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章 话剧四大名旦在重庆

  概述

  话剧四大名旦之称,始自20世纪40年代的重庆。那时,重庆创造了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女演员舒绣文、白杨、张瑞芳、秦怡演艺超群,公认为四大名旦。六十年来,她们的盛名不衰。1995年,四人荣获中华世纪电影奖。

  热情泼辣的舒绣文

  舒绣文性格泼辣,热情似火。抗战爆发,她在武汉参加中国电影制片厂第一部故事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的拍摄,饰农民刘二妻;首先在电影上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在这三个方面,她占了三个第一。

  1938年秋,舒绣文随中国电影制片厂来重庆,住在纯阳洞的破庙,立即参加《为自由和平而战》的募捐寒衣演出。舒担任剧中卖唱女郎,奔走台上台下,募得银元五万。剧票每张最高五百元,合十两黄金。至今中国任何演出的票价,没有破这项记录的。

  1940年,舒绣文为拍摄影片《塞上风云》去内蒙,过延安,毛泽东接见。归途中,舒革命热情高涨,要留延安。带队的应云卫急得要向她下跪说:“全队若有一人不归,无法向胡公(周恩来)和国民政府交差。”舒不愿朋友为她获罪,回重庆。

  “皖南事变”发生,周恩来指示成立民办的中华剧艺社,演《天国春秋》,抨击国民党制造分裂杀害忠良。舒绣文身在官方剧团,勇敢出演洪宣娇一角,在台上喊出:“大敌当前,我们不能再自相残杀!”引起观众热烈鼓掌响应。她横眉冷对官方威胁,向中华剧艺社表示,只要演《天国春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这个洪宣娇随喊随到,侠义之风可见。

  抗战胜利后,她参加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拍摄,扮演凶残狠毒的抗战夫人王丽珍,看得观众恨不得扇她两耳光,对舒绣文却更倍加热爱。

  “傻大姐”白杨

  白杨好学用功,外柔内刚,有毅力,为创造一个角色,她常常几天闭门不出,于是有了“傻大姐”之称。她十六岁时在电影《十字街头》中扮演杨芝瑛成功,在上海街头,白杨彩色头像的广告有两层楼房高。白杨扬名全国。

  “八一三”战起,白杨十月抵渝,是最早入川宣传抗日救亡的,她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官僚、军阀召她陪酒遭拒,诬白杨是日本人、汉奸,她几乎被驱逐出境。上海几家影片公司许以花园、洋房、高薪水,请她回沪拍电影。白杨坚决留在后方抗战到底。

  1941年,“重庆雾季公演”开始,白杨大显身手。在《屈原》、《结婚进行曲》中饰南后、黄瑛,又在《法西斯细菌》中饰静子。观众赞赏白杨的演技说:“从白杨的背后,都能感受到白杨的面部表情。”1944年,白杨在话剧《万世师表》中饰方尔媃,她从少女演到几近老年,在人生各个历程的变化和形体表演上,都真实、动人、可信。观众都说没有看到过这样好的表演,被誉为白杨艺术上的巅峰之作。

  抗战时期物质生活贫困,白杨在重庆常常吃牛皮菜蘸海椒末下饭,三年买不起一双皮鞋。然而,她从不诉苦、抱怨,为抗日救亡、争取民主演剧,精神生活是充实的。

  1945年初,她和中电摄影场进步职工,在郭沫若起草的《对时局进言》上签名,要求成立联合政府。特务追查是谁把《进言》带到“中电”来的,白杨为其他人解难,挺身而出承当下来。白杨勇担风险事,在重庆电影戏剧界传为佳话。

  白杨回上海后,很快就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扮演素芬。她调动抗战八年生活的体验,成功地塑造了善良的中国劳动妇女形象。从此,白杨走进世界各国电影观众心中,享誉全球。

  真挚朴素的张瑞芳

  “七七”事变爆发,张瑞芳随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出来抗日救亡。本来要和荣高棠、陈荒煤等一起去延安。1938年7月,重庆怒吼剧社负责人余克稷赶到河南省驻马店,邀张瑞芳到重庆来演戏,还可以到国立剧校深造。没有想到,这一邀请给重庆抗战剧坛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1938年10月,张瑞芳在《全民总动员》中,第一次和重庆观众见面。

