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历史由来:钓鱼岛争端的缘起

  中日钓鱼岛争端与南海诸岛问题一样,直接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海域的石油之争。但是,与南海诸岛争端较为简单的经济与安全层面相比,钓鱼岛领土争端与日本修改教科书问题、慰安妇问题、参拜靖国神社等,涉及到中日两国之间历史认识、民族情感和对当前亚太安全的期冀等更深层面的问题。从历史层面来看,钓鱼岛争端涉及到对1895年甲午战争的认识;从经济层面来看,日本的眼光紧盯着的是钓鱼岛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占领钓鱼岛是日本进一步争夺东海海洋资源的关键步骤;从安全层面来看,钓鱼岛争端涉及到美日安保同盟的适用范围。

  一、钓鱼岛的地理与战略地位

  钓鱼台群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由5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和3个小礁组成,其位置距台湾东北120海里,西距中国大陆福州和东距日本冲绳那霸各约200多海里(420公里),岛屿附近水深100至150米。而与日本冲绳群岛之间隔有一条水深1000米至2000米的海沟——冲绳海沟。整个群岛面积为6.3平方公里,其中以钓鱼岛面积为最大,约4.5平方公里,其余依次为黄尾屿、南小岛、北小岛、赤尾屿、大北小岛、大南小岛和飞濑岛。台湾、香港及海外华人称之为钓鱼台群岛或钓鱼台列屿。日本称这些岛屿为尖阁群岛,而将其中最大的岛屿称为“鱼钓岛”。

  1967年,美国海洋地质学家埃默利经过调查后宣称,九州与台湾之间的海底具有巨大的石油潜藏。次年,联合国亚洲经济委员会对该海域进行了勘察,发现钓鱼群岛一带50万平方海里的海底蕴藏着惊人的石油储量。这一发现使钓鱼列岛从默默无闻的弹丸之地一下子成了众人注目的金岛。受资源短缺困扰的日本对钓鱼岛产生了浓厚兴趣。对东海油气资源的渴望是日本占领钓鱼岛的真实用意。就海底资源而言,钓鱼岛周围海域石油储量巨大,渔业资源丰富,这种诱惑足以令人为之冒险。90年代以来,随着《联合国海洋公约》的生效,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的确立,日本海上扩张意识日益膨胀。而日本实现扩张的策略就是占领钓鱼岛并获取岛屿拥有的专属区域。日本海洋产业研究会编写的《迈向海洋开发利用新世纪》一书中,公然将一些有主权争议和位置重要的岛屿,作为“对扩大与前苏联、朝鲜、韩国、中国等邻国海洋经济区的边界线起到重要作用”的关键所在。该书还露骨地提出,假如达不到对这些岛屿的主权要求,“日本海洋经济区只限于4个本土主岛海岸200海里水域内”。日本将减少200万平方公里海洋经济区域,仅拥有25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对此日本外务省也承认,如果占有钓鱼岛,日本将大大增加专属经济区的管辖范围。以钓鱼岛为基础,日本才可以与中国划分东海大陆架多达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并进而摄取东海油气资源的一半。无怪乎有人将钓鱼岛视为日本染指东海大陆架丰富资源的根据地。这就是日本无理强硬坚持钓鱼岛主权归属的首要因素。

  从军事地理学角度来看,钓鱼列岛有着重要的军事价值。日本是一个地形狭长的岛国,战略纵深有限。战时极易受到来自各方向空中与海上的袭击。二战后期,日本就已吃过这种国土地形之苦,其首都东京和冲绳饱受空袭之苦。因此,日本急欲扩大军事防御的范围。日本占领钓鱼岛可以将其所谓防卫范围从冲绳向西推进300多公里。以此日本与美国可以对我国沿海地区和台湾省的军事防御实施舰机的逼近侦察监视。钓鱼岛适合建立电子警戒装置,也可设置导弹基地。所以早在1969年就将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划入其警戒范围。

  对中国而言,钓鱼台群岛处在台湾岛东北最远端,直接与冲绳列岛相对,在地理位置上,它正处于我国大陆与冲绳列岛之间。其前沿位置对台湾和我国东南沿海方向的安全也有重要影响。从国土防卫角度上讲,岛屿是大陆的前沿,在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琉球群岛距离我国东部沿海一般仅300—500海里。二战后美国已将它建成美军西太平洋军事“岛屿锁链”的中心环节之广,战后美海军一直在冲绳基地驻扎着大量军队。美国一直视这里为战争期间进攻远东地区的“桥头堡”,已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如果钓鱼岛再被日本永久霸占,美日安保体制下迅速发展的日本军事力量得以据此扩张,将来很难说不对我国的安全构成潜在或现实的威胁。

  二、中日争端的演变

  从1945年日本投降到60年代末的20多年里,中日美三国均未对钓鱼岛群岛给予重视。60年代末钓鱼岛海域油气资源勘探结果公布后,立即引起了中国与日本的高度关注。中国处于“文革”高峰和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而台湾面临着严重“断交”危机。因此,在与东京的外交交涉中,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采取了“搁置争议”的办法。而东京和琉球地方政府闻风而动,对钓鱼列岛采取抢先占领的非法手段,妄图造成所谓国际法上的“事实有效占领”。1969年5月,日本冲绳地方当局派出水警和工程队到钓鱼岛树立了水泥桩,正面为“八重山群岛尖阁列岛鱼钓岛”,背面为“冲绳县石垣市宇登野城三二九二番地”,侧面为“石垣市建立”等字样同时,在其他各岛上也建立了水泥标牌,并称之为“国标”。1970年8月31日,日本冲绳地方立法机构通过法律,确认钓鱼岛群岛属于冲绳石垣市,亦即单方宣布了钓鱼岛主权属于日本。同年9月15日,日本氷警将《中国时报》记者树立在岛上的“中华民国国旗”拔下并撕毁。不仅如此,日本政府还拟以篡改地图、在钓鱼岛设立“气象观测站”或“永久性灯塔”等行动造成日本拥有钓鱼岛“主权”的既成事实。1970年9月17日,日本琉球政府发表了《关于尖阁列岛的领有权声明》。1972年3月8日,日本外务省发表了《关于尖阁到岛领有权》的官式声明,这一声明罗列了一系列钓鱼岛属于日本的证据,为日本方面处理这个问题定下了基调。

