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

  边章伍

  边章伍,男,河北束鹿人,1900年出生。中共党员。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抗战时期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教官。解放后曾任驻苏联武官、朝鲜停战谈判时中国方面的代表。1954年2月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五十四岁。

  01441 R 1939年董必武、叶剑英等在重庆北温泉看望在此养病的吴玉章。左起……边章伍、叶剑英、吴玉章、董必武。

  01590 R 1940年3月,出席一届五次国民参政会的中共参政员秦邦宪、林伯渠。

  陈家康

  陈家康,男,湖北广济人,1913年1月生。1934年冬参加上海左翼社会科学者联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在武汉任周恩来的秘书和英文翻译。到重庆后……任中共中央南方局统战委员会外事组副组长。1944年在延安参加接待中外记者参观团和美军观察组。1945年以董必武秘书的身份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是中共七大候补代表。1946年负责中共中央外交工作委员会联络处的工作,并任中共上海工作委员会委员。解放后历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中国驻埃及大使、也门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等职。1970年7月7日去世。

  04992 R陈家康(1913-1970)1950年3月调入外交部,1956年7月至1965年12月任驻埃及大使。1958年5月至1964年4月兼任驻也门王国(1962年改为阿拉伯也门)大使。

  06594 R美国记者休·迪恩、格雷厄姆、佩克、杰克·贝尔登、陈家康、李公朴、茅盾、王安娜、爱泼斯坦、章汉夫等在重庆。

  05264 Ww钱之光、徐冰、陈家康挽联刻碑照。

  陈舜瑶

  陈舜瑶,女,原籍福建福州,1917年生于山东济南。早年入清华大学学习,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在重庆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妇女组和文化组工作,并担任周恩来的宣传秘书。为《新华日报》写过不少文章,后被派往延安。建国后历任青年团东北委员会副书记、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室务委员和顾问等职。

  01452 R 1943年,董必武(右三)林彪(右一)孔原(右七)邓颖超(01453 R 1940年,董必武(背向)在红岩防空洞接待外宾,陈舜瑶(左一)陪同。

  02749 W毛线、毛衣。1946年在重庆展览的延安大生产用品,陈舜瑶织成毛衣送给范元甄用。

  c00446 R陈舜瑶在《千秋红岩》展厅询问情况

  c02067 R重庆市领导向宋平、陈舜瑶敬酒。

  c02640 R宋平、陈舜瑶等原南方局老同志在《千秋红岩》展厅。

  c02056 Y陈舜瑶(左)与包叙定亲切交谈

  陈绿原

  陈绿原,女,湖北襄樊人。1938年7月师范毕业,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武汉准备参加陈诚组织的战干团。1940年初来到重庆,在北碚工作。1943年7月,按照规定,婴儿的妈妈都要去托儿所工作,所以到了新华日报馆托儿所。在托儿所工作两个月后,担任了所长。1944年4月份到红岩,11月回到了延安。1982年离休。

  档案:

  R500陈绿原的档案

  c03310-c03311 H原新华日报托儿所人员陈绿原

  c03316 H陈绿原

  陈素敏

  陈素敏,女,1916年生于四川广安县。“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宣传演出……宣传抗日救国。1938年在广安县参加革命,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乐山五通桥小学,成都簇桥明德小学、仁寿县籍河中心小学,川大农科实用学校……成都弟维外南小学,云南省实用技艺职业学校,峨岷小学、昆明中华小学、昆明侨光小学等,做党的群众工作。1941年7月至11月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学习,聆听了周恩来讲课。学习结束后,由南方局分配到云南省工委工作。保管文件,掩护组织,联系地下党员。1943年8月至1944年2月,在《昆明晚报》及《观察报》

  以出纳的公开身份做党内组织工作。1949年6月至8月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搞资料工作。建国后,1950年6月至1952年9月在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做人事工作。1952年9月至1953年4月参加云南省委党校第三期整党。1953年4月至1954年5月在云南省民委四科任副科长兼招待所所长。1954年5月至11月在云南边委做宗教工作。

  1954年12月至1957年在省供销社干部学校任组织科长、党支部书记。1958年至1960年在省商业厅土产局任支部书记。1962年1月至1972年在“五·七”干校劳动。

  1980年落实政策回省文史研究馆离休。1998年逝世,享年八十岁。

  档案:

  R429陈素敏的档案

  R204-1(侯方岳的档案)31.回忆奉命赴港乘轮去北京(陈素敏遗稿)

  32.难忘的日子(几次会见周总

  理与邓大姐)陈素敏遗稿)

  33.忆二十年老党员徐克峻同志

  (陈素敏遗稿)

  陈文

  陈文,男,1918年生于四川南充。1932年参加革命,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南充县工委常委、成都东区区委书记、邛崃特支书记、宜宾中心县委委员……1941年3月调入重庆,是新华社驻重庆记者。1946年陈文在《新华日报》总馆二楼负责编辑工作。1947年2月28日,宪兵包围《新华日报》总馆,陈文是最后一批撤离人员。回到延安不久即撤到晋绥解放区。建国后,历任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

  档案:

  R183陈文的档案

  A236.19陈文谈沈迪群烈士付伯雍记

  04373 R 1981年8月24日,陈文、张友渔等人在北京西郊民巷中国记者协会留影……

  图书:

  《鲜为人知的重庆新华社》陈文《四川党史》1993.3

  《初上红岩遇险情》陈文《红岩春秋》1997.4

  《京城访老小记》陈文《红岩春秋》1999.2

  《深情》陈文成都天地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

  《川西黎明》陈文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陈展

  陈展,男,江苏南通市人,1914年出生。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南通通中支部书记,共青团南通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共青团上海沪中区、沪西区区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省巡视员。1934年在组织工人罢工斗争中逮捕入狱,抗战开始后出狱。1940年利用社会关系,秘密为皖南新四军军部运送大量军械、武器、弹药,后参加新四军。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在关押期间秘密联系策划乘夜脱险。1945年在周恩来安排下,在重庆、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47年在大华公司系统笙记运输公司任经理,在准备秘密运送物资给苏中解放区时,遭匪特搜查,再次被捕。上海解放初,在华东财委会接收大队工作。解放后历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驻上海钢铁公司党委书记、上海市工商联执行委员、上海市设备成套局副局长、宝钢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等职。1996年6月12日逝世,享年八十二岁。

