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亚太大国的海洋战略

  我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海岸,在亚太地区具有重要的影响。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和俄国,以及其他重要大国例如日本、印度,也在亚太地区,均为中国的周边国家。亚太地区位于太平洋、印度洋交汇:的战略要地,太平洋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上通道。从马六甲海峡经南中国海到台湾海峡和东海,朝鲜海峡再到日本海和千岛群岛,这一条被海洋故略家称之为“海上生命线”的航道,有着极其市要的经济与军事战略价值,自然成为各大国海军力量竞逐的场所。因此,分析亚太地区主要大国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海洋军事战略及其基本走向,对于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冷战后美国的海洋战略

  冷战时期,美国海军战略主要是针对苏联海军在全球范围的威胁,准备与之在公海和远洋进行决战而制定的。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军认为,苏联解体后,至少在15年内美海军不会有全球性的战略对手,也不大可能出现可与之抗衡的地区性大国和国家联盟的海上力量。但是,美军称,地区安全形势仍然面临着危险和不确定性威胁,地区冲突、先进军事技术的扩散、“不对称”袭击、恐怖主义活动等,对美海军构成了新的挑战。美海军认为,这种多元、局部、潜在的地区性强国的威胁,使美海军的作战环境变得更趋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美海军实施了新的战略调整,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国际形势。

  1992年9月,为配合美冷战后军事战略大调整,美海军提出了“由海向陆”战略:即以地区冲突为主要目标,依靠海军特有的机动灵活性,由前沿部署舰只和陆战队迅速组成一支具有海陆空综合作战能力的海军远征部队派往冲突区,由海上向陆岸实施攻击。与冷战时期的“海上战略”相比,“由海向陆”战略有了许多新的变化:作战对象由苏联海军转变为危及地区安全和美国利益的区性强国;作战空间由公海或远洋转移到近海和濒海陆岸地区;作战样式由远洋决战转变为以由海向陆的兵力投送、对岸打击和对陆攻击作战为主。1995年,美海军在继承“由海向陆”战略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将海军战略调整为“前沿——由海向陆”,突出强调前沿存在和兵力投送在美海军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明确了美海军部队在危机各阶段的任务,完成了美海军战略由冷战型向后冷战型的转变。1997年,克林顿政府提出了面向21世纪、具有较强前瞻性的“塑造一反应一准备”军事战略。冷战后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无不体现了美军“由海向陆”的军事战略。

  调整后的美海军战略重新确定了美国海军的战备重点和兵力部署。从二战结束至80年代末,美海军战略虽几经变换,但其战略重点始终如一:即以苏联海军为主要对手、以大洋为主要战场、以核力量为主要后盾、以大洋决战为主要作战样式。新版的“由海向陆”海军战略则标志着美战略目标从冷战时代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向当前美国一超“称霸”的转变,适应这一转变,美海军的兵力部署也作了相应的调整。目前,美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已超过大西洋舰队。太平洋舰队现辖6个航母战斗群、2个陆战队远征部队;大西洋舰队辖5个航母战斗群、1个陆战远征部队。1995年7月,美海军在海湾地区重组了第五舰队,明显加强了重点地区的前沿存在力量。从当前美国海军在世界主要海洋的战略部署来看,美国“消西强东”加强其太平洋舰队力量,显然适应了苏联瓦解后美国全球性对手消失的国际安全局势的变化。但是,美国强化其亚太军事力量,特别是以打击所谓“邪恶轴心”朝鲜为名,强化日美安全保障,增加针对西太平洋的军事部署,事实上形成了对中国海疆与国家安全的新威胁。1995年以来,我国围绕台湾问题进行了多次军事演习,这纯属中国内政。但是美国增派其太平洋舰队航母在我台湾岛海域巡洋,明明白白是为了挑战中国的海军实力。2001年4月在海南岛近海发生的美海军“E-P3”侦察机撞毁我空军战机事件,更说明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存在及其玩弄的“边缘”政策对我国海疆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日本面向21世纪的亚太海洋新战略

