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

  图书:

  《笔墨丹青写春秋——廖承志人生的另一侧面》窦应泰《名人传记》2006年第6期总265期《倪姆·韦尔斯笔下的廖承志》《人物》1984.1《和廖承志一起坐牢》吴瑞林《人物》1989.4总56《廖承志致蒋经国的公开信发表前后》吴跃农《党员文汇》2004年第6期《泸港婚缘——廖承志与经普椿由相识到相爱》茆贵鸣《党员文汇》2004年第11期《廖公在江西狱中》蒙光励《名人传汇》1991.124页。

  《廖承志与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茆贵鸣《百年潮》2005年第6期《廖承志同志谈成立人民抗日游击队反对张文彬同志的评价》《党史资料征集通讯》1986.245页《革命精神代代传——廖仲恺、廖承志的诀别诗》黄子云《党史文汇》2001.224页《铮铮铁骨廖承志》卢荻《红岩春秋》1989年第2期《廖承志七闯牢关》杨顺仁《红岩春秋》1991年第4期。

  《我认识的廖承志》高梁《炎黄春秋》2003.1044页

  《廖承志和战时的香港》茆贵鸣《百年潮》2003.237页

  《廖承志传》王俊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

  廖梦醒

  廖梦醒,女,广东归善(今惠城区陈江街道办事处幸福村)人。廖仲恺、何香凝的长女。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至1930年留学法国。其间,在我党领导下,积极参加革命宣传活动。1930年与李少石结婚后,在香港建立秘密交通站,担任中央苏区和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之间联络任务。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廖梦醒在何香凝主持的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工作。1938年参加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的筹建工作,任保盟和宋庆龄的秘书。香港沦陷后,廖梦醒避居澳门。宋庆龄则由香港转移至重庆,继续开展保盟活动。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廖梦醒来到重庆,协助宋庆龄恢复保盟的工作,任秘书兼办公室主任,后兼任财务主任,还负责周恩来与宋庆龄之间的联络工作。抗战胜利后,保盟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她随宋庆龄到沪,继续担任其秘书。开展募集药品、医疗器材和各种救济物资,继续支援国际和平医院、医学院校和制药厂,以及解放区的儿童工作。同时,在筹建儿童剧团、儿童福利站以及举办各种义演、义卖活动,募集基金,救援贫苦儿童、贫病作家、艺术家等活动中,做了大量工作。到1948年离开上海,廖梦醒在保盟及中国福利基金会先后工作了近11个年头。在工作中她与宋庆龄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宋庆龄的挚友和得力助手。1949年春,廖梦醒参加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筹建工作,并任该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同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第一、二、三届。

  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妇联执委,宋庆龄基金会理事。1988年1月7日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01370 R重庆八办工作人员与李湄(左三)廖梦醒(右一)在红岩留影。

  01701 R 1945年秋,李少石与廖梦醒、李湄在重庆牛角沱旧居。

  01703 R 20世纪40年代,廖梦醒(左二)及李湄(左三)在重庆沙坪坝小龙坎福元寺李少石墓前。

  01801 R左起:张晓梅、邓颖超、廖梦醒在一起。

  05176 R 1946年,周恩来(右二)董必武(左一)邓颖超(右一)与廖承志(右四)廖梦醒(右三)经普椿(左二)在南京祭扫廖仲恺墓。

  05927 R 1980年4月,邓颖超与廖梦醒于北京。

  06572 R何香凝、廖承志、廖梦醒

  02573 T 1979年夏,廖梦醒录先夫李少石之遗作。

  04981 X柳亚子致仙霏(廖梦醒)函(1945年10月9日于重庆)

  图书:

  《少石遗诗》廖梦醒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年12月出版

  《我的母亲何香凝》廖梦醒北京人文出版社1984年6月

  《梦醒——母亲廖梦醒百年祭》李湄工人出版社2004年2月

  廖沫沙

  廖沬沙,男,湖南长沙人,1907年出生。1927年毕业于长沙师范学院。1928年任武汉《革命军报》副刊编辑。1930年5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活动,在《申报·自由谈》、《中华日报·动向》、《太白》、《新语林》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从1930年至1934年冬曾三次被捕入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先后在长沙《抗战日报》、桂林《救亡日报》及香港《华商报》担任编辑。1942年冬至1945年冬在重庆《新华日报》工作,担任编辑主任、编委,主编二、三版国内外新闻。撰写社论、短评,还在副刊发表杂文和诗歌。1945年7月至10月,以“存粹”笔名在《新华副刊》辟《语林》专栏发表杂文,还发表了小说《繁星》

  和《咸阳游》。1945年冬离开《新华日报》赴香港,任《华商报》副总编辑兼主笔,同时任中共港澳工委报委委员。1949年6月到北京,先后任中共北京市委教育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等职。廖沫沙数十年勤于笔耕,很少中断。1961年他同邓拓……吴晗三人在中共北京市委刊物《前线》开设杂文专栏《三家村杂记》。1962年又同夏衍、吴晗、孟超、唐弢在《人民日报》副刊开设杂文专栏《长短录》。“文化大革命”中这两个专栏受到“大批判”,廖沫沙被关禁八年,下放江西一林场劳动三年。1979年始获平反,恢复自由。其后,陆续整理出版了多种著作,有《分阴集》、《鹿马传》、《纸上谈兵录》、《余烬集》、《廖沫沙近作选》等……另有一部四卷本《廖沫沙杂文集》于1986年出版。

  档案:

  R152廖沫沙的档案

  图书:

  《廖沫沙的风雨岁月(三)》陈海云《新文学史料》1985.3辑

  廖其康

  廖其康,男,1918年11月14日生于福建长汀县。1932年11月参加红军,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先后任红军五军团三十四师一百团三营七连青年干事,红军一军团二师五团三营七连侦察兵、青年干事,二师侦察连青年干事。1935年12月,任一军团保卫局侦察科科员。1936年,任一军团保卫局检查组组长,在红军大学二科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2月,任西北保卫局侦察部、甘泉检查站站长兼中央警卫营特派员,后调前总保卫部侦察科任副科长。1937年1月至1940年12月,任周恩来副主席的随从副官。1940年12月至1943年7月,在延安中央党校12期学习班学习;是延安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政治部敌工科科长。1943年至1946年任120师独立第一旅政治部敌工科科长。1946年至1947年任冀热辽军区兵站部政治委员兼部长,热河军区前方兵站部部长兼政委,合江省富锦县公安局局长、县委常委,合江省三江地区公安处处长、地委常委,合江省佳木斯公安局局长、市委常委。1948年至1951年任沈阳市公安局行政处处长,北关分局、大东分局局长,北关区委常委。1952年至1953年任西安公安部一处侦察科科长。1953年至1955年中共中央西南局党校学习。1955年至1958年任重庆市人民检察院一处处长。1958年至1986年任冶金部一〇二钢厂副厂长、党委常委,重庆特殊钢厂顾问,重庆市政协常委。1999年6月4日在重庆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一岁。

