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温暖两地书

  自从我到了北京,爸爸特意学了两项技能,写短信和发E-mail。而我也很自然地想到一件事:买一个漂亮的彩页小本记录下爸爸的每条短信:2002.

  10.29 19:14 妈妈正在做饭,我们都很想你。晚饭怎么吃?

  今晚会议你发言吗?

  11.31 6:53 妈妈支持你到资讯组,这样可以尽快进入工作,同时也利于掌握资料,熟悉人员和环境,进而有利于今后开展工作。把阳台上的棉袄收回来。

  11.51 1:49 我给你发了个邮件,赶快看一下,看是否对你有用?现在又不知怎么发邮件了,在网吧折腾了一个小时,在几个年轻人的帮助下才发出去。收到告我,以免惦念。

  爸爸的短信让我感觉温暖又陌生,这些情感色彩如此浓郁的话在家时我很少听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有时很微妙,近在咫尺却说不出口,远隔天涯才勇于表达。

  来北京后的工作内容和强度都大大超乎想象。由于选择的是一个新闻栏目,时效性要求很高,虽然是个周播三期的节目,但制片人绝不轻易放弃任何教学机会,我那段时间绝大部分钱都花在“打的”上了,因为他时常从下午两三点开始教学,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4点左右。兼之我本来就是路盲,花了不少冤枉钱。

  开会内容主要是学习国外优秀新闻节目和评点自己的节目。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和栏目组其他同事的不同。他们全体蔫头耷脑,只有我和制片人“精神矍铄”。无论开会与否,记忆中我从来没有晚8点前离开单位。而刚进宿舍门,就被一通电话召回的事情也早已见怪不怪。那个冬天,北京连连降雪,路上又很多下坡,再小心,也免不了一路连滚带爬。呼吸着雪夜清冽的空气,抬头就看到仿佛举手可触亮晶晶的繁星,我开心地哼着歌曲走在路上。

  我那时的心态与同事们大相径庭,人家是“青春赌明天”,甚至只是努力求得一个安稳饭碗。可我呢?当时几乎和一个大学课堂上带着崇拜眼光的女学生无异,就是个“小扇子”(fans)。所以,每次教学完毕,制片人回去休息后,第二天上班时同事们都睡眼惺忪、唉声叹气,我却是满面笑容、神采奕奕。

  我对新闻节目并无特殊偏爱,感兴趣的是同事们、主编、制片人对同一选题的不同诠释。“角度”的魔力让我着迷。因为当时在资讯组,主要工作就是翻看报纸杂志,寻找合适选题提供给编导,所以相对于没日没夜战斗在对编机前或会议室的编导们,我就像个闲散自在的“边缘人”。对这样的状态我毫不烦躁,相反觉得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恰好其时西安好友娜在北京广播学院进修,我当然不肯放过这蹭课的好机会。当时已入深冬,我每天早晨4点多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哆哆嗦嗦地迎着寒风出门,坐公车倒地铁直达终点再倒一次公车,然后飞奔进教室,从来没有迟到过。

  那时的我很辛苦,却几乎感觉不到疲累,有着大概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的充实与快乐。虽然我也像同龄人一样厌烦父亲的一些说教,然而,那些话语和道理其实早已渗透在我心里,影响着我的价值判断和幸福标准。无论我再自以为了解了生存的残酷,还是挣扎不出“兴趣”和“意义”的牵绊。或许像一友所言,毕竟我从未独自真正为了生存而打拼。

  如今再回想当初,其实我与那份工作非常疏离。能清楚地感觉到,自己也还没有达到如此的身心承受力。或者说,本能地也没打算忍受、付出那么多。所以,北京之行的确让我宽容许多。

  在这个圈子里常常听到哪些女孩有怎样的靠山或背景,言者多冷嘲热讽或愤愤不平,但我已能平和看待。人生来不平等这早是不争事实,生存艰难、人性复杂。至于某些人看来的“不洁”付出与“成倍”收获,那皆是个人的选择。他们有各自舍或得的原则。

