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

  档案:

  R476康心如的档案

  柯棣华

  柯棣华,男,1910年生于印度孟买。印度医生,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印度援华医疗队于1938年9月来华受到宋庆龄的迎接。29日,医疗队经长沙辗转来到汉口,被中国红十字会编为第15救护队,先后在汉口、宜昌、重庆等地工作。在重庆,医疗队员们为了表达与中国休戚相关的决心,特意请中印文化协会主席谭云山为他们每个人都起了一个中国名字。谭云山提议:在他们每个人名字后面加上“华”字。于是,五位医疗队员都有了他们的中国名字:爱德华、柯棣华、卓克华。

  木克华、巴苏华。早在来中国之前,医疗队就听说了八路军与其他国民党军队不同,因此,他们渴望到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去。刚到中国时,他们就向前来迎接他们的宋庆龄提出到华北前线工作的请求。到武汉后,他们又向周恩来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在重庆,他们又第三次向董必武提出了去延安的请求。1939年1月16日,就在医疗队获得批准,准备奔赴延安的前夕,柯棣华不幸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和其他几位医生劝他回国料理后事,但他强忍悲痛……决定留在中国。1939年到陕北,先到八路军总院工作。同年秋,他们提出追随白求恩的足迹去前线。毛泽东亲自批准并勉励他们学习政治。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并经历了突破封锁线的战斗,他们到达了晋东南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总部。任八路军军医外科主治医生。后到华北抗日根据地工作,任晋察冀边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从1939年11月4日开始,柯棣华和印度医疗队的同伴们,出入枪林弹雨之中,走遍了晋东南、冀西、冀南、冀中、平西和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沿途施行了50余次手术,诊治了2000余名伤病员。柯棣华还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12月9日,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时年仅三十二岁。

  图书:

  《柯棣华》高梁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6月

  《柯棣华(1919-1942)南亚研究1982年特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2年11月《柯棣华大夫》盛贤功执笔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6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柯棣华》任鸣皋、李文业商务印书馆1984年1月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男,1899年出生。现代著名作家。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1913年入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赴英留学任教,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1930年回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1934年夏到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0至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此间,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1936年老舍辞职,从事专业写作。在青岛工作和生活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之一。他先后编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17篇……创作了《选民》(后改题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1939年6月,随全国慰劳总会访问延安。1944年他创作届满20周年,重庆文艺界为其举行盛大茶会,《新华日报》还发表短评,对他高度评价。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10月,老舍回到祖国,创作话剧《方珍珠》。1951年,又创作了《龙须沟》。该剧上演后,老舍获得了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建国后,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自1950年至1955年,老舍创作了大量的话剧、京剧、儿童剧。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档案:

  R587老舍的档案

  05919 R 1946年,老舍、茅盾、于立群在重庆

  05849 R在第一次全国政协宪法讨论会上(从左至右为华罗庚、老舍、梁思成……梅兰芳)

  01692 R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欢迎冯玉祥、老舍、王治秋、叶骞四先生留影纪念(一排中高者为冯玉祥、冯右为老舍、席地而坐者为作家牧野)

  ……

  05764 Y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北碚办公处旧址内的老舍办公室05879 Y北碚老舍旧居外景05880 Y北碚老舍旧居05881-05882、05893 Y北碚老舍旧居外景06663 Y老舍旧居(北碚天生桥街道)

  05707 T老舍为《新华日报》创刊两周年题词

  09759 H 1940年4月5日,由怒潮剧社扩大改组而成的中国万岁剧团在国泰大戏院首次演出老舍、宋之的合著的四幕剧《国家至上》。魏鹤龄饰张老师(右二)

  ……孙坚白(石羽)饰黄子清(左三)张瑞芳饰张孝英(左二)

  图书:

  《老舍自述》徐德明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雷洁琼

  雷洁琼,女,广东台山人,1905年出生。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1925至1931年她在美国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学习,在南加州大学获硕士学位。1931年回国后任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副教授。1938年后任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顾问、伤兵管理处慰劳课长、妇女指导处督导室主任、地方政治讲习院妇女班主任、战时妇女干部训练班主任、中正大学政治系教授。1941年后任上海东吴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任上海沪江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华东大学。

  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1946年后任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49年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全体会议,后任中国新政治学会副秘书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政法学院副教务长,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社会学系教授。1977年后历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民进北京市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民进中央主席、名誉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是第一、二、三、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01765 R 1946年上海人民呼吁和平赴南京请愿代表出发前留影。

  06742 R 1946年6月23日,上海各界人民和平请愿代表团代表在南京下关车站遭国民党特务殴打。图为受伤后的雷洁琼(女)住院治疗。

  李公朴

  李公朴,男,江苏扬州人,1900年出生。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1928年赴美留学,1930年11月回到上海。他与邹韬奋等筹办《生活日报》,在史量才支持下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业余补习学校和妇女补习学校。1934年他和艾思奇一起创办《读书生活》,1936年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了许多进步的通俗读物,包括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同年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李公朴被推为负责人之一,积极与东北抗日人士联系。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抗战全面爆发后,李公朴积极投身于抗日民主运动。1937年11月,与沈钧儒等积极筹建全国抗敌救亡总会。12月,和沈钧儒一起创办《全民周刊》,并成立了全民通讯社总社。1938年1月,应山西阎锡山之邀,到山西临汾创办民族革命大学,被委任为副校长。1938年,《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全民抗战》出版。11月他到达延安,并拜会了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他组织了“抗战教学团”,到晋、察、冀边区进行抗战教育工作,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成书——《华北敌后——晋察冀》,客观公正地宣传共产党、八路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由北方最前线转入西南大后方昆明。1942年12月创建北门书屋……1944年创办北门出版社。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民盟云南省支部执行委员,并担任《民主周刊》的编委工作。1945年在民盟全国代表大会上,他。

  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民主教育委员会副主任。12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召开会员大会,改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会上他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常务委员。1946年初,他与陶行知共同创办“社会大学”,任副校长兼教务长,实施民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同时主编《民主教育》月刊。为了迎接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他参加发起成立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被选为理事。在政协会议期间,他经常主持举办各种报告会、演讲会。在“较场口血案”中,李公朴和郭沫若等人被特务殴伤,送医院治疗。周恩来曾前往探望。同年5月,社会大学由于国民党反动当局百般刁难被迫停办,李公朴从重庆返回昆明,准备将北门出版社迁至上海,并开始编写《世界教育史》。此时他遭到特务的严密监视,但他争取和平民主的决心愈加坚定。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四十六岁。

