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

  图书:

  《民革川康五魂》屈武团结出版社

  邵力子

  邵力子,男,1882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国民党员。1906年10月,留学日本,随后加入同盟会,次年春回国。1920年5月,邵力子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发起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转为中共党员并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4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一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25年夏,因参加领导五卅运动,被上海护军使下令通缉,离上海去广州。5月起,历任黄埔军校秘书长、政治部主任,公开共产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1926年1月,任国民党二届中央监委。1927年5月初……邵力子从苏联回国被扣押至南京。1929年3月,在国民党三大上,邵力子继续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此后,他又相继出任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等要职。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1月,蒋介石正式免去了邵力子陕西省政府主席的职务。2月,邵力子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其间做了大量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工作。1940年5月,邵力子出任中国驻苏联大使。1942年11月,蒋介石又免去了邵力子驻苏大使的职务。1945年,邵力子作为国民党代表,与张治中一道参加了国共重庆谈判,在与共产党合作方面,只要在他的权限内,只要他有能力办到,总是有求必应,以求和平建国。10月10日,他与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在重庆桂园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通称《双十协定》)

  1946年11月,国民党单方面召开了所谓“国民大会”。邵力子拒绝担任大会秘书长一职,并拒绝参加“国大”的选举。1949年邵力子作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国民党政府拒绝签署和平协定后,他声明同国民党脱离关系。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邵力子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邵力子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1967年12月25日邵力子在北京逝世。

  文物:

  03243 W中苏文化协会等欢送邵力子,这是邵力子出席大会的请柬档案:

  D00014潘梓年致函宣传部部长邵力子

  PB004711717路军驻各省部秋季运动会。杨虎城在运动会主席台,其右为邵力子……

  00601 R周恩来与邵力子等

  02173 R 1961年10月1日,吴玉章、邵力子等在天安门城楼上。

  06452 R 1946年第三方面代表赴南京前,欢宴国共双方代表于范园。图为各方代表,一排右起:雷震(政府)杨永凌(青年党)李维汉(中共)蒋匀田……罗隆基(民盟)吴铁城(政府)周恩来,二排右起黄炎培(民盟)沈钧儒、章伯钧(民盟)邵力子。

  06550 R 1938年8月,印度尼赫鲁访问重庆和邵力子、陈铭枢等留影。

  07603 R前驻苏大使邵力子。

  08983 R国民参政会秘书长,为和平努力不懈之邵力子。

  09046 R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27年3月27日在汉口成立,抗战期间,该会会员于抗敌文艺写作贡献甚大,图中前排第二人为张道藩,第四人为邵力子,第五人为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第六人为陈铭枢。

  09263 R西安事变解决,张李送蒋委员长乘机返京,委员长侧为杨虎城、邵力子、张学良。

  图书:

  《邵力子先生致力于一九四九年国共和谈》程思远《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回忆邵力子先生和我的关系》孙越崎《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中国人民民主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体会》邵力子《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忆邵力子先生二三事》凌其翰《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怀念新闻师尊邵力子》万枚子《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

  《出使苏联的回忆》邵力子《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

  《邵力子生平简略》傅学文《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

  《怀念邵力子》傅学文

  《我的父亲邵力子》邵伟真

  《邵力子在莫斯科》苏杭《民国春秋》2001年4月

  《有官职无官气的邵力子》金光群《炎黄春秋》1999年3月

  《邵力子营救新四军》张军《党史文汇》1984年12月

  《邵力子提倡第三次国共合作》黎碧石《纵横》2006年9月

  《周恩来与邵力子》舒风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年8月

  《和平老人邵力子》中国政协文史资料北京文史出版社1985年10月《邵力子》朱顺佐河北花山出版社沈钧儒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男,浙江嘉兴人,1875年出生。中国民主同盟领导人……早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回国后参加立宪运动、辛亥革命,后又参与护法运动……反对曹锟贿选。致力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1935年先后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11月与邹韬奋、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至抗战爆发后出狱。抗日战争时期……曾组织平民法律扶助会,为被迫害的人民、抗日军人家属及进步图书杂志义务辩护。还在汉口筹组抗日救亡总会。1939年9月初与邹韬奋、章乃器等在重庆发起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倡议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他还出任《新华日报》的常年法律顾问。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1946年1月代表民盟参加旧政治协商会议,为争取全国的和平民主而斗争。当国民党反动派撕毁旧政协决议,下令召开伪国民大会时,曾代表民盟发表声明,坚决反对伪国大。1947年民盟被国民党。

  反动派非法解散。1948年初在香港主持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发表紧急声明,坚决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终于促使民盟走上革命道路。同年5月响应中共五一宣言,9月赴东北解放区,次年春到北京,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建国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1963年6月11日在北京逝世。

  档案:

  R322沈钧儒的档案

  01221 R《新华日报》创办五周年纪念大会上,潘梓年社长和民主人士沈钧儒先生赛跑,潘梓年旁站立者为茅盾。

  02546 T 1938年1月14日,沈钧儒为《新华日报》创刊题词。

  史迪威

  约瑟夫·沃伦·史迪威,男,1883年3月19日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帕拉特卡。美国军官。早年考入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成为当年最年轻的学员之一。

  1921

  年以步兵少校任驻华使馆随员,在北京学习汉语。1925年任驻天津美军参谋长。

  1932年至1939年任美国驻华使馆武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担任驻中、印、缅美军司令,中国战区参谋长,罗斯福总统的代表等。1944年1月,史迪威同意政治顾问戴维斯关于向延安派遣美军观察组的报告。七八月间,美军观察组分两批抵达延安。史迪威因主张动员中国的一切力量抗击日本,反对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消极避战,建议罗斯福总统采取措施,将中国的所有武装力量统一在美军指挥之下等,而同蒋介石发生了尖锐的矛盾。1944年8月,罗斯福派赫尔利来华协调蒋介石和史迪威的关系,但未获结果。同年10月,由于蒋介石的要求,美国政府被迫将史迪威召回美国。回国后,曾任美军陆军地面部队司令、驻冲绳岛美军第十军军长等职。1946年10月12日,史迪威因患胃癌并转移到肝部,在旧金山莱特曼陆军医院逝世,终年六十三岁。遗著被后人汇编为《史迪威文件》。