  二战结束后,依据日本的和平宪法,作为战败国的的日本没有了战争权。

  “专守防卫”的本土安全战略,成为日本军事战略的基本任务。日本的军队也因此被命名为“自卫队”。20世纪70年代日本军方提出了“海上歼敌”的新防务设想,夺取制空权、制海权显得十分重要。1983年,防卫厅在当年的《防卫白皮书》中首次正式提出“海上歼敌”的作战方针。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苏联威胁的消失,日本提出了以联合国维和行动(PKO)为中心的“海外派兵”法案,借口联合国维和行动,显示日本的海军势力。1991年日本的防卫白皮书首次提出了“军事实力是国家安全保障的最终保证”。1997年日本防卫厅编写的防卫白皮书认为:远东俄军的发展、南海地区局势以及大规模自然灾害、人为的“特种灾害”等等,都是威胁日本安全的根源。2001年,日本内阁通过并发表了题为“21世纪拥有一支精锐强大的自卫队”的防卫白皮书,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新军事战略,制定了防卫力量发展计划。其突出特点就是军事战略进攻性明显增强,不论在军费还是军备发展上都有新的突破,被国际舆论称为是“向军事大国迈出了危险的一步”,标志着日本正在加快迈向军事大国的步伐。2002年度国防白皮书的重点是,日本防卫厅正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努力提升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国防部”,同时,日本防卫厅准备重新审核1995年争议重重的“国家防卫项目指针”。在1995年“国家防卫项目指针”中,日本声称拥有“必要的、最低限度”的防卫,并试图明确其防卫地区。2002年度白皮书更加强调日本自卫队积极的行动功能。2003年8月5日,口本发表了《2003年度防卫白皮书))。该防卫白皮书首次将“协助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作为自卫队的首要任务。这显示了日本军事发展的新动向。白皮书还表明,日本强烈希望通过自卫队协助联合国维护和平活动,在海外发挥作用,使自己成为“普通国家”。

  总之,从日本防卫白皮书内容的演变特别是日本军事战略的发展来看,冷战后日本海军提出的“为石油生命线护航与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新战略,已经远远驶离了70年代初的“专守防卫”军事战略方针,更加突出了战略主动性与进攻性,从内向防御型演变成为外向参与型的攻势防卫战略。日本军事战略的转变对亚太特别是中国的安全形成了重大的影响:

  第一,扩大了外部威胁的范围,将朝鲜、中国和俄罗斯都列为主要潜在威胁。从1996年开始,日本改变了多年来一直以俄罗斯为主要威胁的提法,将朝鲜、中国、俄罗斯作为其未来的主要作战对象。因此,在兵力部署上也从过去的一个重点,即以北方为重点,改变为两个重点,即以北方和西南方为重点,在继续保持北方兵力部署的同时,加强对西南部,即针对朝鲜和中国的兵力部署。日本海军则增加了靠近中国、朝鲜的佐世保基地的驻防舰只,驻冲绳的F-4战斗机也将换装成F-15型战斗机,驻冲绳的P-3反潜巡逻机则不加削减。

  第二,扩大了日本海军的防卫范围,其“周边有事”明显暗含针对我国台湾与东海问題。1960年的《日美安保条约》规定,日美联合防卫区域严格限制在以日本本土为中心的200海里范围内及宗谷、津轻、对马三个海峡。而1995年我国在台湾海峽军事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后,新的日本海军战略则把联合防卫区域扩大到了“日本周边地区”,并声称,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日本周边地区”将包括整个亚太地区,适用范围既包括南沙,也包括台湾。

  第三,强调实施攻势防卫,以海上歼敌为作战指导思想。战后,日本海军一直是只有在日本遭到进攻时才能进行还击,只能在本土附近的海、空域作战,不得在本土外行动。而新的海军战略更加重视攻势防卫和海上歼敌,强调与敌争夺制海权和制空权,用快速打击方法遏制敌军入侵,以“歼敌于洋上”取代“歼敌于本土”,立足于在公海而非日本本土消灭对日构成的威胁。在海峡封锁和反潜护航两种主要作战样式中,重点向后者倾斜。其作战海域70年代为200海里,80年代增加为500海里,现在则逐步扩大到1000海里,并出现了向中国南海海域扩展的迹向。如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波斯湾也有可能成为日本海军的“护航”海域。

  从日本海军面向21世纪的战略调整可以看出,所谓“护航与参与”战略不过是其企图恢复“大日本帝国海上霸权”和帝国意识:的一块“招牌”而已。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日本政治、军事野心迅速膨胀,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的爆发大大刺激了它提升军事地位和“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的强烈冲动。自1992年以来,日本已多次以各种借口向海外派兵,以显示其军事实力和在国际安全领域“也要作出贡献”的意志,而日本海军的战略调整则更加充分地表明了日本企图借重军事因素实施政治大国战略的倾向。对于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特别是从“参与联合国”到企图“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要求,中国与其他亚太邻国不得不予以关注。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