  档案:

  R84廖其康的档案

  《随卫敬爱的周副主席》廖其康四川人文出版社1978年1月出版

  廖似光

  廖似光,女,1911年生于广东惠阳县周田村。1929年初参加革命,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团支书。1930年春被派往香港,在共青团广东省委机关工作。不久与时任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的凯丰结为伴侣。同年5月,两人一起被港英当局拘捕……经组织请律师保释,8月被港英当局驱逐出境,赴上海在共青团中央机关工作,任政治交通员。1934年4月由上海去江西中央苏区任团委巡视员。同年5月,经胡耀邦介绍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0月,她怀着身孕,参加了长征,任卫生部青年干事、休养连供给部支书等职。在陕北,历任共青团中央巡视员、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等职,与工运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被派往武汉任中共长江局工委和妇委委员。1938年至1941年间在重庆南方局组织部工作。1945年4月,参加了党的“七大”。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留守处政委,第三、四野战军总后勤部政治处副主任,武汉市总工会筹备会主任等职。1948年8月,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后随四野部队进军中南,参加接管武汉、筹建武汉总工会工作,并继续南下,参加解放广东。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积极筹建广州市总工会。此后历任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兼市总工会主席,广东省工业厅副厅长,华南分局工业部副部长,中共广东省委工业交通部副部长,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广东省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2004年7月2日在广州逝世,终年九十三岁。

  档案:

  R16廖似光的档案

  04214 R廖似光参观红岩旧居

  04215 R廖似光在红岩公墓

  04216 R廖似光等在红岩公墓

  05960 R 1939年廖似光在红岩村

  c01458 H老同志廖似光与我馆工作人员在周恩来铜像前

  c01459 H廖似光、童小鹏等向周恩来铜像献花。

  c01460 H老同志廖似光(中)在红岩。

  c00205 R廖似光(左)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与重庆谈判”展上图书:

  《周恩来邓颖超与红岩青年》廖似光、王辉、王勉《南方局党史资料》1988.2《〈四八烈士〉——哭舅舅叶挺》廖似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廖志高廖志高,男,曾用名王平、王子修、汪平、汪琦,四川冕宁石龙乡人,1913年出生。早年入清华大学。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党支部负责人,在学生中组织读书会等进步团体,发展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5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先后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中央粮食委员会。

  长征先遣工作团干事,中央直属警卫营地方工作组组长、党总支部委员。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中央少数民族工委秘书长。1937年入中央党校高级班学习,后任班主任、教员、党总支书记。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被党中央派回四川工作。1938年1月至6月任中共四川省工委副书记,3月至6月兼任组织部部长。6月组建中共重庆市委,同月至11月兼任书记。1938年12月至1943年9月任中共川东特委书记兼重庆市委书记,统一领导川东各地党的斗争。1941年1月至1942年春任中共中央南方局西南工作委员会(简称西南工委)副书记,负责领导川东特委、川康特委、贵州临工委、云南省工委等组织。1943年9月到南方局工作。1944年秋调往延安,进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并任学校临时支部副书记,对“抢救运动”中四川地下党被错误审查的同志进行甄别,使他们的问题及时得到澄清和纠正。1945年4月至6月出席中共七大,任大后方代表团四川组组长。1945年8月至1947年3月任中央组织部干部处副处长兼中央党务委员会委员,参与抽调派遣大批干部充实各根据地的工作。1947年撤离延安时任中央直属支队政治部主任,随毛泽东、周恩来等转战陕北。在河北平山西柏坡,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处副处长。1949年3月至9月任中央组织部干部处代理处长。随军挺进西南,解放西康,建立政权。建国后,历任中共西康省委书记、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顾委主任、中顾委委员等职。2000年8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八岁。

  档案:

  R186廖志高档案

  A287.6廖志高关于华健是中共七大代表的证明

  A180.93许晓轩的事迹廖志高

  04311 R廖志高、郑瑛夫妇参观红岩。

  04317-04319 R廖志高、郑瑛夫妇在红岩。

  04324 R廖志高在红岩董必武的办公室。

  04330 R廖志高、郑瑛夫妇重访红岩。

  04335-04336 R廖志高、郑瑛夫妇在红岩黄葛树。

  04338 R廖志高、郑瑛夫妇与我馆王明湘在红岩。

  C0425廖志高同志的题词

  图书:

  《廖志高同志关心四川党史工作》周锐京《四川党史月刊》1992年总137期43页《川东地下党在南方局领导下进行斗争》廖志高王明湘、刘立群整理《革命回忆录3》102-103页廖仲槐廖仲槐,男。1945年1月在重庆参加《新华日报》馆工作,被分配在发行课当报丁组组长。1947年3月随报馆撤回延安,即投入人民解放战争,转战陕南。1949年参加西南服务团,任三大队政治指导员。重庆解放后,担任新华通讯社重庆分社秘书、市文联秘书科长、市建设局农业科长、綦江铁矿组织部长、松藻煤矿供应科长等职。1989年3月15日病逝,享年六十一岁。

  林蒙

  林蒙,男,原名甘道生、甘固,曾用名冯华、何求,四川邻水县人,1911年出生……1933年春起,在成都、重庆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救亡活动,先后在成都《明是日报》任编辑,铜梁县女中任英语教员,四川省政府保安处任科员。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起,历任中共宜宾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川东特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南方局统一战线委员会、宣传部秘书。1943年4月在延安参加整风、审干。1945年9月,任《解放日报》编辑、中共中央政研室学派研究组组长。1946年11月赴冀鲁豫边区,历任中共濮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县长,朝城县委常委,九地委土改工作团团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党校校长,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四总队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统战部秘书长、西南行政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人委秘书长、市委副秘书长等职。是重庆市第六届政协副主席。1992年病逝。

  档案:

  R24林蒙的档案

  c01717-c01718 H林蒙与胡明的骨灰安放于红岩公墓

  林默涵

  林默涵,原名林烈,男,1913年生于福建省武平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到上海一家报馆工作,向《读书生活》等报刊投稿,发表文章。

  1935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新闻学院学习。“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他毅然回到祖国。不久去香港担任邹韬奋主办的《生活日报》副刊编辑,开始用“默涵。”

  的笔名发表文章。后到上海生活书店工作,参与编辑《世界知识》、《国民周刊》、《读书与出版》,并在《自修大学》上发表学习哲学的文章。1938年8月到延安入马列学院学习。同年9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这对他一生的文艺道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1944年冬天,从延安调到重庆《新华日报》工作,负责建立新的通讯科,接待读者来访,回答读者来信,建立《新华信箱》,组织和联系通讯员,组织进步青年到中原解放区工作。1945年,任《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林默涵在《新华副刊》发表的文章大致分为二类,一类为文艺评论,如《写什么》,《从何着眼》