  陈野萍

  陈野萍,原名陈荣檀,男,1915年4月生于四川省冕宁县城厢镇三分屯村。1930年就读于四川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33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2月31日至1939年9月下旬,受川东特委委派到泸县中心县委任组织部长。6月,泸县中心县委贯彻党中央对白区工作“长期埋伏、隐蔽精干”的工作方针,分批轮训泸县城区党员基层干部。1941年2月,陈野萍去重庆川东特委汇报工作。在泸县秘密印刷新华社的传单,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真相,并将其广泛散发,震动很大,也引起特务注意。2月下旬,陈野萍调广安中心县委工作。1983年2月起,陈野萍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1994年8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档案:

  c00011 R 1994年5月,陈野萍夫妇在陈列馆前留影。

  c00012 R 1994年5月,陈野萍(前排中)参观红岩。前排左为陈的夫人、右为馆长宁荣章,后排左一为副馆长张鲁鲁。

  c00013 R 1994年5月,陈野萍夫妇参观红岩,在旧居前留影。

  c00014 R 1994年5月,陈野萍夫妇参观红岩。

  c00015 R 1994年5月,陈野萍夫妇在旧居内留影。

  c00016 R 1994年5月,陈野萍夫妇参观红岩,在旧居内留影。

  c00017 R 1994年5月,原中央组织部部长陈野萍(右)参观红岩,听副馆长张鲁鲁(左)解说。

  C0027 C0424陈野萍同志题词

  C0102陈野萍来馆参观后为烈士题字

  图书:

  《河汉日记》(陈野萍)川干队队史征资编成都出版社1994年9月程文程文,男,四川荣县高山乡人,1928年1月12日生。1946年1月经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处长钱之光批准,在红岩参加了工作。先后在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中山三路中共代表团和曾家岩50号工作。1947年3月8日,程文同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吴玉章……副书记张友渔等机关同志撤返延安。不久又从延安撤出,先后随张友渔到过山西临县三交镇中共中央后委所在地和河北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前委。1948年6月1日在华北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6月吴玉章任华北大学校长,在董必武安排下程文调到吴老身边作私人秘书,工作至吴老任人民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重庆钢铁学院党总支委员、四川外语学院党委委员、法德语系党总支第一副书记等职。1988年7月在四川外语学院离休。为《吴玉章传》编写组组员,编辑出版有《吴玉章文集》上下册、《怀念吴老》。

  《吴玉章生平影集》、《吴玉章往来书信集》等。著有《吴玉章教育思想与实践》。同时又是《张友渔》著作编审委员会委员,负责搜集整理1939年至1947年3月张友渔在重庆、香港、桂林等地各类报刊、杂志、书籍中发表和出版的各类文章……社论、专论、评论、专著等资料。编辑出版张友渔《日本问题与国际问题》和《韩幽桐文集》等。

  档案:

  R129程文的档案

  01256 R 1981年8月24日,程文(从左至右)张友渔、肖泽宽、陈天、曾德林(后排第二人)在北京西交民巷中国记者协会门前留影。

  04373 R 1981年8月24日,程文、陈文等人在北京西郊民巷中国记者协会留影。

  c05431-c05435 R四川省委人员、吴玉章的秘书程文

  程子健

  程子健,男,原名程秉渊,字心浦,曾用名程心甫、陈小山、陈文卿、秋霞等,四川雅安荥经县人,1902年出生。1919年在成都参加吴玉章倡导开办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第二期学习,第二年赴法勤工俭学学习电影放映和摄制,1924年7月回国,被派回四川在青年团重庆地委职工运动委员会工作。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三三一”惨案后,转移至成都负责中共川西特委组织工作。大革命失败后,程子健继续在川西坚持地下斗争,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参与组织各项群众活动。1933年初前往上海汇报工作后留在中央军委工作。3月初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抗战爆发后出狱,被派到中共中央长江局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学习。1938年5月受中共长江局派遣回四川。先后任中共四川省工委常务委员、组织部部长。

  宣传部部长、中共四川省工委工人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川西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组织部部长和工人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川康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组织部部长、工人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川康特委书记、特委统战部部长等职。参与领导恢复发展四川各地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亡群众运动,组织成都工人进行多次罢工斗争。1941年夏回延安,在中共中央党务研究室工作。是党的七大代表。抗战胜利后,1946年4月至7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员会委员、民运部部长。9月撤回延安……1947年调到东北参加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建设。1949年随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

  建国后,先后任中央西南局统战部副部长、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部长等职。1973年因病在成都逝世。

  档案:

  A293.4-5关于车耀先生前职务程子健1973年9月6日

  蔡连芳

  蔡连芳,女,1913年生于四川广元。中共党员。初到重庆时,在化龙桥《新华日报》门市部工作。1940年五六月份间上红岩,在医务室工作。解放后在核工业部离休。

  档案:

  R503蔡连芳的档案

  c03395 H采访蔡连芳

  c03428-c03429 H采访蔡连芳

  c03457-c03458 H采访原八办医务人员蔡连芳

  蔡书彬

  蔡书彬,男,湖北汉阳人。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印刷工会工作。同年8月,赴苏联学习。1931年回国。参加过长征。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师政治委员、中共长江局工委委员。1939年,任湖南省委组织部长。1940年至1941年,调湘鄂西区党委任组织部长。1942年,在重庆西南工作委员会工作,1943年回到延安。1943年至1945年在中组部干部科任科长兼中央组织部招待所主任。1946年在山东,任晋冀鲁豫后方总医院任政治委员。1947年至1949年,任中原军区城工部副部长兼江汉军区城工部长。武汉解放后,任华中总工会副主席、武汉总工会主席。1949年9月,任中国电业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1957年,任政协湖南省委员会副主席。1964年3月30日在湖南逝世,享年七十岁。

  档案:

  R276蔡书彬的档案

  Y00269蔡书彬的革命烈士证明书1983年3月31日林居先捐曹瑛曹瑛,字湘仲。曾用名石磊、张慕良、钟真才,男,湖南平江人。武昌中山大学肄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在岳州第三联合中学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岳阳市学联副主席。1927年被派到武昌中山大学读书。1928年,到九江任中共赣北特委委员、南浔铁路总工会干事、《浔报》记者。1930年后任中共南京市委代理书记、江苏省委发行部部长。1937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后在中共中央长江局武汉办事处和衡阳、桂林、重庆办事处及南方局组织部工作。