  她扮演一个不起眼的卖香烟的小难民,同台的名角如云,白杨、赵丹、舒绣文、顾而已、施超、魏鹤龄,还有曹禺、余上沅这些著名戏剧家。张瑞芳这个群众角色的戏没有怎么排就上场了,张瑞芳暗暗生气和使劲,她这个小难民的戏,以感情真实、极富生活气息引起同台演员注意。著名导演应云卫、马彦祥对她留下好印象。

  1940年,张瑞芳在《国家至上》中扮演张孝姑。这个人物正好是北方朴素的女孩子,和张瑞芳真挚朴素的气质相仿。戏中有一大段怒斥汉奸的台词,经过她刻苦努力,慷慨激昂快节奏地演了下来,赢得观众如雷般掌声,她在舞台生活中迈出重要的一步。

  张瑞芳是当时重庆戏剧界为数不多的共产党员,组织上与周恩来直接联系。这样,既受到周恩来严格要求,又受到周恩来的关爱。周恩来对她要求两点:一、既当演员要把戏演好;二、联系群众。她从此多读书,钻研表演艺术,和曹禺、张骏祥、吴祖光、靳以常相往来,他们都是北平出来的,又常和同台演员聚会。周恩来看了很高兴地说:“好,好。就是要多交朋友。”1941年,周恩来发动了“重庆雾季公演”,用戏剧在文化战线上打破国民党法西斯统治。这一年十月到第二年四月,七个月时间内,张瑞芳又排戏又演戏,演出了《北京人》、《棠棣之花》、《屈原》、《大雷雨》、《遥望》、《陌上秋》六出大戏,四出戏中都演主角,这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她不负周恩来的嘱咐,她塑造的愫芳、婵娟、春姑、卡杰林娜几个人物,观众连连叫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奠定她在重庆舞台上名列话剧四大名旦的基础。

  在唐家沱一艘破旧的轮船餐厅里,曹禺冒着酷暑写成了《家》,几家剧团争着要首先演出。曹禺说:“哪个剧团都可演,但是瑞珏一角必须由瑞芳来担任。”曹禺已看到张瑞芳扮演《北京人》中愫芳在先,对她演瑞珏深有把握。《家》在重庆连演86场,观众近10万人,创抗战话剧演出场次最高纪录。那时重庆人口94万,重庆市民有十分之一看过张瑞芳演的瑞珏。这在戏剧史上是少有的。

  张瑞芳八十诞辰时,上海影剧界为她举行了长达三天的纪念活动。

  蒙她的盛情,请我为重庆方面的代表,出席她的纪念会,并为美国回来的赵蕴如、北京来的刘诗兵以及我举行了盛宴。

  今年六月十五日是张瑞芳的九十诞辰,她因腿疾已推辞社会活动。

  我在重庆致函遥向她致以热烈的祝贺。祝她健康、快乐、长寿。信如下:

  “抗战八年间,您在重庆以美好的年华贡献给抗战事业,用话剧与电影鼓舞民众,为抗日救亡、争取民主进行斗争,写下您一生值得纪念的篇章。

  重庆的民众没有忘记您。在红岩革命纪念馆、抗建堂、国泰大戏院以及许多出版物中,都纪录有您的工作业绩和照片。有些地方,把您的照片放得很大挂在墙上,每天有成百上千的观众来参观,人们指着照片说:那就是张瑞芳,她演过张孝英、愫芳、婵娟,哦!还有瑞珏,我全都看过演出!

  一个演员能让观众记在心中六七十年,记得她演过的角色,赞声不绝,这就是最高的奖赏了吧。这样看来,如今说:往事如蜜是不为过的。我这个抗战戏剧摇旗呐喊者,也为您高兴,为全体抗战剧人感到高兴。

  今年国家多难,重庆有地震余波影响,但各行各业都为抗震赈灾努力工作。五月十二日汶川地震之时,我们话剧团正在抗建堂演出《在希望的田野上——邓元寿》,刚开幕不久,座椅摇晃起来。前台工作人员坚守岗位疏散观众,后台演职员无一人离开,并宣布:只要有一位观众要求看戏,我们就继续演出。地震余波过后,剧团又为返回的六十多位观众重演全剧。当年抗战剧人在重庆团结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今天的话剧工作者继承下来了,同时也无愧于你们经常演出的这座抗建堂剧场。

  国泰大戏院正处于向后移动百余米重建之中,重建之后不仅有电影院,而且有剧场、草坪、茶座。国泰原址布置有部分抗战剧照以及抗战剧人的签名壁,在新建的国泰里面理应扩大。最近,国泰大戏院的创办人夏云瑚先生的后人,给我寄来了夏云瑚先生的签名及照片,这是我们久觅而不可得的重要资料。我将提交给有关方面,请他们安置在新建的国泰大戏院,以纪念国泰大戏院和夏云瑚先生为抗战戏剧、进步电影事业作出的贡献。