  等,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评论家应实事求是评价作品作了令人信服的析理。另一类,多为讥讽时弊的杂文,见解独道,文笔清新明快,如《从耗子说到做人》

  ……《关于武松》等。抗战胜利后,林默涵回到上海,在《群众》周刊工作,同时参与编辑《新文化》刊物。国共和谈破裂后,《群众》周刊转移到香港出版,林默涵任编辑,同时参与编辑《大众文艺丛刊》,联系进步报刊,开展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这时期,他除了继续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文外,还写了大量的文艺论文,后来集成杂文集《狮和龙》和文艺论文集《在激变中》。建国后,历任中宣部文艺处副处长、副部长,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等职。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林默涵一生勤耕不辍……论著颇丰,主要有杂文集《狮和龙》、《浪花》,文艺论集《在激变中》、《林默涵文论集》、《林默涵劫后文集》、《心言散集》,专论《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旗帜》等。2008年1月3日在京逝世,享年九十五岁。

  图书:

  《难忘香港》林默涵《纵横》1997.623页

  《胡乔木和林默涵同志的情谊》钟兆云《人物》2000.12总142《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林默涵《文艺理论》89/11期44页林仰峥林仰峥,笔名仰铮、金刃、小林、林柯,男,祖籍福建诏安,1923年出生。1939年春,简师毕业后即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毕业于军委会桂林行营政治部绘画训练班。先后在桂林《救亡日报》、香港《华商报》、重庆《新华日报》担任美术编辑。1939年在桂林创作了《游击队员受伤了》、《驿站》,并出版了根据司马文森小说改编的木刻连环画《马夫》。1941年在香港创作了《渔人之子》木刻连环画,发表在茅盾主编的《笔谈》杂志上。1942年在重庆与回国的叶浅予。

  黄新波、特伟、郁风、丁聪等九位画家举办了“香港的受难”画展。参展作品中的《神圣的教堂》和套色木刻《码头》这两幅最令人注目。同时还为《群众》周刊以及夏衍、戈宝权、臧克家、胡仲持等名作家的译著书籍设计木刻封面和插画……为此曾得到周恩来的传令嘉奖。当时加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被聘为中国木刻研究会理事。1944年夏隐蔽在家乡当美术教员。创作了《会师》、《军民一家》、《谁能帮我们重建家园》等作品,并参加闽省美展获奖。1949年5月组织通知到了香港,经东江游击区进入广州参加接管工作。解放后,曾在广州军管会文艺处、华南文联、广州市文联、广东省美术创作室、岭南美术出版社等单位任职。后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195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创作了《爸爸在工作》、《试机》、《何香凝像》、《盼》等作品,这些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送到国外展出。有些作品还被中国美术馆、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在未离休之前还主编了《明清以来广东名画家画丛》,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

  文物:

  HW00179林仰峥在《新华日报》工作时用过的木刻刀

  HW00180林仰峥自制的木刻画滚筒一把

  HW00181林仰峥从香港带回重庆的半磅装外国油墨

  档案:

  R459林仰峥的档案

  09722 Ww林仰峥送给我馆的木刻作品集

  09723 Ww林仰峥的《黑白足迹》

  09724 Ww林仰峥《黑白足迹》的内图

  图书:

  《黑白足迹——林仰峥版画六十年》林仰峥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刻印人生》林仰峥广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林祉成林祉成,男,祖籍福州尚干,1927年生于河南。中共党员。抗战爆发后,举家由湖北汉口疏散到广西桂林。由于家境困难,只间断上了三年多的学校,就外出谋生。在桂林小学、贵阳墨水手工工厂、重庆寄售旧书的双江书屋做工。1945年日本投降,书屋歇业,通过经理汤逊安介绍,参加革命队伍,在重庆《新华日报》

  门市部做收发、传达。1946年,门市部被国民党特务捣毁后从事报纸发行工作。

  1947年,国共破裂,全面内战。国民党反动派查封了新华日报馆,全体工作人员被遣送到延安。当时胡宗南部已逼近延安,延安已坚壁清野。林祉成到延安后,参加了“保卫延安”动员大会。第二天,便随最后一批机关干部撤出延安。行军到晋绥三交,参加了四川省干部青年训练班(准备随解放军南下)并入了党。

  临南下之前,又调去参加土地改革工作队。1948年,组织上决

  定让他回原属单位河北李家庄的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即后来的统一战线工作部……北平和平解放后,随部进入北平,主要做资料工作(为筹备召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用)以后担任秘书、组员、组长等职。负责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商界方面的统战日常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工作,任处长(巡视员)主要从事落实工商统战政策,推动原工商业者为恢复、振兴国民经济咨询服务,贡献余力的工作。1999年离休,离休前后曾参与《对资改造资料丛书》的编辑和《当代中国·中国统一战线工作卷》的撰写。

  档案:

  R523林祉成的档案

  林影

  林影,女,四川岳池人。中共党员。1939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后在抗大学习。毕业后,1941年调军委三局学习,1942年分配到三局总台工作。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林影同肖贤法等电台人员一同来到重庆。先在红岩做秘密电台工作,后到中共代表团驻地电台工作。之后,林影到驻沪办事处等地做电台工作。

  刘昂

  刘昂,女,1910年10月生于湖南。1928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党的机关做交通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马列主义学院学习和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南方局秘书处三科科长兼周恩来秘书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她跟随周恩来赴重庆,参与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有关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周恩来表扬。在重庆办事处工作期间她不畏艰险,工作勤奋,吃苦耐劳,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我党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和巩固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解放军总部驻南京办事处秘书、中共上海工委秘书长、党总支书记,随董必武到西柏坡中共中央工委工作。后任解放军总秘书组组长,主持过“大连中华贸易总公司”工作。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参事、总理办公室组长、农业机械部基建司司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农业机械部副部长等职。是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12月离休。2005年10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五岁。

  档案:

  R61刘昂的档案

  R9(钱之光的档案)1.访刘昂、钱之光同志。

  R10(邓颖超的档案)7.刘昂同志转达邓颖超同志的指示

  R11(童小鹏的档案)11.访童小鹏同志,紫菲、刘昂等在座。74/4/14)

  00738 R周恩来与刘昂、方卓芬、紫菲。

  01807 R左起:钱之光、邓颖超、刘昂在红岩,小女孩为叶扬眉、男孩为小乐天。

  02338 R 1945年9月16日,毛泽东在红岩接见三个美国士兵。左起:钱之光、罗青、爱德华·贝尔、毛泽东、龚澎、霍华德·海曼、乔冠华、刘昂、埃德尔曼·

  杰克(毛前者)

