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三十一、古代巴渝的几种占卜形式

  胡昌健

  “卜筮然后决大事。”“能用卜筮而知吉凶乎?”“龟曰卜,蓍曰筮。”“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卜用龟甲,筮用蓍草,以蓍草茎做占筮。世人常云“事不过三”“假尔泰筮有常,……古俗早已有之,卜筮不过三”。商代卜辞有“司二卜”之说。

  商代有“卜甲”、“卜骨”。后至明清,我国各族先民发明了各种占卜方法,如鸡卜、瓦卜、竹卜、茅卜、芽卜、石卜、蛙卜、谷卜、羊卜、蓍卜、蠡卜、草卜、卵卜、螺卜、鸟卜、水卜、瓜卜、米卜、樗蒲卜、树根卜、牛蹄卜、牛骨卜、牛角卜、水碗卜、草鞋卜、铜钱卜等,实际上是“就地取材”。物质是“死”的,人是活的,巫师可以对各种物质上的“征兆”作出主观判断。

  三峡地区是占卜、占筮发源地之一。《尔雅·释鱼·灵龟》晋郭璞注云:甲可以卜。《山海经》“十巫”巫咸乃巴“涪陵郡出大龟。”有,地巫师。《世本》“巫咸作筮。谯周。”《古史考》“殷巫咸善占筮。《说文》。”:筮决也。“古者巫咸初作筮。”《广韵》“巫咸作筮。”汉代,巴蜀地区盛行卜筮。字君平,成都人也。《华阳国志》“严遵,……常卜筮于市,假蓍龟以教。与人子卜,教以孝;与人弟卜,教以悌;与人臣卜,教以忠。”“人乃始知(严遵)成都卜肆中者非常人也。”

  巴渝地历代占卜方式主要有甲卜、鸡卜、瓦卜、蛋卜、竹卜、旗卜、手卜、羊卜、牛首卜等。

  1.龟甲卜

  《华阳国志·巴志》:“朐忍县西二百九十里……有……灵龟。咸熙元年(264年),献灵龟于相府。”朐忍,今重庆云阳县,汉代朐忍县辖今云阳、开县、万县一部分及湖北利川。咸熙,三国魏元帝曹奂年号。《尔雅·释鱼·灵龟》晋郭璞注云:甲可以……“涪陵郡出大龟,卜,缘中叉,似玳瑁,俗呼为灵龟,即今觜蠵龟,一名灵蠵,能鸣。”《舆地纪胜》引:蜀地潴水,鳖灵《华阳国志·蜀志》“今巫山壅江,遂凿巫山,开广汉金堂江,民得安居。”有学者称三峡地区古代的荆蛮部族为“鳖灵巴人”,这支鳖图腾部族的酋长或首领名叫“鳖灵”。“鳖灵巴人”当与巴地的龟甲卜有一定的关系。

  《说文解字》: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纵横“卜,也。”“直者象龟。”焞,段注:横者象楚焞之灼龟。按,卜者灼龟所用之柴枝,《仪礼·士丧礼》“楚焞置于燋。”“楚,……在龟东。郑玄注:荆也;荆焞,所以钻灼龟者。燋,炬也,所以燃火者也。”荆,指木条。

