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天星桥民居

  天星桥在太平镇南面约4公里处,龙滩河与卧龙河在这里汇合。两河相交处有一座古老的九孔石桥,因桥下巨石中央有一直径30厘米的天然圆形石洞,名曰天心碗。水位恰当时,可见一股河水流进石洞形成很深的旋涡再从洞底流出,因此得名天心桥,后又被人们改为天星桥。

  天星桥的正上方是一狭长形的半岛,半岛顶部有一座极负盛名的古园林式的民居建筑,名曰天星桥湾。因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所处地理位置又恰似重庆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人们便送给天星桥湾一个美名,称其为小重庆。

  天星桥湾坐北向南,是一座地主庄园,为砖木石混结构,四进四坝的复四合院式建筑群,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为当地豪绅易时庭及其弟易雨庭所建。易时庭曾做过石匠、木匠和字画裱糊工,30岁开始做菜油、木材生意,赚了很多银两。易雨庭做官京城,专管建设事(官阶无考),积蓄颇丰。为报答母亲的厚德,弟兄二人将所有积蓄合在一起,修建了这座庄园。这座占地近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园林式建筑,由石匠、木工匠数十人,历时13年多才建成。

  从五洞方向过天星桥,经桥头店子(此店是庄园主专为过往行人施茶水的地方),迎面便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据易氏之后易泽生先生说:此坊是庄园建成之后,为彰扬易母之德而建,名曰易程氏节孝坊。牌坊高13米以上,宽亦不下10米。镂空石刻极其精美,其上部正中刻一竖匾,匾内刻斗大的“圣旨”二字。牌坊为四磴三孔,石板大路从中孔通过,两旁有雌雄石狮各一尊,狮高3米,气势壮观。

  穿过石牌坊,经过马道子(跑马场地),过龙滩河上的石平桥,便到了庄园正前方的第一道屏障——前围墙。此墙为青砖建成,墙高3米,长30余米,墙帽为斗拱花砖彩绘。围墙两端各有一小朝门。进朝门是长30米、宽20米的石板地坝,坝前有鱼池,右方是一占地40平方米的正六边形书楼,为砖木结构,共6层,高20余米,每层各面皆是花雕木窗,砖瓦屋面,翘角飞檐。屋顶中央是由3个圆球形状的绿瓷花瓶叠成的宝鼎,阳光下,宝鼎反射出耀眼的绿色光芒。

  在地形较高的地坝左面建有戏楼,名曰草亭子,因其地面为草坪而得此名。

  地坝正面是一排宽5米、长24米的砖木结构房屋,称为下屋,共7间,每间临地坝一面的墙上有一个长1米、高0.8米的浮雕彩绘花砖窗。下屋开大朝门,八字形,有阶梯踏道3级,每级均为7.5米长的整块石板铺成。门内有扁圆形石柱两根,柱高3米、宽0.4米,刻对联一副,曰“祥开桂水家声远,派衍太原世泽长”。下屋左右两端各有一个小朝门。

  进大朝门后,是第二个石板地坝和第二进房屋。地坝被竖墙分成了左右两部分。右边部分长、宽各为10米,中间有一石砌花台,右面是绣楼,为砖木结构,高5米,面阔3间。素面台基高2米,台基上浮雕非常细致,刻纹细至1线仅3毫米。楼临地坝一面的墙上有高1.5米、宽0.6米的木窗8个,每个窗门两扇的图案均不相同。顶端山墙为青砖风火墙,墙帽为5个半圆造型,通作浮雕彩绘图案。

  竖墙上有内朝门。通过此门进入地坝的左边部分。此部分长为15米,宽与右边相同。这里有小四合院的学堂,为砖木结构,占地100余平方米,共有房屋6间,中间是一个正四边形天井,长、宽均为5米,内有石砌花台1个,花台由1米高的4根石柱支撑。房内有独立木柱10根,柱石均为多边形,上刻有精美的花鸟人物图案。

  地坝的正上方是正堂屋,为砖木结构,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4穿5柱,屋高6米,面阔5间24.1米,进深10.2米,素面台基高1米,垂带式阶梯踏道5级,阶檐宽1米,有石栏杆高0.8米,栏杆上通刻竹枝浮雕,造型逼真。正堂屋的中间一间为过道,并有木门一道,其板壁上有工艺精湛的木窗一个,图案为不规则多边形。过道间的两边二次间各为敞厅堂屋,与过道间的前部厅口相连,形成一个凹形宽大空间,是主人宴请宾客的场所。堂屋上方墙上挂巨型木匾一块,上刻“世德相承”4个闪闪发光的金字。此处木柱多有石磴,柱上的浮雕均为造型生动的人物图案。敞厅堂屋两侧是三次间,均是二层木楼,其窗户为彩绘雕花砖窗。正堂屋的两端为青砖风火墙,梯级、墙帽,各为五级,中间最高级达8米,翘角飞檐,通饰花草鸟兽浮雕,彩绘云水图案。

