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节 用人不草率,存心不自满

  衡量评价别人的人,只求一个长处可取就行了,且不可因有小毛病,而放弃了有用的人材。如果对佼佼者过于苛求,那么,庸庸禄禄的人反而会走运。

  ——曾国藩

  从事政治,当然不能固执己见,也不可轻信别人意见,必须经常权衡利弊,作出掌握根本、把握源流的办法。

  曾国藩在给雨生的回信中说:“承蒙您论说淮盐事的利弊,洋洋洒洒数千言,十分详细。所说:‘局外的议论,公正,但不符合实际情况;局内的意见,亲切,但多有私心在里面。善于猜测的人,不去顾及物力盈亏;议论变法的人,不去考虑后果。’这几句话特别中肯。国藩上封信里要阁下审慎听取意见,谨慎决择而不要轻意处置,正是这个意思。……国藩从来办事,不固执己见,也不轻信别人的话,必须是看准了利害关系后,才肯放弃自己的意见,而听从别人的。阁下思想敏锐,常常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如果钻研的太过,看到处处都是荆棘,那也未免是舍弃康庄大道不走,而去钻牛角尖,厌弃牧畜而想螺蛤了。”

  在给胡林翼的信中,曾国藩又说:“收取的利多了,老百姓会怨恨,参劾别人多了,官员们会生诽谤,用这些话来劝告你的,虽有些不符合自己的情况,也不应该郁郁不乐放在心上。我们所以慎之又慎的,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就没有需要下力气的地方了。古人说:‘如果从流俗毁誉上打听消息,那他是站不住脚的。’总是想平日的短处,那只能是在毁誉上打听消息,近来应该多想想在用人妥当与否上打听消息。”

  分析一下这里的原因,大约有两条。一是办事的人,绝不可能只有赞誉,而没有诽谤或评论,只有恩宠而没有怨恨;二是舆论往往随时变化,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若不是自己要求树立根基,专从流俗毁誉上去打听消息,一定会有站不住脚的那一天。曾国藩在给恽中丞的信中说:“凡是干事的人,绝不可能只有赞扬而没有诽谤,只有恩宠而没有怨恨。自我修养的人,只求大闲不逾就够了,且不可因讥讽议论而气馁、消沉;衡量评价别人的人,只求一个长处可取就行了,且不可因有小毛病,而放弃了有用的人材。如果对佼佼者过于苛求,那么,庸庸禄禄的人反而会走运。”

  曾国藩强调办事和做人权衡利害,把握轻重,要特别注意不以流俗的毁誉为转移。他在给陈舫仙的回信中说:“京师的议论与枢密院的消息随时变化。每逢遇到官员上下交接,本来众望所归的人,转眼间就会被人唾弃;也有的群疑众谤被议论纷纷的人,转眼功夫又风平浪静了。只有卓然自立的人士,经过红与黑的变化也不改变自己的形象。阁下这次进京,时间没有几天,但上天的眷顾和舆论似乎都是很好的,望阁下不要沾沾自喜,将来,如果有吹毛求疵的议论,恩顾无存,望阁下也不要因此而沮丧。早晚孜孜以求自立之道,私事就是干自己的事与读书二者并进,公事就是管理与防务二者兼营。以勤为本,辅之以诚。勤,虽然柔弱也会变强,虽然愚钝但也会变得聪明。诚,诚心可以使金石为开,鬼神听话,鄙陋的讥讽,就是跳进黄河也是洗不清的,那还有什么可争辩的呢?”这些话深刻明白,要旨不外是脚踏实地,努力做到自立自强,不以流俗的毁誉为转移。

  曾国荃就任湖北巡抚时,曾国藩给他写信一封,信中说:“督抚本来不容易做,近来又是多事之秋,必须招募兵员筹措军饷。招兵则怕失败而受诽谤,筹措军饷则怕说搜刮而招致怨恨。这两样都容易败坏声名,而由此引起纷纷议论,被人参劾的人,常在用人不当。沅浦弟的博爱形同软弱,在用人上向来失于繁冗。以后要慎重选用贤人,以补救草率的毛病,少用几人,以补救繁冗的毛病。地位很高但资历很浅,外貌上贵在温和恭敬,内里贵在谦虚礼下。天下的事理人心,我们了解的不深,没有料到的多着呢,且不可存一点自以为是的思想。用人不草率,存心不自满,这二条如果都做到了,一定可以免却咎戾,不失去好名声。这些话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嘱咐,千万不要以为是泛泛的议论而忽视它!”从这里完全可看出曾国藩的政治思想,同他的经验阅历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他对于社会舆论就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对于个人的建议,也是抱着这样的态度。他在给欧阳晓岑的回信中说:“对于集思广益的做法,本来不是容易做好的事。而在省城里尤其容易被人欺骗、蒙蔽。每天到我府上来的人,或者上书献策,或者当面陈说见解,大体上不出你写的三条之例。对那些阳骄的人要抑制,然而,又不能因为这样就完全废除吐故纳新的风气。重要的应当是自己把握主见,如六辔在手;对外广泛慢慢的吸收,如万流赴壑,才是最完善的。我想古人全都应该这样,而小小的我却是做不到的。”

  立世大智慧

  曾国藩办事,“不固执己见,也不轻信别人的话,必须看准了利害关系后,才放弃自己的意见而听从别人的。”由此可见曾国藩既不是顽固不化的人,也不是一个盲目屈从的人。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