  档案:

  R522史迪威的档案

  R470(宋庆龄的档案)1.宋庆龄与史迪威在陪都重庆(团结报)

  01621 R宋庆龄与史迪威0698207026-07027 Y史迪威旧居(李子坝、嘉陵新路63号)

  07071 Y重庆市颁布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史迪威旧居)

  07072 Y史迪威旧居(李子坝、嘉陵新路63号)

  07107 Y史迪威旧居(嘉陵新路)

  07108-07110 Y史迪威旧居(嘉陵新路)

  09349 H在我军会师后,中印公路亦随之完成,1944年1月22日,中印公路正式通车。由印度雷多开始,过孟拱,过密支那,经八莫,龙陵而至昆明,全长1044英里,我国被敌封锁三年,遂被打破,蒋主席以缅甸之战多赖史迪威将军指挥,命名为史迪威公路图书:

  《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4)苑鲁重庆出版社2005年3月《史迪威与中国》史迪威研究中心编重庆出版社《史迪威与中国》杨耀健北京中青社1991年10月《史迪威与蒋介石》苑鲁重庆出版社1990年1月史良。

  史良,女,江苏常州人,1900年出生。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1921年,考入上海政法大学攻读法律。1931年后,任上海律师公会执行委员,上海妇女救国会常委。1935年12月21日,史良出席上海妇女界救国会成立大会,并在会上致辞,后当选上海妇女界救国会理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执行委员、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等职。1936年11月22日,史良、沈钧儒等七人被国民党所逮捕,为历史上著名“七君子”。抗日战争期间,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民主运动。1938年10月到重庆,1939年冬至1940年春,各抗日民主党派在重庆掀起宪政运动,她是妇女宪政运动的主要领导者。1941年“皖南事变”后,为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分裂活动,她退出国民参政会。1942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常委。1946年7月,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到暗杀。接着陶行知因时局的刺激而患脑溢血逝世。她是李、闻、陶追悼活动的负责人之一……1947年民盟被国民党政府强迫解散后,她留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为民盟华东执行部负责人之一。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1985年9月6日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五岁。

  档案:

  R346史良的档案

  01802 R吴国桢在追悼会上与邓颖超、史良两女士晤谈

  01803 R邓颖超与史良在重庆各界妇女集会上

  02070 R吴玉章与史良在广东从化温泉(1962年2月)

  沈钧儒、沙千里、李公朴、邹韬奋。

  05108 R抗战期间重庆召开各界抗日群众大会,会前史良(右)与谢兰郁交谈05109 R抗日战争爆发后,史良在上海与何香凝等积极组织领导慰问抗日工作……图为史良亲手向上海抗日将士分发慰问品05110 R抗战期间史良(右一)与民盟领导人张澜(右三)沈钧儒(左三)

  ……梁漱溟(左一)等在重庆留影

  图书:

  《史良自述》史良北京文史出版社1987年3月

  史沫特莱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女,1892年出生,美国人。1910年,史沫特莱加入了印度工人党。1916年史沫特莱来到纽约,为《号角》撰稿。1918年她因声援印度独立运动而被捕入狱6个月。1928年她完成了自传《大地的女儿》。1929年初,史沫特莱作为德国《法兰克福日报》的记者途经苏联来到中国。在上海,她认识了鲁迅……郭沫若等文化名人,并协助宋庆龄处理一些文秘工作。1933年她发表第一本有关中国的书《中国人的命运》,次年又发表《中国红军在前进》一书。希特勒上台后,她改为担任英国《曼彻斯特卫报》驻中国记者。1935年史沫特莱再次来中国。1936年,在中共地下党员刘鼎的安排下,史沫特莱到达西安,报道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并永久地被贴上了“中国共产党的辩护人”的标签。1937年……史沫特莱受中国共产党邀请,前往延安。她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图书管理员,负责扩展延安窑洞图书馆外文书籍。她为延安引进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西方式的交谊舞。1938年1月,她从山西来到武汉,在中国红十字会军医部展开工作。她还说服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会供应中国军队部分急需药品。为解决中国军医缺乏问题,史沫特莱积极号召外国医务志愿者来中国。在武汉的10个月,通过在前线的经历完成了《中国在反击》一书。1938年10月中旬,史沫特莱随中国红十字会医疗救护队退至长沙。1940年9月史沫特莱去香港养病。1941年5月史沫特莱因病回。

  到美国。回国后,她到处讲演,撰写文章,介绍中国抗战的真实情况,为中国的抗战募捐,并为朱德作传《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1950年5月6日,史沫特莱因手术不治在伦敦逝世。

  档案:

  《一代女杰:史沫特莱传》石垣绫子北京光明日报1992年10月

  《史沫特莱》朱华丽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年10月

  舒绣文

  舒绣文,学名舒彩云,曾用名许飞琼,女,1915年出生。中国话剧、电影演员。

  她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就投身于田汉领导的“五月花剧社”、“春秋剧社。”

