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二节 保持自己的晚节

  凡做大官,处安荣之境,即时时有可危可辱之道,古人所谓富贵常蹈危机也。……平世辞荣避位,即为安身良策。乱世辞荣避位,尚非良策也。

  ——曾国藩

  晚年的曾国藩心情十分矛盾,他不想做官,可又不能不做;他想一长疏请辞,而语气又不能太硬,可语气不硬,又怎能获得恩准;即使获得恩准,万一战事又起,他不也还是被征召么?前后不能,进退两难。

  曾国藩为什么不愿做官?他有三条理由:一是“督抚不易做,近则多事之秋,必须筹兵筹饷。筹兵则恐以败挫致谤,筹饷则恐以搜括而致怨。二者皆易坏名声。”二是自己“用事太久,恐中外疑我兵权太重。利权太大,不能不缩手以释群疑。”三是他认为“凡做大官,处安荣之境,即时时有可危可辱之道,古人所谓富贵常蹈危机也。……平世辞荣避位,即为安身良策。乱世辞荣避位,尚非良策也。”

  于是,他上疏告病请求退职,李鸿章听说后写信告诉老师:“奏章的语气不可太坚决,这样除了让人觉得痕迹太重没别的用处,而且,未必马上就能退职,即使退职一二年,其他地方若发生战争,仍然免不了被皇上征召,到那时就更加进退两难了。”曾国藩觉得他学生的这些活都切中事理,这使他陷入思考之中。他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他在一封信中写道:

  “我决计今后不再做官,也不打算回老家享清福,只求在军营中照料杂事,维系军心。不居高位,不享大名,这样,或计可以避免大祸大谤。如果遇上小小的凶咎,我也只好听之任之。”

  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他也陈述了不能逃避的看法:

  “我们兄弟蒙受国家厚恩,享有赫赫大名,终究不能退藏避事,也只好像以前所说的那样,将祸福毁誉置之度外,坦坦荡荡,行法俟命而已。”

  立世大智慧

  曾国藩只求能将自己闲置起来,不进不退,小露不藏,这样既可以消除心腹们的后顾之忧也可以避免其他同僚的闲言碎语;既不至于让皇上为难,也不至于让自己处于被动之中;既可以保持自己的晚节和清誉,又可增加自己的体恤皇上的名声。真是一箭数雕!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