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中国古代的针灸之谜

  大约 2500 年前的一个早上,虢国的太子遽然倒下,一命呜呼。虢国沉浸在悲哀之中,全国都在为太子准备丧事。一个叫扁鹊的游方郎中,路过虢国,听到太子的死讯后,详细询问了太子发病经过和死去时间,就请人报告国君,说自己可以救活太子。扁鹊到了宫中,细心地为太子切脉,又周到而仔细地对死者作了观察,判断说:太子脉搏紊乱,所以静如死亡,只是暂时“尸厥”(休克或假死)。扁鹊在太子头顶、胸部和四肢的一些部位进行针刺,不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扁鹊又给太子服药,并在两肋下热敷。又过了一些时候,太子竟然坐起来了。虢国太子死而复生,还目睹了自己的葬礼,成为当时人人传诵的话题,扁鹊的高明医术也顿时传遍天下。

  山东微山湖两城山曾出土四块东汉时期的针灸画像石。石的一端到有一个鸟身人,它的对面是依次跪坐的病人。鸟身人一手为患者切脉,另一手正持针准备刺穴;病人肘部和左手上已经扎了数针。有人认为这个鸟身人就是扁鹊。由于对他的崇拜,后人把他神化了。画像石的内容可能是神化了的扁鹊针灸行医图。

  神秘的针灸医术起源于何时呢?根据一个传说,针刺的效能,起初是因为一名猎人冷不防鼻梁上中了一箭,久久不愈的头病却霍然痊愈而发现的。果真如此,这种医术的起源似乎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因为许多不同地方,都发现用来戳皮肤的尖锐石制工具。

  秦汉时期针灸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自古以来,南方即为针法盛行之地。1993年春,在四川省绵阳市永兴镇双包山发掘的2号西汉木椁大墓后室中,出土了一件髹有黑色重漆的小型木质人形,其上有红色漆线的针灸经脉循行径路,但无文字及经穴位置标记。这些遍布于全身的经脉循行径路,在漆黑的木色烘托下格外清晰分明。这是迄今为止不仅在中国,也是在世界上所发现最早的标有经脉流注的木质人体模型。此墓建于汉文帝与景帝时期。针灸本人出土地位于涪江之畔。涪江即汉代的涪水。据《后汉书》记载,在这里曾产生过三代师传的著名针灸家涪翁及其弟子程高,再传弟子郭玉。郭玉在东汉初任职太医丞,史书曾记载他受汉和帝之命为贵人治病“一针即瘥”的故事。至于涪翁,不仅针术高明,医德超群,而且还撰有专门的《阵经》与《诊脉法》等书。这件类似教学模具的针灸漆木人出土在涪江之畔就不足为怪了。马王堆3号墓出土帛书《经脉》中论述了人体内十一经脉的循行、主病和灸法的古灸经,是有关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脉学的古文献。《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宝典,是春秋战国及西汉时期不少古代医家的宝贵经验总结。书中介绍九种不同的针,因用途不同,九针可分大针、长针、毫针、圆针、锋针等类型,长度由约3厘米到24厘米。书中还为人体表面的365个穴道命名,全按适于医治哪些病痛和疾病方式编列。至于制针所用的各种不同原料,书中指出金针虽然价格昂贵,但医治某些疾病格外有效,因其具有刺激身体的功能,而银针则有显著的镇静作用。河北汉代中山王刘胜墓出土有4根金针、5根银针,有的残破不能识别针型,能识别的有金质毫针、锋针和银质圆针。

  虽然《黄帝内经》所载的医疗方法,似由黄帝创意施行,但除了黄帝,中国历代还有许多帝王,对生理学,特别是对神经系统,有浓厚的兴趣。公元1世纪,王莽在医生和御屠协助下,据称曾切开一名敌对者的尸体,用竹签细查人体神经系统。1000年后,宋徽宗雇了一个画家,画出经肢解的一名罪犯的人体器官。徽宗之前,宋仁宗叫工匠打造了一个显示人体整个神经系统的铜人。这个铜人还被用来指导医官院针灸科学生学习和考试。据记载,凡针灸科学生考试,先在铜人体外涂蜡,体内灌水。被考察者按要求向指定的穴位进针,下针准确,则蜡破水出,否则就格格不入,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成绩。北宋中叶,有一次,宋仁宗因病昏迷,御医束手无策,最后不得不找到一位民间医生来进行针灸。这位民间医生选择脑后一个不为人知的穴位进针,刚一出针,宋仁宗就苏醒过来,睁开双眼,连声称赞:好惺惺!惺惺是高明的意思,所以后来就把这个新穴位叫惺惺穴。在古书中,类似这种创新的例子很多。也不时见到记载针灸可以起死回生,治疗全身麻痹、妇人难产、小儿脐风、腹痛、心口痛、头痛、风湿、五官科等病。

  针灸医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医学的贡献,其神秘的医术原理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

  §§第二章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