  1941年底再到延安,在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工作,是中共七大代表,任七大秘书处长和国统区代表团秘书。1942年后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处长,中共东满省委常委,吉林省委书记,吉林省委宣传部、城市工作部部长。抗战胜利后,历任长春特别市委书记、吉林省委宣传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秘书长。

  湖南省委常委兼长沙市委书记、驻捷克斯洛伐克全权大使、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曾当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是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中共十二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0年3月26日在北京逝世。

  档案:

  R20曹瑛的档案

  图书:

  《叔世忠荩——曹瑛自传诗文选》曹瑛湖南出版社1997年1月

  《铁骨丹心:读者赏曹瑛》凌辉长春出版社1999年5月

  邓国军

  邓国军,男,1919年12月12日生于四川营山县。中共党员。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入第四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学习。参加了长征。曾任第二十七军电台队长、延安中央军委报务主任。在西安事变、重庆谈判以及上海的秘密工作中……为我党我军的通信工作作出了贡献。1945年9月到重庆办事处电台工作,后到中山三路中共代表团驻地,也做电台工作。重庆谈判结束后外派去报考民生公司,冒名是潘文华部的报务员,但没有考上。1946年调军事三人小组广东第八组,随后去了驻沪和南京办事处。建国后,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科技部部长,电子工业部科技司司长、外事局局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及国际活动委员会主任等职。

  档案:

  R505邓国军的档案

  09707 R 1945年邓国军考民生公司报务员时的准考证照

  c03454-c03456 c03459 H采访邓国军与林影

  邓稼先

  邓稼先,男,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学,后在四川江津读完高中,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邓稼先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1950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8年秋,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1959年6月,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逝世,终年六十二岁。

  00049 R邓稼先标像

  00146 R邓稼先在撰写论文

  范长江

  范长江,男,四川内江人,1909年出生。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34年进入《大公报》当记者。1938年发起创办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在桂林建国际新闻总社,任社长兼采访部主任。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与邹韬奋等在香港创办《华商报》。1942年任新华社华中总分社、《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1946年任中共南京代表团发言人、新华通讯社总编辑。建国后,曾任《解放日报》社长、《人民日报》社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1970年去世。

  档案:

  R366范长江的档案

  Z0029周恩来致廖承志与范长江的信1947年2月10日馆藏

  01736 R 1940年初,“国际新闻社”社长范长江与同事们在被日机炸为废墟的“国新社”重庆办事处留影。

  05037 R范长江

  0503905926 R 1940年12月,范长江与沈谱结婚照。

  05040 R 1938年3月,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在武汉成立。范长江(左三)主持大会。郭沫若(左一)沈钧儒(左二)邹韬奋等到会祝贺。

  05089 R 1938年9月中旬,韬奋和沈钧儒、范长江、王炳南等由武汉出发,到江西德安一带慰问前方抗日战士(自左至右)王炳南、韬奋、薛岳、沈钧儒等。

  05197 R 1946年在南京梅园新村,邓颖超与廖承志(右一)范长江(右二)

  05198 R 1946年在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工作时,范长江(左二)随周恩来一起举行记者招待会。

  05042 Ww范长江在大西北采访的路线图

  0254805229 T 1938年1月7日,范长江为《新华日报》创刊题词。

  05233 X 1937年3月29日毛主席给范长江的亲笔信

  05234 X 1938年6月,范长江到前线采访,自徐州突围回武汉后,周恩来给范长江的亲笔信。

  图书:

  《不尽长江滚滚来:范长江纪念文集》胡愈之、夏衍等北京群言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

  《范长江新闻文集》(上、下)范长江、沈谱编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范长江传》徐向明南京大学2002年5月出版

  《范长江传》方蒙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年2月出版

  《范长江西北行探讨》黄剑庆著《四川党史》1996年第5期。

  《中国新闻史上一颗璀灿的明星——记范长江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交往》刘春秀著《人物》1995年第1期总89《我的青年时代》范长江《人物》1980年第3期总394页《范长江同志十五周年祭》于洪《人物》1987年第4期总44《历史巨变中的范长江与周恩来》刘春秀著《红岩春秋》1996年第5期《范长江〈我的青年时代〉》《人物》1980年第3期《范长江和邹韬奋的深厚友谊》方蒙著《新文化史料》1988年第1期17页《范长江同志小传》东辑著《新闻研究资料》1979年第1期101页《范长江同志和“青记”、“国新社”》

  《冯英老谈范长江》陈默《上海滩》2000年第10期27页

  《抗日救国一条——范长江与张学良的诗交》黄子云著《党史文化》2002年第5期41页《论人民的报纸》范长江著《新闻研究资料》总11期1页《长江的风格》陆诒著《新闻研究资料》1979/180页《回忆长江在抗战中的几个片断》高天著《新闻研究资料》1979年第1期83页《忆长江二三事》邵宗汉著《新闻研究资料》1979年第1期87页《遗著昭昭长江浩浩》王淮水《新闻研究资料》

  《长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王文彬著《新闻研究资料》1979年第1期92页《忆长江的三次谈话》徐盈著《新闻研究资料》1979年第1期95页《良师益友》任重著《新闻研究资料》1979年第1期97页《一段生活的回忆》严玉华著《新闻资料研究》1979年第1期100页《中国的西北角:祁连山北的旅行》范长江《新闻资料研究》1979年第1期104页《范长江和我婚后生活片断》沈谱著《上海滩》1995年第7期总10310页《和范长江、陈同生在一起的日子里》黄药眠著《新闻资料研究》1979年第1期72页范元甄。

  范元甄,女,湖北人。1938年,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抗敌演出九队负责人。1939年,担任重庆《新华日报》记者。1941年,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同年,调中央政治研究室任国际组研究员。1945年调《解放日报》。1946年赴北平参加《解放三日刊》工作。1952年,调北京石景山发电厂任副厂长。1959年,调青云仪器厂任总工程师。

  文物:

  H00001周恩来致范元甄信

  HW001101939年范元甄从桂林迁渝途中

  HW001111939年夏,范元甄(右)与胡志涛(演剧队员)在重庆嘉陵江边上。

  HW001121939年夏,范元甄(中)与胡志涛(左)杨琼华(右)在重庆牛角沱……

  HW001151939年,范元甄在重庆中山公园。

  HW001201938年,范元甄(右)在汉口救国团。

  HW001211945年,范元甄(脚蹬布鞋)在延安杨泉岭中央办公厅门口。

  HW001221939年,范元甄在重庆新华日报馆工作。

  HW001231938年夏,范元甄(右)在汉口中山公园与严青在一起。

  HW001261947年初,范元甄在齐齐哈尔某报社门口。

  HW00132青年救国团在汉口和记蚕厂外,对工人作抗战宣传。右三穿白长衫的是范元甄。

  HW00135范元甄在重庆曾家岩周公馆

  HW001431937年“九·一八”纪念日,武汉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组织下乡宣传,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女主角为范元甄,男主角为《武汉日报》记者尚方。

  档案:

  R167范元甄的档案

  R456(李锐的档案)两个相反的典型——谈李锐并范元甄

  Z0067周恩来致范元甄的信1941年2月1日馆藏

  Z0193吴玉章致范元甄的信之二1941年2月4日范元甄捐赠

  Z0335吴玉章致范元甄的信之一1941年1月24日复印件

  01285 R 1938年10月从武汉乘车撤离,经长沙、桂林至重庆途中,左三童小鹏……四陆诒、五龙潜、六周慧年、七范元甄(未计童后一人)

  01384 R 1939年,范元甄在曾家岩50号周恩来办公室门前留影。

  09475 R 1939年2月,范元甄(左二)等随桂林八办的车赴渝途中。

  09492 R 1939年,范元甄从桂林迁渝途中。

  09494 R 1938年夏,范元甄在重庆中山公园。

  09495 R 1938年抗战一周年大游行时的范元甄

  09668 R 1938年范元甄(左)在汉口中山公园与严青在一起09669 R 1947年初范元甄在齐齐哈尔某报社门口09673 R 1939年夏,范元甄(右)与胡志涛(演剧队员)在重庆嘉陵江边上。

  09677 R 1939年范元甄在重庆中山公园

  09678 R 1938年范元甄(右)在汉口青年救国团

  09683 R 1939年,范元甄在重庆新华日报馆工作。

  09685 R范元甄在重庆曾家岩周公馆

  09688 R 1945年,范元甄(脚蹬布草鞋)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办公厅门口。

  09689 R 1939年范元甄从桂林迁渝途中

  09692 R 1939年夏,范元甄(中)与胡志涛(左)杨琼华(右)在重庆牛角沱。

  02749 W 1946年在重庆展览的延安大生产用品毛线,陈舜瑶将其织成毛衣送给范元甄。

  02603 X周恩来致范元甄的信函

  02989 B范元甄悼吴克坚

  09670 H青年救国团在汉口和记蚕厂外,对工人作抗战宣传,右三穿白长衫的是范元甄。

  09687 H 1937年“九·一八”纪念日,武汉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组织下乡宣传,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女主角为范元甄,男主角为《武汉日报》记者尚方。

  c03604-c03605 c03607 H采访范元甄

  c03608 H《新华日报》记者范元甄

  方方

  方方,男,原名方思琼,广东省普宁人,1904年出生。1925年5月加入共青团,1926年春转为共产党员。1925年在潮汕地区组织工农赤卫军独立营,这是潮汕地区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武装。1934年4月,方方奉中央军委的命令,任红军独九团政委兼军政委员会主席。所部在与党中央完全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坚持游击战争达三年之久。1937年四五月间,奉命到延安,受到党中央毛泽东、朱德、张闻天等接见,并对闽西南武装斗争给予很高的评价。1937年至1942年,方方先后任闽粤赣边区省委(后改称闽西南、潮梅特委)常委兼组织部长、闽粤赣边区省委书记、南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委)书记。1942年夏发生“南委事件”。1943年5月,方方按周恩来指示撤退至重庆南方局。1943年6月,方方随周恩来赴延安,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5月,出席党的七大。1946年1月,方方到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参加国共和谈,担任中共代表团顾问。同月南下广州,任军调部第八小组中共首席代表。在方方与廖承志、尹林平、曾生的共同努力下,迫使国民党当局承认我华南人民武装力量,保证了东江纵队胜利北撤。7月,到香港,任中共中央代表,领导华南党组织的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方方先后担任香港分局书记、华南分局书记。他和尹林平、夏衍等遵循党中央指示,配合上海地下党组织,帮助上海、南京等地国统区的许多民主党派负责人和上层爱国人士脱离虎口,把他们安全接到香港。随后组织力量,护送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爱国人士北上共商国是,筹备新政协。建国后历任华南分局第三书记,广东省人民副主席,中共中央统部副部长,中侨委党组书记、副书记,全国侨联副主席等职。1971年9月21日,含冤逝世。

  档案:

  R562方方的档案

  R4(周恩来的档案)41.周总理给方方的信

  R563(余敏的档案)1.论南委机关建立前方方在大埔的活动与影响

  D00259《方方的自传及反省》(摘录)1944年1月王明湘1984年3月在南方局征集办公室

  D00260李碧山关于“南委事变”后闽粤边党的活动的介绍及方方的意见1954年8月16日王明湘1984年3月在南方局征集办公室

  D00349周恩来关于南方局组织问题致陈云、方方的电报1942年6月孙志慧。

  程虹1996年11月在中央档案馆征集

  04947 R看赛龙舟。在陈嘉庚的倡导下,集美学村每年旧历五月初五举行这种别具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由左至右:张楚琨、方方、陈嘉庚、庄希泉。

  0023805730 R中共中央南方局南方工作委员会书记方方图书:

  《方方》陆永棣刘子健广东人文出版社

  《纪念方方诞辰九十周年》广东史学会、广东省中共党史人物广东出版社1994年7月《回忆方方》广东省委党史研究会香港三联书店1986年9月《方方研究》(上下卷)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广东人文出版社1996年3月方卓芬方卓芬,女,广东人。中共党员。1939年调到南方局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疏散到延安,同年12月回到重庆,在南方局经济组工作。1946年6月去上海。1947年10月和许涤新带着鲁迅的孩子海婴一起到了香港,在香港工委的领导下继续开展工作,出版

  《群众》周刊,做民主人士的工作,一直坚持到1949年全国解放。

  档案:

  R21方卓芬的档案

  00738 R周恩来与刘昂、方卓芬、紫菲。

  01407 R中共中央南方局、办事处工作人员方卓芬,1939年夏在红岩办事处三楼楼梯口留影。

  01408 R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人员吴博(左一)与方卓芬在办公室工作。

  01597 R许涤新与方卓芬在曾家岩50号

  01598 R方卓芬与孩子

  01599 R 1939年2月,方卓芬由周恩来从新四军调往重庆南方局时,经桂林时留影。

  06195 R邓颖超与方卓芬等办事处女同志在红岩留影

  c03799 H采访方卓芬与许嘉陵

  c03800-c03802 c03800-c03802 H方卓芬02740-02741 W方卓芬带到重庆的衣服与裙子,成了办事处女同志的出门衫。

  图书:

  《回忆许涤新》方卓芬、方梧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冯文彬

  冯文彬,男,浙江诸暨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1936年春参加东征战役,4月被调回延安,任共青团中央书记,此后长期主持党的青年工作。11月共青团组织解散后,担任中共中央青年部部长……1937年4月在延安主持成立西北青年救国会,被选为主任,领导陕甘宁边区和西北地区的青年抗日救国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书记。1945年5月兼任解放区青年联合会筹委会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1949年4月在北平主持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团中央委员会书记,成为著名的中国青年领袖。建国后,历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天津市委常务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工业生产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副校长……中共中央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等职。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档案:

  D00215冯文彬关于青年工作致函一平、黄华1938年团中央征集

  D00216刘光汇报到渝后的工作情况致陈云、冯文彬函1940年6月16日团中央征集

  D00217周力行关于济南青运工作致冯文彬函2月21日团中央征集

  D00218冯文彬关于布置解放区青运工作致庆煕函6月5日团中央征集

  D00219某某致冯文彬函1947年1月19日团中央征集

  D00220何启君关于晋察冀问题致冯文彬等函抗战时期团中央征集

  D00221刘光关于“总结了125学生游行的性质、成绩与缺点”致冯文彬函抗战时期王明湘1984年3月于团中央征集

  D00447冯文彬致黄华、一平的信1938年复印自团中央档案室,巫靖移交

  D00253冯文彬的笔记1946年团中央征集

  D00295冯文彬对抗战胜利初期青年状况的分析1946年王明湘1984年3月在团中央征购冯廷雄。

  冯廷雄,男,1924年生于广东鹤山县。中共党员。1941年日军占领家乡后,流落到桂林,投奔其哥哥,进入无线电厂当学徒。1942年进入生活书店工作,也是在这时他参加了革命。桂林沦陷后,1944年底来到重庆,经生活书店经理薛迪畅介绍,于1945年5月4日进入《新华日报》营业部图书课工作。

  档案:

  R508冯廷雄的档案

  傅大庆

  傅大庆,男,临川县上顿渡人。江西省立第七中学毕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与刘少奇、肖劲光等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回国,担任孙中山高级顾问鲍罗廷、加伦将军的翻译。1927年,随周恩来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同年12月,参加广州暴动。此后转移到香港、南洋一带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5月,在马来西亚当选为马共中央常委,兼任宣传部部长,主编革命刊物《马来西亚工人》。1931年至新加坡组织东方局办事处,因叛徒告密被捕,经宋庆龄营救获释。

  1938年在贵阳、桂林等地开展抗日救国宣传。不久,奉命到重庆工作,翻译了德国军事家劳克塞维茨的《战争论》。1941年,与爱人杨浩赴华北敌占区建立电台……1944年被捕,1945年壮烈牺牲。

  高文华

  高文华,原名廖剑凡,男,湖南省益阳县人,1905年出生。192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大革命失败后,他与党组织一度失去联系。1929年底……在上海找到了党。后与毛泽民、钱之光等一起从事印刷业务和党中央的内务工作。在北方局工作期间,为筹措党的活动经费,曾两次忍痛卖掉自己的儿子。1937年4月,奉命赴延安参加白区工作会议,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2月,受命回湖南组建中共湖南省工委,任书记。省工委成立后,立即创办《观察日报》,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还先后在平江、长沙、邵阳、衡阳等地举办了七期党训班,培训区以上干部200余人。至1938年夏,湖南人民抗日救亡活动出现了高潮,涌现出大批抗日救亡团体,有数十种进步报刊。1938年9月,到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9年2月,在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上当选为省委书记。平江惨案发生后,他根据党中央有关指示精神,作出了“力求隐蔽力量……严密党的组织”的决定,部署党员隐蔽、撤退工作,清除了党内的不良分子,为党保存了大批骨干。1942年冬,他撤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1944年回延安。参加中共七大之后,在山西、河北搞土改工作。1948年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1949年3月,列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8月随大军南下,重返湖南,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建国后,历任轻工业部副部长、水产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94年1月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九岁。

  档案:

  R188高文华的档案

  干铎

  干铎,又名干宣镛,字震篁,男,1903年4月10日生,湖北广济干仕垸人(今湖北武穴市)1918年考入湖北省立外国语专门学校,攻读德语,1923年毕业后,转读于北京大学外语系。1926年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实科。

  毕业后,在日本农林省目黑林业试验场从事研究工作。1932年回国,继续在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攻读。历任湖北省建设厅技正、襄阳林场场长。1938年后,在湖北农业专科学校、中央大学等高等学校从事林业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南京林学院林学系主任、副院长。1956年赴苏联考察高等林业教育和林业科学研究工作。1969年8月7日病逝于黄山。

  戈宝权

  戈宝权,男,1913年生于江苏省东台县。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在大学时……学习英、法、日语,自学世界语,后又学习俄语,为他日后从事外国文学及中外文学关系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1932年到1934年任上海《时事新报》编辑……1935年赴莫斯科,任天津《大公报》驻苏记者,兼任上海《新生周刊》、《世界知识》、《申报周刊》等刊物的特约通讯员。1938年初从欧洲回国,5月参加《新华日报》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除1941年皖南事变后有一段时间赴香港创办文艺通讯社,在《新华日报》一直工作到1945年底。担任过《群众》周刊编委、副主编。戈宝权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和翻译俄文、英文作品很多,写过社论、专论、收集成册的有《苏联讲话》,翻译作品有《六月在顿河》、《英雄斯大林城》、《哥尼斯堡的陷落》、《斯大林在联共党(布)第十八次大会上的报告》、《联共(布)党史学习参考资料》等。1949年7月任新华社驻莫斯科记者。建国后,任中国驻苏大使馆临时代办和参赞、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十余所高等学校教授等职。戈宝权五十多年来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俄国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研究与翻译工作,译著有五十多种。1957年先后荣获巴黎第八大学和莫斯科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还荣获苏联文学基金会授予“普希金文学奖”。他用过的笔名有:葆荃、北泉、北辰、苏牧等。

