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奇石趣闻

  石头多,是鹤游坪的一个特点。

  民谚云:望天石上观斗“二仙人下棋盘石,星,八轿石前七股树,三角下河石船梭,大猫屙屎堆长岭,雷打石花和石门,断石河有乌龟宝,檑子石响民欢腾。”就是对这些奇石、怪石的赞颂。

  棋盘石位于白家乡静风村,在鹤游坪东南部岩楞上,是一块状如棋盘的大石头。“棋盘石”的传说,皆与鹤游坪的得名有关。

  自生石位于坪山镇古佛村,是沈家场至沙坪庙古大道的必经之地。《涪州志》载:

  “自生桥,在明吏部尚书夏邦谟宅前,一石跨溪,长有数丈,行人往来稳便,不假人力。”《重修涪州志》载:州北鹤游坪,高二“自生桥,长五丈许,丈余,一石生成。”《四川省垫江县交通局志》载:“自生桥,位于古佛村小溪河,自然石梁跨溪生成。在明朝吏部尚书夏邦谟宅前。长7米,宽0.8米,故名‘自生桥’。桥上游塑石雕龙头,下游塑石雕龙尾。”传说夏邦谟小时候,经常与一群小伙伴到桥上来玩。有一次,夏邦谟骑在龙头上玩时,不小心从龙头上跌到桥下小溪里。因溪水较深,人们都被吓坏了,认为夏邦谟必被淹死。等到大人们赶来抢救时,夏邦谟却安然无恙地爬上岸来了。大人们问他是怎么起来的?夏邦谟笑嘻嘻地说,我从桥上掉下水时,仿佛有人用手把我托起,并没有沉入水中,随后就把我托到水边,我就爬上岸来了。人们都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古佛堂的长老和尚说,那是因为有神灵在暗中保佑夏邦谟。

  石门石石鼓石石门石,在鹤游镇高桥村境内。有两墩直立的、大小一样的大石头,两石相距五六米,其形如门,故名。石鼓石,其形如鼓,与石门。相对望,构成一组景观。《四川省垫江县地名录》记载,鹤游镇石门村是“以两块直立的大石头形状像门而得名”。又记石鼓村是“以石鼓溪而得名”。

  石门与石鼓,两地相距约七八百米。当地千百年来,对此有几种民谣流传。一云:“石门对石鼓,一步跨过去,银子五万五。”一云:“石门对石鼓,银子无数数,一步跨过去,一云:买上重庆府。”“石门对石鼓,怀胎妇人跨过去,银子要落五万五。”

  对民谣的形成,有学者曾做过专门探索。他们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与古代的生殖崇拜有关,故赞誉“怀胎妇人跨过去,银子要落五万五”。另一种是与古代埋藏金银之类的财宝有关。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载:其声锵然。

  “宋绍熙中,有樵夫得一券于岩侧。非铜非铁,上有古篆云:‘西汉之末,赤眉邂逅。黄金千两,坑埋而走。羔豚十祭,其财自阜。’今藏所犹存。”由此分析推断,基石片上的篆文,似与“银子五万五”的民谣相类似。西汉末年,赤眉军既然到过梁山,也有可能到过鹤游坪一带。

  河底石位于鹤游镇分州城南门外的三岔股河底的大石。它深藏在三岔股河石桥上下游各10多米的河底。人们无法弄清它有多长多宽,但人在河水中行走,可以用脚踩河底的方法,探索到河底石头的平面。河的两岸是农田,夏季种植水稻,冬季种小春作物或做冬水田。河水平缓如镜,几乎看不到水面的流动。水中游鱼成群,两岸芳草萋萋。三岔股景点,是湍石河上游石鼓溪与大桥溪两江汇合之处。也是古人评说的“鹤游坪八景”之一的“两溪(江)浪暖”所在地。清代乾隆进士李化楠曾有诗赞云:

  “双流合注水之涯,有女桥头坐浣纱。无数鱼儿吹浪起,溪前溪后正桃花。”