  ……开始了革命话剧活动。1931年开始艺术生涯,1932年5月加入五月花剧社,演出了《乱钟》、《战友》等独幕剧。同年秋到上海,随春秋剧社参加为东北难民募寒衣的义务演出,后与艺华影片公司签约,走上了影剧两栖的生活道路。1934年春赴南京演出《梅萝香》,成功地塑造了筱春兰的形象,遂与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签约3年,并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成功地塑造了《原野》中的金子和《大雷雨》中的卡巴诺娃形象。1937年“八一三”后到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电影股工作,同时演出《前夜》、《中国万岁》、《古城的怒吼》等抗战话剧,还主演了电影《保卫我们的土地》。后随电影股西迁重庆,相继拍摄了《塞上风云》、《血溅樱花》等影片并演出了几十部话剧,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获得很高评价。抗战时期,在周恩来、郭沫若的领导下,在重庆、成都等地的“中国万岁剧团”、“中华剧艺社”任主要演员,先后在郭沫若、阳翰笙、曹禺、洪深、老舍、宋之的、马彦祥等许多著名作家的剧作中担任主要角色。抗日战争胜利后她回到上海,演出了《天国春秋》、《清宫外史》等剧,并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裙带风》等影片,被评为最出色的女演员。1950年调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女司机》、《一场风波》等。1957年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先后演出了《关汉卿》、《伊索》、《骆驼祥子》、《女店员》等剧,塑造了虎妞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她生前是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人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和中国影协常务理事。1969年3月17日卒于北京。

  00178 R张瑞芳、舒绣文等正在排练郭沫若写的《棠棣之花》。1941年)

  09761 H 1940年12月26日,宋之的的新作五幕话剧《雾重庆》在国泰大戏院上演。应云卫导演,舒绣文、黎莉莉、陈天国、江村、吴茵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

  斯诺

  埃德加·斯诺,男,1905年出生,美国人。1928年,斯诺来到中国。1932年斯诺与海伦·斯诺结婚。1934年,斯诺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帮助下,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并采访了毛泽东,成为第一个采访边区的西方记者。1937年7月,在北京写成《红星照耀中国》。同年10月该书在英国伦敦出版……1938年2月,中译本在做了少量增删后改名为《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引起极大轰动。“七七”事变爆发,斯诺在北平南苑目击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同年9月末,他又在上海目睹了“八一三”淞沪抗战。接着,斯诺沿着日军在中国的侵略战线,横越中国国土,去了汉口、重庆、西安,并再一次去延安,其间撰写了一系列的新闻报道,揭露日军的蛮横凶残和中国人的不屈反抗。1941年,斯诺回到美国,仍然向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1942年,斯诺前往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1959年,全家迁居瑞士日内瓦。斯诺同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9年后于1960年、1964年和1970年曾三次重访中国。1972年2月15日,斯诺病逝于日内瓦。1997年1月,海伦去世。斯诺著名作品有:《远东前线》(1933年)中国现代短篇小说英文译作《活的中国》(1936年)《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1937年)《为亚洲而战》(1941年)

  《苏联力量的格局》(1945年)《斯大林需要和平》(1947年)《复始之旅》(1959年)《今日红色中国》(1962年)

  档案:

  R4(周恩来的档案)31.美国作家斯诺关于周恩来总理的介绍

  Z0145斯诺著《西行漫记》1938年邓托夫捐赠

  00608 R 1938年周恩来与邓颖超在武昌会见斯诺

  05200 R 1936年7月9日,周恩来在安塞百家坪西征前线遇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图为周恩来(右二)同斯诺(左一)热情握手。

  06571 R宋庆龄1939年在香港会见埃德加·斯诺

  图书:

  《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访华文章》三联书店1971年7月

  《斯诺眼中的中国》(美)路易斯·惠勒·斯诺中国学术出版社1982年2月《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美)埃德加·斯诺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12月《漫长的革命——紫禁城上话中国》(美)埃德加·斯诺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漫长的革命》(美)埃德加·斯诺上海人文出版社1975年4月《冒险的岁月——埃德加·斯诺在中国》(美)伯纳德·托马斯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7月司徒雷登司徒雷登,男,1876年出生于杭州城北部天水桥畔耶稣堂弄天水堂旁的传教士住宅。他后来成为第二代美南长老会传教士。1919年1月,司徒雷登被聘请为燕京大学校长。1921年司徒雷登受聘为中国教会教育调查团成员。193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司徒雷登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因拒绝与日军合作,和华北地区英美人士一同被日军关押在山东潍县集中营(长老会乐道院)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获释。1945年,获释后的司徒雷登继任燕大校长(后为校务长)直到离开中国。1946年7月11日司徒雷登出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

  南京,他没有随国民政府南下广州,而是坚持要留在南京美国大使馆。直到8月2日,司徒雷登才被迫悄然离开,返回美国并随即退休。据说在他离开中国前夕,曾经和中国共产党高层秘密接触,也打算前往北京磋商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事宜,但是被提前召回,未能成行。回到美国后,他先被国务院下了“禁言令”,后来又被麦卡锡主义者骚扰。患了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和失语症,最终于1962年9月19日在华盛顿病故。主要著作有《启示录注释》、《司徒雷登日记》……《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等。

  入国民党,不肯任官职。抗战后期,他还鼎力支持国内经济建设事业,在重庆等地设立华侨兴业银行。抗日战争胜利后,反对蒋介石集团的内战政策。1946年4月……司徒美堂率众抵沪。6月21日,司徒美堂晤蒋,话不投机,悻悻而去。两天后,他亲赴南京梅园30号拜会中共代表周恩来,旋又参加中共代表和上海民主人士为他举行的欢迎茶会。此后,周恩来代表中共亲自到司徒美堂寓所两次访谈,并邀他到解放区参观。两相对比,使司徒美堂开始疏离国民党而接近共产党。1947年在南京和上海,司徒美堂两次拒当国大代表,杜月笙替蒋恐吓:“蒋叫你当,你就要当,他不是好惹的人。”司徒美堂挥杖拍案而起,大吼:“我司徒美堂不当就不当,告诉蒋某人,司徒美堂难道就好惹吗!”1949年毅然离开居住了69年的美国,应邀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全国人大常委等职。1955年5月8日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七岁。