  档案:

  R174戈宝权的档案

  Y00110《研究室工作总结大纲》戈宝权抗战时期姚黎民捐赠

  0022906762 R戈宝权

  01160 R本报三周年新华日报馆同仁在报馆门前留影,左二起:石西民、吴克坚、陆诒、章汉夫、熊瑾玎、潘梓年、戈宝权。

  01183 R夜班编辑部:右边四人为熊复、戈宝权、章汉夫、范剑涯,左边为徐迈进、姚黎明。

  01201 R新华日报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左为戈宝权同志。

  09992 W戈宝权著《苏联的报纸》

  图书:

  《红岩初见毛主席》戈宝权《重庆新华·群众周刊史学会》会刊1993总2611页《忆和茅盾同志相处的日子》戈宝权著《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3、4期,1982年第1期《忆韬奋同志——记香港到东江的日子》戈宝权著《人物》1980年第1期总1《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20)戈宝权重庆出版社1989年6月出版葛庭燧。

  葛庭燧,男,1913年5月3日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金属物理学家。192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理预科,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葛庭燧与章文晋、武衡等创建“实用科学救国会”。大学毕业后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从事科学书籍的编译工作。1938年,他考入燕京大学,进物理系研究院,被聘为助教。后应西南联合大学吴有训、叶企孙教授的邀请,赴昆明任该校物理系教员。1941年8月,葛庭燧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研究院学习,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光谱实验室参加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有关工作。在美国,葛庭燧号召和发动留美同学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49年葛庭燧回到北京,担任清华大学的物理教授,随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的研究员,建立了清华大学金属物理研究室,继续从事金属内耗研究及培养新中国年轻的科技人员。1955年……葛庭燧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7月,葛庭燧出任中科院合肥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等职。1996年,葛庭燧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9年获美国TMS学术最高奖——梅尔奖。2000年4月29日,葛庭燧因病在合肥逝世。

  05839 R金属物理学家葛庭燧

  05840 R葛庭燧在授课

  龚澎

  龚澎,女,安徽合肥人,1914年出生。1935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参加过“一二·九”运动。1936年入党,1938年4月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年底到东南八路军总司令部,担任彭德怀的秘书。1940年12月至1946年10月,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上海办事处外事组工作。1940年底到重庆,开始跟随周恩来在国统区工作……曾任周恩来的秘书兼翻译、《新华日报》记者、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组长。

  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中共香港工委外事组副组长。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她担负对外宣传和翻译工作。1946年任北平军调处执行总部中共组组长。1946年10月至1949年8月,任香港《中国文摘》主编、社长。建国后,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等职。1970年9月20日病逝。

  档案:

  R466龚澎的档案

  00610 R 1946年,周恩来、王炳南、龚澎与外国记者。

  00611 R周恩来、王炳南、龚澎与外国友人。

  00612 R周恩来(左二)王炳南(左一)龚澎(右一)与外国友人。

  01580 R 1944年王若飞(前排中)在曾家岩50号会见外国记者。前左起:王炳南、张晓梅,右二徐冰。后排左二:龚澎。

  02338 R 1945年9月16日,毛泽东在红岩接见三个美国士兵。左起:钱之光、罗青、爱德华·贝尔、毛泽东、龚澎、霍华德·海曼、乔冠华、刘昂、埃德尔曼·

  杰克(毛前者)

  02340-02342 R 1945年9月16日,毛泽东(中)与美国士兵埃德尔曼·杰克(左)龚澎(右)在红岩。

  02343 R 1945年9月16日,毛泽东(中)与霍华德·海曼(右)龚澎(左)

  乔冠华(后)在红岩留影。

  04993 R周恩来的助手龚澎和乔冠华于1943年11月在重庆结婚。

  05127 R龚澎和董必武1945年于重庆

  图书:

  《龚澎: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乔松都《红岩春秋》2008.4

  《纪念刘文华》龚澎《新华日报》1942.12.7

  《升华》李畅培《红岩春秋》1996.3

  《犹忆红岩勤学时》郭正《红岩春秋》1995年第1期

  管平

  管平,女,江苏盐城人,1920年出生。1935年12月参加革命,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曾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分队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入“北平学生移动剧团”,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并随团奔赴革命圣地延安;1939年后,她先后在川东特委、川康特委任组宣干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表现突出,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度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性。1940年后任南方局组织部干部。解放战争时期,管平先后任晋察冀后勤部张垣建设公司支部书记,晋察冀广播电台支部书记、指导员,参加过华北局城工部指导平津学生运动的工作,任中央青委研究组东北组组长,研究指导过建团的初期工作。建国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到中办民大学学习。曾任支部书记、总支委员、党委委员、学生会主席等,并代表全国学联访问过英国;1953年起,先后任原国家体委计划财务处处长,原一机部基本建设局处长。1982年12月离休。1986年9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档案:

  R15管平的档案

  管佑民

  管佑民,男,1925年生于湖北省襄阳县柿铺乡管家村,中共党员。1939年初随战时儿童保育会辗转到重庆的第二保育院学习。1942年4月在徐冰的推荐下到《新华日报》营业部图书科做练习生。在报社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钻研业务,很快便能独立工作。国民党查封“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当天下午,于立群赶到新华日报馆报告此事后,就是由管佑民向徐冰转告的,第二天《新华日报》便披露了这个重要消息。1943年第三次反共高潮期间,获得报馆营业部开展的反封锁劳动竞赛第一名。1945年初,管佑民调成都《新华日报》营业分销处工作。每天除了要接待几十位自取《新华日报》的读者外,还要接待一些进步读者的来访。管佑民向领导建议在门市部增加图书销售,这样不仅门市部热闹起来了,而且分销处日常收入也有了显著的增加,开支也不用重庆总馆每月支付,不但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了盈余。由于人手少、工作强度大,管佑民本有的肺病加重。1945年9月初,他再次回到重庆总馆工作和休息。1946年2月22日……国民党利用“张莘夫事件”挑起事端,强迫学生游行示威,蓄意借机捣毁《新华日报》民生路营业部,管佑民等要求留在门市部。游行开始时,就不断有石头等飞来打碎门窗玻璃。游行队伍走过后,预先埋伏在报馆周围的国民党特务和他们纠集的一批地痞流氓便冲进报馆营业部内,进行打砸抢。他们肆意捣毁书架。

