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南海的战略地位与争端的由来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石油危机后随着南海海域特别是南沙群岛附近海域石油资源的发现,沿岸国家围绕南海特别是南沙群岛的主权之争凸显出来。加上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大国的卷人,南海争端日益激烈,成为我国海疆问题中最为复杂与敏感的领土之争。南海争端中,东沙群岛为我国台湾所有,中越北部湾划界问题已经解决(参阅第六章)。目前最为瞩目的是南沙群岛争端,下面主要探讨南沙群岛争端的历史、现实及其对我国的挑战。

  一、南海诸岛的战略地位

  南海诸岛东邻菲律宾、西近越南、南接马来西亚、北靠祖国大陆,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海上交通的必经之地,也是东亚国家通向非洲、欧洲和大洋洲的海上门户。南海面积共约350万平方公里,共有岛、礁、沙、滩200多个,由北向南,大致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4个大群岛。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海洋水产种类繁多,海底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其他矿藏。

  南沙群岛位于南中国海南部,东经109度30分一117度50分,北纬3度40分一11度55分之间,由大大小小92个岛、礁、沙、洲、滩组成,其中多数不具备适宜人类居住的自然条件。由台湾当局控制的太平岛是南沙群岛中最大最重要的岛屿。但是,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南沙群岛西邻越南,东邻菲律宾,向北续中沙、西沙与中国海南岛相望,南临马来西亚、文莱,是我国传统疆界的最南端,包括附近海域面积达70多万平方公里。南沙海域的自然资源丰富,其南部、东部和西部的外缘地区,如曾母盆地、礼乐沙盆地等都蕴藏油气资源,具备相当的商业开采价值。这里成为南沙周围国家非法开采油气资源的重要海域。

  20世纪70年代我国也开始了海洋资源的调査工作。因为我国当时尚缺乏远洋勘探的能力,于是在南海北部开展了油气资源的调査。1970年起,我国在南海北部开始了大规模的、系统的以油气为主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和钻探在北部湾盆地、珠江口盆地获得了重大油气资源。从1983年起我国重点在南海北部陆坡区和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油气勘查工作。我国的勘探表明,南海海域含油气盆地多,共有38个盆地或盆地群。盆地面积大,其中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大陆架的有19个;盆地面积大,可达83万平方公里;沉积厚,最大沉积厚度达1万米;生油气层多。据预测南海(我国传统海疆线内)的石油资源为367.8亿吨,天然气为75539亿立方米。2.南沙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国际航道的耍冲,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拉巴克海峡的关键所在,又位于越南的金兰湾基地和美在菲律宾的苏比克湾基地之间。在冷战年代,这里是超级大国美苏争夺的海上要冲。同时,南沙群岛还是大国利益的交汇点。这里是日本的所谓“1000海里石油生命线”的必经之路,和东南亚国家获取油气资源的主要场所。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重大的战略价值。

  正是由于南沙具有地理、经济及战略等多方面的重要性,才成为周边国家争夺的对象。它们纷纷派兵强占部分岛礁并声称主权、建立军事基地、进行经济开发、挑起渔业纠纷甚至武装冲突。因此,产生了关于南沙群岛的国际争端。

  二、南海争端的由来

  南海争端,起源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发现。1967年9月至1968年2月,美国诺尔伍德阿尔卑斯地球物理公司在南海北纬11度30分至台湾海峡进行地震为主的综合地球物理测量。调査结果表明,“台湾海峡与海南岛之间的大陆架是石油远景区”。1968年开始,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下属的亚洲近海地区矿产资源勘探协调委员会(EGAFEE),组织日本、韩国、菲律宾、中国台湾、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专家,发起了一项广泛地勘探中国近海海域油气资源的活动。1968年,以埃默里为首,美国海军海洋局及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地质专家,乘美国海军的科学考察船“亨特号”对东海和黄海海域进行了一次为期6周的大规模地球物理调查。勘探结果表明,中国近海海域油气资源前景广阔。该调査报告认为:“台湾与日本之间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它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由于军事和政治因素而未被钻探过的较大的大陆架之一”。报告还认为,第二个有希望找到油气的地方在黄海,在此共发现了3个盆地。1969年5月,《亚洲近海地区矿产资源勘探协调委员会技术报告》发表了埃默里等人的《东海和黄海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特征》以及其他有关报告。这些报告认为,东海是“世界上石油远景最好的而未经勘探的地区之一”,甚至有可能是另一个波斯湾。“同其他大陆架相比,可以预言,只要对东海进行周密的地球物理和地质勘探,成功的机会看来是很好的”。埃默里报告还认为在南海中部有一系列隆起带值得进一步调查。在越南南部和西南部的湄公河盆地、文莱一西贡盆地有发现油气资源的可能。1968年1月31日,亚洲近海地区矿产资源勘探协调委员会第四届会议发表了《越南共和国区域地质情況与近海矿物前景》,其中也提到南沙群岛海域也可能有油气资源。埃默里报告出台后,引起各国石油地质专家的浓厚兴趣。他们根据各自得到的资料,对亚太地区近海油气资源储量作出种种估计。尽管他们关于中国近海海域油气资源的估计数字迴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对中国近海海域油气资源潜力给予了非常乐观的估计,有的乐现估计石油达780亿吨,天然气达33亿立方米。

  那时,东南亚大陆均:处于贫油状态。南海油气资源的发现,让一向贫油的东南亚国家欣喜若狂,正是这种乐观的估计激起了南海和东海邻国觊觎中国近海的岛屿与海域。从此,国际石油垄断资本开始插足中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采。以南越为代表的周边国家,立即开始与国外石油资本进行合作。1960年南越政权派兵侵占我南沙15个岛礁。南越在1961年和1973年颁布法令将我国西沙群岛〔越南称之为黄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越南称之为长沙群岛〕划入其广南省。1973年4月18日,越南同意大利国家碳氢化合物公司签订了一项在意大利米兰培训越南技术人员的协定。越南还提出同中国谈判北部湾的划界问题,并且认为东经108度03分13秒是中越两国北部湾的海上边界线越南坚持东经108度线为北部湾的海上边界线的重要原因,甚至可以说根本原因,是越南企图得到北部湾海域中油气资源丰富的区域。这些区域大部分位于中间线的中国一侧。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1973年南越国家石油局邀请了27家外国石油公司对近海石油开采特许权进行投标,其招标矿区有相当一部分侵入了我传统海疆线内的海域。越南实现统一后,河内改变了承认南沙群岛厲于中国的立场。1975年以来,越南已先后派兵占领了32个南沙群岛的岛礁,并继续在我南沙海域进行油气资源勘探。1977年越南宣布了其大陆架范围和200海里经济专属区。1980年7月,越南与苏联签订了越南南方大陆架合作勘探开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协定。中越在南海海域的重叠区多达117万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从60年代末开始着手在南沙海域南部特别是曾母暗沙盆地,进行油气开采活动。马来西亚成为在南沙掠夺我油气资源最大的国家。马来西亚划定的对外招标的石油矿区,尤其是位于沙巴和沙捞越北部的矿区的相当部分,伸进了中国传统海疆线“U型线”内的海域以及中国南沙群岛的岛礁区。马来西亚宣布招标的南沙海域面积是17万平方公里,截止1980年的统计,马来西亚在我国海域内有5个油田,仅1980年一年就从该盆地中产出的石油达2500万吨。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