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我们的爱情生了病

  一个再理智不过的女人,通常也要比一个情感细腻的男人更容易沉溺在那些有关爱情的剧集中。更确切地讲,那里有女人渴望已久、却在现实生活里终归叹息的所有浪漫梦想。

  台湾的言情剧,我通常不看,它的主旋律基本是撕心裂肺“雷雨”倾盆,看着闹心;香港或新加坡的,总是没完没了在法庭、商海或黑道上兜圈子;内地的,更了不得,常常是男男女女间没个十角八角的关系,绝不罢休,比看翻译小说时费心记一串串古里古怪的名字还容易让人迷糊。最喜欢的,当是日本偶像剧。

  初看时,曾以为樱花的国度情花处处,后来才渐渐了解到这是日本一项运作得相当成熟的产业,它的脚本多来源于畅销漫画。剧集画面优美、人物靓丽、风格清新、表演方式生活化、提倡的主题多是传统而积极的价值观念——热情、自信、奋斗、感情专一……它体现着一种整体的精致感,流露出崇尚完美的气质,尤其可贵的,是对琐碎情感细节的挖掘。用以小见大来形容日剧,是再合适不过的了。那细细密密的感动在心中漾起微微的涟漪,不动生色地荡开来,缓缓地送出眼角,然后就会觉得面颊上凉凉的。

  虽然明知这不过是程式化的商业运作,但依然甘心沉溺、不自觉地投入。虚伪,在真实生活中是可鄙的。但当它体现在剧集中,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含蓄与激情拿捏得当的示爱方式、男男女女对于清贫爱情的执著、浪漫却干净的情调氛围……这里的人们身体力行着“为了爱梦一生”的豪情。在这里,我们“读”到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词语的反面。而且,我们也实在没什么必要在剧集中探求所谓的真相,看得再清楚,又能怎样呢?混乱纷繁的都市生活如此真实,却“看”得人困倦麻木、身心疲惫。难得偷来浮生半日闲,还不该留个做梦的地方吗?

  记得听《青春无悔》时,尤为感动的还有那两句文辞:“再也没有了独行万里为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的女子。”我觉得这是与现实生活最格格不入的。所谓尤为感动,可能还有物以稀为贵的理念在其中吧。此处,我才体会到“叶公好龙”绝不只是个古老的传说故事,刻意或潜意识地,它在都市男女的心里根深蒂固。

  男人的友情、女人的爱情,它们的辉煌可以超越最壮美的事业,如果能够燃至顶点,迅即熄灭。《倾城之恋》中那特定的情境决定了惊天动地的爱情。当生命顷刻间将灰飞烟灭,还要处心积虑的自私、斤斤计较的精明和看破一切的清醒干什么?除了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让生命彼此温暖和承担,享受最后仅有的快乐,难道还会念及其他吗?这让我想起青海六月六的“花儿会”,不同的是,他们那一“醉”为的是憧憬和欢乐,而我们——理智又聪明的现代人,只有在最绝望的时候才有这样的勇气。

  大多时候,感性是脆弱的,尤其当面对理性的不容置疑和无可辩驳的坚硬时。然而一旦感性表现得无比执著,理性会遗忘所有无奈、徘徊、伤感、挣扎等种种复杂的情绪,最终只余一种感受,且无比深刻——自惭形秽。当然,这只能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一个永恒的瞬间。

  相对而言,韩国偶像剧显得更写实、更像真正的都市生活。看日剧时,虚伪与真诚已是次要,喜欢的就是那种清新、单纯、明朗的感觉。韩剧则不同,除了主流青春文化的基调——执著而永恒的真爱,还处处显示着现实的压力、混乱的价值观、物质崇拜……这里仿佛是都市生活的倒影——拥挤、迷离、匆促、纷繁、伤感……这种由真实带来的坚硬感常常让人觉得疼痛和压抑。曾很喜欢一首歌,其中有这么两句:“在心中,我最爱的人是你,吻你的唇,来证明我的认真……”然而,在现代都市中,如果一个男人吻了一个女人,他不一定是有意轻薄,也不一定是因为爱;如果一个女人投入一个男人的怀抱,她不一定是想要引诱,也不一定是因为爱。“我爱你,你爱我,因为寂寞。”都市中人要顾虑的东西太多、面临的诱惑也太多,他们的爱情观不同于古典主义的唯美神圣、欲仙欲死,也不同于民歌小调的如胶似漆、甜甜蜜蜜。痛苦与幸福,对都市男女而言,夸张了点儿。更合适的形容,是快乐和伤感。都市的爱情总让人想起有关“秋千”的意象——晃晃荡荡的。不过,无论人们在表象状态下是如何的反叛、开放、前卫,然而在其心灵深处,则永远受困于传统和现代的碰撞。行为上,拥抱、亲吻似乎已算不得什么了,但人们在潜意识中依然会以此作为“真爱”的表现方式,然后,这些“无所谓”的举动又会戏剧化地成为对方背叛的强有力的“罪证”。爱情永远都是最脆弱的。

