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中国式离婚》

  此时,电视台开始热播电视剧《中国式离婚》,我要小三儿陪着一起看,有敲敲警钟的小心思。

  看此剧,最初时觉得讶异和愤怒。我震惊于所谓知识女性竟有如此歇斯底里、撒泼耍横的一面。我不禁想起宝玉口中的“婆子”们。女人失去了爱,就会如此疯狂地枯萎吗?

  我的愤怒来自于剧中那位中年男人。我坚决不能苟同作者和一些男性观众的观点,即本剧没有过错方,一切只缘于人性。我确信,那位中年男人的“不作为”正是对女人最大的伤害。冷漠,比恶语相向、家庭暴力更为残忍。女人最渴望的,就是男人对自己的在意、呵护,所以才会总是痴痴傻傻地追问:“你爱我吗?”男人以为,承担了养家的责任,又没有桃色事件,就是一个好丈夫了吗?实在荒谬。

  剧中有个细节,更让我心中疼痛。中年女人在女友的怂恿下,鼓足勇气买了一件半透明的艳红色睡裙,希望可以带给丈夫惊喜,重新点燃他久已倦怠的激情。可是中年男人只睁着一双空洞、迷茫的眼睛,仿佛什么也不曾看见。女人的狂怒无可抑制。我能理解,一个居家型的中年妇女,并不懂得该怎样妩媚风情,连挑逗的眼神都那样尴尬生涩。但是,她很努力。像《尼罗河上的惨案》里波洛探长所言,女人最渴望的是有人爱她。而男人,就在他惯然的麻木中给了女人最大的羞辱。惨不忍睹。

  不过,此剧带给大众最兴奋的话题焦点并非我如上所思,而是所谓“身的背叛,心的背叛,身心的背叛”。人们热衷于争论,是否因“审美疲劳”而引发背叛,背叛之后是否可以原谅?背叛,可以避免吗?

  其实,于现今这个所谓开放、多元的社会,背叛很平常,相守和坚贞才是“另类”。连很多“现代”又自视颇高的女人都说,如今只有平庸窝囊,身边没可能存在任何诱惑的男人才会与一个女人相偕终老。小三儿对此言论嗤之以鼻。我了解他今时的真心与决心。岁月能洗尽铅华、诱惑润物细无声。刻意“圈养”好没意思,出淤泥而不染者才是真考验。永远有多远,未到最后那刻,只能保持缄默。

  而且,背叛,是否有尺度?有时遇到陌生或旧识的男人邀约,尤其小三儿不在家的时候,也会片刻犹豫;或者,前阵子时尚热闹的“八分钟约会”、“六人聚餐”之类,也曾心痒痒想去玩玩。

  但最终还是会换个角度想想,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老话约束自己。婚姻,要靠两人共同的呵护、珍惜,如果总想尝鲜、猎色,倒不如索性勇敢一点,拒绝婚姻,泰然面对世俗。不结婚就无从谈约束,无约束更无从谈背叛。至于三种背叛,对女人而言,往往比较容易原谅前者。我却一直好奇:当男人身体狂欢的时候,情感如何冬眠?这问题到底属于生理结构还是人性范畴呢?而男人的勇猛与力量的价值,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不断地被消减,男人的雄性风采,越来越倚靠下半身来成就。或者,男人是该被悲悯的?

  有关爱情,是两人的事。任其一个,无法把握全局。而个人,究竟是被自我主宰,还是任其他左右呢?

  作者说,她创作此剧最大目的就是为那些“望夫成龙”的女人敲响警钟——只想靠别人,终究会靠不住。“望夫成龙”、“望子成龙”,或者干脆直接“攀龙附凤”,是中国传统妇女唯一而终极的理想,因为中国的文化观一向强调夫贵妻荣、母凭子贵。

  上下五千年,大浪淘沙,这条定则却在许多女人心中历久弥坚,执拗地不肯从中解放出来。然而,夫君如若真的攀上高枝,糟糠之妻又常有被冷落遗弃的风险。那时女人则会怨叹:“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悔之晚矣。千百年来,无数传统中国女性在此中轮回:欢喜一时,挣扎一生。剧中的女人也未能逃脱这样的命运。

  我认真地问自己:是否有一天,我也会陷入这个怪圈?当我无法为自己赢得精彩,能否在小幸福中享受满足?似乎很难。至少我是。

  我觉得自己不算是个太物质的女人。虽然,在父母眼中,我的生活方式及品质都已颇为奢侈。不过,对于豪宅名车、名牌我并不怎么渴望恋慕。如果,我只需面对自己,也许可以活得安心快乐满足。可是,人必然是社会的人,必然要生活在人群中,纵然明白人类的种种虚荣、势利、贪婪……都是因为自身的渺小可怜,但所谓社会评价体系还是牢牢控制着人们的忧愁欢喜。“攀比”是人生利器,而且身不由己。名利带来的安全与尊荣感,使天下人扑倒在其石榴裙下。我也渐感越来越难挣脱于这种吸引力。有句话说得直白,却是真理:有钱人说钱不是个东西时,人们大多仰其境界,没钱人说钱不是个东西时,人们皆言此人不是东西。

  老子曰:“为腹不为目”。但这还不只是单纯个人欲望的问题。也许有些工作、生活状态并非自己喜欢、欣赏,但如何能漠视父母、家人的愿望和他人的艳羡?又怎可能全然忽略主流价值观的势利眼?

  人对“选择”的至高境界,恐怕就是那句无数人曾信誓旦旦,终不能身体力行的——“走自己的路,任人评说。”(真正前卫男女例外)

  人生,很像一场“秀”。极少人能甘受无人喝彩、寂寞的日子。无论男女。于是,当这种被关注,羡慕的感受不能由自身获取,女人的这种热望自然就寄托在男人身上。女人一味在婚姻中自恋式地奉献,往往想当然地以为男人会因此感恩,其实未必。而且,在这个过程里,女人自己的人生格局一再缩小,最后只剩下男人和孩子。然而,男人一旦飞黄腾达,女人又因为强烈的不自信恐慌起来,草木皆兵。只有两人真正比翼齐飞、共同精彩才可能拥有更长久的幸福美满。至少,不会因为失去婚姻而迷失自己。否则,未等男人变心,女人早被自己的猜忌搅乱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