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章 光芒四射的宗师巨匠周培源

  周培源是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1902年8月28日,周培源出生于江苏省宜兴芳桥镇的一户周姓家里。周家在当地算是有身份的富裕大户,书香门第。周氏老宅院,总面积600多平方米,采用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四间三进,四周围为防盗风火墙,内庭建有具有封建时代特色的半墙门。厅堂边备有供下杂人员进出的通道,转盘楼与走道相连。西式门窗美观新颖,玻璃屋顶大而气派。院内宅外,花木成阴,鸟语花香。

  周培源生就脸方鼻隆,眉清目秀,聪慧伶俐,异常可爱。受“秀才”父亲周文伯的精心教育,小培源几岁时就显露出超常的灵气和才气,“人之初,性本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之类早背得烂熟,连“锄禾日当午”“春眠不觉晓”等唐诗也一诵就是好几首。他4岁不到就上了私塾,正式读起书来。课堂里,他坐着为他特制的高腿竹椅,也还是坐在教室的最前面。因他太小,家里就让9岁的姐姐陪读,姐弟俩背着书包每天上学放学,总是最惹人注目。那些大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聪明的小师弟,常同他说镇上当日的新闻,讲那些村上古老的故事,还一起去林中捉鸟,到塘边钓鱼。

  最有幸的是,宜兴这地方向来是交通要道,东连上海,西靠南京;又是文化教育之乡,早沐时代风气。虽然是私塾蒙学,但课本已不是那种老得发黄的《三字经》、《百家姓》了,而是采用商务印书馆的初等小学一年级课本,开篇是“天地日月、山水土木”。这位戴着小绒帽、摇着小辫子的学童神气得很,声音好像比谁都响亮。回到家中还跟姐姐在父亲面前比赛朗诵课文,抢风头的往往是他。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了,南京成了政治经济中心,有见识的父亲,即到南京城开办实业,销售陶器,小培源也被带到了南京。11岁那年,父亲到上海,他也跟到上海,13岁进入基督教青年会办的中学,14岁改上南洋商业学校,不久又转入杭州甲种蚕桑学校就读,16岁考取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少年时期就在这样的大都市中生活,再加上如此频繁的转学,使周培源的所见所闻特别丰富,也让他迅速成长起来。他直接感受了中国百姓的贫困、朝政的腐败、社会的动荡、列强的欺压、民族的危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明白了作为中国青少年所应负的责任和使命。

  在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读书不到两个学期,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17岁的周培源胸中的激情迸发了,他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上街游行贴标语,竟然被学校开除了。这件事让从小就下力气培养他并寄予厚望的父亲大为震惊,也着实狠狠发了顿火。他只好悄悄回到宜兴老家,躲进一座寺庙潜心读书,在这里他重新思考了自己的前途,决定要刻苦读书,走科学救国之路。有一天,他偶然从报角上发现一个招生广告:清华学校要在江苏省招收5名插班生。他感到机会来了,急忙赶赴南京报名考试,天资聪颖且基础雄厚的他一举中榜,于是便欢天喜地奔回宜兴告捷,向在上海的父亲报喜。

  1919年秋,周培源离开家乡北上清华求学。1922年,作为清华高等二年级的学生,周培源开始涉足科学研究领域,并初露锋芒,他提出的两种解决三等分角的解析几何方法,一起刊登在《清华学报》第一卷第二期。

  1924年周培源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前身),后赴美留学,192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1928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在W。K。海森伯(Heisenbers)教授指导下从事量子力学的研究。1929年在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W。泡利(Pauli)教授指导下从事研究。1929年回国以后,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授。其间于1936—193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参加爱因斯坦主持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解放后曾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世界科协副主席,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九三学社主席,第一、二、三、四届人大代表,第五届人大常委,第三、四届政协常委,第五、六、七届政协副主席。1980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80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具有卓越贡献的校友”奖。

  周培源在学术上的成就,主要为物理学基础理论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的研究。一是在力学研究领域中,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用逐级近似法解决湍流方程不封闭的难题,他是湍流模式理论的奠基人。80年代末期,他又提出了用逐级迭代法解决湍流方程不封闭的新方法。二是在相对论的研究中,30年代,他已是知名相对论专家,并曾参加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教授主持的相对论研讨班,亲聆爱因斯坦先生教诲。在晚年,他又提出了谐和条件应当作为严格的物理条件与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同时并用的理论,还亲自设计了试验,实验结果对澄清广义相对论理解上的混乱有极大的帮助。周培源先生在湍流和相对论研究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为世人瞩目。

  周培源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他教授生涯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相当一部分成为国际知名科学家。1947年到1952年周先生除担任物理系教授外,还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和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至1981年周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并先后担任了北京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

  他常年往来于世界各国之间,积极支持开展国际间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合作与交流,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倡导世界和平这一伟大事业,他是中国科学家最早一位参与世界和平运动的积极分子,也是国际科学与和平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有“和平老人”的美誉。周培源先生将毕生无私的奉献给了全人类的科学、教育、人民外交以及和平事业。他以其正派、诚恳、正直和忠厚著称,他也因此而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和尊敬。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