  文物:

  H00259《李公朴、闻一多先生遇刺纪实》

  H00409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追悼大会筹备会启事

  H00229毛主席与朱德为李公朴被害给张曼筠的唁电

  W00815《新华日报》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特刊。

  档案:

  R204-1侯方岳的档案

  沈钧儒、沙千里、李公朴、邹韬奋

  左起)沈钧儒、张澜、鲜特生、李公朴在特园留影

  右四)柳湜(左一)

  01769 R李公朴先生

  05093 R 1935年8月,韬奋离开旧金山回到上海。到码头迎接的有张仲实(左一)李公朴(左二)艾寒松(左三)沈粹缜(左五)等人10106 W《人民英烈》——李公朴、闻一多先生遇刺纪实10259 W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追悼会筹备会启事。

  03588 Ww关于李公朴被杀学联发的通告

  06371 Ww中共代表团周恩来为李公朴被杀致家属的慰问电

  02518 T吴玉章题写的闻一多、李公朴二烈士悼词

  05733 T邹韬奋赠送给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曾生司令员的题词

  05736 T周恩来悼李公朴、闻一多词手迹

  03839 H李公朴与闻一多先生追悼会

  PB02343特务熊福广系暗杀李公仆、闻一多先生的凶手

  PB02020李公朴烈士像

  PB02022李公朴先生遗体装入铁龛

  PB02021李公朴在医院

  PB02029 PB02052周恩来给李公朴夫人的慰问电

  PB02041李公朴的诗:“你们怕死,叫我格外不怕死!”(报)

  c04950 c04959 Y李公朴墓

  图书:

  《李公朴》(画册)王健北京群言出版社1996年6月

  《李公朴、闻一多烈士纪念册》民盟云南委员会1986年7月

  李烛尘

  李烛尘,男,湖南省永顺县人,1882年出生。天津久大盐业公司总经理、轻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01年参加永顺府会试,名列榜首。1913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气化学科本科,1918年学成归国。为国计、家计、人生计,改原名李华搢为“烛尘”,立志为中华民族从黑暗中崛起照明,以烛尘的笔名投稿《盐政杂志》,力陈己见。《盐政杂志》主编慧眼识英才,将他推荐给创办天津久大精盐公司的范旭东,聘为久大公司技师。他倾其所学化工知识,运用新的经济管理学方法,很快扩大了精盐生产,产品打开湖南、湖北市场。1922年建立中国民族私营工业第一个科研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曾任久大厂长。

  永利碱厂经营部部长。1926年制碱成功,永利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为中国人争了光。1924年范旭东赠予其5000元,他以此入股进董事会,艰苦奋斗,实现了制造国产盐、碱、酸的工业理想,发展了民族工业。1934年范旭东任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结理,他为副总经理,携手团结,创造了永(利)久(大)黄(海)化工企业集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永利为支援抗战,南京钮厂转产为金陵兵工厂生产硝铵炸药。后将全部工厂内迁,他任迁川总指挥……严辞拒绝日本人威逼合作的企图,辗转到达重庆,抓紧建厂复工生产,新厂名为“新塘沽”,体现了中国民族化工企业不倒的精神。还先后任迁川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工协常务理事、中国工商界对敌要求赔偿委员会常委,参与创办中国经济事业促进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任民建中央常务理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他公开发表文章《欢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在会见他和范旭东时,盛赞他们创办民族化工企业的重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致力于恢复永利公司的生产,任华北工业协会会长、天津工业协会理事长。建国后,历任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委、国家食品工业部部长、国家轻工业部部长等职,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在古稀之年,仍然不辞辛劳,深入调查研究,向党和政府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建议。毛泽东、周恩来多次当面征求他对重大决策的意见。1968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六岁。

  05043 R初进久大精盐公司的李烛尘

  05046 R李烛尘先生

  图书:

  《李烛尘:盐碱大王》冯捷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1月

  梁漱溟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后以其字行世,男,祖籍广西桂林,1893年出生。民盟创始人之一。他早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民国报》编辑兼外勤记者。总编辑孙炳文为其拟“漱溟”作笔名。本年开始读佛典。1917年开始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师,后升为教授。1924年,他辞去北大教职。到山东菏泽办高中,又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推行乡村建设运动。1928年7月,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校长。在广州期间,代李济深任广东政治分会建设委员会主席。提出请办乡治讲习所建议案及试办计划大纲。1930年1月,河南村治学院开学,任教务长。6月,主编《村治》。1931年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6月,该院成立,任研究部主任。1933年2月,教育部召开民众教育家会议,推选梁漱溟等五人起草民众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的草案,梁漱溟负责执笔,写成《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同时,被教育部聘为民众教育委员会委员。10月,接任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1937年3月,《乡村建设理论》出版。8月,作为国防参议员出席参议会。1939年11月,与黄炎培等人发起“统一建国同志会”。1940年夏……在重庆璧山来凤驿创办勉仁中学。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任常务委员,并代表民盟前往香港创办《光明报》,途经桂林时在广西大学讲学两个月……1946年,作为民盟代表参加旧政协会议,任民盟秘书长。1946年5月,任民盟秘书长,参与国共和谈。9月,勉仁国学专科学校在重庆北碚成立,1948年改为勉仁文学院。11月,国共和谈破裂。梁漱溟回北碚,重新写作《中国文化要义》。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等职。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

  05110 R抗战期间史良(右一)与民盟领导人张澜(右三)沈钧儒(左三)

  ……梁漱溟(左一)等在重庆留影。

  05073-05074 R梁漱溟

  05075 R 1948年梁漱溟在重庆北碚撰写《中国文化要义》

  05076 R 1950年梁漱溟(右)与张澜

  09572 R 1918年夏,北京大学文科毕业照。前排右起第四人马叙伦、蔡元培。

  06877 W《梁漱溟先生教育文录》

  06890 W梁漱溟的《国民教师手册》

  刘鸿生

  刘鸿生,男,原籍浙江定海,1888年生于上海。爱国民族资本家。毕业于圣约翰大学。20世纪20年代创办了苏州火柴厂、上海水泥厂、中华煤球厂、中华码头股份有限公司、大华保险公司、华丰搪瓷厂等企业。1929年牵头成立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1930年成立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1932年出任国民政府轮船招商局总经理。1937年后,出任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1939年又在香港成立大中国火柴公司。1940年在重庆组建华业和记火柴公司、中国火柴原料公司。1942年任国民政府香烟火柴专卖局局长,1945年又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执行长……建国后,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会员、民建中央常委、全国人大常委等职。他是旧中国著名的火柴大王。1956年去世。