  瑞芳大姐,再告诉您一件让当年抗日大后方剧人高兴的消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1985年重庆举办了重庆雾季艺术节,洗刷了抗日大后方文艺右倾不实之词,您是亲自参加了的。继之,我国大陆及港、台报刊,电影及电视台大量的披露了重庆抗战话剧的辉煌成就。去年,重庆市文化局出版了《中国话剧的重庆岁月》一书。今年重庆剧协倾其人力与财力,从破破烂烂的抗战报刊几千万文字中,抢救濒临毁灭的资料,有的资料是用放大镜逐字认出抄写下来的,编辑了一本《抗日大后方戏剧评论集》,这是抗战剧人和抗战戏剧研究者盼望了几十年的珍贵资料,今年即将出版。两本书都用大量感人至深的事实,记载了周恩来付出大量心血领导抗战话剧,从而战胜重重困难。最近几年,全国大专院校中的教授、博士、硕士们,研究抗战戏剧专题的也多了起来,有位芝加哥大学研究东亚影剧的博士后包卫红,三度飞到重庆来,找我了解抗日大后方话剧。最近西南大学一位硕士研究生周津菁的毕业论文,题为《政治权力与话剧活动》,专论重庆”雾季公演“的,文长五万多字。研究抗日大后方话剧后继有人,我们心中放下了这块石头,也安慰了郭沫若、夏衍、阳翰笙、田汉、洪深、于伶、应云卫、陈白尘、曹禺、吴祖光、宋之的、张骏祥、金山、舒绣文、白杨、魏鹤龄、蓝马、石羽等在天之灵。

  在您九十诞辰之际,报告这样三件事作为给您生日的礼物,您会很高兴的吧。”

  美丽多难的秦怡

  秦怡的美丽是有名的。据说,评剧名角小白玉霜与新凤霞争论白杨与秦怡谁最美,请几位权威专家评判,结论是秦怡最美。

  许多观众爱看秦怡演的话剧或电影,都坦率地说:“就是为了看秦怡。”秦怡不仅长得美,心灵也美。她集中了温雅、宽容、谦让、善良等许多美德。当演员都想演有戏的角色,最好是主角。秦怡演戏从来不争角色,分配她演什么就演什么。因此,她在重庆舞台上演的主角不多,秦怡甚至说,她一辈子都在跑龙套。但是,观众就是喜欢看她演戏,欣赏她多种气质的美。

  与秦怡的美不相调和的是,不幸和灾难老是追随着她。1938年,秦怡来重庆。不久就遇上与酒鬼陈天国一场痛苦的婚姻,她拖着女儿斐斐,经常啃烧饼过日子,还受陈天国的打和骂。1941年以前,秦怡在重庆没有像样的演过几个戏。

  秦怡也算有福的,当她无奈的当了家属,住在纯阳洞51号中国电影制片厂宿舍时,遇到文化界一批优秀人物:金山、周峰、叶浅予、戴爱莲、葛一虹、丁聪等,她常和他们一起聊天、打扑克,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进步思想。尤其是应云卫,把她介绍到中华剧艺社去,秦怡正式走上演剧的道路。

  在重庆她演过的主角有,《大地回春》中的黄树蕙,《董小宛》中的董小宛。还有一个倒霉的《野玫瑰》中的天字15号夏艳华,是导演在排戏当中换给她演的。秦怡费尽了力气,把这个人物演得美丽、潇洒、神秘,卖座奇好,结果受批评“美化了国民党特工”,以后背了几十年包袱。然而,观众就是爱看秦怡演戏,秦怡的知名度也高了,名列话剧四大名旦。

  秦怡主演《野玫瑰》受批评后痛苦之极,在卖座极盛时,她毅然罢演,性格温柔似水的秦怡掀起了波浪。第二次,她又被特务厂长用枪押着去演《野玫瑰》,在演出的后台,国民党一个部长跑到后台轻佻地看她,被秦怡怒斥滚开,结果她遭到暴徒狂打,秦怡横下一条心,用卸妆的大水油瓶把暴徒打得头破血流。幸遇张治中派专车把秦怡接出,才幸免于一场更大的灾祸。

  以后,秦怡远走成都直到抗战胜利,在成都连续演了280场戏,她的表演艺术登上新的高峰。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