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柏辽兹:用刺刀代替指挥棒

  柏辽兹出生在法国南部的安德烈城,父亲是当地的一位名医。少年时代的柏辽兹酷爱音乐,很早就学会了演奏长笛和吉他,12岁时便开始为当地的一家室内乐团谱曲,只是因为居家偏僻,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音乐教育。尽管柏辽兹对音乐情有独钟,但父亲却希望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于是,1921年3月,柏辽兹被父亲送进巴黎医科学校就读。

  柏辽兹第一次走进解剖室时,看到还在滴血的肢体、内脏,大惊之下,禁不住跳出窗外,呕吐不止。

  他恨不得立刻结束在医科学校的学习生活,改行学习他热爱的音乐,但这必须征得父亲的同意,因为他在巴黎生活和学习的费用,都是父亲从家乡寄来的。柏辽兹的父亲从来不反对儿子在空闲时间学学音乐,只是坚决反对他把音乐作为终生职业。

  1824年1月,柏辽兹取得了医学学士学位,总算给父亲一个交代。他同时也下定决心,不再按照父亲给他设计的人生道路走下去,他要投身到音乐事业中去。为此,他不惜与家庭彻底决裂,与父母脱离了一切关系。

  失去了经济来源后,柏辽兹被迫以教唱歌和吹长笛来维持生活。他这种酷爱音乐的精神感动了巴黎一家歌剧院的管理人,破例允许他进入这家歌剧院的乐池免费看戏、听音乐。柏辽兹充分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仔细观察各种乐器的奏法、配备,实地研究各种乐器的性能及音色。柏辽兹生来对管弦乐音色就十分敏感,加之他早就熟读了很多管弦乐总谱,所以很快就掌握了管弦乐法的奥秘。这段艰苦的生活,为他日后成为作曲家和管弦乐大师奠定了基础。

  柏辽兹刚开始从事专业音乐工作的时候,因为没有名气,他的作品无人问津,不得不靠为报纸杂志撰稿谋生。在极度贫困阴影的笼罩下,正值创作力鼎盛时期的柏辽兹不得不经常扼杀自己的灵感。有一次,他在梦中梦到一部交响曲的旋律,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差不多整个第一乐章全部记得。可是一想到要是把这部交响曲写成了,就没有时间写文章赚钱,还得花钱请人抄写分谱,又得请乐队演出。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如冷水浇背,不寒而栗,只好将创作交响乐的念头压制下去。

  1827年9月11日,柏辽兹观看了一个英国剧团演出的莎士比亚剧作,大为折服。从此,他每戏必看,每场必到。谁也没有料到,柏辽兹在崇拜莎翁的同时,也爱上了剧团的爱尔兰女演员斯米松。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斯米松并不爱柏辽兹。在悲痛欲绝中,柏辽兹写成了表现自己爱情的狂热与绝望的《幻想交响曲》,在巴黎演出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幻想交响曲》完成后,柏辽兹又因合唱《萨丹纳帕尔》获得了1830年度罗马大奖。这时,正值七月革命风暴席卷巴黎,柏辽兹持枪跑上街头,不顾枪林弹雨,带领群众高唱《马赛曲》。随后,他又把这首后来的法国国歌改编成气魄更加宏伟的大型管弦乐和合唱曲,以此来鼓舞人民的斗志。他在总谱上还写下这样的题词:“献给一切有声音、有心灵和脉中有鲜血的人。”

  为了纪念在七月革命中死难的烈士,柏辽兹还写过一部《葬礼与凯旋交响曲》,它被定在移运七月革命烈士骨灰和为烈士树立纪念碑的庄严日子里首演。那天,整个巴黎的音乐家几乎全都来到现场,国家近卫军的所有乐队也都参加了演出。柏辽兹亲自指挥了这个前所未有的庞大乐队。只见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威武雄壮地指挥着队伍前进,手中高举着闪着寒光的刺刀,用它代替指挥棒,就像举行阅兵式一样。

  1846年,柏辽兹终于完成了酝酿10多年的大型传奇剧《浮士德的沉沦》。可是,没有一家剧院肯买他的剧本,就更不用说演出了。面对这种情况,柏辽兹决定破釜沉舟,自费组织上演。一贫如洗的柏辽兹几乎找遍了所有熟人借钱,然而,两次自费演出都没有获得成功。柏辽兹破产了,债务缠身的他被迫出国去了。当他在两年后返回巴黎时,生活又给他带来接二连三的打击,先是父亲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接着,他的爱妻患上麻痹症后不治而逝。1867年2月,当他年仅33岁的儿子病死时,柏辽兹的精神完全崩溃了,他的健康不断恶化,终于在1869年3月8日凄凉地离开了人世。

  艺术家逸闻

  得识庐山真面目

  着名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曾委托柏辽兹为自己写一首乐曲。1834年,柏辽兹取材英国诗人拜伦的诗歌,创作出了《哈洛德在意大利》。可惜帕格尼尼对这首乐曲看走了眼,认为它不便发挥自己的技巧,就把它束之高阁。1838年,帕格尼尼听了别人演奏这首《哈洛德在意大利》,这才得识庐山真面目。他在愧疚和激动中,竟跪在柏辽兹面前,泪流满面地大声呼喊道:“贝多芬死去的天才,只有柏辽兹才能使它再生!”1839年,正当柏辽兹陷入穷困中时,帕格尼尼雪中送炭,赠给他两万法郎,为他解了燃眉之急。第二年,柏辽兹完成了带合唱的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题赠给帕格尼尼,并亲自指挥初演,大获成功。

  文化小常识

  柏辽兹与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是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器乐曲。标题可以是说明作品具体内容的一段文字,也可以仅仅是一个题目。标题音乐是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繁荣起来的,而柏辽兹的第一首标题音乐《幻想交响曲》则为后来标题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方向,并创造出“固定乐思”的创作手法。柏辽兹直接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同时又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在交响曲的开头和每个乐章前都加上标题(有时标题写得很详细),使音乐与文学更为接近,力图将文学中所描写的生动而具体的形象,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使器乐的表现力更加具体和深刻,这就是常被人们称道的“标题交响乐”。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