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青春残酷物语

  第一次去北京投石问路,我接受了蔡哥的建议,怀着恐惧而矛盾的心情,给父母留下了一封信——

  爸爸妈妈:

  你们好。你们看到这封信是我既盼望又害怕的事情。

  虽然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所谓沟通最好的方式。更加不确定的是,理解的程度会有多少,又会有多少误读呢。你们看后是会难过、感动、安慰还是愤怒?我真的不知道。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爸爸看到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那篇文章的激烈情绪,甚至不给我解释的机会。虽然它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还是想说说自己当时的想法。最初的时候就是为了一张叫做《青春无悔》的正版CD。同时,我知道爸爸一定会看到那篇文章,我希望您能感受到我在内心深处对您特定时期尴尬而困顿心态的理解。可您竟然会认为我是在窝囊您。我实在很委屈,加之杂志又印错了名字,实在是火上浇油。没想到,几年后类似的误解调了个儿,那天被“炒”回家,本来也没觉得怎样,一回来就接到爸爸的电话,非要问个所以然,继而直接问,是不是被人家解雇了?我也不知怎么想的,就觉得爸爸在讽刺我,放下电话就哭得个稀里哗啦。给蔡哥打电话倾诉,他说,你怎么能这么想呢,这只能证明你爸爸早有预见嘛。唉,如此多相像的误解。也只能试一试了,目前我没有更好的方式。印象中这是我第二次与你们用这种方式交流,上一次大概还是上预科班的时候,当时是写给爸爸的。

  首先要坦白,这次去北京并非为看什么演唱会,想来爸爸妈妈多少也有所感觉。你们总说我藏得住,其实你们还不是不动声色地看在眼里。本来自作聪明地以为说是看演唱会不像说散心那么让你们担忧,宁可你们对我不满也不想听到长长的叹息。哪知妈妈第一反应竟然是和谁去。可怜天下父母心,妈妈真的令我无话可说。

  那天爸爸告诉我关于《时尚》杂志的招聘信息,我心里蛮感动的。我知道爸爸并不喜欢这样的杂志,而且从你们本心来说,并不希望我离开西安。但是,你们也许看出了我不快乐或者希望我有更辽远的天空。这让我觉得自己现在做出这样的抉择对你们也就不会太突然了。我这次去北京是为了找工作,更具体地说,是到我喜欢的栏目去寻找机会。事情未成就说出来本不是我的性格,原因我后面会说。

  这件事情我是完全以自己的方式在折腾的,写信和打电话。

  别人帮不了我,我也不想一开始就求助于别人。我和栏目组已经约好了,这才是我北京之行的真正意义。

  事实上我很清楚,那些栏目未必适合我,我也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但既然想到了不试试怎么会甘心呢?如果说这是一次试飞,那么即使摔下来,我也认了。而且,也许扑棱过就老实了,心也就安了。

  刘叔叔虽然多次表示帮我,但我希望尽量能以自己的能力达成。朋友们说,我这张牌是要打的,毕竟机遇更重要。但我还是很犹豫,在异地不知有什么事需要帮助,我希望能尽量减少麻烦人家的次数。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就找人家,恐怕太说不过去了。而人家能帮会帮到什么程度亦是未知。何况,靠自己总是最扎实的。关于“半边天”就是另外一件事了,一件我行我素,无论你们理解与否我都会坚持去做。具体情况写给主持人张越的第一封信说得很明白,你们看过就会知道了。

  促使我坚定地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在你们看来可能是极小的事:先是妹妹们都考上了大学;再就是菁菁不经意地一句话,说在他们眼中我都成了众矢之的了。我心里很难受,我是那种非常在乎别人看法的人。这是我的弱点之一。

  上次从昆明回来,妈妈那些话太令我难忘了。妈妈说,我昨天晚上终于睡了个好觉,前些日子一直睡不好。我说,那就好嘛。妈妈又反复说了多次,见我如此迟钝,她只好直言道,就是因为你一直在外面,我太担心所以睡不好。我听后有震惊的感觉,真会是这样吗?仅仅是小别几天,那我如果在外地工作,妈妈会是多么的操心和不安呀。紧接着是一次与爸爸走在路上,不知说到了什么,您说那你去呗,你去联合国我们才高兴呢。或许是我太脆弱了,那时我觉得自己的心都要碎了,我到底要怎么样,才会让你们开心呢?我委屈了自己你们却并不开心。本来,这封信我想彻底离开西安时再留给你们,可一位知交说,我要那么做的话对你们而言就太残酷了,于是我听了他的话,虽然我知道自己会因此遭遇尴尬。

