舰除外),拆除雅典和拜里厄司的筑垒工事;与斯巴达结盟并依附于斯巴达。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结果是:希腊所有国家——不论胜者或者负者,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希腊奴隶制度加速解体;希腊的国际威望下降;波斯强国的地位有新的加强。公元前4世纪,由于城邦政体在社会经济、政治方面发生了危机,希腊沦为马其顿的附庸。

  在战争过程中,完成了由自由市民组成的民团向雇佣军的过渡。职业军人的出现使军队的训练和教育复杂化了。战斗行动持续的时间更长,并且一年四季都在进行。希腊军战斗队形编成的原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方阵仍是战斗队形的基础,但步兵的一种——培尔塔斯特的出现,改变了会战本身的性质,这种步兵能以密集队形和散开队形在起伏地机动行动。现在,战斗中以重步兵和中等装备的步兵协同行动为基础的机动,已成为获胜的重要因素。夺取要塞的方法有很大改进;强攻部队列成纵队,从队形两侧和上方均由士兵手持的盾进行防护;使用水淹,火焚和挖掘地道。舰队的使用方式更加复杂化了。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对海运通路的争夺,从海上对敌封锁和侵入都达到了很大的规模。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希腊的城市国家此前就已经不稳定的均衡关系彻底被打破了。战争对小农经济的毁灭性打击,摧毁了希腊文明的基础。结束了雅典的霸权,使整个希腊奴隶制城邦制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