  档案:

  Z0028周恩来致马歇尔、司徒美堂的信

  00478 R周恩来与司徒美堂、黄兴夫人等在重庆“八办”。

  00479 R周恩来与司徒美堂等人

  06729 Ww司徒美堂提议召开各党各派各界领袖组织特别委员会调整国共关系致蒋介石、毛泽东。

  图书:

  《回忆司徒美堂老人》北京政协、广东政协文史资料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5月

  《爱国华侨司徒美堂》陈民《人物》1980年第3期

  宋庆龄

  宋庆龄,女,1893年出生于上海。国民党员。1908年,宋庆龄赴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留学,获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学士学位。1915年,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宋庆龄继续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的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九一八”事变后,宋庆龄再度从西欧回国。1932年12月……宋庆龄与蔡元培、鲁迅等人在上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盟”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为祖国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宋庆龄于1938.

  年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的医疗救济和儿童保健工作。她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向海外华侨和国际社会宣传抗战真实情况,并向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募集了大量资金、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支援抗战。她团结和组织国际友人和国际医疗队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去考察和工作。斯诺、史沫特莱、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等记者和医生都是经她安排进入解放区的。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将“保卫中国同盟”改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主要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此时的国民党又发动内战,宋庆龄虽然身在国民党的心脏地区,却继续募集大批医药物资,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运往解放区,支援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特殊的功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中共中央邀请,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后相继担任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等职务。198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病逝于北京……

  档案:

  R470宋庆龄的档案

  D00271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致蒋介石电

  00160 R宋庆龄1939年在香港

  00163 R宋庆龄与王安娜前去桂园拜见毛泽东

  00731 R周恩来与宋庆龄

  01617 R 1942年,宋庆龄在重庆慰问抗日战士。

  01618 R 1948年,宋庆龄检查中国福利基金会募集的即将运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医药器材。

  01619 R 1939年,宋庆龄在香港摄于英国友人约翰·桑勒克诺弗特捐助的大型救护车前。在保卫中国同盟的安排下,这辆救护车被护送到了延安。

  01620 R宋庆龄1942年摄于重庆

  01621 R宋庆龄与史迪威

  05060 R 1938年8月,宋庆龄在广州视察伤兵医院。

  05061 R 1942年,宋庆龄摄于重庆。她在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前六小时,乘最后一班飞机赴重庆,继续开展“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

  05142 R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谈判期间,广泛会见各方面人士以及外国朋友……反复阐述我党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张。图为他们在桂园门口送别来访的宋庆龄。

  05144 R在1927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吴玉章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委员。前排右起:吴玉章、经亨颐、陈友仁、宋子文、宋庆龄、孙科、谭延闿、徐谦、顾孟余、丁惟汾,中排右起:朱霁青、林伯渠、毛泽东、彭泽民、于树德、陈其瑷、邓懋修、丁超五、董必武、江浩

  06378 R 1942年春,宋霭龄(中)宋庆龄(右)和宋美龄(左)在重庆参加一个群众献机报国的活动

  06379 R宋霭龄(左)与宋庆龄出席中美文化交流招待会(1942年在重庆)

  06476 R 1949年9月30日,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副主席刘少奇……朱德、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在大会主席台上。

  06477 R 1948年,中国福利基金会领导人宋庆龄检查该会募集的运往解放区的医疗器械

  06566 R宋庆龄三姐妹在重庆视察儿童保育院

  06570 R宋庆龄在重庆

  06571 R宋庆龄1939年在香港会见埃德加·斯诺。

  06712 R宋庆龄

  01506 R宋氏三姊妹在一起

  01507 R蒋介石与宋氏三姊妹在一起

  02686-02687 W宋庆龄1943年5月赈豫足球义赛纪念章(正背面)

  02888 Ww宋庆龄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1937年11月于上海)

  06474 Ww 1941年1月14日,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联合致函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愤怒谴责他们制造皖南事变。

  06595 Ww 1941年1月14日,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为皖南事变致蒋介石等的通电。

  06642 Ww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强烈抗议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

  02605 X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致蒋介石及中央执行委员诸同志信函。

  03026 B宋庆龄等联名电蒋制止内战祸国行为

  03489 B报照:宋庆龄等联名电蒋、制止内战卖国行为。

  03678 B宋庆龄发表当前时局主张

  图书:

  《宋庆龄传》吕明灼上海人文出版社1988年11月

  《宋庆龄在香港》刘家泉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7月

  《孙逸仙夫人:宋庆龄传略》张戒·乔思·哈利戴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宋庆龄诞辰百周年学术论文集》胡北淇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

  《宋庆龄》邹英毅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年1月

  《宋庆龄书信集》(上下)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宋庆龄与二十世纪》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9年9月

  《宋庆龄画传》刘东平北京青年出版社2006年1月

  《宋庆龄与黄琪翔的革命友谊》黄久恒《纵横》2007年10月。

  《我所了解的宋庆龄》爱泼斯坦《人物》1980年3月总3

  《论宋庆龄与何香凝》尚明轩著《近代史研究》1983年4月总76

  《我最信任的朋友和同志》——记宋庆龄与爱泼斯坦日农著《人物》2002年6月总160

  《处境艰难的宋庆龄——谢伟思问美国国务院的报告》罗涛(译)