  05013 R重庆的中国毛纺织厂刘鸿生先生用英文撰写的《我作为一个实业家的经历》

  05014 R 1944年旅居重庆的刘鸿生先生

  图书:

  《实业家刘鸿生传略:回忆我的父亲》刘念智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3月《刘鸿生:火柴大王》何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1月刘文辉刘文辉,男,1894年出生。国民党员。为四川军阀中的主要将领之一。1920年,刘文辉以川军独立旅旅长的身份占领四川东部重镇叙府,从此开始了他的军阀生涯。1922年升任川军第九师师长,在打败杨森之后,刘文辉取得四川帮办名义,1928年更当上了四川省政府主席,1931年改组后留任。1932年10月到1933年9月,同是大邑刘氏子弟的刘文辉与刘湘开始为了争夺对四川的全面统治,发动四川历史上的最后一场军阀内战,结果以刘文辉失败退出四川而结束。1938年夏,中共代表董必武、林伯渠等去汉口参加国民参政会,取道成都,与刘文辉见了面。1939年,董必武、林伯渠在重庆曾家岩又与刘文辉会晤恳谈。中共中央还派吴玉章专门与刘文辉见面商讨如何救亡图存。1939年1月,刘文辉成了西康省主席。此时的刘文辉,既与四川各实力派达成了共识,又与中共接上了关系,虽说军事力量还小了一点,但毕竟使大邑刘氏家族集团在中国政治舞台又重新恢复了席位,这也更加坚定了刘文辉反对蒋介石控制的信念。1942年2月,经民盟中央委员张志和的安排,周恩来在重庆民族资本家吴晋航的公馆里会见了刘文辉。周恩来明确表示支持他反蒋介石控制的斗争,并且商定了今后的联系方式。7月下旬,受周恩来的直接指派,王少春等三名中共党员携带电台来到雅安,帮助刘文辉建立了与延安的直接联系。王少春每逢收到明码电报,都抄送一份给刘文辉,还请刘转给成都、重庆的军政朋友暗中传阅。民盟成立后,得到了刘文辉的资助。刘文辉不久就加入了民盟,并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支持川西的民主运动。1949年4月,中共南方局希望刘文辉派代表去香港商谈起义事项。刘文辉立即请民盟中央委员曾庶凡代表他去香港,并派二十四军参谋长杨家桢到成都与邓锡侯商量,组成联合参谋。

  部,统一筹划川康起义。12月8日,刘文辉以西康省主席兼二十四军军长的名义通电起义。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的起义使蒋介石“决战川西”的迷梦破灭,仓皇飞逃台湾。1950年刘文辉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后又被任命为四川省政协副主席。1958年,刘文辉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常委。1976年6月24日,因癌症在北京去世。

  09283 R西康省主席刘文辉

  03762 Ww邓锡侯、潘文华、刘文辉起义通电。

  图书:

  《先父刘文辉杂忆》刘元彦《人物》1986年3月

  《一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代电——刘、邓、潘率部起义给毛主席、朱总司令的佳电》《四川省文物志》

  《民盟的三个秘密盟员——潘文华、刘文辉、龙云》赵锡华《红岩春秋》

  1990年1月

  《走到人民阵营的历史道路》刘文辉《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

  《我走向人民阵营的历史》刘文辉《中华文史资料文库》

  《“多宝道人”刘文辉的两次易帜》陶朱向《中华儿女》2002年4月《我做刘文辉工作的经过》张友渔《四川党史月刊》1988年6月《刘文辉将军是怎样起义的》舒国藩《相遇贵相知》

  刘湘

  刘湘,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男,1888年7月1日生于四川大邑县。国民党员。1906年考取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后分配到清朝新军第33混成旅。辛亥革命后,刘湘因作战英勇,屡建战功,不断得到提升,到1918年护法战争时,已升到川军第一师师长,成为四川军队中的一员主要将领。1920年,刘湘等四川军阀驱逐了云南滇系军阀,宣布四川自治,被推为川军总司令,后为四川各军总司令,被推选为四川省长。此后,刘湘与原四川统治者熊克武发生冲突,于1922年5月被迫通电辞职下野,返回大邑安仁镇老家隐居。一年之后,刘湘在杨森等四川军阀的拥护下东山再起,先率川军大败熊克武。接着,刘湘先后在军阀混战中战胜杨森、袁祖铭,巩固了他在四川的统治。1932年爆发与四川军阀刘文辉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刘文辉战败,刘湘成为四川最强的实力派。其后被蒋介石任命为四川“剿匪”总司令,率部于川北进攻红四方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湘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参加抗日。1937年8月,刘湘在国防会议上,发表了“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担”的豪言壮语,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也促进了国民党中央的抗日决心。接着,他以川康绥靖主任名义,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告川康军民书》,并积极组织川军出川征战。当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重庆之际,刘湘先以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第23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亲率十多万川军开赴南京,出川抗日东征。刘湘出川抗战之时,已抱病在身。同年11月,当日本大举向南京进攻,刘湘正在积极筹划保卫南京、抗击日寇之际,突然旧病发作,生命垂危,被迫到汉口就医。1938年1月20日,刘湘带着未能杀敌报国的遗憾……病逝于武汉。

  文物:

  W01204川康绥靖主席刘湘发纺织品的传单《为民族救亡抗战告四川各界人士》

  05941 R刘湘

  图书:

  《记刘湘的转变》卜桂林《民国档案》1991年2月

  《刘湘殒命之谜》东方明《名人传记》1992年3月

  《四川巨枭刘湘》王晓华《名人传记》1999年12月

  《试论二刘相争的历史影响》缶小强田原《民国档案》1993年4月《刘湘之死:巴蜀掌故》袁箴、罗竟先等重庆出版社1982年4月柳亚子柳亚子,男,江苏吴江人,1887年5月28日生。国民党员。早期同盟会员。1909年冬,创办南社,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总统府秘书。1924年加入国民党。1941年皖南事变后,在香港与宋庆龄、何香凝、彭泽民联合发表著名的“四人宣言”,从事抗日民主活动,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44年9月来到重庆,寓居沙坪坝津南村,同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等有亲密的交往。1945年秋,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期间,3次与他会晤,相互赋诗唱和,在诗坛传为佳话。1948年参加发起“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秘书长。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人大常委等职。1958年去世。

