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历届会议

  1986年以前,昌江区没有政协组织,政协工作由中共昌江区委统战部承担。1987年,中共昌江区委决定设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昌江区委员会(简称区政协),3月中旬始,组成筹备小组,4月中旬,成立区政协筹备委员会。区委书记查炳炎任筹委会主任,余昭启、王志田、汪玄佑、余祖来任副主任,委员8人。下设办公室,地点在市区中山南路235号。经筹委会反复协商,区政协首届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文化、卫生、体育、科技、教育、农民、民族宗教、社会福利团体、三胞(台、港、澳)、特邀等共13个界别80名委员组成。

  全体委员会议

  第一届委员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87年5月26-29日在翠云饭店举行。出席会议的委员75人,列席人员53人。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章培荣和市民主党派、工商联代表罗羽珍及共青团区委、区妇联代表致贺词,乐平县政协、珠山区政协筹备小组、鹅湖区政协发来贺信。区委书记查炳炎到会讲话。余绍启作全国、全省政协委员会议精神的传达报告。会议听取、审议并通过汪玄佑作的区政协筹备工作报告,余祖来作的区政协提案工作报告。出席会议的委员列席昌江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就昌江区的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进行广泛的讨论,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区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巧名。会议还学习中共中央有关统一战线和政协工作文件。与会委员就“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明确了认识,一致表示以实际行动来开创昌江区政协工作新局面。

  第二次会议于1988年4月6-9日在景江饭店举行。出席会议的委员70人,特邀人员36人。会议审议通过余昭启代表区政协常委会作的首届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余祖来作的区政协首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万军作的区政协首届二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提案情况和意见的审查报告。会议认真学习中共十三大和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文件及中共景德镇市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若干规定》和中共昌江区委〔1988]04号文件。会议还听取了省政协委员会六届一次会议精神的传达。会议邀请区委、区政府领导进行协商对话。中共昌江区委书记查炳炎到会讲话。会议号召全体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要在中共昌江区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总目标,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推动“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为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服务。与会委员还列席了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三次会议于1989年3月27-30日在翠云饭店举行。出席会议的委员75人。会议听取审议余昭启作的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审议万军作的区政协提案工作情况报告;昌江区志市政协副主席章培荣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委员列席区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会议就发挥人民政协爱国统一战线作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加强团结,调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和围绕“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振兴昌江区做贡献开展讨论。会议根据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精神就深化政协工作提出三条意见:一是深化政协工作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高度来认识,在实践中加强民主协商监督;二是围绕中共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三是把推进生产力发展作为政协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区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由13个界别共75名委员组成。各界别委员人数为:中共界8名,民主党派6名,工会界7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下简称“共青团”)4名,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4名,文化卫生体育界3名,科技界6名,农民界9名,教育界10名,香港澳门台湾(简称“三胞”)6名,社会福利团体界2名,民族宗教界3名,特邀人士界7名。

  第二届委员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90年6月3-7日在翠云饭店举行。本届委员的产生,是在一届委员的基础上,按照立足本区、面向地区、不忘老友、广纳新友、相对稳定、部分调整、完善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经过反复协商提名,区委批准产生委员89名。会上,汪玄佑代表首届委员会常委会作工作报告,余祖来作首届委员会提案办理情况报告,曹柏林作本次会议的提案审查情况报告,区委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委员们对上述三个报告和区委书记的讲话进行认真审议和讨论,一致表示同意。会议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与会委员就保持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必须贯彻中共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安定团结;深人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的《意见》,执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密切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之间的合作共事,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经常化、制度化,开展“爱昌江、献良策、办实事、作贡献”活动,充分发挥政协人才优势和整体功能,搞好各种调查和考察,协助常委和政府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自力更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促进廉政建设,加强“三胞”联谊,扩大与台、港、澳同胞交往,为祖国统一大业出力。与会委员还列席了区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会议在充分发扬民主、反复协商的基础上,选举产生区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巧名。