  06467 R左起:刘昂、钱之光、邓颖超、紫菲、童小鹏1950年5月摄于北京。

  c00062 R 1995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与重庆谈判》开展,童小鹏、刘昂向总理铜像敬献花篮。

  c02040 R刘昂出席重庆市汇报会签到

  c02116 R刘昂(左)与市领导在陈列大厅内

  c02117 R刘昂(左)到会,市委领导迎接。

  c02118 R刘昂(左)到会与市委书记贺国强握手致意

  c03805-c03806 H刘昂给采访小组赠书

  c03807-c03808 H刘昂

  c03809 H采访刘昂

  c03810-c03811 H厉华局长(左)采访刘昂

  c03812 H采访刘昂

  图书:

  《刘昂同志关于〈周恩来同志在珞珈山〉一文的来信》《文物天地》1982.2刘伯羽刘伯羽,男,北京人,1916年出生。北平民国学院毕业。1938年春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由解放区到重庆,任《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写了大量介绍边区生活的作品,并印行了散文集《延安生活》、短篇小说集《金英》等。

  1946年初,以新华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在华北、东北等地参加调处国共军事冲突的采访。国共谈判破裂、《新华日报》停刊后,他改任新华社记者继续在东北战地采访。后随军南下,直至解放战争全面胜利。这一时期编辑成册的作品有通讯报告集《为祖国而战》、《历史的暴风雨》等。1955年以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部长等职。

  档案:

  R512刘伯羽的档案

  c03840 H原新华日报馆工作人员刘伯羽

  c03841-c03844 H刘伯羽

  刘澄清

  刘澄清,男。中共党员。1937年初,从延安调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做电台工作。

  庐山谈判后,调到南京办事处工作。南京沦陷后,到武汉。1938年8月到湖南湘乡……同袁超俊一起建立湘乡办事处电台。1938年9月回到武汉,于武汉沦陷前撤离,到湖南湘乡、衡阳,后随李克农去桂林办事处的电台工作。1939年,受组织委派……带着电台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以保持同南方局和延安的联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结束后,回到桂林办事处工作至1941年初,办事处撤出桂林。

  1941年1月左右到重庆。大约在1941年四五月份到香港,从事秘密电台工作。在香港期间,电台主要联系延安、重庆,其次是韶关、海南岛等地党的工作。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组织派往东江纵队建立电台。1943年夏,到南方局机要电台工作。当时电台的首要任务是如何保持南方局与延安的联系,随时向党中央汇报各方面情况,为党中央制定各种抗战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并随时得到中央的指示。1946年初,到南京下关建立秘密电台。5月,中共代表团迁往南京后……回到中共代表团工作。

  档案:

  R60刘澄清的档案

  c01983 R包叙定(左)与刘澄清交谈

  c01990 R王云龙(左二)与刘澄清握手致意

  c02033 R前排右起:罗青、鲁明、刘澄清、肖泽宽、祝华在重庆市汇报会上。

  c02041 R刘澄清在重庆市汇报会上签到

  c02073 R重庆市领导向刘澄清、康瑛敬酒。

  c02101 R贺国强(中)与刘澄清握手,左为包叙定。

  c03980 H厉华局长采访原电台工作人员刘澄清

  c04010 H厉华局长(右)采访刘澄清

  c04011 H刘澄清

  c04012 H采访刘澄清

  c04013 H厉华局长采访原南方局电台工作人员刘澄清

  c04016 H采访刘澄清

  c04018 H刘澄清与康瑛

  c04019 c04024 H刘澄清与康瑛

  c04023 H原南方局电台工作人员刘澄清

  刘光

  刘光,原名李杏林,男,湖南益阳县人,1917年出生。中共党员。抗战开始,在西北青年救国会和前方等做抗日救亡工作,曾任中共中央青委委员兼宣传部副部长。1940年5月,刘光跟随周恩来到重庆,先是与蒋南翔一起工作,任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委副书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南方局青委成员大部分撤离重庆,青委改为青年组,刘光任组长,指导国民党统治区各省革命的青年运动,并主编《新华日报》“青年生活”专栏。1943年,刘光领导的南方局青年组建立了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朝阳学院、世界语学会,职业青年、农村青年、公务员、中学教员、医生等九个据点,每个据点有三五人或六七人,各个据点通过广泛的“交友”和各种秘密的、公开的团体活动,有效地将进步青年和广大。

  的中间力量紧密地团结起来。刘光在王若飞领导下,成功地组织了两次很有意义的群众运动。一次是1944年11月对成都市中惨案的声援运动。顽固派的暴行激起了成都所有大学生的抗议、罢课,迫使国民党反动派不得不撤换行凶的特务头子方超。另一次是1945年2月,为抗议特务枪杀工人胡世合,重庆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掀起了反特务的运动,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下令枪决特务头子田凯。在这两次斗争中,刘光运用毛泽东提出的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不但使群众斗争赢得了胜利,提高了群众的觉悟和信心,而且使这两次群众斗争成为当时国民党的心脏地区——重庆,开展民主运动的新起点。1946年7月16日,因积劳成疾,刘光在上海病逝。

  文物:

  H00118/3刘光给王若飞的请示报告

  档案:

  R112刘光的档案

  D00216刘光关于汇报到渝后的工作情况致陈云、冯文彬函1940年6月16日团中央征集

  D00221刘光关于“总结了‘一二·五’学生游行的性质、成绩与缺点”致冯文彬函抗战时期王明湘1984年3月于团中央征集

  D00222刘光在青年组中大据点负责人检讨会上的发言1946年1月25日王明湘1984年3月于团中央征集

  D00248刘光在南委青年组会上的发言1945年4月10日团中央征集

  D00535刘光给文彬的信抗战时期团中央档案馆

  D00536刘光致陈云、文彬同志信1940年6月16日复印自团中央档案馆Y00088刘光关于南方局青年组情形给王若飞的请示报告1946年Y00141刘光致郑瑛函1944年郑瑛捐赠。

  Y00189《关于重庆电力公司反特务斗争的总结》刘光1944年市总工会征Z0045《青年学习指南》列宁、毛泽东、洛甫、刘少奇、凯丰、琴秋、王明。

  刘光著1942年李荣模、焦景秀捐赠

  01682 R南方局青年组负责人刘光1940年在红岩

  09967 W刘光给王若飞的请示报告

  06045 X刘光致兄弟的信函

  图书:

  《红岩儿女眼中的刘光》童式《红岩春秋》2006.3

  《纪念刘光同志》肃晏《重庆党史资料研究资料》1983总7期

  《中国青年运动的坚强战士——记刘光同志》《资口烽火》185页

  《刘光同志逝世》《新华日报索引》1946-1947年14页

  刘九洲

  刘九洲,男,江西于都人,1918年9月生。中共党员。1928年参加革命,参加过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至1940年担任周恩来的警卫员。1937年4月,随周恩来到南京工作。在前往南京的途中,乘坐的卡车在崂山突遭袭击。刘九洲和警卫班的战士奋起还击,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刘九洲和警卫班的战士们不怕牺牲,成功地掩护了周恩来等四人脱险。在这次战斗中,刘九洲身负重伤,腰上被敌人的子弹打了一个大洞。周恩来以为刘九洲牺牲了,沉痛地说:“崂山遇险,仅存四人。”后来,大难不死的刘九洲伤愈后,随周恩来到南京,后又到重庆,仍然做周恩来的警卫。一次刘九洲随周恩来外出办事,不慎与周恩来走失……周恩来办完事后没有见到刘九洲,就直接回到驻地,回去后知道刘九洲还没回来,很担心他出了什么事,立即派人出去寻找。刘九洲回去后,深深为自己的工作失误感到愧疚。周恩来并没有责备他,反而对他说:“你平安回来了就好,可把我吓坏了。”1940年5月,重庆周公馆遭到日寇一百多架飞机的轰炸。刘九洲机智地掩护了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到防空洞避险,接着又奋不顾身地冲入起火燃烧的周公馆抢救重要文件,受到了周恩来的高度赞扬。在重庆期间,刘九洲还随周恩来东南行。1940年刘九洲离开重庆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周恩来曾经说:“九洲是个苦孩子,本来我想多留他在我身边的,可他还小,还得学习,我送他回延安去学习。”建国后,刘九洲在北京前门饭店工作。2008年7月9日在北京逝世。

  档案:

  R83刘九洲的档案

  c00057 R 1994年4月13日,南方局办事处老同志(右二起)吴宗汉、刘九洲。

  朱影重返红岩。左一为副馆长张鲁鲁。

  c00058 R 1994年4月13日,副馆长张鲁鲁(右)与周恩来警卫刘九洲,在红岩周恩来的办公室。

  c00059 R 1994年4月13日,原南方局老同志吴宗汉(前中)朱影(吴右边)

  ……刘九洲(吴左边)随国家旅游局老干部参观团参观红岩。

  c03288 H刘九洲在给采访小组的人员介绍文物

  c03291 H刘九洲的夫人

  c03292-c03293 H采访刘九洲

  c03651-c03652 H采访原周恩来的警卫刘九洲

  c03656-c03657 c03659 H采访刘九洲

  c03658 H刘九洲

  c03974 H刘九洲夫妇

  图书:

  《峥嵘岁月——深切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刘九洲天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12月出版刘三源刘三源,男,江西吉水县人,1914年出生。1930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40年到达重庆,在南方局办事处担任机要科科长。1943年离开重庆到延安……担任周恩来的机要秘书。1945年日本投降后到党校学习,后到东北工作。曾任红一军团保卫局秘书、司令部译电员,中央局直属机关总支书记,中共七大候补代表,中共拜泉县委常委,中共沈阳市和平区职工部部长。建国后,先后任中共沈阳市和平区委副书记、书记,沈阳市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市监察局局长,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秘书组组长,北京化肥厂党委书记,国家民委政法司司长、财经司司长,国家民委委员、党组成员,顾问等职,2000年4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档案:

  R33刘三源的档案

  刘少文

  刘少文,男,河南信阳人,1905年出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进入苏联中山大学学习,任苏联共产党代表团翻译,1927年回国。土地革命时期,任中共中央翻译科科长、中央巡视员、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兼独立第十八师政治部主任、军委秘书长兼《革命与战争》军事杂志编辑、红军总司令部政治教导员……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秘书长,中共中央交通处港澳办事处处长,中共中央南方局交通科科长、组织部主任秘书、情报部部长。1945年12月,任南方局(重庆局)委员,后又任上海工委副书记、中央社会部副部长。建国后,任中央军委四部代部长、总参二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87年在北京逝世。

  档案:

  R141刘少文的档案

  01450 R 1946年春,南方局部分领导在红岩水坝留影,前排左起:董必武、熊瑾玎、王若飞、童小鹏、博古,后排左一钱瑛、右一刘少文。

  06724 R刘少文

  09460 ZH刘少文展览照

  刘恕

  刘恕,男,1924年出生,中共党员。原南方局办事处会计人员。解放后任海关总署副署长等职。2004年1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岁。

  档案:

  R604刘恕的档案

  01742 R重庆八办干部刘恕

  c01265 R 1999年5月20日,宋平等老同志返红岩,刘恕签到。

  c01283 R 1999年5月20日,刘恕在办事处交通科留影。

  c02028 R刘恕在重庆市汇报会上发言

  c02063 R重庆市领导向刘恕敬酒

  c05229 R刘恕

  刘晓

  刘晓,男,湖南辰溪人,1908年5月13日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28年起转入农村工作。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积极建立党的组织。1929年7月和1931年4月,两次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32年初出狱。参加了长征和东征。1937年初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援西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3月在延安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白区工作会议,5月去上海,着手恢复、重建上海的中共地下组织,任中共上海市群众工作委员会书记。1937年冬任江苏省委书记。1940年3月调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任南方局委员,9月回到上海工作。1942年3月任新四军政治部调研组组长,同年6月任中共华中局城市工作部部长。他利用合法的斗争形式,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组织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领导地下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有计划地输送大批干部……职工、技术人员和物资器材支援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1944年回延安,任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1945年率上海代表团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1946年3月起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47年任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1949年上海解放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兼组织部长、中共上海市委第三书记等职。1955年任中国驻苏联大使。1963年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党委书记。1967年4月至1968年3月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1988年6月11日在北京病逝……

  00224 R江苏省委书记刘晓

  05962 R胡海东和他的战友刘晓同志

  06755 R解放后出任驻苏联大使时的刘晓

  03362 Ww刘晓给南方局的工作报告

  图书:

  《出使苏联八年》刘晓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5月

  刘隆华

  刘隆华,女。1936年在四川巴县女中读书时,参加救国会,并任救国会巴县女中负责人。之后,任江北妇女慰问会宣传部副部长、党团书记,重庆城区区委组织委员,泸县中心县委、北碚中心县委常委兼妇委书记。1941年后在广西省委统战部任干事,后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参加整风学习。1945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四川省委妇运组成员、新华日报资料室成员、天府煤矿支部书记。1947年后任重庆临时特别小组整顿组织组长、广安地委宣传委员、川北游击队五支队总支书记、南川县委书记、川黔边区书记、綦江中心县委常委。建国后,历任重庆市委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市农协党组副书记、市妇联副主任、市第二工业局局长……市化工局局长、市科委主任、中共四川省重庆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兼市计委主任、市政府顾问等职。2004年12月20日在重庆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c01268 R 1999年5月20日,宋平等老同志返红岩。刘隆华签到。

  刘业富

  刘业富,男。1942年起在重庆《新华日报》工作。1947年3月随报馆撤回延安。1949年加入西南服务团。重庆解放后,历任重庆市人民政府行政股长、市统战协商组长,交际处党委副书记、副处长等职。1989年8月21日逝世。

  档案:

  R156(左明德的档案)