  桌椅、柜台和书籍报刊。管佑民因为个头较高,在撤退时便站到了顶楼阳台的水泥栏杆上,一手抓着房顶上的椽子,一手抓住柱子,让大家踏着他的胳膊上到房顶上。当把最后一位同志扶到顶楼时,歹徒们已经冲上了四楼,管佑民与杨黎原……徐君曼据理力争,被特务架到楼下拳打脚踢、头破血流后被送往市民医院。1946年管佑民单独北上,经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回到了晋察冀解放区。建国后,管佑民参加了抗美援朝,被授予军功章和朝鲜胜利纪念奖章各一枚。先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后台主任、新燕京剧团团长和党支部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办公室主任、红旗杂志社机关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85年底离休。

  档案:

  R165管佑民的档案

  R486(周之禾的档案)1.我与《新华日报》及给管佑民的信

  Y00159重庆书店(管佑民)证明信1946年6月20日

  c03206-c03207 H管佑民在《新华日报》创刊64周年聚会上c03526 H工作人员与《新华日报》管佑民夫妇c03527-c03529 H原新华日报馆工作人员管佑民c03530 H采访管佑民c03531-c03535 H原新华日报馆工作人员管佑民。

  c03737-c03739 H管佑民签到

  图书:

  《毛泽东与〈新华日报〉整风改版》管佑民《重庆新华·群众周刊史学会》

  会刊1993总26期26页

  《冲破封锁的战斗》管佑民《新华·群众周刊史学会》通讯合订本1984第7号5页《重振新华屈指数山城风雨正鸣鸡》管佑民《重庆新华·群众周刊史学会》会刊1994总30期韩天石韩天石,男,奉天(今辽宁)沈阳人,1914年出生。1933年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参加过“一二·九”运动。曾任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平津学生南下宣传团第一团团长、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筹备委员。1936年1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北京学联党团委员。1936年入四川大学数理系学习,193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理系。学习期间,主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都队部,任总队长。后任中共四川省工委学委书记、成都市委书记。1938年任中共四川省宜宾中心县委书记、川康特委委员兼青委书记。1940年后历任中共青委副书记、秘书长、经济部长、西北局青委副书记、中共葭县县委书记等职。后到延安。

  中央党校二部学习。1945年至1947年历任沈阳市城工部长、中共公主岭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黑龙江省集贤县县委书记。1948年以后任中共佳木斯市委书记、东北局青委书记兼青干校校长。建国后,历任青年团中央常委、青年团东北区委书记兼青干校校长。1951年,调任中共鞍山市委书记。1956年调云南省。1975年起,历任云南省环保办公室主任、建委副主任、革命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在中共十二大当选中纪委委员、书记。在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中顾委委员。

  何功伟

  何功伟,男,字超寰,化名何彬、何斌、何伟、何明理,湖北咸宁人,1915年出生。1930年考入湖北省立第二中学。“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同学参加抗敌后援会。1935年为武汉学生响应“一二·九”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之一。1936年赴沪参加全国学联工作,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返湖北,曾任湖北省委委员,武昌区委、鄂南特委、湘鄂西区党委书记等职。1940年6月,随湘鄂西区党委转移至恩施。8月成立鄂西特委,何功伟任特委书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国民党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在恩施大肆搜捕共产党人,何功伟因叛徒出卖,于1月20日被捕。在狱中,何功伟坚贞不屈,并创作《汨罗愿》、《狱中歌声》等歌词以激励难友。1941年11月17日,何功伟被特务押到恩施方家坝后山五道涧刑场……在临刑的100余级石板路上,特务放言只要何功伟回一回头就不杀他,但遍体鳞伤、拖着沉重脚镣的他义无反顾,高唱《国际歌》,慷慨就义,时年二十六岁。

  周恩来、董必武闻讯痛惜,在八路军办事处干部会上,宣读何功伟的遗书、遗诗……1942年6月,延安各界为之举行隆重追悼大会,中共中央青委挽联中称他是“全体青年楷模”。

  档案:

  R592(何功传的档案)1.何功倍(何功伟之弟)访谈

  R452(许云的档案)1.许云回忆何功伟

  2.许云与何继伟访谈录

  00234-00235 R何功伟标照

  00383 R何功伟夫人许云与儿子何继伟(小彬)在重庆

  05988 R何功伟之妻许云抱着刚满月的儿子何继伟

  图书:

  《何功伟烈士纪念文集》中共咸宁市委党史办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0年10月何莲芝何莲芝,女。1938年底到重庆。1940年12月到西安。1945年12月后回到红岩,直至1946年随中共代表团到南京。

  档案:

  R130何莲芝的档案

  01461-01462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何莲芝在红岩村13号旧址前留影。

  01463-01464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何莲芝一行在红岩村88梯。

  01465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何莲芝一行在红岩村黄葛树下。

  01466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何莲芝一行在红岩村和当地群众在一起。

  01467-01469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与何莲芝在红岩村13号旧址前留影。

  01470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何莲芝一行在红岩村礼堂前。

  01479 R董必武与何莲芝

  01480 R董必武夫人何莲芝

  01575 R董必武、何莲芝与饶国模等在北京董必武处留影。

  01967 R董必武、何莲芝一行1958年11月10日在红岩村礼堂旁。

  05004 R饶国模与何莲芝等在颐和园养云轩

  侯方岳

  侯方岳,男,四川广安人,1915年出生。1935年参加革命,1937年入党。自1938年起历任中共四川省乐山、绵阳、三台、仁华等地地委书记及成都市委书记、中共云南省工委委员,长期担负党的重要领导职务,为党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历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任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中共云南省边疆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云南省历史研究所(云南省社科院前身)所长。侯方岳长期致力于民族学研究,培养了大批高级研究人才。2006年5月24日,侯方岳因病在昆明逝世,享年九十一岁。

  文物:

  HW00261侯方岳手绘的滇东形势图

  HW00284侯方岳在开国大典上穿过的礼服

  Z0396侯方岳的《党的建设提纲》

  09360 W侯方岳捐赠的《滇东形势及交通图》

  09364 W刘、邓写给侯方岳的信前通知

  档案:

  R204-1侯方岳的档案

  c04961 H侯方岳(中)和我馆刘立群(右二)等人重返播乐中学c04962 H侯方岳话当年c04963 H采访侯方岳图书:

  《访革命前辈侯方岳先生》郭军宁《炎黄春秋》2003年第8期12页《红岩三月半》侯方岳口述、杜奉文整理《红岩春秋》2001年第4期28页侯祥麟侯祥麟,男,1912年4月出生于广东汕头市。化学工程学家,1931年,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1935年,考取了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研究生。1938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5月中国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协进会在重庆树人中学成立,侯祥麟是这个协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20世纪40年代中期,在南方局的安排下,侯祥麟通过官方考试,以学生护照或官方护照留美,南方局向他们分别安排了在留美进步科技人员中活动的任务。侯祥麟在出国前,曾两次奉命前往红岩,接受董必武的秘密指示。1948年,侯祥麟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1950年,侯祥麟回到了祖国,并与石油科技人员白手起家建设新中国的石油化工业。1955年,侯祥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8年,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副部长。1997年,在他的努力下,中国成功举办第15届世界石油大会,让中国石油界融入了国际舞台。2003年,九十多岁的侯祥麟担任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继续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贡献。

  文物:

  HW00196侯祥麟使用过的照相机

  HW00197侯祥麟穿过的米色西装

  HW00198侯祥麟用过的英文打字机

  档案:

  D00397《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章程》侯祥麟捐

  D00398《留美科协会员名录》侯祥麟捐

  D00399《1949年前后留美科协组建和活动情况》侯祥麟捐

  000410004300166 R侯祥麟的标照

  00044 R 1949年侯祥麟在美国麻省工程学院留影

  00167 R 1983年,侯祥麟等参观新加坡炼油厂。

  10333 R两院院士、南方局领导下青科技成员侯祥麟先生捐赠的文物EVRES牌英文打字机和CONFAX牌照相机。

  图书:

  《我与石油有缘:侯祥麟自述》侯祥麟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胡明胡明,女,重庆江北县人,1914年出生。1938年7月在重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富顺特支书记、川东特委内交通、巴县南岸海棠溪特支书记。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41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任妇委委员、秘书期间,主编《新华日报》副刊《妇女之路》,在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领导和关怀下,积极从事妇女解放工作。1943年4月以后,因工作需要回到延安……在中央党校学习。1947年4月以后,历任冀鲁豫边区银行、行署副科长、科长,南京军管会金融科长等职,对恢复财政金融工作,支援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1949年7月胡明随部进军大西南,先后任中国人民银行乐山支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西南区行科长、副处长、代理处长等职。西南区撤销后历任重庆铁路分局副处长……重庆市邮局副局长,市邮电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市邮政局顾问等职。1959.

  年曾代表市邮电局去北京出席全国工业、交通、基本建设群英大会,受到了中央领导和邓颖超的亲切接见。1984年4月4日因病在重庆逝世,享年七十岁。

  档案:

  c01717 H将林蒙与胡明的骨灰安放于红岩公墓

  c01718 H林蒙与胡明骨灰安放仪式

  胡绳

  胡绳,男,江苏苏州人,1918年出生。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5年至1937年在上海从事革命文化活动,并为《读书生活》、《生活知识》、《新知识》

  ……《自修大学》等刊物撰稿,参加《新知识》的编辑工作。抗战爆发后,到了武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至1941年初,在武汉、襄樊、重庆从事文化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先后任武汉《全民周刊》、《全民抗战》、《救中国》等刊物编辑,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鄂北日报》主编,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委员,生活书店编辑,《读书月报》主编。1941年任香港《大众生活》编委……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返回重庆,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委员,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编委。胡绳在《新华日报》工作的时间是1942年至1945年……担任编委,主编《新华副刊》。在此期间,他用陈桑、友谷(沈友谷)署名,在《新华副刊》上发表的文章有一百二十篇之多,这是不计其用笔名发表的粗略统计数字。他的作品一类是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观点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潮,如《一个唯心者的文化观》、《正统的哲学》等。另一类是谈古论今……反对封建制度,宣扬科学与民主,如《谈规矩》、《民主即科学》等。1946年至1948年任上海工委候补委员、文委委员,上海、香港生活书店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出版总署党组书记、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史学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委等职。主要著作有《帝国主义和中国政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论文集:《理性与自。

  由》、《枣下论丛》等。2000年去世。

  文物:

  HW00212《辩证唯物论入门》胡绳著

  HW00222《思想方法论初步》胡绳著

  档案:

  R455胡绳的档案

  03524 T胡绳重返红岩时的题诗

  06897-06899 W胡绳著的《新哲学的人生观》

  C00021982年10月胡绳同志手书“题石榴树”。

  图书: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1982年出版

  《理性与自由》胡绳1946年出版

  《枣下论丛》胡绳1962年出版

  《胡绳的读书生活》孙立峰《人物》1996.1总95

  《香港杂忆》胡绳《纵横》1997.2

  《我所认识和理解的胡绳》王梦奎《纵横》1999.29页

  2001.1

  《悼胡绳同志》左明德《重庆新华日报史研究》2001.1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胡绳北京党史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

  《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胡绳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年7月出版

  《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胡绳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华岗华岗,又名延年、西园,男,浙江龙游人,1903年出生。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青年团宁波地委宣传部长,参加编辑进步刊物《火曜》。1925年6月……任青年团南京地委书记。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断学业,从事职业革命活动。历任青年团上海沪西区委书记、浙江省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和顺直(河北)省委书记……1928年5月,到莫斯科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代表大会,同时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回国后任青年团中央宣传部长、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主编、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党中央华北巡视员。1932年9月,任中共满洲特委书记,化名刘少陵,于赴任途中被捕,判刑5年,关押在山东第一监狱。1937年10月,经组织营救出狱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筹办武汉《新华日报》并任总编辑兼《群众》周刊主编。1939年因病经组织安排离开报社休养。不久,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下,承担对川、康、滇地方实力派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1943年初,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宣传部部长,派赴云南做统战工作,化名林少侯,应聘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参加组织西南文化研究会,团结李公朴、闻一多、费孝通、吴晗等著名人士开展爱国民主运动。1945年8月,任国共谈判中央代表团顾问。1946年5月,任中共上海工作委员会书记。1950年4月,任山东大学教授、校长、党委书记,《哲学研究》编委,创办《文史哲》杂志并任社长。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第一届代表大会代表。1972年5月含冤去世。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