  《红岩春秋》1989年5月《回忆宋庆龄在救国会时期二三事》胡子婴遗著

  《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32册95辑第73-77页

  《党派我给宋庆龄当秘书》李云著《炎黄春秋》2001年6月。

  《宋庆龄与香港“一碗饭运动”》陆茂清著《纵横》1994年3月

  《宋庆龄与周总理》阳日浓著《相遇贵相知》第2辑

  《宋庆龄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联谊会论文集》中国·重庆1995年11月《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在重庆活动的报刊资料汇集》宋庆龄基金重庆分会研究室编1995年10月《只求实干不图虚名——介绍宋庆龄致友人的一封信》马砚祥《文物天地》1986年3月《“我最信任的朋友和同志”——记宋庆龄与爱泼斯坦》日农著《人物》2002年6月

  《傲霜雪愈挫愈奋——宋庆龄追求真理的韧性战斗》陈捻《党史文化》1998年8月《宋庆龄伟大光荣的一生》宋庆龄基金会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宋庆龄题词选》宋庆龄基金会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宋之的。

  宋之的,原名汝昭,笔名一舟、宋人,男,1914年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宋家口头村……中国剧作家、戏剧活动家。1930年夏入北平大学法学院。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北平分盟,任出版部长、《戏剧新闻》主编。还参加呵莽剧社,组织苞莉芭剧社,演出爱国救亡戏剧,并多次为东北义勇军募捐义演。1933年春,为躲避国民党宪兵搜捕,流亡上海,在左翼剧联领导下,参加理论组活动,并随新地剧社赴南京演出。同年因参加进步活动和演出戏剧,曾两次被捕,后经营救出狱。1935年去太原,参加西北剧社和西北电影公司,并编辑《西北电影》杂志。

  1936年5月返回上海,加入上海业余剧人协会。

  “七七事变”爆发后,他参加了集体创作的3幕话剧《保卫卢沟桥》,并为导演团成员。

  八一三上海战争爆发,宋之的与马彦祥、崔嵬、贺绿汀等组织抗日救亡演剧队第一队,任副队长,率队演出于武汉、郑州、西安等地,推动了中原、西北地区抗日救亡戏剧运动的发展。1938年春赴重庆,参加进步文化运动,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和重庆业余剧人协会负责人。1939年与王礼锡共同率领作家战地访问团,去西北、中条山区和晋东南抗日前线等地访问。1941年春,“皖南事变”发生,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宋之的与其他著名作家、艺术家飞赴香港,同于伶、金山等组织旅港剧人协会。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攻占香港,宋之的等人长途跋涉,回到重庆,在夏衍领导下,与于伶、金山等共同组织中国艺术剧社……演出进步戏剧。1946年初,宋之的去上海,协助于伶恢复上海剧艺社。同年4月去苏北解放区,9月被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分配到山东大学文艺系,任教授。1947年11月去哈尔滨,任《生活报》社长,并参加东北文艺协会工作。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参军,任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研究室主任、武汉军管会文艺处副处长。1949年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任解放军代表团副团长,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长、《解放军文艺》主编。195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1956年4月17日逝世。

  09759 H 1940年4月5日,由怒潮剧社扩大改组而成的中国万岁剧团在国泰大戏院首次演出老舍、宋之的合著的四幕剧《国家至上》。魏鹤龄饰张老师(右二)……孙坚白(石羽)黄子清(左三)张瑞芳饰张孝英(左二)

  09761 H 1940年12月26日,宋之的的新作五幕话剧《雾重庆》在国泰大戏院上演。应云卫导演,舒绣文、黎莉莉、陈天国、江村、吴茵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陶行知陶行知,原名文浚、陶文睿,乳名和尚,男,安徽歙县人,1891年出生。人民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1923年与晏阳初等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推行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1938年8月,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1938年10月来重庆,以国民参政员身份出席了国民参政会第二次会议。1939年创办重庆育才学校。1946年初,他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与李公朴等创办重庆社会大学。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8月11日毛泽东亲笔写下了“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的悼词。

  档案:

  R577陶行知的档案

  D00066特务汇报“陶行知所办育才学校迁往化龙桥红岩村情形。”

  Y00025陶行知先生手迹(信)

  Y00028陶行知先生追悼大会特刊

  01738 R陶行知与育才小学的学生们

  00291 Y 1939年7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的新型学校——育才学校

  02859 W 1941年7月20日,陶行知手书“会计英雄雷君醴泉之墓。”

  06887 W陶行知的《教育做合一讨论集》

  06891 W陶行知的《普及教育》

  06894 W陶行知的《幼稚教育论文集》与《幼稚教育文化文续集》

  02520 T宋庆龄题写的悼陶行知先生挽词

  02521 T廖仲凯夫人悼陶行知先生挽词

  02533 T 1946年9月2日,冯玉祥为陶行知先生之死题词。

  03270 T陶行知遗墨

  03271 T林伯渠为陶行知先生逝世题词

  03272 T黄炎培诗《哭陶行知先生》

  07203 T毛泽东为陶行知逝世题词

  07204 T江泽民为陶行知题词

  07205 T周恩来为陶行知题词

  07206 T冯玉祥为陶行知题词

  07207 T李鹏为陶行知题词

  03279 B人民教育社论:革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图书:

  《育彼英才:陶行知和育才学校在重庆》四川育才社会大学编重庆出版社1984年9月

  《陶行知年谱稿》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9月

  《陶行知纪念文集》四川省陶行知筹备组四川人文出版社1982年5月

  《陶行知》余子侠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陶行知与育才学校》(1939-1952)重庆陶研、市育才合编2000年11月

  《民主之魂:陶行知的最后100天》中国上海陶行知研究会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田汉