  第二次会议于1991年3月27-29日在翠云饭店举行。80名委员出席会议。会议听取审议王志田作的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曹柏林作的区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会议就“如何当好一名政协委员”展开热烈讨论,委员们一致认为开展“创先争优”,提高委员素质,直接影响到政协组织的群体功能,会议对“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会委员还列席了区四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会议还表彰先进集体4个,先进个人32名。

  第三次会议于1992年4月27-29日在翠云饭店举行。会议听取和审议乐伯乐作的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会议围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展开讨论,建言献策。与会委员列席区四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会议还评估了过去一年“争先创优”活动,评选出先进集体4个,先进个人32名。同时,根据区委提名,经选举补增区政协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名。

  区政协第二届委员会由中共界10名,农民界11名,教育界10名,民主党派8名,科技界8名,三胞界8名,文卫体界5名,民族宗教界2名,工会界8名,妇联界4名,社会福利界2名,特邀人士8名,本届委员会委员名额98名,实际安排89名委员组成。

  第三届委员会议第一会议于1993年1月6-8日在翠云饭店举行。出席会议委员94名。会议听取审议乐伯乐作的区政协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曹柏林作的提案办理情况报告,余闻宙作的本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报告。区委书记汪毓华到会讲话。与会委员列席区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会议学习中共十四大精神和邓小平南巡谈话,并对“两院”报告和区政府提出的《十年规划》、《八五计划》和《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展开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引起区政府重视。会议还就区政协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换届、在充分发扬民主、反复酝酿协商的基础上,选举产生常务委员16人。

  第二次会议于1994年3月18-20日在翠云饭店召开。会议听取审议曹水保作的区政协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王志田作的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情况报告,并列席区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区委书记汪毓华到会讲话,充分肯定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以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发挥政协职能,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加强自身建设取得成绩。与会委员表示深人学习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团结一心,维护稳定,为经济发展,和平统一祖国再做努力。会议根据区委「1994]9号文件精神,按照政协章程规定的程序进行选举产生区政协三届委员会秘书长1名。

  第三次会议于1995年3月9日~10日在翠云饭店举行。会议听取审议曹水保作的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王志田作区政协三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会议围绕加快昌江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主题,就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讨论、献计献策,献计建言。委员们列席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对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工作报告表示赞同。会议还增选区政协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人。

  第四次会议于1996年3月6-8日在区政府办公大楼五楼会议室举行。会议听取审议曹水保作的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王志田作的提案工作情况报告。会议围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推进昌江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主题献计建言。会议一致同意批准两个报告。委员们列席区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与会委员就昌江区“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进行讨论。会议号召,全体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为把昌江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科技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安定的新郊区努力工作。大会还根据区委[1996]10号文件通知精神,同意改选区政协三届委员会秘书长1人。

  第五次会议于1997年3月25-27日在区政府办公大楼五楼会议室召开。会议听取审议曹水保作的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王志田作的区政协三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与会委员列席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大会同意2名区政协常务委员辞去委员职务的请求,按政协章程补选区政协常务委员1人。会议围绕中共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弘扬“解放思想、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奋力争先”的景德镇精神,把握大局、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作用,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安排和做好1997年的各项工作,以出色的成绩迎接香港回归和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区政协三届委员会由中共、农民、民族宗教界25名,特邀、文卫体、社会福利界24名,民主党派、工会、科技界23名,教育共青团、妇联、三胞界22名共95名委员组成。

