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西周时期经济状况

  周人早在夏初,就是西方大国,后来因为躲避周边游牧部落的侵袭,迁至豳一带(今陕西境内),并发展成为殷西大邦,在逐渐繁荣后,在古公亶父做首领时又迁移到雍、杜之间的岐山之阳,也就是后来闻名的——周原。至此,周完成了基地的选址和开发,开始削弱宗主的“翦商”大业,而这个人儿子季历更是在与当时的商王作战时将商王杀死!当然,季历的后果是自己也短命,而季历的儿子、也就是古公亶父的孙子,便是后代鼎鼎大名的——周文王姬昌!周灭商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057年,周在占领殷都后,分兵四出,控制商的统治地区,并把殷的遗民安置在殷,命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监管,此后两年武王死,子成王年幼,周公旦辅政,商纣王子武庚煽动怀疑周公旦夺位的管叔、蔡叔以及周东方诸侯叛乱(其实,也可能是二人对自己没有分得中央权力的愤恨),周公历经三年苦战,终于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平定东方诸国。这次战争的规模远大于武王伐纣,而且,到这里,周的灭商大业才告真正完成!周初发布三件大事:

  其一,就是大分封。

  第二,是在父权家长制基础上建立宗法制度,这一制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也将全国大小奴隶主、甚至平民纳入血缘宗法的统治范畴,在国家的统治基础上,又加了一层保险,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效仿。

  第三就是井田制度,使奴隶主的田地成为周代经济的组成部分,也使周王室税收得以保证,当然,以后井田制度的瓦解,也就从根本上瓦解了周的经济,断绝了周王室的收入来源,造成西周后期、东周时期王室的衰弱。值得一提的是,西周前期,周王为了保证收入,也是做表率,每年都带着王室的农夫到王室的直属田地上工作,当然,周王仅仅是指挥!井田的单位是:每一方块为一百亩(合今天31亩多),是一个耕作单位,为一田,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面积约为一平方里,十井为一成,百井为一同。西周时,农业上升为主要生产部门,使用金属农具,也有很大可能使用了铁制农具,并盛行两人一组相对而立进行耕作的耦耕技术,使开垦荒地的规模越来越大,必然的,大量的生荒地也被整治为熟田。这时的农作物有:稻、粟、麦、稷、菽以及桑、麻、瓜、果等。这时的手工业号称“百工”,由官府统一管理。西周的手工工匠也有优待,如,西周初严厉禁酒,犯禁就要杀头,唯独工匠不在禁酒之列。西周的青铜铸造分布要比商广泛得多,不仅周王室和诸侯公室可以铸造,一般小贵族也有自己的铸造作坊,当然了,数量必然远远超过商代,铸造的风格也从商代的注重厚重、神秘、华丽转变为轻巧、使用、朴素。还出现了乐器中的钟,兵器中的剑、戟等开始出现。陶瓷业有重大发展,瓷器的制作趋于成熟,建筑上出现早期的瓦。而车辆的制作更为精巧,分工更细致。玉器普遍应用于贵族生活,还成为典礼中的礼器。商业成为不可缺少的社会经济部门。在“工商食官”的制度下,商业由奴隶主国家垄断,较大的都邑里都出现了市场,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质人。市场除交易珍贵的“宝货”、兵器、牛马、丝帛之外,还交易奴隶,价格大约是五名奴隶值“匹马束丝”。贝仍然是主要货币,铜作为重要商品的同时也担负货币职能,后来发展成铸造铜币。民间的交易在城市外进行,数量较小,多是以物易物,成为自然经济的补充。

  西周后期,中小奴隶主将大量的荒田开垦;而一些奴隶主醉心于掠夺战争,不重视自己领地开发,任其荒芜,造成许多奴隶主破产,不得不出卖周天子下赐,不得用于交换的土地,以维持生计,井田制度出现裂痕。而以下犯上的行为大量出现,周王室的判决往往流于形式,使等级制度遭到破坏,贵族中间的地位升降更加明显。而周王室为了平定周边少数民族,消耗大量的实力,逐渐衰弱。与此同时,人民矛盾日益尖锐,奴隶大量逃亡,“道路以目”,就是这个时期周厉王干的好事,他自己落得个出逃在外十四年的结果。他出逃的时期,被称为“共和”时期。这时周王室的统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而周厉王的孙子、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周幽王,以烽火戏诸侯,不但博得了美人褒姒的千古一笑,也丢了自己的小命和西周的江山。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在骊山下,西周朝廷的所在地——宗周被摧毁,西周灭亡,其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建立。西周王朝自公元前11世纪中武王克商开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死于骊山下止,前后历十二王,约二百八十余年。

  井田制度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体现了我国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部分。它与宗法制度紧密相连,在西周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