  田汉,字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男,湖南长沙人,1898年出生。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1916年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1929年冬开始,在从事文艺活动的同时,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30年3月他以发起人之一的身份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并被选为7人执行委员会之一,接着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6月南国社被查封,左翼剧团联盟改组为左翼戏剧家联盟,他是发起与组织者之一。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与了党对文艺的领导工作,和夏衍等打入电影阵地,为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风云儿女》等进步电影文学剧本,使电影文学从思想到艺术出现了新的面貌。1935年2月被捕入狱,后被保释出狱。1937年“七七”事变后,创作了五幕话剧《卢沟桥》,并举行劳军演出。8月赴上海,参加文化界救亡工作。上海沦陷后到长沙、武汉从事戏剧界抗日统一战线工作。12月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他是组织者之一。1938年初与马彦祥等编辑出版了《抗战戏剧》半月刊……后又去长沙筹办了《抗战日报》。1938年2月到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负责艺术宣传工作,同洪深等组建了10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和1个孩子剧团,1940年到重庆,与欧阳予倩等创办《戏剧春秋》,后到桂林领导组建新中国剧社和京剧、湘剧等民间抗日演剧团体,1944年春与欧阳予倩等在桂林主持了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对加强戏剧队伍的团结和坚持进步戏剧运动。

  起到了推动作用。建国后,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写有话剧、戏曲、歌剧、电影剧本100余部,并写有大量诗歌和歌词,是国歌的填词者。1968年逝世。

  09766 R著名话剧演员王莹,1939年与金山率领新中国剧团在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从事抗日宣传。1941年6月王莹到达重庆,图为王莹路过桂林与田汉、夏衍等留影

  06946 W田汉撰写的社论:武汉剧坛印象

  06433 T 1940年6月,同游北碚缙云山,田汉书赠赵清阁七律条幅立轴图书:

  《回忆田汉专辑》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委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35年10月

  《田汉评传》田本相、吴卫民等重庆出版社1998年10月

  王昆仑

  王昆仑,男,1902年出生于河北保定。国民党员。早年入北京大学读书。1922年8月,王昆仑应聘到天津南开中学做国文教员。1926年初,王昆仑从北京到广东,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同年7月,随军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他在南京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的秘书长。1933年王昆仑同孙晓村、曹孟君等,组织了革命团体南京读书会。不久由中共南京市委负责人卢志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利用国民党老党员的合法身份,长期从事爱国民主运动和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王昆仑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的支持下,与王炳南、屈武等在重庆发起组织“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简称“小民革”)在国民党内部坚决主张抗战到底,反对倒退,反对分裂。1943年,他又与谭平山等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积极进行抗日民主活动。1945年5月5日至21日,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复兴关(现名佛图关)举行……会上,王昆仑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勾结日伪,制造分裂,策划内战的阴谋,引。

  起了很大的震动,蒋介石很恼火,立即把他的名字从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候选人的名单中勾去。同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秦邦宪等代表中共中央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王昆仑等组织中苏文化协会成员热烈欢迎,8月31日下午,毛泽东特地在自己的住处——桂园会见了王昆仑和“小民革”的同志。1948年1月王昆仑也申请“出国考察”,在美国,他同冯玉祥联系密切,积极协助冯玉祥在旅美华侨中开展一系列反蒋民主活动。1949年1月,王昆仑父女俩道经苏联回国,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并代表民革出席了同年9月在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他被任命为政务院政务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他历任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从1955年年底起,他担任了北京市副市长,积极参加新中国的政权建设。1981年12月20日,王昆仑当选为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接着,又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5年8月23日病逝。

  《王昆仑》王朝柱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3月

  王世杰

  王世杰,男,1891年生于湖北崇阳。国民党员。1917年获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学士学位,后转入法国巴黎大学,之后获得法学研究所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应蔡元培之邀执教北大,兼法律系主任。1922年与李大钊等人发起组织“民权大同盟”,又与胡适、陈源等创办《现代评论》。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王世杰任法制局局长兼海牙国际仲裁所裁判官。抗日战争爆发后,王世杰随同国民党总部到重庆,先后担任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后为国民参政会主席团七主席之一。曾两度兼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1945年8月任外交部长,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加紧内战军事准备的同时,又玩弄“和平”的政治伎俩,于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43天的谈判中,毛泽东同蒋介石先后进行过7次面对面的商谈,相互交换意见;同时,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国民党方面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等,还就具体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王世杰在这次谈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经过国共两党多次谈判,10月10日,周恩来、王若飞、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等国共双方代表,共同在桂园客厅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会议纪要》(即《双十协定》)1949年,王世杰随蒋介石逃台后,由外交部长改任国民党“总统府”秘书长。1953年11月他因“蒙混舞弊……不尽职守”罪名被究职查办。6年后,年近70岁的王世杰才找到一生归属之地—

  “中央研究院”。这位新任院长增设了物理、经济两个研究所,在各重点大学成立数、理、化、工程生物等研究中心,广筹经费,充实设备,改善科研人员待遇。他不时地去“中研院”,像一位普通学者般“隐入坐席”,听名流们演讲。

  1981年4月21日病逝于台北荣民医院,终年九十岁。

  文物:

  H00174林祖涵致王世杰与张治中的信

  06690 R王世杰

  08020 R行政院长宋子文(中)偕外长王世杰(右)至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外长莫洛托夫至机场欢迎握手。

  08488 R 1943年11月10日,中国访英团赴英报聘。前排中立者为团长王世杰,团员为王云五、胡霖、李维果、杭斌、温源宁。

  08550 R威尔基接见记者(旁为王世杰)

  08927 R外交部长王世杰

  09011 R 1947年6月16日,联合国亚洲远东经济会议,外交部长王世杰致词。

  10021 W“关于国共谈判问题”林祖涵致王世杰张治中的信

  02623 X周怡致王世杰信函

  02625 X中共代表告之邵力子、王世杰、张群关于会议名单之函。

  02940 X潘梓年就罗世文等不明被捕致王世杰的信

  03054 X中共代表林祖涵就再致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与王世杰信函

  03055 X 1944年6月15日,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王世杰对林祖涵6月11日信的答复。

  03056 X 9月10日,张治中、王世杰对林祖涵8月30日信的答复。

  03081 X关于国共谈判问题林祖涵致王世杰与张治中的信(1944年8月20日)

  03140 B报照:“王世杰和毛泽东畅谈。”

  03221 B报照:周恩来和王世杰就军事问题继续谈判

  图书:

  《现代译论派与王世杰》范体仁《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31册90辑魏德迈阿尔伯特·科蒂·魏德迈,男,1897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祖上是德国裔,其祖父于1830年移民美国。1919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1925年至1927年,在中国天津的美军部队服役。1927年至1932年,在驻美国本土的美军部队服役。1932年至1934年,在驻菲律宾的美军部队服役。1936年……毕业于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1936年至1938年,为德国军事学院学员。1938年至1940年,任美国陆军步兵学校教官,军衔为中校。1941年5月至1942年6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部作战与计划部参谋,在计划组内工作。其间他撰写的《胜利计划》,提出美国应在欧洲以击败纳粹德国主要目标。此项计划后来获得接纳,成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基本战略。1942年2月晋升为上校,同年6月至1943年10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并升为准将。1943年9月晋升为少将,同年10月至1944年10月,任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参谋长。1944年10月,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驻中国美军指挥官史迪威与蒋介石不和而被撤换,美国委任魏德迈接替史迪威的工作。他担任此职至1946年3月为止。日本投降后的受降、接收等问题亦由魏德迈协调。1945年1月晋升为中将。1946年3月魏德迈返回美国,临行前获赠青天白日勋章。当时美国政府有意由魏德迈接替赫尔利,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因故作罢。1946年9月至1947年10月,任美国第2集团军司令。1947年曾奉杜鲁门总统之命组成调查团再访华。魏德迈对国民党当局的腐败大加批评,指出单以武力不能解决国民政府的问题,必须在政治及经济上挽回民心。魏德迈在报告内警告国民政府军事上已处于劣势,中共很可能统一中国。魏德迈建议美国政府承诺给予国民政府援助,但同时国府必须改革。唯其意见不被美国政府采纳,撰写的报告更被列为机密被束之高阁。1947年。

  10月至1948年11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部计划与作战部部长。1948年发生的柏林危机,西方国家的空运行动得到过魏德迈的支持。1949年10月至1951年8月,任美国第6集团军司令。1951年8月,任期届满并退出现役。1989年12月17日,魏德迈病逝。

  档案:

  K24.140094魏德迈报告书全文(重庆《新民报》日刊1949年8月23日第一版)

  K24.140095魏德迈报告书全文(重庆《新民报》日刊1949年8月24日第一版)

  K24.140096魏德迈报告书全文(重庆《新民报》日刊1949年8月25日第四版)

  K24.140097魏德迈报告书全文(重庆《新民报》日刊1949年8月26日第四版)

  K24.140098魏德迈报告书全文(重庆《新民报》日刊1949年8月27日第四版)

  02351R毛泽东(左)与魏德迈(中)陈诚(右)在一起

  07672 R左:赫尔利大使,1945年11月22日辞职,由马使来华右:1946年1月陪都慰劳盟军将士大会(左至右)于斌、魏德迈、马歇尔、何应钦07767 R蒋委员长与美军司令魏德迈至鄂北举行军事会议09201 H日本投降初步会议,中坐者系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之代表萧毅肃中将,左坐者系魏德迈将军之代表柏德诺参谋长,投降之日本代表则对坐于会议厅之下方C0540美陆军中将魏德迈(右三)视察中美合作所总部。

  PB02534《良友画报》1945年刊登魏德迈将军返国蒋介石在渝最高勋章颁发魏氏闻一多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男,湖北浠水人,1899年出生。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早年参加过五四运动。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国,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长。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洪流。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四十七岁。

  文物:

  H00259《李公朴、闻一多先生遇刺纪实》

  H00409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追悼大会筹备会启事

  W00794《新华日报》“为闻一多教授遇难而呼吁。”

  W00795《新华日报》“西南师大留渝校友昨天举行闻一多追悼会。”

  W00805《新华日报》“抗议闻一多教授的被刺杀。”

  W00815《新华日报》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特刊

  档案:

  05716 R闻一多在阅读《新华日报》(时间、地点待查)

  01770 R闻一多先生

  05220 R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时为生活所迫挂牌刻图章

  07260 R闻一多先生在1944年“五四”纪念大会上演讲

  10106 W《人民英烈》——李公朴、闻一多先生遇刺纪实

  10259 W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追悼会筹备会启事

  05741 Ww闻一多撰写的“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手迹

  02518 T吴玉章题写的闻一多、李公朴二烈士悼词。

  05736 T周恩来悼李公朴,闻一多词手迹。

  03589 B报照:毛主席朱总司令电唁闻一多家属

  03839 H李公朴、闻一多先生追悼会。

  06495 H参加送葬的闻一多(左三)等教授为死难学生致哀

  06673 H闻一多(左三)等教授为“一二·一”惨案死难学生送葬、致哀。

  PB02019闻一多烈士像

  PB02023闻一多向学生演讲

  PB02343杂牌特务熊福广系暗杀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的凶手

  PB00321刘国鋕1946年8月20日在《新华日报》发表文章《略论闻一多先生》

  图书:

  《闻一多选集》闻一多北京开明书店1951年7月2日

  《李公朴、闻一多烈士纪念册》民盟云南委员会昆明民委会1986年7月《闻一多纪念文集》北京三联出版社1980年8月《闻一多》(中国名人丛书)张同霞、闻立鹏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吴羹梅吴羹梅,男,江苏常州人,1906年出生。爱国民族资本家。1932年在上海创办中国标致铅笔厂。抗战时期,任迁川工厂联合会常务理事兼总干事。1945年参与发起中国民主建国会,任常务理事。建国后,曾任上海制笔工业公司经理、民建常委、全国工商联常委、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90年去世。

  档案:

  R281吴羹梅的档案

  吴祖光

  吴祖光,又名吴召石、吴韶,男,原籍江苏武进,1917年4月21日生于北京。现代著名剧作家、导演。1934年发表小说《宫娥怨》。中法大学文科肄业。1937年,吴祖光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同年创作抗日话剧《凤凰城》。随后几年间,他创作了《正气歌》、《风雪夜归人》、《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和《少年游》等剧作声震剧坛。抗战期间,他是重庆中央青年剧社、中华剧艺社编导。1945年,他主编的《新民晚报》副刊率先发表了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1946年,他在上海创办《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和《清明》杂志,还创作《捉鬼传》和新剧《嫦娥奔月》,声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逃亡香港。

  1947年,他在香港编导了《国魂》、《莫负青春》、《山河泪》、《春风秋雨》和《风雪夜归人》等电影。建国后,吴祖光陆续创作出反映纺纱女工的电影《红旗歌》和儿童剧《除四害》等作品。1954年后,吴租光导演了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洛神》、《荒山泪》,为梅兰芳、程砚秋两位京剧艺术大师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1963年,他与妻子新凤霞合作改编了评剧《花为媒》,成为了评剧舞台上的成功佳作。此外他还创作了《武则天》、《三打陶三春》、《闯江湖》、《新凤霞传奇》和《三关宴》等大量作品。

  1949年后吴祖光历任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牡丹江文工团编导,中国戏曲学校、中国戏曲研究院、北京京剧院编剧,文化部艺术局专业创作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等职。2003年4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09811 R重庆抗战剧人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解放全中国,1949年部分同志聚集香港,准备返回北平,参加新中国建设,左起:张骏祥、吴祖光、张瑞芳、夏衍、白杨、沈宁、叶以群、周而复、阳翰笙。

  06701 w抗战时期在大后方出版的进步剧本,吴祖光撰的《风雪夜归人》。

  06839 w吴祖光的《画角春声》封面

  06921 w吴祖光著《风雪夜归人》

  06922 w吴祖光著《少年游》

  06923 w吴祖光著《牛郎织女》

  06924 w吴祖光的《正气歌》

  06931 w吴祖光创作的剧本集锦

  09746 w1939年1月,国立戏剧学校在国泰大戏院公演,吴祖光的处女剧作《凤凰城》,图为《凤凰城》剧本初版封面。

  冼星海

  冼星海,曾用名黄训、孔宇,男,1905年生于澳门。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歌》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1945年10月30日在莫斯科逝世。

  05737 R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09496 R汉口海星歌咏队全体队员欢送冼星海先生留影(1937年10月)

  02477 T周恩来为冼星海题词

  05025 H演剧九队演出歌舞《新年大合唱》的一个场面。冼星海曲,李凌词,钱风、陈家松、向路编舞。演员:于因、易洁。1946年2月在重庆)

  鲜英

  鲜英,字特生,男,四川西充县人,1885年出生。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之一。1908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学习。曾任袁世凯总统府侍卫官、参加“护国战争”讨袁。1921年刘湘以川军总司令据守重庆时,委任他为总司令部行营参谋长兼重庆铜元局局长。后为陆军第十师师长兼江北、巴县卫戍总司令。1928年改任四川善后督办公署参赞兼惠民兵工厂厂长。还与陈愚生等创办《新蜀报》。该报聘请恽代英、萧楚女、陈毅、漆南薰主持笔政。1935年任四川第十三行政区督察专员驻守绵阳。1936年改任第十一行政区督察专员驻守南充。抗日战争爆发后,协助张澜在南充创办“建华中学”,张澜任校长,他任董事长。抗战时期,常年居家于重庆上清寺特园,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郭沫若、沈钧儒、冯玉祥等人常来特园活动,张澜等人常常下榻于此。1941年2月,张澜、黄炎培、梁漱溟。

  罗隆基等人在特园秘密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并设总部于此。1944年9月,他当选为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并兼重庆市民盟支部负责人。1945年8月,毛泽东三次来特园会见他与张澜,毛还手书“光明在望”四字赠送其女。董必武称特园是“民主之家”,郭沫若书赠“民主之家”匾额。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为确保重庆免遭破坏,鲜英积极进行策反杨森工作,并做其他川军将领的工作,促其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民盟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并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1968年8月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06018 Y毛泽东曾在特园的这间房与张澜、鲜英进行多次长谈。

  06366 Y毛主席第一次由周恩来陪同到“特园”同张澜、鲜英谈话的房间。

  06984 Y鲜英旧居——嘉陵桥西村5号(平楼)

  06989 Y鲜英旧居中的康庄2号

  00296 Y鲜宅大门

  00286 Y南方局对各党派人士进行工作的重要场所之一——特园客厅05341 Y特园05603 Y重庆特园大门、后门、二门走廊05604 Y重庆特园大门后的花园草坪,这里在抗战前后的民主运动中经常作为民主人士联欢和集会活动的重要场所。

  05605 Y特园内的寝室,张澜等曾在此居住。

  05607 Y重庆特园后院的草坪侧影

  05864 Y民盟总部特园

  05928 Y抗战时期民盟总部

  许德珩

  许德珩,字楚生,男,江西九江市人,1890年出生。“九三”学社创始人、中央主席。青年时代加入同盟会参加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