  我所有这些事他都知道,他欣赏我鼓励我并且给予我很好的建议,包括与你们的交流方面,我口中的爸爸他认为是非常有政治智慧的,他要我和爸爸多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丛林法则”。他令我鼓起勇气和爸妈作这次真诚的交流。或者还能得到一些较为具体的帮助。

  我已经想好了,这次行动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能到那个栏目做临时工,最差就是死了心回来找份稳定的工作踏实地结婚过日子。

  不过,我是一定要作最大的努力和挣扎的。本来,我是抱着逼上梁山、破釜沉舟的心态。可他说这样不好,毕竟吃苦不是目的。

  妈妈,其实我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分不清主次,那么理想主义。年龄已带给我太大的压力,我没什么信心能碰到合适的人。

  结婚生孩子对我而言就是件事儿,我不敢再去奢谈什么爱情,只是姑姑常说的什么年龄对生孩子的影响令人很是烦躁,现在真的是不想生,年龄太大了生,却一定会老得很快。爸爸一定很不屑我的这些顾虑,可我却比你们更知道现在的男人。不能自欺欺人,现在是人性张扬的时代。

  我当然不想婚姻出什么问题,如果能睁一眼闭一眼就过去的话。我如果将来真的会离婚,爸妈千万别太伤心,现在什么都是可能的,什么都是要面对的。妈妈希望我被疼爱被呵护,但这不一定能长久,蔡哥说得很对,要随时保持与他人合作幸福的能力。

  妈妈说我以前太傻,我却觉得自己从没有纯粹地追求过爱情。我最想结婚的时候,想的也是千万要让姥姥看到呀。但我也一直认为从一开始就直指婚姻,人生恐怕也是寡淡的了。从前的那些,是与不是,就只当有过吧,我现在会踏踏实实考虑婚姻的。

  这个博士你们再考虑下吧,我觉得还可以,如果他对我一直很好,你们又不反对,可能我真会嫁给他。爱情可以不被祝福,但婚姻绝对不行。你们要实在接受不了,我就放弃。当然,现在说这个并不现实,因为我要去北京这个事他还不知道,知道后会是什么样的反应还很难说,现在年轻漂亮的女孩儿满街都是。但我去北京的心意已定,这事儿就随缘吧。

  事实上,北京之行对我而言目的强于理想,这或许也是你们希望的。理想是方向,人能达到的只能是目的。其实,到现在我都没弄清楚自己想要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最在乎的到底是什么。我总觉得自己喜欢闲适简单的生活,但一路行来,像是南辕北辙。自己的经历和别人的故事告诉我,男人的臂膀是并不安全和完整的,人终究要有自己的天空,尤其是女人。失去自我是世界上最可怕可怜的事。所以爸妈放心,将来我绝对不会做什么全职太太的。

  爸爸妈妈,从小你们对我进行的是挫折教育,它也许适应于像你们这样坚韧好胜心强的人,而我其实相对脆弱敏感。所以,这样的教育对我而言并不合适,它打掉了我所有的自信。也许我真的更适应现在提倡的赏识教育。但我并不怪爸爸妈妈,对自己也不再自责,会有多少人像罗纳尔多那么幸运呢?那么早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位置。还要找多久,我也不知道。我只是非常抱歉,一直以来,都没能让你们以我为荣。请你们相信我,我向你们希望的方向努力过很多次,但我真的做不到。人说性格即命运,或许于我是绝对的。但是,爸爸妈妈不用太担心,朋友们都说我是那种生命力特别顽强的人,像茵茵碧草,春风吹又生。