  文物:

  10073 W周恩来给柳亚子先生的信

  05080 W这是一件与朱蕴山有关的革命文物。1947年秋,李济深、何香凝在香港联名写信给当时在上海的谭平山、柳亚子、郭春涛、陈铭枢等,邀请他们来港共同筹建民革。图为写在绸布上的密信,原件存革博H00226周恩来同志给柳亚子的信(带信封)

  档案:

  D00271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致蒋介石电

  02462 T 1945年10月6日,毛泽东在渝谈判期间应柳亚子先生请求在红岩村用办事处信笺重书《沁园春·雪》赠与柳亚子。图为诗词手迹。

  02555 T 1945年9月5日,柳亚子给卢国琦题词。

  02578 T石器和柳亚子诗

  03176 T谢刘太太(饶国模)赠花同柳亚子先生韵

  04982 T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题词及柳亚子题卢国琦小友纪念册。

  06031 T徐特立赠柳亚子先生诗

  06653 T柳亚子香港脱险后,赠送护送他脱险的中共人员袁复两首手迹诗词。

  06654 T香港沦陷后,柳亚子在共产党员的帮助下,乘船脱险回东江,这是柳亚子送给护送人员袁复的诗词。

  02586 X周恩来致柳亚子信函手迹

  04980 X 1944年11月21日,毛泽东致柳亚子的信。

  04981 X柳亚子致仙霏(廖梦醒)函

  05470 X李少石致柳亚子的信札

  07278 X毛泽东柳亚子信(手迹)

  02985 B柳亚子为李少石作《誓墓行》

  04978 Ww柳亚子的日记

  06474 Ww 1941年1月14日,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联合致函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愤怒谴责他们制造皖南事变。

  06642 Ww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强烈抗议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

  06783 Ww何香凝、张澜、柳亚子为抗战胜利,实行和平民主发表的社论。

  07298 Ww柳亚子为皖南事变复国民党中央电

  0491000233 R柳亚子

  04911 R柳亚子在北京

  04912 R上海沦陷后,柳亚子与夫人在辣斐德路557号(现改为复兴中路551号)寓所(1938年于上海)

  04913 R 1949年柳亚子夫妇在颐和园

  04914 R因国民党当局压迫,柳亚子及夫人再度亡命香港(1947年11月于香港)

  04918 R柳亚子的母亲费濑芳

  04919 R 1943年,桂林文化界公祭柳亚子的母亲费太夫人。

  04922 R 1949年5月1日,毛泽东主席访柳亚子于北京颐和园。

  04923 R柳亚子等恭谒孙中山先生衣冠冢(1949年5月5日于北京)

  04930 R首都各界人民公祭柳亚子大会灵堂(1958年6月24日)

  04931 R首都各界人民公祭柳亚子大会移灵堂仪式执绋者(1958年6月24日)

  05728 R抗战时期的柳亚子

  06652 R柳亚子像

  图书:

  《如何评价柳亚子》王昌垚著《近代史研究》1989年3月总51

  《柳亚子与国共合作》崔闽著《近代史研究》1987年6月总42

  《周恩来批评柳亚子牢骚太盛》孙有允著《炎黄春秋》2004年6月《民主革命先驱柳亚子》《中华文史资料文库》1852页《柳亚子小传》徐文烈《中华文史资料文库》1861页《柳亚子与国共合作》崔闽著《中国现代史》1988年1月第199页《柳亚子二三事》曾敏之著《传记文学》1999年3月第30页《君是星虚我房昂——柳亚子与郭沫若》冯锡钢著《传记文学》2000年11月第11页《柳亚子先生言行小记》廖辅叔著《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24册69辑第194-202页《如何评价柳亚子》王晶垚《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3期第172页《民主革命先驱柳亚子》曹美成《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1852页龙云。

  龙云,男,1884年生于云南昭通。国民党员。1911年,龙云与卢汉在四川加入了魏焕章的反清部队。年底,随魏焕章投奔滇军谢汝翼。1912年5月,龙云等被送进云南讲武堂第四期,习骑兵科。毕业后,先后任昭通独立营任少尉排长、唐继尧的都督警卫部队的大队长和第五军军长。1927年2月6日,龙云等对唐继尧实行“兵谏”,唐继尧被迫交出政权,史称“二六”政变。龙云在云南站稳脚跟后,利用云南相对安定稳定、远离中原战乱、自成一体的优势空间,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革,建设“新云南”,对东南亚各国采取开放政策,均收到了相当的成效,使地处边疆的云南成为民国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一个引人注目的省份,龙云也被称为“云南王”。1937年9月9日,龙云誓师巫家坝,滇军首批第60军4万余官兵到达长沙集结,随即奔赴抗日前线台儿庄,在台儿庄战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8年抗战,龙云共向抗日前线派出20多万大军,滇军经历各种大战役20余个,并动员和组织全省军民投入滇西大抗战,共伤亡官兵10余万。这是龙云政治军事生涯中最为光彩和辉煌的一笔。龙云逐渐认清了蒋介石的真实面目,他对蒋介石心存的若干幻想逐渐破灭,蒋介石限制、排挤、削弱地方势力的行为,加剧了龙云的不满。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中共云南地下党审时度势,积极做争取龙云的工作。1944年底,龙云秘密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1945年10月初,根据蒋介石的指令,杜聿明指挥中央军包围昆明城,解除龙云的警卫部队和滇军守城的地方武装。大兵压境,龙云被迫离开云南到重庆,就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的虚职,结束了统治云南长达十六年的历史。1948年12月8日,在陈纳德等人的帮助下,龙云化装潜出南京来到香港,并竭力策动云南起义,支持云南各方的反蒋斗争。1949年8月13日,龙云等44位民主人士在香港发表声明,宣布脱离国民党,坚决表示归向人民。建国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1962年6月27日,龙云因病逝世于北京,享年七十八岁。

  05722 R抗日战争时期的云南省主席龙云

  06348 R龙云

  图书:

  《龙云在解放战争时期》张增智《中华文史资料文库》

  《杜聿明逼走龙云的来龙去脉》万揆一《民国春秋》1995年2月

  《1945年蒋介石逼迫龙云离滇始末》李晴霞《纵横》2002年6月《抗战时期的龙云与共产党》《团结报》2002年5月28日《云南王脱险记》方明《名人传记》1988年3月卢作孚卢作孚,原名魁先,别名卢思,男,1893年出生。重庆市合川人,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21年任沪州永宁公署教育科长,1924年,到成都创办民众通俗教育馆,担任馆长。1925年秋,他弃学从商,奔回合川,创办了民生实业公司,设想以办轮船航运业为基础,兼办其他实业,把实业与教育结合起来……卢作孚赴上海订购载重70.6吨浅水铁壳小船一艘,于1926年秋驶回重庆,取名“民生”,开辟嘉陵江渝—合航线。1927年春,卢作孚到北碚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峡防团务局局长,在这里建成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组建了当时四川最大的煤矿——天府煤矿;创建了西南最大的纺织染厂——三峡织布厂;创立了中国唯一的民办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四川率先架设建成了乡村电话网络;开辟了被誉为重庆北戴河的北温泉公园。并在城镇中设医院、建立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种学校。与此同时,民生公司也发展很快,到1929年又新制了“民用”、“民望”两艘轮船,总吨位230吨,航线从嘉陵江渝—合线扩大到长江渝—涪、渝—泸线。从1930年起,在川江航线上以民生公司为中心,开展了“化零为整”统一川江航运的活动。到1935年民生公司拥有轮船42只、吨位16884吨、职工增到2836人、有股本120万元、资产730万元,经营了川江航运业务的61%。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任命卢作孚为军事委员会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卢坐镇武汉、宜昌等地,具体指挥。1938年秋武汉失守,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10万吨,屯集宜昌无法运走,不断遭到日机轰炸。卢作孚集中全部船只和大部分业务人员,采取分段运输,昼夜兼程抢运,不顾日机狂轰滥炸,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大部分物资抢运到了四川。这次抢运行动,瞩目中外,被誉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在整个抗战期中,民生公司共抢运了各类人员150余万人、物资100万余吨,遭日机炸毁船。

  只16艘,牺牲职工100余人。抗战胜利时,国民政府授予卢作孚一等一级奖章。战后,卢作孚把长江航线的重点移至上海,以此作为向沿海、远洋发展的基地,增辟由上海到台湾、汕头、香港等南洋航线和由上海到连云港、青岛、天津、营口等北洋航线。并在台湾、广州、香港等地设立民生公司分公司或办事处。还创办“太平洋轮船公司”,购入海轮3艘,把航线延伸到越南、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和日本。到1949年拥有各种船舶150余只,吨位72000吨,职工9000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卢作孚于1950年6月由香港回到北京,他所组织的18艘海外轮船陆续从香港驶回大陆,他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北碚文化事业管理委员会主任等职。1952年2月8日在重庆不幸逝世。毛泽东曾称赞他是我国四个不能忘记的实业家之一。

  05113 R卢作孚先生在民生公司举行的经理会议上发言

  05114 R多次赢得冠军的民生公司足球队,摄于北碚体育场,背景为卢作孚先生训练学生和职工的“新营房”,墙上有“忠实地做事”五个大字。

  00963 Y卢作孚创立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07192 Y作孚园(北碚公园)

  07193 Y卢作孚“清凉亭”(北碚公园)

  c05301—c05303 Y北碚卢作孚纪念馆

  c05302 Y北碚卢作孚纪念馆

  图书:

  《我的父亲卢作孚》卢国纪重庆出版社1984年12月

  鹿地亘

  鹿地亘,本名濑口贡,男,1903年生。日本小说家,东京帝国大学毕业。“九一八”事变后,因发表了许多反战言论,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迫害而逃亡中国,与宋庆龄、鲁迅等都有往来。1938年3月,鹿地亘成为三厅对敌宣传处事实上的顾问……同年9月,郭沫若委托鹿地亘赴阳新、大冶一带视察及指导前线的对敌宣传工作……并在湖南常德参与对日本俘虏的教育改造工作。1938年11月28日和1939年冬,两次到桂林,先后在国际宣传委员会主办的座谈会、广西大学等进行反战演讲,同时为报刊撰写了许多反战文章。在桂林发起成立了“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西南支部,随后分三个小组奔赴昆仑关,深入阵地前沿,冒着枪林弹雨,用扩音器向日军喊话,阐述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并散发日文传单,对瓦解敌人的军心起了重要作用。有三名盟员不幸中弹牺牲,桂林军民数千人参加追悼会,反战同盟声名从此远播。事后他将此次战地活动写成报告文学《我们七个人》。他还组织了演出队,创作反战话剧《三兄弟》为被俘的日军士兵和桂林观众演出,影响巨大。鹿地亘还将了解到的日军士兵思家厌战情绪及所见所闻,写成长篇报告文学《和平村记》,在《救亡日报》上连载,引起中外读者和舆论界的关注。1940年7月20日,“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总部在重庆隆重成立,鹿地亘任会长。1941年“皖南事变”后,反战同盟的活动受到国民党方面的限制。鹿地亘并不因此泄气……他在反战同盟总部内另组“鹿地亘研究室”,对日本的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为中国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曾由周恩来陪同,在桂园单独接见了鹿地亘夫妇,作了长时间的交谈。毛泽东盛赞日本反战朋友的出色工作,感谢他们为中国人民神圣的抗战作出的特殊贡献。抗战胜利后,鹿地亘于1946年6月回到日本,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直至1982年去世。

  09046 R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8年3月27日在汉口成立,抗战期间,该会会员于抗敌文艺写作贡献甚大,图中前排第二人为张道藩,第四人为邵力子,第五人为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第六人为陈铭枢。

  路易·艾黎

  路易·艾黎,男,1897年出生,新西兰人。1927年4月21日艾黎第一次来到中国。

  》(1950)《充满生气的北京的片断》(1955)《今日中国》(1957)散文《京戏》(1953)《外蒙古之行》(1957)《洪湖精神》(1966)另与加纳西合著的《中国:古代瓷窑和现代陶瓷》。