  同时,从1969年开始,日本政府拨出了巨额经费,以“科学调查”的名义在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大肆活动。1970年12月,日本串通台湾和南韩召开了“海洋开发研究委员会”会议,鼓吹“共同开发”。在日美归还冲绳的谈判过程中,日本积极鼓吹它对钓鱼列岛的主权。1971年1月,佐滕荣作宣称:“尖阁群岛的领土权属于我国(日本),同任何国家没有会谈的必要。”日本的“南方同胞援助会”在其1971年3月出版的机关刊物《冲绳》中搜罗了340多页的“资料”,企图证明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

  日本在军事防务方面也有所行动。日本防卫厅长官中曾根宣布,日本将把美军的“防空识别圈”“原封不动”地接受过来,从而扩大至包括钓鱼列岛在内。日本宣称钓鱼列岛将在“四次防”的范围之内并将成为“四次防”的防卫重点。随着冲绳的归还,日本在其编制的从1972年开始的“第四次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简称“四次防”)中,将海空军的“防空识别圈”扩大至整个冲绳群岛,确立了一条从东京到冲绳的半径为“1000哩的防卫生命线”。相应的,日本的军备力量也进行了急剧的扩充,“四次防”的预算比“三次防”整整增加了一倍,将增加海军舰船吨位一倍,更新战斗机290架,坦克720辆,自行火炮510门这样,钓鱼岛也被划入了日本的“防空识别圈”内。在日本非法占领钓鱼岛的一系列行动中,有两条特别值得注意,一个是所谓“国标”的建立,这成为后来日本“领有权”与“有效控制”的象征;二是日本军方将钓鱼岛纳入其军事管制范围,日本海上保安厅从此确立了对钓鱼岛海域的实际控制。

  日本单方面非法占领钓鱼岛的行径,引起了海峡两岸中国人民和政府的严密关注。1970年12月4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美日反动派阴谋掠夺中朝海底资源》一文,对日本企图吞并钓鱼列岛的阴谋进行了揭露。12月29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绝不容许美日反动派掠夺我国海底资源》的评论员文章,严正指出:“台湾省及其所属岛屿,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在内,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些岛屿周围海域和其他邻近中国浅海海域的海底资源,都完全属于中国所有,决不容许其他人染指。”1971年12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南小岛等岛屿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它们和台湾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日两国政府在归还冲绳的协定中,把我国钓鱼岛等岛屿列人‘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1972年3月3日,中国代表安致远在联合国海底委员会会议上发言,代表中国政府重申了中国对钓鱼列岛的主权。

  1970年9月,台湾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宣布不同意日本声明的对钓鱼列岛的主权,表示要就此与日方谈判。11月,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的留学生和华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香港和台湾也迅速作出了响应。尽管中国政府、台湾当局和海内外同胞为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同美日进行了强烈的外交与民间抗议。但是两岸中国人圊于70年代初内政外交特殊局势的限制,在“保钓”运动中没有向日本作出强烈抗议的实际行动,无法阻止美日“私相授受”,抢占中国领土钓角岛。自1972年以来,这些岛屿一直处在日本的实际控制之下。

  1972年9月,为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两国领导人同意暂时搁置钓鱼岛争议问题,留待以后解决。1978年4月13日,发生了中国大陆渔船驶入钓鱼岛海域的“渔船事件”。1979年5月,日本擅自在钓鱼岛上建立了一座直升机场,加强了对钓鱼岛等岛屿的实际控制。1981年7月,日方对钓鱼岛周围海域进行了渔场资源调查。1988年,日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继1978年之后在岛上新建了灯塔,并且“自设计阶段起便得到海上保安厅的指导”。1990.年10月21日,中国台湾地区体育选手用渔船运送体育运动会“圣火”前往钓鱼岛,遭到了日本巡逻船和直升飞机的阻止。中国政府对日方行为提出了批评。

  1992年2月25日,中国全国人大通过了《领海及毗连区法》,其中写明“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为中国领土。这本是中国主权范围的事情,然而,日本各方却作出了强烈反应。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宣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日方将要求中国在领海法中删除有关钓鱼岛的条文”。对于日本方面的无理要求,中国理所当然地给予了拒绝。1996年7月以来,日方又接连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起事端。7月14日,“本青年社”再次在岛上设置灯塔。同月20日,日本政府宣布开始实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把中国领土钓鱼岛包括在内。1997年4月27日和5月6日,日本国会议员西村正吾等人又两次登上钓鱼岛进行“行政考察”。对于日方的上述行径,中国政府除重申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外,严正要求日方惩治肇事者,杜绝此类现象的再度发生。30多年来,钓鱼岛问题在中日关系中时起时伏,日益突出成为两国间最敏感的领土问题。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