  第四届委员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98年3月26-28日在区政府办公大楼五楼会议室举行。出席会议委员146名。会议听取审议曹水保代表区政协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区委书记范希贤到会讲话说:“区政协第三届委员会紧紧依靠全体委员,广泛团结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和目标,发挥政协人才库,智囊团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推进昌江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五年来,区政协围绕主攻工业,发展特色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计划生育工作上水平,创一流等工作,选准角度,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与区委、区政府同唱一台戏,共奏凯旋曲。对于第三届政协的工作,全区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区委是满意的。我代表区委向第三届政协全体委员和政协机关的全体同志,并通过你们向为昌江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各族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会议根据组织推荐,经过与会委员充分协商,选举产生区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7人。与会委员列席区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会议对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就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主攻工业,实施名牌战略,完善郊区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乡基础建设步伐,推进小城镇和小康村建设;坚持科技兴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及开展反腐败斗争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会议号召全体政协委员,为实现跨世纪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努力奋斗。

  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3-5日在区政府办公大楼五楼会议室举行。出席会议委员147名。听取审议乐伯乐作的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与会委员列席区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就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强农业化、深人乡镇企业改革,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问题,建言献策,为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为昌江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牵线搭桥及政协自身建设展开讨论。会议号召全体政协委员,以实际行动,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国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和澳门回归。会议还增选区政协常务委员3人,同时选举产生秘书长1人。

  第三次会议于200()年3月8一10日在区办公大楼五楼会议室举行。出席会议委员148名,会议听取审议彭东林作的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市政协龚农民、区委章琦到会讲话,对区政协过去一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新的一年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与会委员一致表示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与会委员列席区人大六届三次会议。本次大会为把昌江区建成“农业特区、工业强区、市场大区、城市新区”这一战略为中心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

  区政协第四届委员会由中共特邀界46名,农民、工商联界36名,民主党派、三胞、民族宗教界20名,工会、共青团、妇联界20名,教科文卫体、社会福利界26名共148名委员组成。

  常务委员会议

  区政协历届常务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其候选人由参加区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协商提名、或组织推荐、经全体委员会议选举产生。主要职权:一、决定召集并主持全体会议(每届第一次会议由会议选举主席团主持);二、组织实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的任务,贯彻执行政协全国、省、市委员会决议;三、执行全体会议决议;四、审查通过提交区委、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协的重要建议案;协商决定本届政协界别,委员名额的调整和委员增补、辞职事项,以及下届委员会的界别设置、委员名额和人选;五、决定区政协委员会工作机构的设置和变动,并任免其领导成员。

  常务委员会议一般每季度举行一次,必要时可以临时举行。

  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1987一1989年共举行会议15次。其中研究通过成立学习委员会、提案审查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决定学习委员会设6个学习小组。委员学习活动按工作单位就近划片,常委成员分别担任学习小组组长,每季集中学习、座谈1次。工作委员会按委员的工作性质、专业特长组成4个工作组。即农业、工业、教卫和群众团体工作组。政协主席、副主席和常委分别兼任3个委员会和4个工作组的主任或组长。常委会还就制度建设规定每年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球季召开一次常委会议,每月召开一次主席会议;委员学习每季度不得少于一次,学习的具体H期由组长自行安排,阅读文件,每月中旬末1-2天由委员自行来区政协办公室,由政协办公室按规定阅读范围接待委员学习文件,各工作组开展调查考察活动,为昌江区两个文明建设出谋献策。

  第二A委员会常务委员会1990一1992年共举行会议14次。其中研究决定全体政协委员和区政协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号召全体委员争当先进集体和个人,创一流工作,把昌江区政协工作推向新台阶,拟订“争先创优”的具体内容为“五好”、“五个一”为评比内容。

  本届常委会议研究批准增补区政协常务委员5名,接受常务委员辞去职务3人,补选秘书长2人。

  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1993一1997年共举行会议22次。其中研究批准增补区政协委员7名,增选常务委员3名,接受辞去常委委员职务3名。组织召开大小各种座谈会、议政会议7次、调查视察6次。19%年,抗洪抢险中召开常务委员会议多次,动员全体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抗洪抢险、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中心工作中去。1997年3月,为贯彻落实市委书记、市长在昌江区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提出的“1234”四个经济奋斗指标,政协领导主动挂点西郊垦殖场,并参加该场党政会议,参与研究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同年5月中旬,在昌江中学召开常委会第16次会议,听取区政府主管教育副区长作的“关于全区教育工作基本情况通报”,视察了解该校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和教学仪器设备。第18次常委会议,听取江和元作的“关于农业遭受特大洪灾及生产自救情况通报”,常委们对灾后如何恢复生产,如何依靠科技兴农,发展果业经济和特色农业提出许多真知酌见,形成会议纪要,呈报区委、区政府决策。

