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中俄边界问题的由来

  要理清当代中国的北部边疆问题,必须从近代沙皇侵华史讲起。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变成半殖民地起,沙俄以武力威胁或外交讹诈,迫使晚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沙皇俄国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西方列强,共达150多万平方公里。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在支持中国革命的同时,斯大林却利用了现代中国的内战,以夷制夷,分而治之,也导致了中国北部边疆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外蒙古独立”,从沙皇时代的萌芽到斯大林时期变成现实。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和领土完整方面,如果将同是近代产生的西藏问题与蒙古问题进行比较,中国外交史的经验教训尤其值得总结。

  历史上,中俄边界可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4000多公里,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境内;西段原长3300多公里,1991年苏联解体后,约3000公里已成为中国与哈、吉、塔三国的边界,只剩下约300公里为中俄边界;中段为外蒙古与前苏联的边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外蒙古的独立,成为苏蒙边界。下面主要讨论的是中苏边界的东西两段。中苏边界是在历史上中俄边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一、沙俄侵华史与中俄边界问题的缘起

  中俄边界问题是近代中国与沙俄帝国边界问题的延续与变迁。在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中,沙皇俄国趁火打劫,为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西方列强。早在17世纪末,中国清政府就与沙俄政府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确立了中国东北与沙俄的国界。从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到1915年《中俄沿霍尔果斯河划界议定书》,两国间共签订了24个关于刻分领土的边界文件,正是这些条约决定了中苏两国的边界。而这些边界条约文件体系简直就是一部沙俄侵华的纪年,尤其从1858年起,每签订一次界约,俄国都要从中国割占一片土地,大到几十万,小到几十平方公里不等。例如:利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机,俄国出面“调停”,清政府被迫于1858年同意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失去黑龙江以北约63万平方公里;两年后,俄国以同样的手法,通过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又割去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在西段,沙俄利用中国西北回民暴动的时机,出兵先行占领了他们想要的地方,于1864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7年后,俄国再次利用中国西北地区形势动乱,重演先行占领的故技,通过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又割去伊犁以西、斋桑湖以东约28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中俄间最后的也是割占领土最少的一个划界议定书在1915年把霍尔果斯河中33平方公里的滩地划给了沙俄。沙俄就是这样乘人之危扩疆掠土的,在不到60年的时间内把大约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合法”地据为己有。对于这些条约的不平等性质,共产主义革命导师早有明确的论述。1858年马克思在评论《中俄瑷珲条约》时说:“由千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俄国获得了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最富庶的地域,俄国过去是极想把这个地域到手的,从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络维奇到尼古拉,一直都企图占有这个地域。”同年恩格斯也指出;俄国“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俄国并不满足这一点,它已设法成立了俄中委员会来确定边界,而我们知道,这种委员会在俄国手中是什么东西。”列宁也曾不止一次地痛斥沙皇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罪行。列宁指出:“欧洲各国政府(最先恐怕是俄国政府)已经开始瓜分中国了。不过在开始时不是公开瓜分,而是像贼一样偷偷摸摸进行的。”“沙皇政府在中国的政策是一种犯罪政策。”

