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越王称霸

  伍子胥死后,伯嚭主宰了吴国的内政,吴国的政治越来越腐败。公元前482年,夫差与鲁、晋等国诸候到黄池(今河南商丘)会盟。勾践趁吴国空虚,决心出兵攻吴。

勾践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就号召百姓,说:“我不需要那单枪匹马的勇气,我要的是万众一心,同进同退。奋勇向前时想到国家的赏赐,畏缩后退时想到军令的刑罚;如果前进的时候不出力不听指挥,败退了却不知羞耻,这样就会受到应有的刑罚。”

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斗志昂扬,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还有谁像我们的国君能这样体恤百姓呀,能不为他去拚死杀敌吗?”

越国的军队打败了留守的吴国军队,吴国的太子在战斗中战死。接着越军很快攻占了吴都。而此时的吴王夫差,正在齐国举行各诸侯国的会盟大会。公元前418年,夫差两次打败齐国,这标志着吴国已经有实力同中原的诸侯大国一争高下了。

夫差一心想成为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天下的霸主,在打败齐国之后,就想仿效齐桓公那样召集各国诸侯,成为公认的盟主,于是决定在齐国的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举办诸侯大会。

公元前482年,鲁哀公、晋定公等各国诸侯齐聚黄池,为了显示吴国的实力,夫差倾举国精兵北上。但是,就在吴王夫差即将登上成功的顶峰的时候,形势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临到会盟的那一天,面对聚集一堂的各国诸侯、大臣,吴王夫差虽然仍是一副强硬的表情,但是在故作镇定的外表下却是掩盖不住的慌张。

晋国君臣看到夫差满腹心事是样子,料定吴国国内有变,坚持不肯让步,不承认吴的盟主地位。两国一直争执到天黑,结果夫差不得不把盟主的地位让给晋国。

原来夫差已经秘密接到吴国首都故苏被越军攻陷的消息。

夫差草草结束了他期待以久的会盟大会,率兵从齐国返回。吴国士兵远道回来,人马都非常疲乏,而且面对的越国军兑都是经过多年训练的,士气旺盛。吴、越两军一交战,吴军被打得大败。

夫差无可奈何,只得接受现实,忍气吞声地派伯嚭去向勾践求和。勾践和范蠡等大臣商议,认为此时吴国还有一定的力量,就决定暂时答应讲和,然后带越军退出了吴国。

四年后,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再次发兵攻打吴国。吴国在先前的与齐国、晋国作战中,已经号尽了自己的国力,人民疲惫不堪,精兵强将也损伤殆尽。所以,越国军队一路势如破竹,三战连捷,很快就兵临故苏城下。越军把吴都包围了两年后,终于攻进了故苏。夫差被围困在姑苏台上,派人向勾践求和。以前在会稽山下发生的一幕又重新上演,只不过,夫差和勾践的位置已彻底转变。

吴国求和的使臣赤裸着上身,双膝跪地,膝行至勾践面前,恳求越王能够像夫差那样,赦免夫差的罪过。勾践有些不忍心,而范蠡说:“会稽山的那件事,是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而夫差不取,以致有今天的结局。今天上天把吴国赐给了大王,大王不取,也一定会遭到上天的惩罚。难道大王希望再次经历会稽山上的困境吗?”

越兵重新开始猛攻。吴国的使臣苦着回去报信。勾践还是不忍心要了夫差的性命,就派人对夫差说:“我会将吴王安置在甬的东方,作百户人家的封君。”吴王夫差谢绝了,“我已经老了,不能再侍奉什么君王。”说完拔剑自杀。自杀时,他用衣服遮住了脸,说:“我没有脸面去见伍子胥。”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坐在夫差原来坐的朝堂里。范蠡、文种和别的官员都来朝见他。吴国的太宰伯嚭也站在那里等着受封,他还心存幻想,认为自己曾经帮了勾践不少忙,勾践能够对他网开一面。

勾践对伯嚭说:“你是吴国的大臣,我不敢收你做臣子,你还是去陪伴你的国君吧。”

伯嚭垂头丧气地退了出去。勾践派人追上去,把他杀了。

勾践灭了吴国,又带着大军渡过淮河,将淮水上游的土地送给楚国,将吴国所吞并的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将泗水以东百里的土地给鲁国。越国的兵马横行在江淮一带,通行无阻。