  正堂屋的左面风火墙外有一台地,为花园,占地150平方米,素面台基高2.5米,三面石栏杆高0.8米,栏杆上有精美的浮刻石雕两块,均刻人物房舍图案,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园内置假山、鱼缸和名贵花卉盆景,四季繁花似锦、争奇斗艳。园左有瓦屋3间,为赏花、品茶、下棋之所。

  从正堂屋的过道间进去,便到了第三进的地坝和中堂屋及厢房等建筑群。此地坝为石板铺成,长16米,宽仅5米,是四块地坝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精巧的一个。地坝中间有一宽3米的五级阶梯,阶梯两边各有一个条石砌成的长方形大花台,台中种植奇异花木(至今仍有一棵形似虬龙的古紫薇活着),两花台的外侧各有一道青砖矮墙,墙中间各开一个园门,园门外与下屋尽头的小朝门延伸进来的通道相接。此处极富“庭院深深”之情景。

  中堂屋面阔3间,屋高6米,长16米,进深9米,其中间一间是过道间,二次间为二层木楼建筑,木板壁上的窗户或方或圆,图案或直或曲,每个窗户造型都不一样。中堂屋的两侧为左右横屋,两边横屋各长达20余米,一直通至第四进的上堂屋两侧。

  从中堂屋的过道间进去,则是第四进的地坝和上堂屋。此地坝长26米,宽12米,也是石板铺成。地坝两头是从中堂屋两侧延伸进来的横屋。地坝上方是上堂屋。

  上堂屋为木结构建筑,面阔5间,长24米,进深9米,屋高6米。素面台基,高0.6米,阶梯踏道3级。上堂屋的中间一间为敞厅式堂屋。堂屋正上方挂木制巨匾一块,匾下置神龛香案。堂屋两边置木制镂空雕花茶几、座椅。所有柱头均挂长3米、宽40厘米的硬对一块,全部匾对均为黑底阴刻金字,其内容已不可考。

  上堂屋的二、三次间,均为二层木结构建筑,其窗亦是图案各异的雕花窗。上堂屋是整个庄园的最后一幢建筑。

  这座庄园在修建时用料极为考究,凡木非优质柏木不用,凡石非硬质青砂不取。做工上,匠人必须是精工巧匠,制作要求达尽善尽美。如在修学堂时,需要在正面墙上裱一幅画,工匠反复三次都不如意,最后由易时庭亲自操作才算完成。直到现在,所有木制工程,无论板壁、门窗,还是梁、檩、柱,根本找不出一丝裂缝,现存的近200根柱头,绝无一根有些微的倾斜。所有的梁檩柱头均按滚墨要求做成,其大小、长短、弯直,均按对称的要求,又要达到尺寸要求。比如梯步,要求是用整条、整块石料,不管多宽多长,绝对是一步一块,以至最长者达到了近8米。庄园设计也是别具匠心。总体要求是对称布局,多变的结构,百余个窗户,个个图案不同;108个门,门门相对;千米走道,婉转曲折,下雨天无论走到何处,均不会湿鞋。尤其下水道的设计,更是匠心独具,许多地方做成了上下两层,上层流露天雨水,下层流生活污水,这是相当环保的。为了配景需要,在天星桥下方10米处还建了一座桥梁,取名高桥,与天星桥成为螺狮坡的两条触角。

  整座庄园除南面是一长片开阔地外,东、西、北三面都是由3米以上的长条石砌成的堡坎,坎上有宽10余米的竹木林带,除翠柏绿竹外,红豆、枫香、紫薇、桂花、银杏、黑桃等古木参天,在林带外又建了一条高3米、厚0.4米的青砖围墙,此墙前方与外朝门的围墙相连形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围墙以外才是茂密的树林,树林下方是青石板铺成的林荫大道,大道下是卧龙河和龙滩河。

  站在上堂屋后面的坡顶上眺望,两旁是参天古林,两边河水碧波荡漾,河中有游船,河岸巨柳成行。

  眼下是黑压压一片屋面,绿树红花点缀其间,燕子穿梭,麻雀唧喳,微风中几缕炊烟或浓或淡,阳光下三五行人或闲或忙;时有笑语欢歌,时有书声琅琅,好一个世外桃源。现在,庄园建筑的主体房屋仍在,至少有70%保存比较完好。砖石工程(除围墙外)保存完好的在95%以上。

  (刘兴文)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