  1.田伯萍、王匡时、左明德、刘业富四同志谈《新华日报》营业部当年的情况。

  01216 R《新华日报》“虹”球队队员;后排:王孙静(左)罗石生(中)

  ……代宗奎(右)前排:胡国基(左)刘业富(中)刘忠(右)1944年夏在重庆留影。

  龙飞虎

  龙飞虎,男,江西永新县人,1915年出生。1929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过长征。是红军大学第一期二班学生,任学员党支书。“西安事变”中,龙飞虎奉命担任周恩来的副官,保证了周恩来在西安谋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安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八路军驻太原、南京、武汉、桂林、重庆办事处,任副官、科员、科长等职。1938年10月22日,龙飞虎随李克农率领的中央长江局和“三办”、新华日报社最后一批人员乘租用来的“新升隆”号江轮向重庆撤退。

  10月23日上午9时,船到湖北嘉鱼县燕子窝停靠江边躲飞机时,遭日寇飞机轰炸沉没,他率两个警卫班的战士被迫跳水,在长江中漂游了近7个小时,登岸后随即昏迷,被群众救起。1939年,任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交通科科长,到中国香港、越南等地,转运由宋庆龄和海外侨胞募捐支援八路军的救护物资、药品、汽油、无线电器材等重要物资。1939年底,龙飞虎被周恩来指派到重庆,对外是周恩来的中校警卫副官、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交通科长,对内是南方局保卫科科长,负责周恩来及办事处的安全。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进攻延安,龙飞虎被毛泽东指名调任毛泽东行政秘书兼中央纵队一大队长、党委书记,指挥400多人的警卫部队,直接担负毛主席的安全警卫工作。解放战争时期,龙飞虎任中国共产党重庆谈判代表团总务处主任、行政处处长、毛泽东主席的行政秘书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后勤部部长、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各种勋章。1999年7月在福州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五岁。

  邱南章

  邱南章,原名邱文喜,男,1911年生于江西万安。1927年参加革命,即南方暴动……西安事变后,从红军大学调出来,到尧县办事处当处长。后来在一兵团司令部机要科当科员。1939年七八月间到重庆,主要任务是保卫首长的安全。曾任办事处交通运输科科长、总务科科长,中共代表团交际科科长。1941年回延安,曾随359旅南下。1946年从中原军区调回重庆。解放后,是北京军区司令部后勤部部长……

  档案:

  R67邱南章的档案

  05486-1-2 W邱南章的名片(中、英文)

  c01266 R 1999年5月20日,宋平等老同志返红岩。图为邱南章夫妇在红岩。

  c01267 R 1999年5月20日,宋平等老同志返红岩。图为邱南章在红岩回忆当年的情况。

  c01296 R邱南章在红岩礼堂签名

  c01353 R 1999年5月21日,原南方局老同志邱南章在曾家岩50号签名。

  c01358 R 1999年5月21日,原南方局老同志邱南章在曾家岩50号。

  c01360 R 1999年5月21日,原南方局老同志邱南章(右一)黄友凡在曾家岩50号。

  c01361 R 1999年5月21日,原南方局老同志邱南章在曾家岩50号与工作人员交谈。

  c01369 R 1999年5月21日,邱南章夫妇在曾家岩50号与工作人员亲切交谈。

  c01374 R 1999年5月21日,原南方局老同志邱南章在曾家岩50号。市、局领导陪同。

  c02068 R邱南章(左)与某人亲切交谈

  c02069 R贺国强、包叙定、王云龙、邢元敏向邱南章敬酒。

  c02108 R邱南章(左)到会

  c02597 R邱南章等老同志在曾家岩50号

  c02622 R邱南章在曾家岩50号

  c02682 R邱南章在红岩贵宾厅签到

  c02700 R邱南章等老同志与市领导在《千秋红岩》展厅

  c02701 R左起:金冲及、荣高棠、宋平、贺国强、邱南章在《千秋红岩》开展仪式上。

  c02710 R南方局老同志邱南章给同行的人员讲述当年的情况

  c02713 R邱南章等在曾家岩50号

  c02733-c02827 R左起:金冲及、荣高棠、宋平、贺国强、邱南章在《千秋红岩》开展仪式上。

  《艰苦奋斗工作第一——忆抗战时期周副主席对青年的言传身教》邱南章《青年史研究》1981.7

  饶国模

  饶国模,女,1895年生于四川大足县一个书香之家,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饶国梁的胞妹。1912年,考入成都益州女子师范学校。1915年毕业并与同学刘国华结婚。此后到川东任小学教员。1922年,随夫携子到重庆,因不愿在家当官太太而创办三友实业社,成为重庆著名的女实业家。1930年,买下重庆郊区红岩嘴300余亩荒谷坡地,创办花果蔬菜农场,取名“大有”。辛勤经营,成绩斐然。1939年……饶国模欣然延纳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中共中央南方局秘密设于内)迁入自己的农场,并给予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使南方局和办事处得以立足红岩,坚持斗争……在此期间,饶国模与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南方局领导过从甚密。1945年8月至10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亦下榻红岩……并设宴感谢饶国模对中共的支持。1948年,饶国模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她将红岩大有农场等房地产无偿捐赠给国家。先后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和四川省人民代表,全国妇联执委,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0年病逝于北京,现葬于红岩。

  文物:

  HW00048饶国模的仿景泰蓝铜花瓶

  档案:

  R468饶国模的档案

  Z0349《高风亮节浩气长存》——刘圣化忆念妈妈饶国模1982年4月24日馆藏Z0350《四川妇女》杂志上介绍饶国模诗手稿1946年复印件Z0351饶国模诗词手稿《除夕夜送友人》、《和柳亚子韵》复制件Z0352饶国模在南方各地参观后写给全国政协的游历纪实1959年复制件Z0353原南方局秘书龙潜悼饶国模诗手稿1960年馆藏Z0383“皖南事变”后饶国模作诗悼念新四军遇难将士馆藏。

  00883 Y红岩嘴“大有农场”主人饶国模住宅,该房建于1935年,这是楼房的后门00884 Y红岩嘴“大有农场”主人饶国模住宅01575 R董必武、何莲芝与饶国模等在北京董必武处留影。

  01943 R原办事处的同志于解放初在总理住处欢迎饶国模

  03182 T崐雲1943年6月作和饶国模诗

  03184 T白水赞饶国模及大有农场

  04883-04884 R饶国模

  048850570905745-057460576505767-0576905779 R饶国模在红岩04886 R 1950年饶国模在北京中南海和邓颖超等南方局、办事处部分同志。