  1997年4月份,在粮食局召开常委会议,听取区政府区长对春耕备耕和防汛准备工作情况通报,同年8月,在区公安局召开常委会议,听取公安局对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通报,会上常委们针对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四条建议:一是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综合治理领导班子;二是必须健全各级综治机构;三是建设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有战斗力的公安队伍;四是必须有足够合理的经费保证。

  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1998-2000年共举行会议21次,区政协常委会议围绕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提出的“选准角度、发挥优势”、“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的要求,结合委员岗位特点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1998年初,常委会议就明确要求,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把协商监督,参政议政的着眼点协调到配合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上。1998年第一次常委会议听取和讨论区水电局“关于全区防汛工作情况通报”,区粮食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粮食改革情况通报”和区农办“关于全区农村奔小康攻坚年活动”情况通报。常委们针对这三项工作提出要细化防洪疏散预案,落实防汛物资;大力宣传奔小康攻坚活动力度,坚持以农村奔小康总揽农村全局工作,抓好农产品销售和加工;兑现粮改政策,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犯等建议和意见,及时有效地促进了防汛、农村奔小康、粮改工作的开展。区政府领导会后批示:“区政协常委会对我区农村奔小康、防汛工作、粮改工作提出很好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落实,力争把农村奔小康、防汛减灾、粮改工作做好、做实。”同年第三次常委会议,专门听取区乡镇企业局“关于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情况的通报”,针对全区个体和私营企业发展情况提出改善个体私营企业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实行集约化经营,采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建议、意见。区长专门在会议纪要上批示:“政协常委提出的问题突出,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我们今后工作中按意见建议加以指导。”区政协常委对区乡镇企业的调查报告在1999年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作了大会发言,并在1月20日《景德镇日报》上全文发表。1999年6月29日,第八次常委会议,专题讨论全区防汛工作和林业执法情况。会议听取区水电局“关于当前防汛工作情况汇报”,区林业局“关于林业执法情况汇报”。常委们就防汛工作提出七个到位:领导意识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分工负责到位、物资准备到位、实施方案到位、指挥通讯到位、情况处理到位。重点建议理顺水利与矿产两部门的关系。林业方面提出广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执法力度,杜绝毁林建房等不法行为;有计划、有组织地采伐林木。维持“绿色银行”的“收支平衡”等建议,并形成会议纪要。区领导在会议纪要上批示“区政协常委会议对水利、林业两项工作的建议,符合昌江实际,很有针对性。请区水电局、区林业局对建议要认真研究,并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落实,以实际行动感谢区政协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年12月7日第九次常委会议,听取区卫生局“关于卫生情况汇报”。会议肯定全区卫生工作近几年大灾之年无大疫,群众防病意识普遍提高,大力开展创卫生城市活动,合理布局医疗网点,依法整治医药市场,规范医药市场秩序。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增加卫生投人,做到“千方百计筹集资金,齐心协力办卫生”;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寻求区外、市外、省外资金合作办卫生;大力发展卫生“软件”,提高医疗单位服务水平等建议。卫生部门表示以建议为指导,努力工作。常委会为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制定常委工作规划,规范常委委员职责,表决程序、文件签发等事项,常委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向规范化前进。2000年,第十次常委会议,协商决定增补委员名单。同年9月巧日,第十二次常委会议专门听取区法院、区检察院关于执法情况的通报,又于12月5日第十六次常委会议,听取农口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通报,就全区农业产业发展进行了讨论。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