  黄锅石位于鹤游坪西边岩楞,一墩高大的石头,顶部平面凹现出一个直径约3米而上大下小的光滑圆形,形象逼真,像一口大铁锅,当地人称为“石黄锅”。传说在鹤游坪东边的飞龙河上游的老君滩河底,有一口大金黄锅,是太上老君云游四海,路过那里煮饭后留下的。每逢天旱不雨,当地老百姓就把河中水潭戽干,现出了金黄锅的边边。太上老君知道人间大旱,就急忙去奏请玉帝降旨下雨,拯救黎民百姓。后来,老君滩附近出了一个恶棍,想趁天旱戽水现出金黄锅之时把金黄锅炸毁卖掉。阴谋被太上老君识破,太上老君发出指令,命金黄锅飞迁。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声霹雳,巨大的金黄锅从老君滩河中冲出水面,腾空而起,冉冉地向西南方向飞去。金黄锅飞了一阵,飞到了鹤游坪西南部岩楞上的一墩大石上歇了一会儿,再向高洞飞去,沉入高洞三滩的河底。从此,在金黄锅歇气的大石上,就留下了一个大黄锅印迹,直到现在印迹仍十分清晰。人们叫那墩大石头为黄锅石,为了顺口,也叫“石黄锅”。高洞的水流,原先是没有吼声的。自从金黄锅沉入高洞三滩河底后,河水冲在金黄锅中,就发出了巨大的吼声。当地人吸取了老君滩人的教训,对水底的金黄锅极为尊崇。

  《重修涪州志》记载:鹤游坪北,石梁横亘,“高洞三滩,两水汇流,飞流数十丈。……雷鸣数十里,晴雨久,声益沏,居人为旱雨雨晴验,并祷祀焉。”“高洞水吼,”鹤游坪有民谚云:我坪久旱必落雨。高洞成了鹤游坪的气象站。原来,高洞在鹤游坪的西北面,每当北风劲吹,天将下雨时,北风就把流水声随风送到坪上,人们就知道天将下雨了。

  1964年,修建高洞水电站,曾用机电设备抽干三滩之水,现出河底之“金黄锅”原形,乃一圆形直径约10多米的深潭。潭边岩石上有“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大旱”等石刻字样及石刻水文线,为研究大旱灾害,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水文资料。

  高桥石位于鹤游镇高桥村。载:

  《四川省垫江县交通局志》“高桥,位于(鹤游镇)高桥村,三岔河支流(石鼓溪)、严家至沈家古通道。明朝修建,石礅台,石平桥,二孔。固牢基桥。米3高,米1,宽米5长桥墩的石头未接拢,有空隙16个,加上桥的2个孔,共为18个孔。”

  为什么桥墩的石头不接拢而留下16个小孔?当地流传着一个修桥时的故事。据说,当时修桥的石匠,全是本地人。掌墨师有点骄傲自大,总是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在下桥墩基脚的时候,有一个过路的外地石匠,来到工地,要求一起参加修桥。因掌墨师不同意,只好离开工地,临走时留下一句话:

  “如果你们安桥墩时立不起,就到沈家场万天宫来找我。”过路石匠走了,修桥的掌墨师带领石匠们开始安装桥墩基石。第一天刚安好的基石,第二天就垮了。一连安了3天,基石也垮了三次。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一个石匠才回想起那个过路石匠说的话来:安桥墩基石立不起,可以去找他。于是,由掌墨师出面,急忙赶到沈家场万天宫。那个石匠正在酣然大睡,掌墨师不敢惊动,足足等了两个时辰,过路石匠才醒了。掌墨师这才说明缘由,恭请石匠去指导安桥墩基石。

  过路石匠来到工地,酒醉饭饱之后,用手把所备的石料重新丈量尺寸,然后指挥石匠们安立桥墩基石。特别规定:不准把桥墩的石头接拢,要留出16个小孔。于是,桥墩就稳稳当当安好了。接着又把桥面安好,直到修出一座朴素大方的石平桥。

  过路石匠临别时,给大家出了一道算术题:洞洞十“高桥十八洞,八家,家家八爷子,另有一个老妈妈。你算,高桥有多少家?多少人?”几百年来,凡是路过高桥的人,都要在这里算一下这道题,但又总是算不清。

  那个过路石匠是谁?传说是鲁班大师。

  有专家对高桥进行了考证,认为高桥的设计很科学。桥墩上留有16个小孔,既能节约石料,又能减轻桥体重量,更能增加河水的流通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王周志)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