  我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对《激情燃烧的岁月》毫无感觉。或许它真的是一部以下一代角度看父辈的片子。从前,我看到爸妈偶尔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吵,甚至说出彼此伤害的话,就会觉得婚姻是多么无奈和苍凉。可现在不会了,有时听到你们拌嘴,甚至会不禁莞尔。我会想起石光荣暴雨夜里起来给倭瓜打伞,褚琴虽然絮絮叨叨满是埋怨,却始终站在丈夫身边为他打伞。这是感情行至一定阶段的另一种况味吧;戏中还有一段老年的石光荣说,我整天躺在床上仰着个下巴颏等你了解你倒是来呀。褚琴说,你俩眼儿瞪得跟大眼儿贼似的,我敢呀。说罢一起大笑。我说了爸爸别生气,我觉得挺像我小时候对您的感觉;甚至,石光荣身上隐约有爷爷的影子,清瘦孤独的身形,固执坚定的个性,以及对国家民族的那种真挚感情,还有爽朗的笑声和外衣上套着羽绒背心的穿着方式,无不让我感到亲切。这个片子不知妹妹们看到会不会有我这样强烈的共鸣感?3岁一个代沟真的是很无奈的事。曾以为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这样的故事里感动。没办法,不知是什么把我们隔开了短短却弥合不上的距离。

  爸爸妈妈如果想我的时候,可以多想想我在家讨厌的地方:比如总和你们抢电视遥控器,常把屋子弄得乱糟糟,你们也不必再听到我用你们不喜欢的语调讲电话……

  但我也有一些建议一定要跟爸妈认真地说说,希望你们在这些地方能听我的:爸爸请你把牛奶倒进碗里,再放入微波炉里加热,塑料袋与奶同热真的不好。这不会费你太多事的;爸爸妈妈请注意,喝奶前一定要吃点馒头之类的淀粉食物,不然喝了也是白白流失掉,不吸收的;妈妈最好能接受爸爸的建议,开始长跑锻炼吧,只有这样才是面对疾病最积极的姿态。下决心吧妈妈!请爸爸妈妈再不要刻意委屈自己为我留好吃的,只有你们长寿健康才会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想我开心吗,记得我这个建议;妈妈,我真心希望你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虽然你也许觉得已经太晚了,但这真的很重要,它有助于你拥有健康明朗的心态。你给自己越多的快乐就是给我和爸爸更多的幸福;爸爸,关于健康方面的事要多听妈妈的。但她如果因为爱总在下午给你做过多的饭,还是要委婉拒绝的。

  每当爸爸或妈妈迟点回家,或者晚点起床,我真的都会很紧张。你们珍爱自己就是爱我的最好方式。

  爸爸妈妈,信就写到这里了,时间有限,无法多写,有的尚未想到。无论你们对我写到的事情持什么样的态度,我都希望能得到你们的理解和鼓励。

  北京对我真的就是一团迷雾,但我无论如何也要让自己心甘。

  祝:健康平安幸福我爱你们

  扬扬

  2002年9月19日

  附:写给《半边天》张越的第一封信

  残酷的青春——与你谈谈“米花儿”和好朋友的故事我是在一种被称作纸醉金迷的音乐情调中写这封信给你的。

  外表暧昧妖娆,骨子里忧郁而温暖。

  从前对你的节目并没有特别的喜爱,多少觉得你语锋虽然聪明,却有点刻薄不够厚道。初期对你印象的改观缘于半边天周末版,虽然看得不多,却觉得它有一种我喜欢的东西在其中,比较接近于原汁原味的生活。而且你的主持风格似乎也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大概是更平和更不动生色了,我喜欢这样的你。虽然有时会觉得你难免刻意地带领你的被访者朝你理解的方向走,也算白璧微瑕吧。

  真正觉得你是我喜欢的主持人,还是因为《半边天》第一个三八节晚会——《我们》。你的从容、你的勇气、你的平等,罕有主持人能够做到。

  我知道人在江湖的道理,所以,虽然能理解你对自己节目的播出时间不满,还是觉得,“黄金时间”就如罗大佑曾幻想的黄金天堂,那里也许不只束缚你的梦想,还会让你的本我失落或者堕落。个人看法而已。

  有点扯远了,再说回《我们》。好几天,我和好友一打电话就不自禁地说起刘小样那句“宁可痛苦不要麻木”,真的是感觉惊为天人,又非常惭愧。当我们两个曾经所谓的文学青年成天探讨如何套住小地主的时候,一个农村妇女却在这么努力地“读”电视,这么认真地关注自己的心灵。继而,我在北青报上看到了你关于《我们》的约稿,其中提到节目播出后刘小样的态度,对你和刘的钦敬之情油然而生。你和刘小样仿佛是相互成就的关系。电话中和好友聊着聊着,先是随口说说,既而就认了真,我总是这样,不想则已,想到就一定要努力做到。(有关态度于我,执著是天性,写意是期望。)