  二、中苏关系中的边界问题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列宁领导红色苏俄政权取代了沙俄帝国。在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多次表示,要废除对华一切不平等条约,在平等和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与中国建立新关系。为此,十月革命后不久,苏俄与中国的代表在彼得格勒开始进行谈判。列宁时代的苏俄无产阶级政权执行和平共处的平等外交路线,给中俄废除不平等条约,缔结两国新关系带来了一线希望。但是,列宁去世后斯大林上台,在对外关系中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将共产国际的革命外交纳入到为苏联国家利益服务的轨道。在斯大林时期,尽管苏联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斯大林在中国的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方面,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特别是在新疆与外蒙古问题上。因此中国与苏联的边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相反成为斯大林利用来制约中国,破坏中国领土完整的工具。几乎在中苏边疆的各段地区,因两国关系的恶化,均发生过边界冲突。在中国东北,1929年中苏冲突引发中东路事件;在外蒙古,斯大林继承了老沙皇的遗志,以“外蒙古自治”的名义,支持“外蒙古独立”。1945年8月,《中苏同盟条约》及其声明发表了有关外蒙古领土问题的条文要中华民国承认外蒙独立及苏联租用旅顺和大连。两国还公告确认蒙古人民共和国之独立地位,苏联则保证中国对新疆的完整主权。而在中国西北的新疆地区,斯大林以支持“三区革命”为名,干涉中国的内政与领土完整。此种格局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如此。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列宁为首的苏俄新生政权呼吁停战就地和平。这给协约国方面以打击。1918年4月,北洋政府追随日美协约国入侵西伯利亚,中国与苏俄的和平谈判因而中断。苏俄转而向广州政府发出呼吁。1919年7月25日,苏俄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向中国南北政府都发出了建立友好关系的倡议。1920年9月27日发表《第二次对华宣言》,此《宣言》提议:“以前俄国政府历次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俄囯租界,并将沙皇政府和俄国资产阶级从中国夺得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地归还中国。”192!4年,经过中苏两国的会谈,苏联代表加拉罕与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共有15条内容,其中第三条规定:“两缔约国政府同意在前条所定会议中,将中国政府与前俄帝国政府所订立之一切公约、条约、协定、议定书及合同等项概行废止,另本平等、相互、公平之原则,即1919与1920两年苏联政府各宣言之精神,重订条约、协约、协定等项。”第七条还规定:“两缔约国政府允在本协定第二条所定的会议中,将彼此疆界重行划定,在疆界未行划定前,允仍维持现有疆界。”但是,在民国斯间,因为中国军阀割据,内故不断,中苏边界问题的交涉,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相反,中国内乱频仍,军阀混战,边疆民族危机,给外国干涉中国内政,制造醒土分裂以可乘之机。大英帝国在西藏,苏联在新疆和外蒙古的侵略与分裂活动,如出一辙。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苏之间结成同盟,共同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意识形态的接近,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战略的推行,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蜜月期。因此边界也是和平友好的,两国边疆的人民往来与边贸活动密切。但由于历史原因,两国边界的有争议的地区依然存在,主要有三块地区。第一,黑龙江乌苏里江中靠近中国岸边原属中国管辖的200余岛屿的归属。1945年日本投降后,苏联将其划入警戒线内;第二,伯力附近三角俗称黑瞎子岛的归属问题。1860年《中俄续增条约》对该岛做了规定:“顾黑龙江下游至该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其北边地,属俄罗斯国;其南边地至乌苏里河口所有地方,属中国。自乌苏里河口而南,上至兴凯湖,两国以乌苏里及松阿察二河作为交界,其二河东之地属俄罗斯国;二河西属中国”。根据中国理解,此岛属于中国领土,且长期住有中国居民,但苏联认为应归其管辖,而且从1927年开始,苏联逐步移民实边。中国曾两次向苏联政府提出交涉,但没有结果。第三,中苏边界西段的帕米尔地区。历史上,英、中、俄三国在此鼎足而立,该地区的边界直没有正式划定,但在苏联的地图上,此段边界却全部绘为已定界。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中苏大论战的展开,两国边疆冲突不断发生。苏联逐渐加强了在中苏边界的驻军,对中国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对边疆问题的历史认识与现实状況的理解不同,尤其是在中苏大论战开始后,边疆问题首当其冲,成为中苏关系紧张与恶化的重要标志。1963年9月27日中国政府致苏联政府的外交照会中正式提到了不平等的边界条约问题。随后苏联外交部的复照表示,沙俄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已在十月革命后的最初几年被废除,并且不承认中国的有关指责。对此,曾经参与中苏大论战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有过深刻的看法。1989年5月,邓小平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进行中苏关系正常化会谈时说:我想讲讲中国人、中国党的一些看法。对这些看法,不要求回答,也不要辩论,可以各讲各的。这样有利于我们在更加扎实的基础上前进。我只想简单讲两点。一是讲讲历史上中国在列强的压迫下遭受损害的情况,二是讲讲近几十年,确切地说是近几十年,中国人感到对中国的威胁从何而来。

  先谈第一个问题。从鸦片战争起,中国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受列强侵略奴役,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欺负中国的列强,总共大概是十几个,第一名是英国,比英国更早,强租中国领土澳门的,是葡萄牙。从中国得利最大的,则是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沙俄,在一定时期一定问题上也包括苏联。……另一个得利最大的是沙俄,以后延续到苏联。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的中国土地,超过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十月革命后也还有侵害中国的事情,例如黑瞎子岛就是一九二九年苏联从中国占去的。主要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胜利时,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签订秘密协定,划分势力范围,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利益。那是斯大林时期。当时中国的国民党政府同苏联签订条约,承认了雅尔塔的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同苏联签订了新约。中国同蒙古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达成了协议,划定了边界。后来中苏进行边界谈判,我们总是要求苏联承认沙俄同清王朝签订的是不平等条约,承认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害中国的历史事实。尽管如此,鉴于清代被沙俄侵占的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是通过条约规定的,同时考虑到历史的和现实的情况,我们仍然愿意以这些条约为基础,合理解决边界问题。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