  罗隆基

  罗隆基,字努生,又名国琅,笔名生辉、野度,男,江西安福人,1898年出生。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1913年,罗隆基入北京清华大学。1921年,罗隆基公费留美,先入威斯康辛大学,继而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学。后来,他出于对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拉斯基的敬慕,转而赴英留学,成了拉斯基的得意门生,并在英国获政治学博士学位。1931年,罗隆基等人在北平发起组织再生社,发行《再生》周刊。1934年10月,再生社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国家社会党,宣扬国家社会主义。其间,他曾任光华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大学政治学教授、《新月》杂志社主编、北京《晨报》社社长和天津《益世报》主笔等职。

  1939年,罗隆基在重庆参与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3月19日,罗隆基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不久被选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1944年9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全国代表会议在重庆召开,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成立新的领导机构,他被选为中央委员、常务委员兼宣传委员会主任。

  1944年11月,罗隆基参加民盟云南支部的筹建工作,任主任委员。1945年10月,民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罗隆基继续被选为中央委员、常务委员兼宣传委员会主任,并与秘书长左舜生、组织部长章伯钧共同负责民盟中央的行政工作。1945年11月……陪都各界反对内战联合会成立,罗隆基当选为常务理事。1946年2月,民盟机关报《民主报》在重庆创刊,罗隆基任社长。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罗隆基等九人代表民盟出席会议,并与中共代表密切合作,使政协会议达成五项决议,并促使达成了改组政府的决议。1946年10月24日,罗隆基等三人代表民盟在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声明反对内战,维护政协决议。1949年9月,罗隆基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政务院政务委员、森林工业部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政治局委员、副主席等职务。1965年12月,在北京病逝。

  档案:

  D00113特务汇报“罗隆基唆使阚岳南等为较场口事件组织记者后援会情形。”

  陈叔通、罗隆基、陈兴桂、张澜、叶笃义、张茂延

  07829 R和谈进行中,1945年8月25日,民主同盟招待记者,三负责人:罗隆基……沈钧儒、章伯钧图书:

  《罗隆基:我的被捕经过与反感》谢冰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1月绿川英子绿川英子,原名长谷川照子,女,1912年生于日本山梨县猿桥。1929年,绿川英子在奈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开始学习世界语,参加了日本无产阶级世界语同盟的进步活动。1936年中日战争爆发前夜,绿川英子和在日本留学的中国青年刘仁(即刘砥方)结婚。婚后第二年绿川英子和刘仁先后回到了中国,1937年6月在上海参加反对日本军国主义、要求释放全国救国联合会“七君子”的示威游行。她是游行中唯一的外国人。“八一三”事变后,绿川英子目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行为,提笔写下《爱与憎》、《中国的胜利是全。

  亚洲明天的关键(致日本世界语者的信)》等文章,发表在中国无产阶级世界语者联盟的对外刊物上。其中《爱与憎》1938年6月8日被《新华日报》全文登载。

  上海沦陷后流亡香港、广州。在郭沫若的帮助下,于1938年6月底来到武汉,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对日宣传科工作,任中央电台的日语播音员,向全世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报道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英雄事迹。武汉沦陷后撤退重庆,在郭沫若领导的抗敌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此时她的名字已经为国统区和解放区的人民所熟悉。1940年7月,被刚成立的“在华日本人反战革命同盟”选为总部领导成员。1941年7月27日,在重庆文化界人士的一次聚会上,绿川英子见到了周恩来,并与他亲切交谈。抗战胜利后,辗转至东北解放区。绿川英子担任了东北教育委员会委员和东北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员,并应邀到东北大学讲课。1947年1月10日,绿川英子因人工流产感染去世,年仅三十五岁。仅100天后,她的丈夫刘仁也因肺炎去世。

  档案:

  R547绿川英子的档案

  05473 B关于绿川英子的报组照

  06772 B绿川英子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的两篇散文

  06972 Y绿川英子及刘仁旧居(建新西路28号)

  图书:

  《绿色的五月:纪念绿川英子》龚佩康编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81年5月马叙伦马叙伦,又名彝初、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年又号石屋老人,男,浙江杭州人……1884年出生。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民进中央主席。1902年,马叙伦毕业于杭州养正书塾,曾任上海《选报》、《国粹学报》编辑,后以教书为生。辛亥革命前加入柳亚子等发起的南社。1911年赴日本,在东京由章太炎介绍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浙江参与筹办民团,响应武昌起义。后协助章太炎在上海创办《大共和日报》,任总编辑。1913年,任北京医学专科学校文职教员,并应邀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兼课。1913年冬,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辞职南下回上海。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聘邀他任北大哲学系教授。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主席,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1922年夏,出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此后,曾任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长。1929年冬辞职,次年回北大任教。1932年应聘为国难会议议员。1936年1月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救国会,被推为主席。抗战时期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因贫病交加,蛰居上海,化名邹华孙,专事著述。1946年6月在上海参加反内战游行示威,被推举为向南京政府请愿的代表,赴南京和平请愿团团长,在南京下关车站被特务殴伤。1947年底,到香港筹建民进港九分会,继续从事反蒋民主运动。1949年与李济深等赴北平,出席政协会议,并当选为政协常务委员。建国后,曾任教育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最初是马叙伦的建议。1970年。

  5月4日逝世于北京。

  档案:

  R471马叙伦的档案

  00600 R 1946年6月,周恩来在医院看望马叙伦。

  周恩来、章伯钧、黄炎培、林伯渠、朱德、马寅初、蔡畅、毛泽东、张奚若、陈叔通、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李济深、李立三、蔡廷锴、陈嘉庚、乌兰夫。

  沈航冰。

  06734 R 1946年6月23日,各界人士赴南京请愿,代表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毒打,多人受伤,造成“下关惨案”。图为中共代表团周恩来到中央医院看望被打伤的马叙伦。

  01765 R 1946年上海人民呼吁和平赴南京请愿代表出发前留影,从左至右)

  ……盖廷芳、胡子婴、盛丕华、张纲伯、阎宝航、雷洁琼、包达三、马叙伦。

  00600 R 1946年6月,周恩来在医院看望马叙伦。

  04966-04967 R马叙伦(1946年摄于上海)

  03453 B毛泽东与朱德电慰下关惨案马叙伦等

  图书:

  《马叙伦政论文选》马叙伦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4月

  马寅初

  马寅初,男,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省浙江嵊县浦口镇。中国当代经济学家。

  教育学家、人口学家。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选学矿冶专业。1906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先后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当职员、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27年到浙江财务学校任教并任浙江省省府委员。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1929年后,出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南京中央大学、陆军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38年初,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1940年12月6日被蒋介石逮捕。1941年3月30日,重大师生及山城人民冲破重重阻力,举行了“遥祝马寅初六十大寿辰大会”。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色”的寿幛和《新华日报》社“不屈不淫征气性,敢言敢怒见精神”的寿联与“明师永寿”的横幅交相辉映。几天后在校园建起了一座冯玉祥题名的草亭——“寅初亭”。1946年2月,在较场口事件中与郭沫若、李公朴等被国民党特务打伤。1946年9月,到上海私立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任教。1948年当选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1957年因提出“新人口论”观点,遭错误批判。1982年5月10日因病逝世。

  档案:

  R329马寅初的档案

  周恩来、章伯钧、黄炎培、林伯渠、朱德、马寅初、蔡畅、毛泽东、张奚若、陈叔通、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李济深、李立三、蔡廷锴、陈嘉庚、乌兰夫。

  沈航冰。

  04909 R 1957年,周恩来和马寅初等在北京大学。

  01771 R马寅初出狱后被软禁在重庆歌乐山寓所(1942年8月)

  04904 R马寅初

  04905 R马寅初教授在工作(1947年)

  04906 R马寅初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时,与重庆大学师生话别留影。1940年12月8日)

  04907 R马寅初校长与北京大学学生在一起(1954年)

  04909 R 1957年,周恩来和马寅初等在北京大学。

  04994 R 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马寅初(前排左一)

  04995 R 20世纪30年代初,马寅初在杭州。

  04996 R 1940年12月8日,马寅初被国民党逮捕后送去监禁前,回校同重庆大学师生告别。前排左八为马寅初)

  06356 R 1940年12月6日,送马寅初赴前线考察,经济会留影。

  06365 Y抗战期间,马寅初教授的住房。

  02691 W马寅初先生六十大寿纪念章

  05996 W 1941年3月,重庆《新华日报》社祝马寅初六十大寿红缎寿幛

  059970724202499 W 1941年3月,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三人联名,由董必武书写的祝马寅初六十大寿寿联图书:

  《马寅初传》杨建业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9月

  《马寅初抨击官僚资本》周永林、张廷珏重庆出版社1983年9月

  《马寅初传》邓加荣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3月

  茅盾

  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男,浙江桐乡县乌镇人,1896年出生。现代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后,以《小说月报》编务为掩护,从事中共中央联络员的工作。1926年底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1927年7月到上海,以茅盾的笔名,开始文学创作活动。1927年9月—1928年6月,茅盾完成三部曲《蚀》——《幻灭·动摇·追求》的创作。1928年7月,离沪去日本,客居东京和京都期间,写作长篇小说《虹》和《骑士文学ABC》、《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等一系列著作及《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等论文。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20世纪30年代是茅盾创作的成熟和丰收的时期。这时完成的有中篇《路》、《三人行》和优秀的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创作。1933年1月,出版了长篇小说《子夜》。1938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9年3月,去新疆学院任教,被推为新疆文化协会委员长。1940年2月到重庆,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主编《文艺阵地》杂志。1941年皖南事变后,茅盾和大批进步文化人士抵香港。5月,在《大众生活》周刊连载了长篇小说《腐蚀》。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攻占香港,茅盾辗转至桂林等地,第二次来重庆,担负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和中苏文化会的领导工作。

  1945年2月,由他与郭沫若领衔、重庆文化界312人联名发表了《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一二·一”惨案后,他十分愤怒,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为“一二·一”惨案作》。抗战胜利后,茅盾到上海,主编《文联》杂志。1948年底,到北平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1949年7月,当选为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建国后,历任文化部部长。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协主席等职。1981年3月27日,病逝于北京。

  档案:

  R591茅盾的档案

  01723 R沈钧儒、茅盾、王安娜等与外国朋友在一起。

  05919 R 1946年,老舍、茅盾、于立群在重庆。

  05945 R 1945年茅盾夫妇步入茅盾50寿辰聚会会场

  06594 R美国记者休·迪恩、格雷厄姆、佩克、杰克·贝尔登等

  06856 W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第二期第二卷

  06865-06866 W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

  图书:

  《茅盾文集》(9)北京人文出版社1961年10月

  《茅盾书信集》孙中田、周明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3月

  《茅盾全集小说》(4)—(9)茅盾北京人文出版社1984年1896年

  《茅盾全集散文》1-5:11)—(15)茅盾北京人文出版社1986年1987年

  《茅盾文集》(2)4)茅盾北京人文出版社1958年5月

  《茅盾短篇小说集》(上)下)茅盾北京人文出版社1980年4月。

  《茅盾短篇小说选集》茅盾北京开明书店出版1952年4月

  《茅盾专集第一卷:下》巴金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

  《脱险杂记》茅盾北京社科院出版社1980年3月

  《茅盾传——坎坷与辉煌》钟桂松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

  尼赫鲁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男,1889年生,印度人。1905年就读于英国哈罗公学,1907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910年获自然科学荣誉学位,1912年在伦敦内殿法学会取得律师资格。同年回国,在阿拉哈巴德高等法院担任律师,同年末参加国大党年会。1916年尼赫鲁在国大党勒克瑙年会上第一次遇见甘地。1918年起他任国大党全国委员会委员。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参加国大党组织的调查委员会。1920年参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1年国大党被英国统治当局宣布为非法,尼赫鲁第一次被捕入狱。1923、1927年先后两次任国大党总书记各两年。1926至1927年尼赫鲁游历了欧洲和苏联。1927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的被压迫民族大会上被选为反帝大同盟执行委员。同年12月,国大党马德拉斯年会通过由他提出的关于给予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1928年11月,他和鲍斯组织全印独立同盟。1929年12月由他主持召开的国大党拉合尔年会上再次通过了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在该届年会上,由甘地推荐当选为国大党主席,并被公认为甘地在政治上的继承人。1933年以后,尼赫鲁逐渐成为国大党内实际上的最高领袖。从1921年12月至1945年6月,尼赫鲁先后9次被捕,过了将近9年的铁窗生活。他在狱中撰写《自传》、《世界历史一瞥》和《印度的发现》等重要著作。在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形势下,英国政府为了移交政权,曾多次派出代表团同印度领。

