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经济复兴的路径选择

  我希望,我们今天开始的并积极努力地实施的这一切,到那时能够实现,并带来实际成效,让每个公民都能通过自己的口袋切实感受到甜头。希望我们的人民感觉更安全、生活更幸福、更富有,每时每刻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骄傲。

  ——普京

  俄罗斯一些媒体常用BBII来代表普京,这是因为普京的俄语全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ВладимирВладимировичПутин),ВВП是普京的名字、父称和姓的头一个字母,刚好是俄语的“国内生产总值”(валоваявнутренняяпродукция)的缩写。在许多俄罗斯人看来,这也许是天意,该俄罗斯人复兴经济了。

  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后,把复兴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提出了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而复兴经济,俄罗斯就必须对所处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

  一、认清形势,摸透家底

  (一)严峻的经济形势

  普京执政之初,面临的经济形势异常严峻。苏联解体后,急风暴雨式的激进的经济改革推进了俄罗斯社会急速的经济转型,旨在实现经济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具有改天换地的性质,对迅速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功不可没。然而,先是盖达尔的“休克疗法”,继而是丘拜斯主导的私有化,再加上其他激进政策的种种失误,俄罗斯经济在整个叶利钦时代连年衰退,危机频频,至1998年金融风暴爆发,俄罗斯经济几乎全面崩溃。当叶利钦把振兴俄罗斯的接力棒交到普京手上时,尽管俄罗斯经济开始复苏,但仍然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

  1.经济长期衰退,综合国力下降

  1992年全面放开物价后,各种主要商品价格像脱缰的野马,一路飙升,成倍成倍往上翻,卢布迅速贬值,通货恶性膨胀。1992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508.8%,1993年也达到840.1%,1994年为204.7%,1995年为131.3%,1996年为21.8%,1997年为11.1%,1998年为10%。与恶性通货膨胀相伴的是生产急剧萎缩,据统计,1990-1998年,除1997年外,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几乎连续七年负增长,1992年负增长高达14.5%,1994年是负12.7%。整个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经济总量减少50%,1998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989年的50%。俄罗斯政府债台高筑,外债一度高达2250亿美元,相当于俄罗斯GDP的50%。生产力急剧萎缩,综合国力直线下降,1998年俄罗斯的经济总量下降到世界的第16位,不仅落后于西欧的西班牙、荷兰,甚至被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超过。

  2.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贫富两极分化,贫穷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尽管俄罗斯人的工资名义上也在提升,但远远赶不上物价上扬的水平,因此,大多数俄罗斯人生活水平不断下降,贫富分化严重。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认为,在叶利钦当政的八年时间里,俄罗斯人大部分国民的生活水平各项指标下降了40%~50%。按俄罗斯列瓦德研究中心的统计,1998年,俄罗斯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8%,其中最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6%。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9%和19%。随着工业生产的萎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失业人数增加,1999年,全国失业人数几乎高达1000万。

  俄罗斯急剧的经济改革,特别是无偿占有国有资产的私有化,使一些人一夜暴富。随着经济连年衰退,俄罗斯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收入对比悬殊,俄罗斯社会10%的高收入阶层与10%的最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相差约111倍。普京承认,如果将俄罗斯比作一个家庭的话,俄罗斯的日子并不好过,社会中许多人在艰难度日,勉强糊口。因此,普京在与法国作家马克,阿尔泰的谈话中认为,俄罗斯社会面临的两个最大难题,其中一个就是贫穷。另外,由于俄罗斯规模浩大的私有化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腐败丛生,社会否定私有化的呼声甚高,有人甚至要求剥夺剥夺者。由于国力衰落,经济更为依赖能源和原材料工业,造成经济结构更加畸形,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任重道远。

  (二)清醒的思想认识

  对俄罗斯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形势,普京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上台伊始发表的纲领性文章《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明确指出:

  俄罗斯正在经历很多世纪以来最艰难的历史时期。在最近的200~300年中它第一次面临着沦为世界第二流,甚至第三流的国家的现实危险。

  我们的国家今天已不属于现代世界中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列,这是第一。我国现在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是第二。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了一半,仅相当于美国的10%,中国的20%。在1998年的危机之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降低到3500美元左右。这大约只是“七国集团”的平均指标的20%。

  在改革的这些年来,居民的实际货币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尤其是由于1998年8月的经济危机,下降特别明显。今年要将居民的生活水平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还做不到。按照联合国的方法统计,现在俄罗斯人的货币总收入还不到美国人收入的10%。还有一些确定民族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如人们的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等,都每况愈下。

  不能不看到,在俄罗斯,任何可能导致人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恶化的改革、措施实际上无法再推行。正如俗话所说,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国内的贫困已经达到特别大的规模,如果说在1998年年初世界人均年收入约为5000美元,而俄罗斯只有2200美元,相差一半多;8月的金融危机以后,这一指标更低了。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资所占的比例在改革的这些年已经从50%下降到30%。

  普京认真分析了俄罗斯经济长期处于危机状态的原因,认为造成目前经济困难、经济形势恶化的社会状况有两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苏联模式的惯性,另一方面是改革中的政策失误和错误。普京指出:

  现在国家的困难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为苏联模式的经济遗产支付代价。在改革之初,我们没有任何别的经济,不得不把市场机制输入到基础完全不同的系统中,输入到具有庞大的和变了形的结构的系统中,这也不能不影响到改革的进程。我们不得不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而损害了日用消费品生产和服务行业的发展而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中的信息、电子、通讯等关键行业付出代价;为不允许商品生产者竞争,从而妨碍了科技进步,使俄罗斯经济在世界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而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而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咽下这几十年的苦果,不仅是物质上的苦果,而且是精神上的苦果。无疑,复兴国家的有些代价并非不可避免。它们是我们自己失误和错误的结果,是我们自己经验不够的结果。要避免俄罗斯社会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不可能的,市场经济和民主化的道路对于所有90年代才走上这条道路的国家来说,都是不容易的。所有这些国家大概都要经历相同的困难,尽管不同国家困难的程度不一样。

  二、振兴经济的基本思路

  对于俄罗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普京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真而清醒的规划。总的说来,普京振兴俄罗斯的基本思路是:

  (一)必须走自己的振兴之路

  俄罗斯既不能回到苏联时代的计划经济体制,又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经济模式进行激进改革。因为开历史倒车,回到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只有死路一条:

  在20世纪的近3/4的时间里,俄罗斯都生活在实现共产主义学说的旗帜下。看不见,甚至否定那个时期毋庸置疑的成绩是错误的,但认识不到社会和人民在这一社会试验中付出的巨大代价错误就更大了。主要是苏维埃政权并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而且,把经济意识形态化导致我们的国家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承认这一点是多么痛苦,但是我们将近70年都在走一条偏离了文明的康庄大道的绝路。

  既然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偏离了人类发展的康庄大道,走进了死胡同;而叶利钦时代脱离本国国情的照搬照抄西方模式的激进改革,让社会付出了惨重代价,那么俄罗斯应当走自己的改革之路是顺理成章的理性选择。普京指出:

  20世纪90年代的经验雄辩地证明,真正成功地复兴我们的祖国而不付出过大的代价,把外国课本上抽象的模式和公式简单地移植到俄罗斯土壤中是不行的,机械地照搬别国的经验是不可能成功的。每个国家,包括俄罗斯,都必须寻找自己的复兴之路。我们在这方面暂时还不成功,只是最近一两年我们才开始摸索到自己的道路、自己的改革模式。只有我们善于将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希望一个光明的未来。

  (二)基本模式:市场经济

  国家调控

  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是社会市场经济或叫可控市场经济,即市场经济

  国家调控,其基本特征是:(1)强调市场机制作用和自由竞争;(2)保持国家对经济的有效干预,强调国家确保市场秩序,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创造条件;(3)重视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

  (三)实行渐进式的改革战略

  俄罗斯被政治和社会经济动荡、剧变和激进改革折腾得精疲力竭,只有幻想家或者对俄罗斯对人民极端冷漠、无动于衷的政治力量才会呼吁再进行一次革命。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口号下,共产主义的也好,民族爱国主义的或激进自由主义的也好,再发生一次突变,国家和人民都无法承受了。民族的忍受力,还有它的生存能力,以及它的创造能力,都处于枯竭的边缘。社2006年6月14日普京在列宁格勒州科尔匹诺市管道制造厂开丁典礼上留言会简直就要崩溃了,从经济上、政治上、精神上和道德上崩溃。

  普京强调:

  负责任的社会政治力量应当向人民提出复兴和繁荣俄罗斯的战略,这种战略以市场改革和民主改革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好东西为依托,采用渐进的、逐步的和审慎的方法来实施,要在政治稳定和俄罗斯人民的各个阶层、各个团体的生活条件不再恶化下来实施。这是来自于国家现在所处的形势的毋庸置疑的要求。

  针对叶利钦时代的改革失误,普京提出了要在坚持经济市场化指向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注重社会政策,继续实行渐进式改革。随着普京的第一个总统任期的结束,普京的经济改革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其要点在于:经济改革的目标指向是建立有秩序的市场经济或者叫社会市场经济;经济改革的方式是渐进式改革;改革指导原则是从俄罗斯现实出发,对外国改革的经验、理论和模式,反对原封不动地照搬,应以务实精神采取兼收并蓄,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以任何主义为要旨。普京经济改革的模式是:市场经济

  民主原则

  俄罗斯现实,用普京的话说,就是把市场经济和民主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注重经济发展速度

  苏联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教训和面临沦为二三流国家的现实威胁也使普京对俄罗斯的发展充满紧迫感。他把发展速度提高到了政治高度,指出达到应有的增长速度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这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俄罗斯没有时间晃晃悠悠了”。普京认为,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每年最少要达到5%,他说,如果我们不超过这个水平,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经济竞争中就要落后做尾巴,不只是做尾巴,而且要落伍。因此,应当保证较高的发展速度,我们非常希望达到7%或8%水平,最好是达到10%的水平。普京在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更是明确指出在2010年争取经济总量翻一番的任务。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