  后来,一男士与我聊起此话题,他说,年少时,对女人畏惧、崇拜,以为女人天生比男人纯洁。可现在却对很多女人不敢恭维。

  我笑笑:很多男女都有你这样的评价。但在我看来,就像所有褒义词都可翻译成贬义一样。人是最不堪承受纯粹的,它几乎不存在人世。偶尔冒出一个傻根,只能活在商业片中给人们片刻“洗礼”。所以,我并不赞同全方位男女平等。虽然深知这不可能,文明的进程会越来越模糊性别的界限。我理解男人的尴尬与沉重,他们的世界太多坚硬。如果女人也要像男人承担那么多,必然上演现代版《金枝欲孽》。单纯,在很多环境中都太荒谬,有时,甚至会是一种伤害。水至清则无鱼。至于《金枝欲孽》,简单介绍下,它号称是现代白领职场互斗之清宫版。的确好看,也实在残酷。女人钩心斗角起来太阴险可怕。虽是不同年代,本质一样。毕竟是同性,体会更深。然而最真实最残酷的是站在她们各自角度,其实每人都可怜可悲可谅,恨不得也爱不起来。这些让我想起黄舒骏的歌——《你》,其中况味,殊途同归。

  我也说不清楚,自己真的是如很多人所言的“透彻”,还是有些事情的确超越了我的承受底线。眼前纷繁:有很多事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偶尔闪过一念:像我这样既无坚定理想又欠吃苦精神的女子,是否更适合作金丝雀呢?怎样才能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精彩呢?不过,只是倏乎一念。毕竟,我还是认为那是段美好的时光,奔忙着、快乐着,强烈地感到内心无比充实。

  也许由于明媚的心情,我兴冲冲地给爸爸发了条信息,向他推荐我最近很喜欢的两本书。没想到刚刚在我心中变得温柔慈祥的父亲看后竟指责我“心理阴暗”。我难过更震惊,无法相信爸爸会这样评判女儿。

  带着复杂的心情,我给爸爸写了来京后的第一封E-mail:

  现在又有了新的和爸爸交流的方式。真的很好。

  和爸爸那天的谈话颇多收获,却也有遗憾的地方。而这正如一位朋友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绝不是一次谈话就可以解决的。

  爸爸真的应该感到高兴,我对您现在是如此信任。虽然这也许在您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但事实上,对我们这一代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关于原因,正和您那天的态度有某种关联。您太严肃了,严肃到我不再敢把更多的问题和疑惑向您倾吐。

  也许是我让您看那两本书显得太唐突了,以至于您会怀疑我本质上是否有一颗阴暗的心。这是多么让人难过的判断啊。人生的况味总是甜酸苦辣咸涩共存,不可能是任何一种单纯的味道伴我们一生。爸爸跟我实在不须规避一些政治的复杂性,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也许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分寸,但其中的利害我多少晓得。

  我希望自己不只拥有政治智慧,更要具备新闻智慧,否则做出的东西不过是明哲保身人云亦云罢了。当然,或许以爸爸的理性分析判断,目前的我,还远远没有到那一步,对现在而言,只要是不犯错误,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那天一个朋友给了我一个颇有意思的课题,她说在分析自己时,至少应列出以下三类:自己喜欢的,自己能干的,适合自己的。看来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可是,很少有人能作出精准的回答。

  我希望爸爸不要因为我的困惑而轻易地否定我以及我的人生观、政治观。我能够困惑是因为我认真我真诚。这不是什么自我标榜,是内心最深处的感受。

  对您是否能了解并理解这点我并不乐观,但从给您写那封信始,我已经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和您交流。因这件事我顺便扯点关于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记得您和刘叔叔聊过这个话题,您说上一辈人喜欢此片者寥寥,我们这一代却颇为关注。为什么呢?您心中存在着巨大的问号。别人如何我不知道,李姐姐谈到的执著与纯粹我感受也不是特别深。对我而言,它最打动我并令我唏嘘的,就是有效沟通是那么困难,无论夫妻还是亲子。读懂父亲要一辈子。很多人都是在为人父母时才有这样深刻的感慨,我觉得那样真的太可惜、太可悲了。虽然我对爸爸绝对还没有这样深刻的认识,但我在努力尝试。