  导人进行谈判,尼赫鲁一直是主要的谈判者。1946年9月他应英印总督的邀请组织临时政府,任副总理兼外长。1947年3月蒙巴顿方案公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8月15日印度作为自治领独立,尼赫鲁任总理兼外长等职务,同时兼任国大党主席……1950年1月印度宣布为共和国后,他任共和国总理,一直到1964年病逝。还兼任过原子能部部长、计划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尼赫鲁于1964年5月27日病逝。5月28日,估计有300万人排列在送葬行列经过的道路旁致哀。尼赫鲁的外孙桑贾伊点燃了在甘地陵墓旁的火葬柴堆。后来印度将尼赫鲁的生日11月14日定为儿童节,以纪念他对儿童的关怀。

  06550 R 1938年8月,印度尼赫鲁访问重庆和邵力子、陈铭枢等留影。

  07471 R印度国民党领袖尼赫鲁晋谒蒋委员长

  潘文华

  潘文华,男,1886年生于四川仁寿。国民党员。早年参加同盟会,后入藏。1911年,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西藏,他与郭元珍等同盟会员率部起义。失败后,回川在川军第三师任营长、团长、旅长。后又追随四川陆军总司令刘湘,任第二军第二旅旅长、第四师师长。1927年,他随刘湘响应广州国民政府北伐。以后的川军混战中,他几乎无役不从,为刘湘打败对手杨森、刘文辉立下了汗马功劳。抗日战争爆发后,潘文华率部出川抗战。11月下旬,潘部在长兴、宜兴至湖口之间掩护自淞沪战场西撤的国军。接着参加广德、泗安战役,川军145师师长饶国华壮烈殉国。1938年1月刘湘病逝,留川武装大部分由其统率,任第二十八集团军司令和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1938年夏,董必武、林伯渠、陈绍禹由延安去武汉途经成都,特意与潘文华晤谈。1939年4月,周恩来到成都,潘文华在乔毅夫公馆宴请周恩来。是年夏,董必武、林伯渠在重庆与潘文华第二次会晤。1943年,经潘文华同意,钱松甫在潘的司令部设立电台,此电台一直持续到1946年10月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撤销。抗战后期,大后方民主运动兴起,矛头指向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潘文华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和赞助当时的民主运动。1944年冬,经张澜介绍,潘文华和刘文辉参加了民盟,成为秘密盟员,并提供经济支援。1945年抗战胜利,蒋介石即下令免去潘文华的所有职务。1948年,蒋将潘文华的163师调河南由张饬指挥,164师拨襄樊归康泽调遣,17师开赴武汉由白崇禧使用。至此,潘文华的部队均被东抽西调,肢解无余,潘已成为边署光杆儿司令了。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蒋政权已成土崩瓦解之势。潘文华曾于6月派黄应乾为代表,到香港同张澜、李济深联系。11月30日,重庆解放,蒋介石逃到成都,潘文华以养病为名到灌县暂避,并暗中与刘文辉、邓锡侯相约采取一致行动。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在昆明宣布起义。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彭县同一天通电起义。1950年1月,潘文华被人民政府安排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0月病故于成都。

  05939 R潘文华率领川军23军到达三四安十里岗,迎接敌人,图为潘文华在前线指挥所指挥作战05966 R潘文华在宣城前线观察敌阵地09210 R(左)潘将军在宣城前线观测敌军阵地05874 Y抗战时期潘文华在重庆曾家岩的公馆。

  0376207296 Ww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起文通电

  彭泽民

  彭泽民,字锦泉,男,广东省四会县清塘镇白沙村人,1877年出生。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幼年随伯父学中医,后随父亲从事手工业。1902年,漂泊到马来西亚吉隆坡谋生,当矿场职工,并自己种植橡胶园。1906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是吉隆坡竭分会的负责人之一,追随孙中山。1924年,因为支持香港工人大罢工,被英国当局驱逐出境。1925年9月,当选为华侨代表,回国准备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广泛接触了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与右派思想渐行渐远。1926年,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海外部长。他与共产党人亲密合作,为发展海外侨务作出贡献。1927年,“四一二”发生后,与宋庆龄、邓演达、毛泽东、林伯渠、董必武……恽代英等联名发表《讨蒋通电》,同时极力反对汪精卫“清共”诡计,保护中共领导人吴玉章、林伯渠。然后,毅然去南昌参加“八一”起义,被推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八一”起义后,隐蔽到香港行医。1930年,同邓演达组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1933年参加蒋光鼐、蔡廷锴等发动的“福建事变”,事变失败后,再返香港,入陈伯坛中医专科学校进修6年,毕业后在香港挂牌行医。并任香港陈李济制药厂、先施化妆品厂、永安蒲包仓和广生行的厂医。曾与章伯钧等在香港召开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创办。

  《抗战华侨》杂志,积极向海外侨胞宣传加强团结、抗日救国的主张,发表《致全国各界领袖书》。1941年1月12日,与宋庆龄、柳亚子、何香凝等联名发表《关于皖南事变致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委书》。1947年1月,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南方总支部主任委员。1948年12月,应毛泽东的邀请……前往东北解放区哈尔滨市,商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事宜。1949年9月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并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建国后,历任中央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首都归国华侨联谊会主席、全国侨联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等职务。1951年起任农工民主党副主席。1954年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10月在北京逝世。

  档案:

  R469彭泽民的档案

  D00271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致蒋介石电

  Y00154周恩来致彭泽民函(为呼吁各党派共同反内战事宜)

  05144 R在1927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吴玉章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委员。前排右起:吴玉章、经亨颐、陈友仁、宋子文、宋庆龄、孙科、谭延闿、徐谦、顾孟余、丁惟汾,中排右起:朱霁青、林伯渠、毛泽东、彭泽民、于树德、陈其瑷、邓懋修、丁超五、董必武、江浩。

  06694 R彭泽民

  06474 Ww 1941年1月14日,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联合致函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愤怒谴责他们制造皖南事变。

  06642 Ww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强烈抗议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

  02605 X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致蒋介石及中央执行委员诸同志信函。

  屈武

  屈武,字经文,男,陕西渭南人,1898年出生。中共党员、民革领导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2年4月,他与于右任长女于芝秀结婚。同年夏,他考入北京大学文科。1925年初,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

  在国民“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毕业于苏联中山大学,1930年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抗战初期,在重庆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