  04887 R饶国模、饶友瑚、刘圣化在红岩。

  05004 R饶国模与何莲芝等在颐和园养云轩

  05714 R学生时代的饶友瑚在姑母饶国模曾家岩住所。图中蹲下的为饶友瑚,后排左为饶国模,右为饶国模的儿子刘圣化。

  05759 R饶国模在红岩,1947年春,在农场桃树前留影。

  05766 R饶国模

  05770 R饶国模的标照

  05771 T饶国模的住宅

  05774 R青年时期的饶国模

  05776 R抗战初期的饶国模

  05777 R 20世纪20年代的饶国模(右)与李光岱在一起

  05778 R办事处撤走后,饶国模将房屋办成红岩小学。图为饶国模在“红岩小学”门匾下留影。

  05780 R初为人母的饶国模(左二)与母亲(中坐者)和女儿(左三)及姨。

  0578105783 R饶国模

  05782 R饶国模在红岩

  05784 R 1950年,饶国模与其子刘圣化、女儿夏静、外孙夏丹霞在红岩。

  05786 R饶国模与外孙女等晚辈在红岩

  05787 R饶国模和孙辈们在红岩

  05788 R饶国模(右一)与亲属们在农场树丛中

  05793 R 1959年5月,饶国模拜谒南京中山陵后留影。

  05796 R 1957年,饶国模参观天津橡胶厂后留影。

  05797 R 1956年,饶国模与长子刘泓、女儿夏静游览北京颐和园。

  05798 R 1959年饶国模在秦岭车站留影

  05799 R 1959年,饶国模在南方某地参观时留影。

  05802 H饶国模的后代及亲属们在红岩扫墓

  05804 Y饶国模墓

  05805-05806 R 1960年6月14日,饶国模在北京逝世。

  05807-05808 H饶国模委员的灵堂

  05811-1-05811-2 Ww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的任命饶国模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的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通知书05812-05813 Ww饶国模当选四川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证书05814-1-05814-3 Ww饶国模当选重庆第一届至第三届人民代表的证书05815 Ww饶国模的生平05895 R饶国模。

  06109 R饶国模参观北京故宫

  06110 R青年时期的饶国模

  06111 R饶国模与丈夫刘文章

  0610806112-06114 R饶国模的单照

  06116-06118 R饶国模与外孙女等孙辈在红岩

  06121 R子女们在饶国模的遗体前

  06454 R饶国模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某公园(右前小孩为夏丹夏)

  06455 R饶国模与孙辈在一起

  06456 R饶国模(抱小孩者)与亲属在红岩(前面小孩为夏丹夏)

  06457 R饶国模(前右)20世纪50年代参观游览某地

  06458 R饶国模(前排右一)在红岩

  06459 R饶国模(右一)与友人在一起

  06460 R饶国模(右一)与全国政协妇联同仁在一起

  06461 R邓颖超(右二)饶国模(右三)夏静(右四)钟赤兵(右一)

  20世纪50年代摄于北京。

  06462-06463 R饶国模(前)时间、地点不详)

  06464 R饶国模(中坐者)20世纪50年代在南方参观途中

  06465 R饶国模20世纪50年代与女儿夏静摄于北京颐和园

  06468 R饶国模(右一)时间、地点不详)

  06469 R饶国模(前)时间、地点不详)

  06470 R饶国模(左一)时间、地点、与何人不详)

  06471 R饶国模(左一)时间、地点、与何人不详)

  06472 R饶国模与女儿夏静摄于北京颐和园(或北海公园)

  06997 Ww 1950年,饶国模为捐献红岩大有农场房产给中共中央西南局的锦旗。

  07184 Y饶国模旧居

  图书:

  《红岩村女主人:饶国模和她的儿女们》李约汉、徐元蒂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荣高棠荣高棠,原名荣千祥,男,河北省霸县人,1912年5月生。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193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清华大学团支部书记、北平西郊区团工委书记。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遵照党组织的安排,担任“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党支部书记,前往抗战前线进行战地巡回演出……1938年8月,到达延安,进入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39年在重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先后担任中共川东特委委员、青委书记、宣传部部长兼南方局青委委员。

  后又调往成都,任中共川康特委书记。1941年6月,调入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任中共中央南方局组织部秘书。1946年后,先后任军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行政处副处长、处长,中共华北局城工委委员,中央团校第一任教育长。解放后,任团中央秘书长、书记处书记。筹备召开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建立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第一个领导机构,并出任副主席兼秘书长,成为我国第一代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1952年,荣高棠率领新中国第一个中国体育代表团前往芬兰赫尔辛基,在奥运会上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1983年,为表彰其在中国传播奥林匹克理想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所作的贡献,国际奥委会授予他奥林匹克银质勋章,使他成为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荣高棠是党的八大、十二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会委员。2006年11月15日,在北京因病逝世。

  档案:

  R13荣高棠的档案

  0356609896 R 1982年,荣高棠在红岩礼堂联欢会上和纪念馆的徐慧一起表演歌剧《兄妹开荒》。

  04047 R 1981年10月20日,荣高棠(中)在重庆体委陪同下来馆参观。

  04048 R 1981年10月20日,荣高棠在红岩。

  09804 R荣高棠穿上演剧服装后留影

  03342 B报照:王梓木和荣高棠关于整风的文章

  c00120 R荣高棠(右)在曾家岩50号

  c01029 R荣高棠等老同志在《千秋红岩》展厅

  c01986 R肖泽宽(右)和荣高棠在汇报会上

  c01995 R荣高棠(执笔者)在重庆市汇报会上

  c02044 R荣高棠在汇报会签到

  c02051 R荣高棠向宋平敬酒

  c02052 R宋平(右)与荣高棠在席间交谈

  c02058 R荣高棠代表老同志敬酒

  c02081 R荣高棠在席上

  c02083 R重庆市领导向荣高棠敬酒

  c02099 R陈成(左)与荣高棠亲切交谈

  c02105 R右起:荣高棠、宋平在大厅内。

  c02106 R市委领导在饭店门口与荣高棠话别

  c02113 R邢元敏(右)与荣高棠话别,左为文化局局长王洪华。

  c02115 R荣高棠(右)到会

  c02631 R荣高棠等老同志在《千秋红岩》展厅

  c02701 R左起:金冲及荣高棠、宋平、贺国强、邱南章在《千秋红岩》开展仪式上。

  c02709 R荣高棠等老同志与市领导在《千秋红岩》展厅

  c02733-c02734 R左起:金冲及、荣高棠、宋平、贺国强、邱南章在《千秋红岩》开展仪式上。

  c02758 R荣高棠等老同志在市领导陪同下进入新馆大厅

  c02772 R荣高棠等老同志在《千秋红岩》展厅

  c02827 R左起:金冲及、荣高棠、宋平、贺国强、邱南章在《千秋红岩》开展仪式上。

  c02861 R左起:宋平、贺国强、荣高棠、刘志忠在红岩公园模型前。

  c02929 R荣高棠(右)与林曦在曾家岩50号

  c02931 R荣高棠(左)与我馆刘立群在曾家岩50号

  c02957 R荣高棠在曾家岩50号

  c02968 R左起:宋平、贺国强、荣高棠、刘志忠在红岩公园模型前。

  c02975 R荣高棠(左)与王洪华在红岩贵宾厅

  c02981 R荣高棠(左)与随行人员在曾家岩50号

  c05011 R荣高棠(左)童小鹏(右)等在聚会上。

  c05013 R荣高棠(中)等在聚会上签字。

  c05017 H采访荣高棠

  c05018 H荣高棠

  图书:

  《荣高棠演出〈兄妹开荒〉》石曼《红岩春秋》2007.1

  《悼荣老》陈金《红岩春秋》2007.1

  《假话制造所》平凡《红岩春秋》1999年第2期

  《荣高棠谈南方局的有关情况》《党史通讯》1985.146页

  任德金

  任德金,男。1939年到新华日报馆工作,先做勤务员,后当报丁。1943年任报丁组长。1947年3月随同报馆撤退到延安,随即过黄河入山西三交进中央城工部青年班学习,同年6月入党。1948年入川干队南下,曾任陕南安康区区委副书记。1949年参加西南服务团到重庆,历任西南组织部干事,501电厂组织委员、党支部副书记,西南电力11工程公司天津第一工程队副队长,水电部西安基建局宜宾工区主任、党总支书记,37工程处党委书记,贵阳电厂副厂长、贵州省水电厅电力工程局第二水电工程处主任,贵州电业局第一安装工程处主任、贵州省电业局政治部主任,贵阳供电局党委书记,四川省电力调度所主任,西南电业管理局调度所党委书记。1989年6月23日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苏曼

  苏曼,原名苏裕源,曾用名黄维、裴济、亚宋,男,1914年7月生于广西梧州苍梧县多贤乡(今夏郢镇)凤凰村。1930年苏曼在苍梧县立中学毕业后,考进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攻读化学工程科,1935年夏肄业。苏曼与同乡罗文坤等一批热血青年组织了一个曙光社读书会。共同的理想,炽热的爱国热忱,把苏曼与罗文坤的心紧紧相连。1935年春他俩在广州结为伉俪。1935年6月,苏曼与罗文坤先后去日本,就读于日本东京大学攻读政法专业。苏曼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文化活动,加入了作为团结教育留日进步学生和培养革命干部的党的外围组织——中华留日同学文化座谈会,并成为该会的骨干。1936年春,苏曼被吸收为左翼世界语联盟的成员。同年暑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苏曼与罗文坤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9年1月,苏曼夫妇奉派回广东粤北工作。苏曼在广东省委组织部,担任省委党的干部训练班主任。1940年8月,苏曼与罗文坤等奉调从广东粤北回到广西桂林,苏曼负责筹建中共广西省工委工作。同年10月,中共中央建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12月,南方工作委员会从福建调钱兴到广西,重建广西省工委。省工委成立后,钱兴任书记,苏曼任副书记。1941年9月,苏曼与罗文坤等到桂林逸仙中学当教师,以此作掩护。1942年7月9日,苏曼在桂林逸仙中学被捕。1942年7月12日晚,苏曼与罗文坤和张海萍在苏曼的寝室并排自缢,苏曼时年仅28岁。

  06774 R苏曼烈士

  01747 R苏曼的标照

  06775 Ww苏曼、罗文坤、张海萍烈士碑志。

  沈安娜

  沈安娜,女,1915年出生。共产党员。1935年1月,沈安娜离开上海到杭州。此前……她曾专修速记,在国民党浙江省政府里面找到了一份机要速记员的工作。凭着每分钟200字的记录速度和一手好字,得到了当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骅的信任。不久,一个叫华明之的小伙子也依照地下党组织的指示,来到了杭州,在浙赣铁路局谋了份差事,就近协助和指导沈安娜的工作。1935年秋,他们结为夫妻。1937年沈安娜夫妇随浙江省政府机关辗转西撤,与上海的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到1938年后,沈安娜辞去浙江省政府的工作,去武汉寻找党组织。在武汉偶遇华明之的入党介绍人鲁自诚,在他的引见下,沈安娜走进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董必武。在周恩来、董必武的指挥下,沈安娜利用曾是朱家骅“老部下”的关系,进入国民党中央党部,继续为党做情报工作。而此时,朱家骅已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朱还解决了沈安娜的国民党员身份,并作了介绍人……1938年8月,沈安娜夫妇离开武汉来到重庆,在市区机房街70号八路军办事处报到。不久,国民党中央党部就通知沈安娜,“特别入党”的党证已经批下,安排她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的机要处当机要速记。深得机要处上上下下信任和器重的沈安娜,还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等重要会议的速记。以后,沈安娜在国民党中央党、政、军、特的高层会议上担任速记,凡是蒋介石主持的会议,沈安娜便是速记的不二人选。沈安娜获得的重要情报源源不断,由丈夫华明之送出,直抵周恩来等南方局领导的手中。1942年,沈安娜和华明之的直接领导徐仲航被捕,与组织的联系中断。沈安娜和华明之决定保持冷静,相信党组织一定会来联系。1945年10月的一天,吴克坚代表南方局来渝接关系,和组织失散三年的沈安娜与华明之喜极而泣。解放战争时期,沈安娜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搜集了大量的军事战略情报,从未暴露。直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沈安娜的地下情报工作才宣告结束。新中国成立后,沈安娜和丈夫进入国家安全部工作直至离休。

  文物:

  HW00246沈安娜的黑色公文包

  档案:

  R126沈安娜的档案

  02718-02719 W沈安娜用过的墨盒

  02720-02721 W沈安娜用过的水盂

  03021 W沈安娜抗战时期在重庆打入国民党内部时用过的公文包00363 R 1935年,20岁的沈安娜留影。

  00364 R 1938年沈安娜摄于重庆

  00365 R沈安娜1946年在南京国民党机关留影

  00366 R沈安娜、华明之夫妇1938年冬在重庆南岸。

  00367 R沈安娜、华明之夫妇1946年在重庆。

  00368 R沈安娜、华明之与女儿华克放1941年摄于重庆。

  00369 R沈安娜、华明之夫妇1945年在重庆。

  00370 R沈安娜、华明之与邓颖超(中)

  00371 R沈安娜、华明之夫妇与邓颖超(1938年摄)

  00372 R沈安娜与邓颖超(1979年12月27日摄于中南海西花厅)

  00373 R李冠华(后)沈安娜(左)邓颖超(右)1979年摄于中南海西花厅。

  00374 R沈安娜(右一)何以瑞(左一)邓国钧(后中)梁汉莲(前中)1950年摄于北京颐和园。

  00375 R沈安娜、华明之夫妇与卢竞如(前左)1984年于北京。

  01941 R沈安娜夫妇索词邓颖超

  01942 R邓颖超与沈安娜

  03549 R童小鹏、紫菲、华明之、沈安娜参观红岩村周恩来的办公室,并在此留影。

  09461 R沈安娜2001年摄于北京

  09464 R沈安娜、华明之和华母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