  近年云阳明月坝出土了唐代卜甲,可知龟甲卜之风在唐代巴渝地区仍盛行。

  2.鸡卜

  古人视鸡为神物,《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鸡卜,是一个大概念,细分则有鸡骨卜、鸡蛋卜、鸡眼卜等。汉代鸡卜:“用鸡一、狗一,生,祝愿讫,即杀鸡狗,煮熟又祭,独取鸡两眼骨,上自有孔裂,似人物形则吉,不足则凶。”越俗,《史记·孝武本纪》:安台无坛,而以鸡“乃令越巫立越祝祠,亦祠天神上帝百鬼,卜。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焉。”鸡卜在我国持续时间最长。刘禹锡《送周鲁儒赴举诗》“欲凭鸡卜谒金门。”《后村先生大全集·次韵三首》“田父扶携问刘克庄:鸡卜,村姑呼唤祭蚕神。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犦牲鸡卜羞我”觞,于粲荔丹与蕉黄。西昌等地在宋代有鸡骨卜,四川越西、“……十部蛮……有疾者,不用医药,召女巫以鸡骨卜。”清陈维崧《湖海楼诗集·送劳书升前辈观察贵竹》:日费鸡卜“今人值选预恇怯,烦龟占。”明《黔记》、《百夷传》、《赤雅》,清《皇清职贡图》、《黎歧纪闻》、《苗防备览》皆有鸡卜记载。巴渝地区云阳、万州一带,宋时流行鸡卜,俗称“鸡子卜”。云阳“小南门外江中有石梁,长百余丈,冬涸乃见,号曰龙脊,亦犹涪陵之石鱼矣。旧志云:古俗以每春上巳日邦君士女挈舟往游,以鸡子卜岁”丰欠。“旧《志》:每岁邑人游于(龙脊石)上,以鸡子卜岁丰欠。”“大巫鸡卜占云吉,小巫竹枝歌转激”。亲游此龙脊,“同年二月,集”古贤流传,以鸡子一枚卜一兆,可为得喜庆、团圆之卦。“郡侯人日游龙脊,与民同乐,以鸡子卜年庆,邦人未尝有可免者。”万州江边有“蛾眉碛,在县南对江岸侧,水落石出……每正月七日,乡市士女至碛上,作鸡子卜,击小鼓作竹枝歌”。《万州图经》:乡市士女渡江南蛾眉碛上,作鸡子卜,“正月七日,击小鼓,唱竹枝歌。”“蜀中乡市,士女以人日击小鼓,唱竹枝,作鸡子卜。”这里的“蜀中”,指巴渝地区,因为“竹枝”在巴渝。看来云阳、万州的“鸡子卜”,也是两宋时期“人日”“踏碛修禊”中常做的一种为求“岁丰”、“喜庆”、“团圆”的占卜活动。

  中国各地各民族的鸡卜方法不完全一致。笔者囿于闻见,不详述巴渝鸡子卜具体方法。我们可参考唐宋时期两广地区僚族的鸡卜,周去非:其法以小雄鸡未孳尾《岭外代答·蛮俗》“南人以鸡卜,者,执其两足,焚香祷所占而扑杀之。取腿骨洗净,以麻线束两骨之中,拥竹挺插所束之处,俾两腿骨背于挺之端,执挺再祷,左骨为侬,侬者我也。右骨为人,人者所占之事也。乃视两骨之侧,所有细窍,以细竹挺长寸余者遍插之,或斜或直,或正或偏,各随其斜直正偏而定吉凶。其法有一十八变,大抵直而正或附骨多者吉,曲而斜或远骨者多凶。”

  3.瓦卜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艺术·卜筮部》引汉应劭《风俗通义》:“巫俗,击瓦,观其文理分析定吉凶。”

  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并序》谓江陵“南人染病,竞赛乌鬼。楚巫列肆,悉卖瓦卜”。《一百韵》有云:“病赛乌称鬼,巫占瓦代龟。”元稹贬江陵,后改授通州司马,经巴渝至达州,诗中有“使蜀常绵远”句。温庭筠《烧歌》“自言楚越俗,……烧畬为旱田……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卜得山上卦,归来桑枣下。”杜甫居夔州,有之一:

  《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南留白帝城……瓦卜传神语,畬田费火声。”可知“瓦卜”在巴、楚、越地区盛行。“神语”——巫师之语。近年重庆涪陵石沱墓地发现一片印有阳文“大吉”两字的残瓦,此当即杜、元、温诗中所记之“瓦卜”现象。“敲瓦”,即在进行瓦卜仪式,将瓦片击裂。至明清,瓦卜方法仍在江南地区继续。明人王穉登辑《吴骚合编》沈青门曲。《元旦后一》《收江南》瓦卜总无灵。清人彭孙贻诗:敲韵灯花飞烛灰。《用韵酬董大尹志得四“呼卢胜采代瓦卜。又,首》之一:农祥验雪知。”“瓦卜占丰稔。”

