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序言

  权力与人生之间有一道屏障——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曾国藩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是站在人生的平台上看权力,而不是把持着权力摆弄人生。其中奥妙,自不待言!

  曾国藩为官非同一般之人,他并不把权力看成至宝,也不把权力看得轻若鸿毛。在曾国藩的书信中,我们能够在许多地方发现他关于为政做官的警示录——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为政要勤谦廉劳、为政不可居傲、为政要有百姓心等等。这是曾国藩为政的基本纲要!

  在这里,我们尤其要看一看曾国藩求仕途、走仕途的人生过程:曾国藩青年得志,仕途通畅,拥有重权,湘军是他的“重镇”;但是,他历尽坎坷,曾几次有轻生的念头,这让他醒悟了许多——原来人生可得可失、可放可收,更可以身处高位,也可身处低位,关键是要保持坦然自若的心态,彻悟人生荣辱。

  曾国藩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前人的成败得失都能在他那里转化为一种力量,提升为一种原则,升华为一种理念。他常常把这些原则和理念概括为成大事的“要义”、“要着”、“要法”、“第一义”等,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仕宦生涯。

  曾国藩之所以“成功”,之所以被“认可”,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审视,是因为他的许多作为中,蕴含着丰富的现代睿智,这是我们原来对曾国藩的关注中所忽略的。他的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局面狭小时,切忌属下自立门户;自己建立功业,先让别人建立功业;择人而事,不可草草;表现欲过强易遭不测等成大事之观点、方法,无不闪烁着这样的智慧火花。

  曾国藩的后人、门生,以及包括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人都能从某个方面“发现”曾国藩成大事的“秘诀”所在。当然,这些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持立场也有很大差别,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近代中国,被叱咤风云的大才子梁启超赞许的人几乎没有,但他却对曾国藩推崇备至,并称:如果曾国藩在世,今日混乱的局面一定靠他来拯救。

  曾国藩死去了一百多年,不但没有在历史上销声匿迹,相反,他的传记、日记、家书、著述,乃至有关他的故事、传说等等都四处可见,随处可闻。历史发展到今天,“曾国藩热”还在热,说明人们还希望在曾国藩身上找到可资借鉴的东西,用以帮助自己走向“成功”,而《曾国藩三论》这本书也正好高度概括了曾国藩一生的成功之道。

  关于中国古代的仕途可圈可点的太多,历史学家可以去细心揣磨,各位看客也可反复把玩。其实,仕途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求仕者的心态和目的!

  毛泽东一生“独服曾文正”,直到病重的晚年,他还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毛泽东在《讲堂录》里说:中国历史上不乏建立功业之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和清代的曾国藩。按照毛泽东的解释,曾国藩是“三不朽”的人物,因为,他成就了大事业,并且,思想品格也足以为后世所法。

  为了较好地反映曾国藩成就了大事业的思想品格和人生经历,我们以《曾国藩三论》这本书来透视曾国藩的一生,并从中去寻找人生的经验和智慧。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在阅读和理解之后有所收获!

  §§第一章 论做官 曾国藩居官不败的原则与规律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