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秦汉雄风,光照士人之笔

  秦汉时期的民族融合和兵家文化对兰州地区士人文化的孕育、发展和形成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它给兰州士人文化和民间文化提供了发展条件和创作源泉。此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兰州士人的很多创作即是以这一时期发生的事件为素材,而民间则形成了以这一时期的人物、事件为根据的故事和传说。其中以霍去病西北斥逐匈奴为素材创作的诗词楹联最多。唐沈佺期《出塞》诗云:

  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平。

  寒日生戈剑,阴云拂旆旌。

  饥鸟啼旧垒,疲马恋空城。

  辛苦皋兰北,胡尘损汉兵。

  民国慕寿祺《五泉山文昌宫联》云:

  此邦在武始郡以前,赖霍去病、赵充国、邓后将军,功业炳边陲,今虽时世变迁,祠祀宜钦明德远;

  先达应文昌星而降,如黄廷臣、段容思、彭大司马,声华光史册,都是山川灵秀,楷模留与后人看。

  再如汉武帝派遣李广利征服大宛,引进大宛“汗血马”,在兰州地区设置候马亭,也成为历代士人创作的素材。明肃昭王朱缙炯《候马亭》诗云:

  步履出城西,遥望孤亭下。

  借问他为谁,遗名曰候马。

  承宠二师行,恣欲三军舍。

  贵畜以贱人,去众而回寡。

  问道紫骝今在否,徒使亭名万古有。

  清人江得符《我忆兰州好》中有一首也涉及此事:

  我忆兰州好,犹余太古风。

  亭高曾候马,桥卧久垂虹。

  洞有梁僧迹,泉因汉将通。

  清代兰州回族诗人马世焘也以此事为题,和明肃昭王朱缙炯一样,赋诗讥讽汉武帝引进“汗血马”是“贵畜以贱人”,重物不重才。其诗云:

  汉武望马如望贤,贰师求马去天边。

  如何神俊化龙去,空留佳话遗千年。

  黄河之北石为岗,白沙黄草两茫茫。

  此地有亭名候马,大宛之种最为良。

  万古凡马空一洗,天马长嘶何悠扬。

  玉关月白天山雪,马首犹回望故乡。

  吁嗟乎!子陵钓台传严濑,诸葛草庐剩南阳。

  何以候马名犹在,空亭遗址意荒凉。

  若使汉武能料此,爱马之心转爱士。

  一士出而天下安,战马何烦劳万里?

  再扫荒苔寻旧处,一抹寒烟摧老树。

  不见天马返西踪,只见天马来东路。

  天马若能仍返西,应到空亭伤一顾。

  昔日来时曾候来,今日去时谁送去?

  其奈马不复西通,候马亭名万古空。

  至今亭畔桃花色,疑是当年汗血红。

  虽然诗人们对汉武帝的这一行径的看法并不客观,汉武帝并非玩物丧志之徒,而是雄才大略之主,他求取汗血马并非是为了玩耍,而是在长期的汉匈战争中,清楚地看到由于匈奴战马优良,所以骑兵战斗力比汉军强得多,要战胜匈奴的侵扰,保卫边疆,控制西域,打通中西交通,必须要有强大的骑兵,于是从改善军事装备,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战略高度出发,“使壮士车令(车令为官名,此处是以官名代人名)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但没有谈判成功。汉使离开后大宛“令其东边郁成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古今中外,自古以来都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何况汉派使者是“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是和平使者。正是由于大宛截杀了汉朝的谈判使者,因而激怒了西汉王朝,同时给汉王朝一个出兵的合理理由,于是汉才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征讨大宛。尽管如此,在千年以后,兰州地区的士人们仍然以此为题创作诗文,可见秦汉兵家文化对士人文化的影响力之大、之深。

  我忆兰州好,勋名壮昔年。

  铸金秦守令,图阁汉屯田。

  兰谷弹章著,南阳理学传。

  桓桓青海迹,端不让前贤。

  王孙山子石,叠叠仰青空。

  这是清人江得符的《我忆兰州好》诗组之一,其中的“图阁汉屯田”所写的则是西汉赵充国在兰州西部河湟地区平定西羌后,屯田戍守之事。

  秦汉时期的兵家文化对兰州地区的民间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具有兰州地域文化特色的金城军傩舞,据说是霍去病从中原带到西北兰州地区的。傩舞是由原始社会的祭祀仪式演变而来的,逐步成为有固定目的和内容的节令祭祀仪式。由于它在表演中必须戴面具,同时口中要发出“傩傩”之声,故称之为“傩舞”。人们表演傩舞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汉军在战斗中获得胜利、鼓舞士气的。据一些老人回忆,在民国早期,兰州的社火队中的高跷里仍有戴面具表演的形式,只是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后才逐渐衰落。

  民间传说,兰州五泉山的五眼泉是霍去病卓鞭而成的。据说,西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大军与匈奴鏖战于皋兰山下,由于缺水,将士干渴难当,战斗力下降。霍去病情急之下,跃马挥鞭,在山沟里插鞭入地,连插五鞭,便涌出五眼清泉,在将士饱饮之后,精力倍增,奋勇杀敌,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在兰州民间,还有赵充国等的很多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说明,秦汉时期的兵家文化对兰州地区的民间文化也是有深远影响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