  4.竹卜

  巴渝“竹筶卜即竹卜:即劈成两片的竹兜,阳、,“竹筶,分阴、胜三筶,占卜时阴筶者亏理,胜筶者有理;亏理者向有理者赔礼道歉,并要向白帝天王杀牲祭祀悔罪。”竹卜手段亦是“傩”文化的组成部分,重庆博物馆藏有“傩”巫师所用“竹筶”一对,为取楠竹尖部制成,十余厘米长,中剖为二,巫师持之,抛于地面,两凸面朝上为阴卦,两凹面朝上为阳卦,一凸一凹为顺卦,顺则吉,即“胜”。为求得吉卦,巫师反复抛,直到顺卦止。此卜法与荆楚地区稍异。

  《荆楚岁时记》曰……以占来岁丰俭。或折

  “秋分,以牲祠社,竹以卜。”“索琼茅以筳篿。”“楚人名结草折竹《离骚》曰:王逸注:卜曰篿。”筳,破竹。以一节竹,寸余,破为两半,自高处掷于地,全开出土墓楚号二山包陵江北湖。凶为反一正,一吉为)阴(合全或)阳(有竹牍,文字有卜筮内容,卜具有竹制者,始卜用琼茅,后卜用筳篿,各有兆辞。

  川渝地区方言关于“试试”、“试一下”的意思,其表达如“让我来筶一回”,这个“筶”,即占卜——竹筶卜——用语在百姓日常生活用语中的反映。

  “江州(重庆)以东滨江山险,其人半楚”,巫溪“岁时同乎荆。”楚“地近巴夔,有楚遗风”……竹卜乃我国南方常见占卜方式。

  5.旗卜

  “容美土司杀人时五色旗并列,从背后抽旗,抽得黑旗则此人定杀不误,其他旗可免于死刑。”

  6.蛋卜

  笔者于2001年10月在巫溪县做巴渝民俗调查,该地有“蛋卜”,用于卜小儿凶吉,称为“烧胎”:小儿身体不振,叫做“走胎”,请端公来“烧胎”,端公取一鸡蛋,以红线三根缠绕之,在柴灰里烧,蛋熟,线不断,打开蛋,端公视蛋黄形状说凶吉,再将鸡蛋上的线捆在小儿手腕(男左女右)。又,张家界蛋卜习俗亦同。

  合川“妇女因小儿有疾,携鸡蛋一枚至仙娘家,报小儿年庚,仙娘然香烛,将蛋用楮钱包烧,口中念念有词,剖蛋视之,或云走魂,或云失魄”。

  广西,《嘉庆重修一统志·南宁府·风俗》“地隘民瘠,俗唯种田,服用唯蕉葛。《图经》:俗尚鸡卜,轻医药,重鬼神。”鸡卵卜,握卵以卜,书墨于壳,记其四维,煮熟横截,视当墨处,辨壳中白之厚薄以定侬人吉凶。

  7.手卜

  施卜者伸开双指,用拇指按天干地支的排列顺序按压有关部位,边按边念口诀,以测吉凶,以断是非,以找事因,土家人叫“卡手”。

  8.羊卜

  彭水:

  “民俗信事鬼神……有疾病则酬神愿,大击钲鼓,请巫师以咒舞,其最灵者曰羊愿,设坛于旷野,宰羊以祀,虔奉羊首,以卜问祸福。”

  9.牛首卜

  “土司时期,士兵打仗前要用牛首卜胜负,祭神后将牛首放于案上,前倾则胜,后仰则败。”

  10.其他占卜形式

  涪州:

  “涪俗,凡人疾病,不专于延医,必延道侣,设供神像,鸣金、鼓吹角、诵经、禳解,于焚符火焰中,以卜其凶吉。病愈,则延巫师演阳戏以酬之”书其位,贴于堂之西北隅,离地尺许,前设石墩一座,其名曰坛。岁暮则割牲延巫师、吹锡角、鸣锣鼓赛之,用五色纸条缚于竹竿上,约二三尺长,插于墩侧,名曰‘坛鎗’,巫师持斧自破其首,以血洒滴纸……“俗多供坛神,名‘元(玄)坛罗公之神’,用纸上,贴于坛侧,名曰‘染红衫’,以卜一岁之凶吉。是日必请延亲友邻里相聚而观,餍之以酒肉,巫师作歌舞态,复以通草花散递在观之妇女,名曰‘散花盘’。”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