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四章 邹应龙:弹劾严嵩父子的御史

  邹应龙,字云卿,号兰谷,明代兰州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进士,授官行人,不久擢升为御史,职掌弹劾纠察之权。

  诤谏除奸臣

  明世宗刚即位的时候,在政治上采取一些改良措施,像限制宦官权力,整顿税收等等。但是后来迷信道教,在宫内设坛求仙,渐渐不大过问朝政。凡是迎合他信道的,就得到重用,武英殿大学士严嵩,就是因为他善于起草祭神的文书,逐步取得了内阁首辅的地位。他当上首辅后,和他儿子严世蕃一起,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干尽坏事。当时一些没骨气的朝臣都投靠他,做他的干儿子的就有30多个。有了这些爪牙,他可以操纵朝政。严嵩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呼风唤雨,不可一世;其子世蕃“凭藉父权,专利无厌,私擅爵赏,广致赂遗”,身居工部侍郎,恣肆无度。就连严世蕃乳臭未干的儿子严鸿、严鹄等,也以伪造之功分官授爵。严氏父子沆瀣一气,网络朝臣,姻亲朱紫,祸乱朝政。文武百官,虽有怨言,但都敢怒不敢言。

  时为御史的邹应龙,秉承西北地气之豪劲耿直,在大学士徐阶的支持下,不畏强暴,冒死上书《劾严世蕃父子疏》,弹劾严嵩父子及其党羽,“嵩以臣而窃君之权,世蕃复以子而盗父之柄”,“嵩父子故籍袁州,乃广置良田、美宅于南京……”严嵩当政期间,就是州县小吏,也要以巨资才能取得;文官武将擢升,只问财物多少,不管成与不成。武将贿赂严嵩,不得不剥削士卒;文官贿赂严嵩,不得不搜刮百姓,“边臣失事,纳赇于嵩,无功可受赏,有罪可不诛”。严嵩不仅对活人如此,给死去的文武大臣赠谥号,亦以馈赠财物的厚薄而决定赠与不赠或赠高赠低。据《明史》记载,严嵩为相20年,“籍没之数,黄金三万余两,白金二百万余两,其他珍宝、服饰不可数计”。另外,严世蕃在母丧期间,“聚狎客,拥艳姬,恒舞酣歌,人纪灭绝。至鹄之无知,则以祖母丧为奇货。所至驿骚,要索百故。诸司奉承,郡邑为空”。奏请“将嵩等或令退休,或加之显戮,或斩世蕃之头悬之藁竿,以示天下万世,为臣子不忠不孝者之戒。”明世宗阅读奏折后,“勒嵩致仕,下世蕃等诏狱”。旋又将世蕃斩首示众,严嵩革职为民,查抄其家产。邹应龙劾倒了权倾朝野、贪赃枉法的严嵩父子,为国为民除了大害,遂被提升为通政司参议。

  作为御史的邹应龙与权倾天下的严嵩父子相斗,决非易事。然而,邹应龙以超常的胆识、非凡的智谋,赴死的勇气,誓死上疏明世宗,历数严嵩父子把持朝政、贪赃枉法、强夺豪取、骄奢淫逸等诸多罪恶,终使官居高位的严嵩父子得到应有的惩罚。天下之人,莫不拍手称快。

  秉公遭诬陷

  明穆宗隆庆初,邹应龙以副都御史总理江西、江南盐屯,后任工部右侍郎。当时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朝弼骄横一方,自以为偏居一方,对于朝廷政令置若罔闻,君令不受,政令不畅,这是任何朝廷都不能容忍的。“廷议遣大臣有威望者镇之”,乃改邹应龙任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他到云南之后,私查暗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查证核实了沐朝弼的罪状,押解京师治罪。为此,他得罪了袒护沐朝弼的当朝宰相张居正。

  邹应龙因秉性爽直,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所以也就得罪了不少同僚。一次省牲北郊,见东厂太监冯保“俨如天子”,惊诧之余,便“劾保僭肆”,又遭冯保忌恨。万历初,应龙奉命平定了云南铁索箐及藏族拇拨等人的叛乱,斩获各千余人。后“往剿广南侬兵”,部将为侬兵所败,巡按御史郭廷捂、给事中裴应章等人弹劾。邹云龙听到罢官的消息,还没有等到替任者前来交接,就径自归去。替代者王凝便将一切功劳归为己有,处处挤兑邹应龙。时间不长,邹应龙这位有着铮铮铁骨的忠臣便被削籍为民,卒于家。