  这种时候,人们似乎更愿意在一些模拟的现实空间里,寻求心中始终无法忘却的永恒爱情。剧集也好、网络也罢,不过是两性寻求温暖的各种方式。好莱坞是极度商业化的,其触角也异常敏锐,适时而讨巧地推出《伊妹儿》,票房一片大好。这使我想起如今那句让人听着不大舒服,却又很真实的惊叹:瞧,今儿天真蓝,像假的一样。说完了自己也挺糊涂,这是怎么个形容法儿?总是努力去记起几年前和爸爸在甘南大草原见到的星空,唯灿烂可称之。我央爸爸摄下来,但当时没有适用的相机,于是只能恋恋地狠狠地久久仰望着那样的夜空,希望日后回到都市,记忆中的美景在深夜就能跃然眼前。但几年过去,它现在于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了。倒是去年,在北京的天文馆中重获了那种惊诧与恍惚的幸福感。兴奋得变得迟钝,若不是朋友不厌其烦地为我指点着东升的、西沉的……在茫茫“星空”中,我除了会说真美、就是说真太美了。个人在宇宙中,大概就应该是这样,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不知不觉地,模拟现实倒比现实世界更“逼真”些。

  最喜欢的一个修辞就是——通感。它几乎可以解释一切事情。也许,人们觉得,如今至少可以在某个自以为安全的地方,寻求一种温暖,一种不可触的温暖。而真实的温暖,在缺乏安全感和恒定性的世纪末,却让人感觉越来越遥远了。“假作真时真亦假”——天空、树木、花草虫鱼……还有,我们的爱情。

  我们的爱情病了,它忽热忽冷虚弱没力气。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可除了一味放纵虚伪的激情和浪漫,谁愿意深情地为它轻轻盖上温柔衣?

  §§题记

  我和“七岁”之间,算什么呢?我强迫自己远离他的那段日子,心情非常慌乱、烦躁。我上瘾似的挂在网上,如祥林嫂般反复向不同陌生人袒露自己受伤的心。

  然而,得到的往往是不解或嘲笑。他们说,这哪里是爱情啊?你们之间更像学术探讨。当时我也被他们说得迷糊:我的确未曾渴望与“七岁”肌肤相亲,我们更没有任何“既成事实”。然而,我依赖他声音的陪伴和话语的抚慰,一天听不到就会心神不宁。算是一场认真的单恋吗?我不接受“初恋不懂爱情”这样的说法。对于少女,更贴切的表达或许是“爱上爱情”,与“人”无关。“爱情”,是一种很个人的主观感受,它无理而霸道,没有固定模式;又脆弱飘忽,甚至无法超越性别、年龄和心境。或许这就是它亘古无解的真正原因。

  男人首先是感观动物,所以更易受到性感胴体的诱惑,女人则首先是听觉动物,对甜言蜜语的需求无比贪婪。男人似乎更易接受“爱情”可以独存生活之外,女人大多天真贪婪,总是情难自禁地奢望“爱情”与“生活”的水乳交融。敏感多情的女人,尤其是初涉“爱河”的少女,往往会因为很小的细节眷恋或痴缠一个男人。一些可能只是随意说出的话语会深深镌刻在女人心中。比如——“越是纯真的越美好”;“我看得到你笔底的天真”。至少,我曾如此。

  回想自己的“情路”,“后来人”似乎总是来得太快。于是在我的故事里,常常与“下一个”的倾诉尽是“上一个”的“语录”。尤其是和“七岁”断了联系后,我继续主动出击。我当时的信条是这样的:女人的确很麻烦,如果他总不说,会觉得他一定心不诚,连表白都不敢;可他若说出口了,又觉得他说得如此轻车熟路,一定常这么哄“美眉”。于是,事情反而变得简单,我只要知道自己喜欢谁,去喜欢就好了。至于对方,此时对我好就得了。连自己都不敢承诺永远不变,又凭什么去要求对方呢?当时的我太执著于“纯粹”。

  于是,我在网上主动结识了一位写手,用新一轮的依恋填充寂寞。网上多是呈现这样的风景:男人调侃,爱情是提味的调料;女人阴郁,爱情是无尽无望的追寻。那个阶段可算作“网恋”吗?更确切地讲,是失意后的情感寄托吧。极深的依赖感,却是越依赖越失望。写手说,除了身材,我怎么看都像小学生。他当然也只对这点感兴趣。可网上太多投怀送抱,他又何必与不解风情的我,竟日无果地纠缠?这场“网恋游戏”,来去如风。

  如今我信奉这样的“谬论”:无论男女,阅尽春色方能处乱不惊,才真有可能甘心情愿出污泥而不染,深刻懂得“任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珍惜。

  §§1998~2000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