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二十五、梦见朋友

  梦例

  “死别已呑气,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君既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匆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苦贫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这两首《梦李白》,是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盛唐时代诗坛超级巨星杜甫的一组名作,诗属上品,殆无疑义,而更引人入胜的,是这位感时忧国的社会诗人之以诗所叙的梦。

  梦的解释

  这是杜甫想念李白做的愿望达成的梦。

  杜甫与年长他11岁的旷世天才李白,两人之间,尽管性格、生活、思想、诗风迥异,却有一段不算短浅的友谊。李杜之交虽不比管鲍,但杜甫与李白之关切、敬慕与了解,比诸鲍叔牙之解语管仲,实亦不远矣,我们单看现存1300多首杜诗中吟咏李白的达14首之多,便不难理解杜之于李的一片挚情。

  也就是这种至情,在李白被执政当局认定涉嫌加人永王阴谋“独立”的叛乱集团,而被放逐夜郎时,杜甫对这位谪仙诗人,因忧心而悬念而至梦中相见,当时杜甫已年逾不惑,李白也将近花甲,都是越过生理巅峰而隐约感知生命终极的年龄,杜甫担心远谪夜郎瘴疠地的李白之生死,是很自然的事。而杜甫对“梦”,显然是因袭“梦乃魂魄离体出游”的传统看法,因此认为他在梦中所见的乃是李白的“魂”,兼且怀疑李白恐已不在人间,因为魂来魂返所经的是不可测的迢迢遥路,而“服刑”期间不自由的李白,除非已超脱生死,否则怎么可能插翅返来?杜甫对李白的忧心过度,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李白之走进杜甫梦中,正是这种“忧心”之影像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潜意识提供给夭助之意识的一种替代性满足。

  在第二首,杜甫透露李白一共三度来入梦,每次总是匆促告归,因为梦中的李白有苦衷;老远来一趟真不容易,途经风波多险的江湖,太赶时间,怕船行不安全。“三夜频梦君”,杜甫虽然没有交代是接连三夜,还是断续三次梦见李白,但一再重复梦见,已可见其思念之深。

  综观这两首叙梦的诗,杜甫对梦醒后之抒怀显然多于对梦境之描述,但就诗中有限的线索勾勒出来的轮廓,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梦中的李杜相见,三次都是李白来找杜甫,而非杜甫去寻访李白,这和清醒时分杜甫流露为世人所知的对李白之“主动”关怀颇异其趣;而“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潇洒李白,何以到杜甫梦中居然“变形”,苦道来不易且担心舟楫失坠?这些隐藏在诗行间的玄机,也许有着千年来注诗家所未察的杜甫的幽微情结。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