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节 为思维插上翅膀,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孩子是乐于创造,也擅长创造的群体。每个孩子都具有无限的潜力,他们就像一粒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只要给与他们适宜的土壤、充足的养料,就可以茁壮成长成擎天大树。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充满了创造的历史。从挖洞穴居到入住摩天大楼,从双脚行走到车船代步,从火把到电灯。每一次的发展都离不开发明创造。而创造来源于人。只有人拥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才能打破常规,创造奇迹。爸爸妈妈都会对孩子有一个期望——成为一个科学家或是发明家,也会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去构建条件对孩子进行培养。

有个小男孩喜欢绘画,妈妈把他送到一个兴趣班。第一天上课,说:“现在,我们来学画花。”

男孩喜欢画花儿,他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他开始用粉色和黑色蜡笔勾勒出他自己的花朵。

可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朵花。花是红色的,茎是绿色的。“看这里,你们可以开始学着画了。”

小男孩看看自己画的,又看着老师画的,他比较喜欢自己的花儿。但是他不敢说出来,只能把老师的花画在纸的背面,那是一朵红色的花,带着绿色的茎。

另一天,小男孩得知要用黏土来做东西。他喜欢玩黏土。蛇和雪人,大象及老鼠,汽车、货车,他都能够用黏土揉出来。老师说:“现在,我们来做个盘子。”然后做了做了一个深底的盘子让小朋友照着做。男孩看着自己做的各式各样的盘子和老师的盘子,没有做声,只是默默的照老师的方法做了一个盘子。

示范是父母亲在教孩子时常用的方法,示范动作看在孩子的眼里往往成为一个标准动作,成为孩子模仿的范本。虽然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模仿的学习缺少独立思考,因此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了孩子的思考模式,而埋没了创造力的发挥。

世界上不会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也同样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每个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独特的念头、独特的思想、独特的看待问题的角度、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孩子眼中没有绝对的标准去评判事物,他们只是凭借着自己的喜好去做事。而如同这位老师给孩子授课一样,大人们向孩子传授的固有的、被人公认的、已有的知识,迫使孩子慢慢放弃自己的“怪念头”,成为有着和别人一样的眼光、一样的思维方式的人。

日本的经典育儿读物《窗边的小豆豆》中,没进入巴学园前的小豆豆绝对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分子。她的怪异的动作,奇怪的想法是不可能得到认可的。如果没有妈妈找到了巴学园,小豆豆也许也会像这个画画的小男孩一样,开始按照老师制定的模式成长。

“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大家都按照一样的标准和方式去生活。”这是一些家长的想法。是的,这样也没有错,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扼杀自己孩子的创造思维来构造一个与其他孩子一样的人生呢?我们在花费大量金钱让孩子学习各种能力不正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有特色吗?

孩子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们会小心翼翼的试探成人对他们的看法。而这时候成人,尤其是爸爸妈妈对他们的意见对会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产生极大的影响。

“花的叶子怎么会是蓝色的,怎么你怎么不好好观察。”

“鸡蛋怎么会是方的呢?天空怎么会是灰的?”

孩子在试探中受挫,就会变得畏缩,不敢胡乱展示自己的新想法,孩子的想法得不到认同,就会减少创造性的思维,也就变得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好奇心。其实创造性就是将自己的思考或想法予以发挥,其所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种精神也正是创造力的价值所在。可以说,创造并没有对于错之分。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白纸画下的最初几笔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孩子的关键时期,及时发现孩子的特殊能力和探索精神,让他得到一个充分、自由的发展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展示他们才能的机会。

还是那个爱画画小男孩,兴趣班新来了一个老师。可是这个老师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在走道上走来走去。孩子们问:“老师,我们画什么啊?”

老师笑着说:“随便,你喜欢画什么都好。”

“那,我应该怎样画呢?”

“随便,只要你喜欢。”老师还是笑嘻嘻的。

“能够用任何颜色吗?”

“要是每个人都用一样的颜色,画相同的图案,我怎么区分是谁画的呢?”老师对着他说。

创造力是需要灌溉的,而父母亲的尊重与肯定是最佳的泉源。尊重孩子在创造上的自主性和独创性,并肯定孩子的创造价值。自主性是自我的选择,即使您不觉得对,但还是要能够放手让孩子尝试,一些不依惯例的做法与做法正是创造力发挥的开始。

拍立得相机的发明家蓝德曾说:“创造的基本特性就是不要怕失败”。除了培养孩子不怕失败,我们还有拥有一个不怕麻烦的精神。我们也许会怕麻烦或是省事的情况下插手孩子的事情,甚至会代劳。我们的“急”会剥夺孩子的机会。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孩子是乐于创造,也擅长创造的群体。每个孩子都具有无限的潜力,他们就像一粒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只要给与他们适宜的土壤、充足的养料,就可以茁壮成长成擎天大树。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敢于张开翅膀,朝向天空飞翔。

轻微的磕碰有益孩子心理健康。

日常生活中,轻微的磕磕碰碰其实是有益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孩子日常所遭受的轻微磕碰,要比成人特意安排的挫折场景,更容易被孩子接受。通过孩子自己的亲身体验,既能培养幼儿的受挫意识,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在幼儿摔倒或轻微磕碰后,老师或家长要具体分析,必要时进行启发、引导,不要说丧气话,更不能训斥,应鼓励孩子自己勇敢地站起来,克服面临的困难。否则,只会使幼儿增加挫折感,最终失去自信心,削弱意志力。

  
更多

编辑推荐

1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2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
3影响孩子一生的44个...
4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
5影响孩子一生的56个...
6影响孩子一生的42个...
7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老故事
8教出最棒的儿子
9学前儿童游戏
10教子从此不累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不要让孩子输在心态上

    作者:龙柒编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本书为家庭教育类读物。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至第八章,分别从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独立自主、宽容、勇敢、知足、感恩等八大心态,详细、全面讲述了孩子的良好心态是如何被培养起来的。第九章“帮助...

  • 平凡的家庭 杰出的孩子

    作者:石岩编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教育孩子是件苦恼的事,许多中国家长为此费尽心力,本书结集古今中外各种名人的故事启发家长换种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 教子圣经

    作者:西西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从生活习惯、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乐天性,父母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本书分为“宝贝的生活习惯”、“宝贝的沟通能力”、“宝贝的学习能力”、“宝贝的协调能...

  • 原谅这世上没童话

    作者:安小漠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女孩在艰辛的家庭中独立自强的青春伤感小说。无法忍受赌徒父亲的欺侮,林向南逃离南方小镇,投靠多年前离家的母亲,并多了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景昔。因为景昔对林向南的关心和照顾引起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