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八章 段续:伫立在黄河边上的水车

  古朴的水车伫立在黄河岸边,它像跳跃的音符,曾经唱响黄河两岸波澜壮阔的乐曲。它是这座城市一部无言的史书,记载的是劳作在这片土地上先民们的勇气与智慧。正因为有了它,这座城市才展现出了曾有的辉煌与如今的繁荣。饮水思源,这一切首先应该归功于一位出生在兰州的明代官吏,他就是兰州水车的创始人段续。他一生为官不忘桑梓,他的生命已经融注进了他创始的水车,他就是伫立在黄河边上的一轮伟岸的水车。

  数载宦海沉浮路

  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一个名叫段续(字绍先)的兰州人进士及第,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仕宦生涯。数载游宦、几番沉浮,而他,秉承着兰州人的憨直与热情,不管官职大小,苦干实干,率民耘田,革除弊政。不畏权势,正谏直言。他为国为民,公而忘私,所到之处留下了一片赞誉之声。

  宦海多险,就在他考中进士任都察院云南道御史之职的次年,他因弹劾席书、桂萼二人惹怒了明世宗而锒铛入狱。全部的遭遇起于这一年的“大礼仪”。原来明武宗朱厚照无子,他驾崩后,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迎其叔父之子朱厚熜入继大统,登上了皇位,是为世宗。而朱厚熜在皇族中属于小宗,不是以皇太子而是以外藩亲王的身份入继帝统的,这势必在封建礼仪上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礼崩乐坏,世宗继位后必然尊崇其亲生父母,搞得颇为兴师动众:封赠其生父帝号、修建皇陵,想把他的小宗身份改为大宗。为此,朝野之中展开了一场长达二十余年的激烈争斗,这就是明嘉靖朝的“大礼仪”。时任云南道御史的段续也参与其中,他凭着对已故先皇的维护,弹劾席书、桂萼,反对明世宗尊崇其生父。一时,龙颜震怒,对段续来说,人生的灾难来临了。皇帝下诏,他被捕入狱。在过了一段含垢忍辱的牢狱生活之后,他贬官到河南,官职降为郾城县丞,因颇有政绩,不久升为杞县知县。在他的心中,个人的遭遇是次要的,他的心里想的是千千万万在土地上抛洒汗水与泪水的农民。中国的农民太苦了,祖祖辈辈辛劳一生,可他们又得到了什么呢?因此,他率众垦荒、兴修水利;外察民风、内奉廉洁;力行教化、移风易俗,为官一处,大大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他是一位守君子之操守,惜天下之苍生的廉吏。

  在他升任湖广布政使司之后,得到了一项并不惹人注目的使命:督修世宗生父生母的皇陵“显陵”,这其中显然有羞辱段续之意。但他并没有把个人的恩怨掺进公事之中,办事依然那么认真,他调度有方、知人善任、堵塞漏洞。他提高公事质量,为朝廷节省了数以万计经费。建成后的显陵,群山环抱、九曲横陈、亭阁庄严、罗城起伏、美丽至极,至今保存完好。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其中自然有兰州廉吏段续一份不可湮没的功劳。

  故园情深念桑梓

  也许段续一生的仕途并不顺畅,地位并不显赫。比起那些数年荣耀发达的官吏来,他的一生是默默无闻的。然而为民做事,人民记住了他,历史记住了他。任何一个一心只求名利的官员都不会像他那样去关心农民的农耕工具。做官,在段续看来,是既具体又质朴的事,在他那里,政治的含义就是两个字:为民。数年游宦外地,但他并没有忘记生养他的桑梓之地。家乡的父老生活困苦,天旱,没有水,只得一担一担从黄河里挑,效率极低又辛苦异常。看到滚滚流淌的黄河水,他急在心里。为什么不能利用这自然的馈赠呢?可是却没有一种有效的引水灌溉工具。突然,他想起了南方的筒车。这个没有在任何地方专门学过农用机械的文人,肩负起神圣的使命,详察筒车的构造原理,绘图制样,求教工匠,他进入了田间老农的思维之中。几番试验,几番失败。但他痴迷于此,不肯停手,经过无数次的观察、揣摩、实践,终于成功了!段续考虑到兰州的生态,将竹制的辐条改为木制,用兰州当地产的榆、槐、柳木代替。同时加密辐条,以便承受汛期黄河水的冲击力。另外,黄河水面与农田的垂直距离较远,他就加大水车的直径。于是黄河水车显出了它古朴雄伟的面貌。段续站在滔滔黄河边上,指挥人们制造水车,从此,兰州的农民便轻松多了,水车顿时风行于黄河两岸,提灌效果自然十分显著。据张维《兰州古今注》记载,一轮水车灌田多者达二三百亩,少则百余亩。黄河两岸的水车多达一百多轮。这对于兰州地区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至清乾隆年间,兰州人口较明朝增长了几十倍。

  “水车之都”水车园

  黄河滔滔,岁月悠悠,逝者如斯。时光之水带走了段续生活过的岁月。转眼500多年过去了,大浪淘沙,多少状元举子、官宦名流都湮没在历史的洪涛之下,而他——兰州水车的创始人段续却用满腔的热情,把拳拳之心化作水车,造福了桑梓。家乡有幸,人民有幸,水车随着滚滚的黄河水向前转动,造福了两岸人民达数百年。正因为如此,兰州被誉为“水车之都”。它已不仅仅是一种灌溉工具,已经变成一种文化,一种情结,根植于兰州人的心中。如今,水车虽已不再担当它引水灌溉的历史重任,但它已成为这个城市的象征。它古老的车轮上印满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劳与智慧,它是劳动人民意志力的表征,又是现代都市人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05年秋,兰州水车博览园在黄河之滨建成,是一个以弘扬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园内黄河滚滚,水车悠悠,曲水蜿蜒,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展现了水车再造黄河两岸农耕文化的历史景象。2005年9月22日,“水车与风车”特种邮票在兰州首发,古老的兰州水车荣登国家名片,把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推向了世界。

  黄河之滨水车广场上巍巍伫立着兰州水车创始人段续的塑像,他峨冠博带,一身正气,微微含笑,他已经定格为一轮伫立在历史河流中的水车。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