  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年),陕西巡抚王璇上奏皇帝:“应龙殁后,遗田不及数亩,遗址不过数楹,恤典未被,朝野所恨”。神宗下诏:“命复应龙官,赐祭葬”。兰州建有纪念邹应龙祠堂,原东稍门外有“邹兰谷御史故居”牌坊;在临洮县东山超阳书院又与杨继盛(椒山)合建祠堂纪念,誉为“双忠”。

  附:

  邹应龙《劾严世蕃父子疏》

  窃照工部左侍郎严世蕃,本以父官得承简命,历升清要,位贰冬卿,朝廷之优礼也,可谓至矣。为世蕃者,臣不知宜何如以报朝廷也。夫何频年以来大肆身谋、蔑视国法。臣不暇一一悉数其罪,谨择其一二尤者以渎天听。夫爵赏者朝廷之典也,臣下恶得而私之,然世蕃则视犹己物,广致赂遗。每一开选,则某官银若干,某官银若干。至于升迁也亦然,某缺银若干,某缺银若干。群众相竞,则价值转增。盖未有不遂其所需而可以自然得者。试单一以例其余,往年史部稽勋司缺主事,凡资格相应者悉就而谋之,如群儿争啖一饼然。于是世蕃之门纷然如市。有刑部主事今告病,礼部祠祭司员外郎项治元者,本为富家,必欲得此,乃增至一万三千金。世蕃家人严年为之递送,竞升吏部主事。人以所贿之数,有符昔之富民沈万三者,乃以沈官儿呼之。士论嚣然,丑声日甚。本官寻以抱愧抑郁,遂告病去。夫京官之升转,未必尽此辈也,然此辈不终无也。夫是以往岁河南道监察御史,今升河间府知府张九功,条陈时事,有谓吏部旧用千金,今则增至万金者,盖指治元而言之,惜乎不明言其姓名,而公论至今惜之尔。今岁三月拣选官员,有举人潘鸿业者,欲得山东临清州知州,自携八百金,乃称贷在京贾人一千五百金,托中书严鸿以二千二百金送世蕃,竞除此官。于是宰执大臣,多有面斥其罪者,鸿业则惶恐自失,事遂露于同侪。夫有司之升授,未必尽此辈也,然此辈不终无也。窃念京师借贷利半其本,如此官者计速偿已不下三千金矣,奈何不取民而谁取乎。夫即此二事观之,则馀可类推矣。不特此也,每遇岁时及父子生日,中外各官俱有馈赠,遂为定例,略不见疑。然则世蕃父子所蓄可胜计哉。以过送之人言之,有轿夫牛班头者,有家人严年者,有亲识中书罗文龙者,有伊子中书严鸿者,此辈固多,而此数人则其尤著者耳。然数人之中严年尤甚,盖由主人势焰薰天,故彼自尔尊重,以鹤山为道号,与士大夫相往来。历年黩货何止百十万金,往岁大学士严嵩生辰,彼则以数万金为寿。夫家人之富如此,主人当何如耶?又有极恶家人严冬者,今在南京扬州仪真等处,用强夺买人田产数十处,每处价可数千金,卖者价银才得十之四五而已,剥取民财,侵夺民利,如此类甚多。昔人所谓敢怒而不敢言,其斯之谓与!夫世蕃黩货欺君,不忠甚矣!然尤有可议者,往值母丧例应回籍,荷蒙皇上轸念伊父嵩年老,纶音留以侍养,命其子锦衣卫指挥严鹄送丧。夫为世蕃者,犹当此例陈情,以尽子道可也。夫何一闻成命,遂喜不自胜。盖彼自知所为不道,惟恐身去被人指摘,且纵淫偷安已久,亦不任行路苦辛,应酬倥偬也。故肆然家居,明示谢客,暗通贿遗,姬妾满前,酣饮竞夕。今一目已盲,而敛心不悛。昔人谓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者,臣敢必其不得矣。然犹纵子鹄沿路取索,郡邑为空,恣意鞭箠,民生涂炭,此其为心何如也?夫今天下水旱频仍,倭虏未服,民穷财乏,难以措置者,正由世蕃父子贪淫过甚,为官者势必剥民脂膏,空人皮骨,以奉彼之欲,以偿己之费而后已。夫是则民奚以不贫?民贫则国奚以得富?皇上俯纳臣之愚忠洞察逆党,如果臣言不谬,将嵩等或令退休,或加之显戮,或斩世蕃之头悬之藁竿,以示天下万世,为臣子不忠不孝者之戒,则天下之人,有不稽首称快,仰颂圣明者未之有也,如或臣言不实,则原斩臣之首,亦悬之藁竿,以谢世蕃父子,以为天下万世言官欺狂之戒,则臣虽在九泉,亦无憾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