  太远的事情不多说了,这不是我的性格。

  爸爸和妈妈请珍重身体,我挺好的。

  2002年11月5日

  爸爸很快有了回应,信后还附了他为我寻找选题提供的几条思路。

  扬扬:

  这次你到北京,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既为你的勇敢而高兴,又为你担心。担心你稚嫩的双肩还担不起太重的生活的考验。妈妈说,在以往的生活中,你没有抓紧时间,作好适应激烈竞争的知识准备。这种说法,我又同意,又不完全同意。说同意,是觉得你的确还需要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律,还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学和英语的水平,要如饥似渴地学习,不能有半点懈怠。学海无涯,高手如云,不抓紧学习,你就不能在你所在的那样一个环境中立足。说不同意,是觉得,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等你完全准备好了以后再去从从容容地做。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可能永远是生活的逻辑。“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在相对安逸的环境里,缺乏压力,难以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动力。铁人王进喜说,“井没压力不出油,人没压力轻飘飘。”诚哉斯言。

  扬扬,我是欣赏你的。你有较好的文学基础,有一种对事业的执著的追求和为达到这种追求的不懈努力。你曾经对哲学有一种天生的聪慧,对英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偏好。你的投入,你的思考使我对你有充分的信心,只要是你喜欢的,你愿意做好的,一定能够做好。你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今天,我想与你谈谈政治。政治是一个相对抽象的字眼,但政治的内容却是非常具体的。政治无处不在。政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毛主席说,政治是阶级斗争。孙中山说,政治是众人的事。从字面上看,政治应当就是政权的治理吧。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权。要维护或者剥夺某一个集团的利益,最简单、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取得政权。

  政治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的内容或侧重点是不同的。有时候,我们说发展是硬道理。有时候,我们说党风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有时候,我们说稳定压倒一切。

  对我们一个人,一个单位有没有政治呢?有的。对一个人来说,政治就是把握自己最重要的事,就是抓住主要矛盾,解决自己最重要的问题。比如说,你现在的政治就是正确地分析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够干什么,从哪里起步,怎样踏实有效地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其他的事情,都只能服从于、服务于你当前这个最重要的事情。当然,你的政治还应该包括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与同事友好和谐相处;使环境成为自己前进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学会关心人、赞美人、帮助人、爱护人,从而也得到别人的帮助。

  言人所未言,需要你敏锐的眼光和思考;言人所不敢言,需要你的胆量,更需要政治智慧。不能审时度势,不会把握分量和火候,就不能实现你的政治抱负。借用你的话,要给人以希望、力量,而不是相反。

  对政治的理解和把握有一个过程。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对政治的理解也是懵懵懂懂。

  真实是新闻节目的生命,也是最大的政治。整个节目都做得很好,选题好,观点正确,提问犀利,论说充分,但是有一句话说错了,或一件事引用得不准确,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否定掉你的全部。因此,每一个事实都要有根据,想当然、大概、差不多,是大忌,搞不好要吃大亏。记得我当年在铁路局大会上作学习理论辅导,就因为看到处长学习用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精装本,而一般同志是平装本,就想当然地斥之为“资产阶级法权”,实际这并不符合事实,受到了批评。事情过了近30年,我至今想起来脸红。

  说了这么多,政治究竟是什么?好像一时是这,一时又是那,其实这才是生活的辩证法,这才是政治的精髓,或者说难以把握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以政治的智慧,在纷繁复杂的事件和矛盾中,抓住要害,使问题迎刃而解。先说到这里吧。

  妈妈问上班的地方离住处有多远?背笔记本电脑要注意安全。

  11月9日

  此后,我和爸爸时常针对一些具体的选题通信。虽然有时持不同“政见”,但都是在“友好气氛”下进行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