勾践在徐州约会中原诸侯,各国的诸侯都来祝贺。周天子也派使臣送祭肉给勾践,册封勾践为伯的爵位。这等于正是承认了越王勾践为新的霸主。而越国的疆界已经扩展到了现在的山东境内,成为当时的一个大国。

吴越争霸已经进入了春秋时期的尾声。勾践死于公元前465年,又过了63年,晋国灭亡,正式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三家分晋标志着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了战国时期。所以越王勾践也是春秋时代最后一位霸主。

自公元前584年晋使巫臣出使吴国起,至公元前506年吴军攻占楚国都城郢,只有短短的七十余年。七十年间,吴国从偏僻的东南小国,一举击败当时的强国楚,一时威震天下。要知道,楚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国、强国,疆土最大,先后吞并四十五个诸侯国。楚国君臣自称蛮夷,专利攻伐中原的华夏诸侯,五年不出兵,算是莫大的耻辱,死后见不得祖先。楚庄王曾为天下霸主。中原的诸侯大国晋国曾与楚国争夺霸主,争战了断断续续持续了百余年,互有胜负,最终只好两家平分秋色。而吴国,与中原诸国相比,文化、经济都比较落后,是当时人们眼里“断发文身”的蛮夷之地。就是这样的力量悬殊对比,吴国最终攻占楚都,让楚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春秋各国中,从没有像吴国崛起得这样迅速的。

但与吴国奇迹般崛起的速度相比,更为惊人的是吴国的灭亡。公元前494年吴大败越,越王勾践对吴称臣。刚刚才过了二十年,公元前473年,越国攻入吴都,灭吴,吴国就如昙花一现,绚烂之极后迅速凋零。在整个东周时期,像吴国这样因争霸被灭国的,也绝无仅有、只此一家。

所以吴越两国的恩怨纠葛、兴衰存亡是整个春秋时代最后的精彩历史篇章之一。

在后代的史书中,大多认为吴王夫差的失败是因为贪图享乐,重用小人,排斥忠臣等等,这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君王劣迹的种种标志性因素,而美丽的西施、忠烈的伍子胥和贪赃弄权的伯嚭也成为广为传诵的千古传奇人物。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中国式唯道德论的一种解释。说起来,吴王夫差更像一个悲剧性人物,他是失败于自己的雄才大略。

在打败越国,收服勾践后(夫差自认为),夫差从没有把手下败将勾践放到眼里。在他的心目中,北上中原,与诸侯争霸才是建功立业的所在。二十年间,他两凿运河,使吴国水师纵横于江淮之上,精锐的吴国军队两次大败强国齐国,这种无节制的征战导致了民力疲乏,给背后的越国提供了复仇的机会。在夫差就要实现自己的雄心时,越国乘吴军北上,国内空虚之际不宣而战,终使夫差的霸主之梦功亏一篑。

而后来的勾践所得到成功几乎全是建立在吴王夫差打下的基础之上。甚至可以说,勾践是夫差遗产的继承人,他代夫差圆了一个霸主梦。

在越王勾践复仇之后,范蠡、文种的故事也值得一说。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二十余年,为越国尽心尽力,奉献了自己全部的身心,终于帮助勾践报了会稽山之仇,并成为天下的霸主。越王勾践也封范蠡为上将军,统帅全国的兵马。但范蠡认为盛名之下难以久巨,而勾践是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富贵之人。范蠡带着财物,同自己的亲信、随从一起悄悄离开了越国。

范蠡离开越国之后,隐姓埋名,不再出仕。他先后到了齐国、定陶,开始经商,最后成为富可敌国的巨富,人们称他为陶朱公。而“陶朱公”也被后人看做是“商贾巨富”的代名词。

而文种则是另一种结局。范蠡走前,留给文种一封信,说,“飞鸟打光了,好的弓箭该收藏起来;兔子打完了,就轮到把猎狗烧来吃了。越王这个人,可以跟他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您还是赶快走吧。”

文种不信,继续留在越国。有一天,勾践派人给他送来一口剑,并带话说:“先生曾为我献破吴九计,现在我只用了三计就已经灭吴。还有六计未曾试过。请你代我追随先王,让他来试一试吧。”文种一看,正是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的那口宝剑。文种后悔没听范蠡的话,只好自杀了。

  §§第二章 吴越英雄榜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