  这件事情就是与你面对,谈谈我和她的曾经、现在和憧憬的未来。对于我们,这件事很像年轻女孩子都乐意去照的刻意美化的写真照片。是一种青春的纪念。不同的是,写真照尽力留下了完美——大多数人眼中的青春。真实的青春呢,就是这样的谈话,就是一部日本电影的片名《青春残酷物语》。

  如果你接受的话,请回信。

  米花儿

  2002年4月7日

  虽然给父母留下一封肺腑之言的长信,虽然口口声声说还想再扑棱一下翅膀,但我心中其实更多的还是茫然,最心底的声音也许只是想逃离之前那种空虚无聊的生活。《张越访谈》中那个农村妇女刘小样的一句话仿佛是对我的当头棒喝:“宁可痛苦,不要麻木。……我不要什么都不知道就觉得很快乐。”她泪流满面,我无地自容。

  当然,家人不可能明白我复杂而迷乱的心情,因为我一直以来的东跳西荡,他们很自然地以为我的心更高了,要去北京闯闯。

  临行前,气氛热闹而悲壮,表姐在酒店开了包间,大摆送行宴。家人们的祝福温暖而辉煌。我有些恐惧。爸爸致辞感谢时,妈妈突然哭起来,是那种想控制而不能的抽噎。我突然有些后悔:不离开就无法找回自我吗?答案似乎是肯定的,留下来就意味着趁现在还算鲜嫩,赶紧找个条件好的把自己嫁出去,然后相夫育子。可是,仔细回想,这么多年我除了执著于寻觅一个志趣相投,懂我宠我的男人,所谓的灵魂伴侣,然后跌得满心伤痕,做过什么值得自己、父母为之自豪的事呢?我这个没有理想的傻孩子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正想着,一向会给人“意外”的二妹起身发言。我已记不清楚她当时说了什么,能确定的是那段话令满座皆惊,我则深感震撼和温暖。大意是说,她一向钦羡我,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追求想要的生活,且并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她希望将来能像我一样精彩!

  事实上,我并不如她想象的那么坚定自信、目标明确。对我而言:北京之行前途未卜,留在西安已能看到未来。

  家人的关爱是我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亲戚们几乎倾巢而出,陪着伤心的妈妈,到火车站为我和爸爸送行。此时正值深秋。

  我现在已完全不记得在火车上,和爸爸都说了些什么,总之气氛有些尴尬。到北京后,我暂时居住在表姐夫的爷爷家。晚上,爸爸和早已联系好的北京同学吃饭,并拜托他们照顾我。

  第二天,爸爸随我一起去找那个已联系好的栏目组,那儿管理很严,他只能目送我走进去。虽然从前在西安这种毛遂自荐的事我做过不少,临行前的气氛还是给了我不小的压力。我找到主编,依然因为一张娃娃脸,被当作来实习的在校大学生。我忙向她说明情况。她略一沉吟,说你从来未做这行,就先到资讯组锻炼吧。然后又意味深长地补充一句,你在这里大概干不久的。

  虽然觉得主编的话有些莫名其妙,但因为有了安置,凌空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这才注意到在这偌大的像旧工厂一样的长形房子里,每个栏目组都只有10来平方米逼仄的空间,满当当挤着或坐或站的年轻人。主编看出我的疑惑说:这里没有固定的办公桌,两台电脑是组里人共用的。这儿的工作环境的确在我意料之外,但想到自己能成为这个栏目组的一分子,还是有些新奇兴奋。

  惦记着大铁门外的爸爸,我匆匆辞别主编。见了爸爸只能报喜不报忧。他已做了身为父亲能做的一切。爸爸在身边的时候总觉得尴尬,没有话说。他走了,我的心更加空落。

  来到北京,终于体会到“七岁”口中“大而空的城市”。从表姐夫爷爷家到工作地方单程就要3个多小时,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必须找到新住处。人生地不熟的,我想到了以前偶识的李姐姐,再次向她求助。虽然她那里已有女孩同住,但还是接纳了无依无助的我。

  现在真的无法想象,一间30多平方米的房间,住了3个女孩子;一张1米5的双人床,挤了3个年轻的身体。当时的我,丝毫不感觉狭小、窘困。一种从未经历的生活吸引了我。此时,西安的家已装修停当,屋里的卷帘、装饰灯都是我精心挑选的。150平方米的房间,让爸爸妈妈更觉得空落、寂寞。我的卧室与书房通常是紧闭的,里面摆着我各个时期自恋的写真照片。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