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章 陈华锦绣文章三篇

陈华报上自己要求去工作的地方弘文馆,老李也没立即答应,毕竟能够进入弘文馆的哪一个不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陈华有几斤几两老李还没摸清楚,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可不是发生在老李这种贤明的君王身上。他怕将陈华送入弘文馆中,陈华会败坏了弘文馆的威名,同样也是在败坏他老李的名声。



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虞世南,孔颖达,于志宁,许敬宗,这些人都是弘文馆学士,哪一个不是受人尊崇的文豪?天下学子都以进入弘文馆为人生目标,要是老李突然就安排了一个放佛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陈华进入弘文馆,肯定明天上早朝的时候,整个朝堂都会吵成一团。



“你想进弘文馆,至少得向天下人证明有这个实力。”老李还是非常体谅陈华的,沉吟了会儿,道:“史书典籍你会多少?诗词歌赋你又会多少?文章、书法、画工,是否能够信手拈来?”



唐代的弘文馆,就好比华夏国的北大,岂是随便一个人跑去北大教务处说要当北大的老师就一定能成功?



不自量力的行径就是在闹笑话,老李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他是严格在执行弘文馆学士的招聘程序。





老李的意思就是让陈华展现实力,也就是所谓的笔试了。陈华的毛笔字写的太扭曲,但他又不敢让老李代笔,这地儿就只有他、老李,还有一个小太监,李世民身边的太监肯定有两把刷子,陈华的主意就打那小太监身上:“不知这位公公如何称呼。”



“小姓高,陈公子叫某小高就行。”小太监细声细气说着,他白面儿粉脸,还真像个豆蔻年华的女子。





“圣上不妨让这位高公公代笔记下小民所述,看能否进入圣上的弘文馆中。”





“准奏!”李世民也想看看陈华如何写出锦绣文章。





太监小高立刻放下手中的火枪,找来笔墨纸砚,他常年在李世民身边熏陶,毛笔字自是不像他面貌如此生涩年轻,他执笔看着陈华,耳朵竖了起来,放佛不想遗落陈华说的每一字一句,道:“还请陈公子绣口道出锦绣文章。”





陈华想了想,沉声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开头一句,乃是七律诗的格式,他这是在写诗了,而且开头就是意境宏伟的构架,这诗绝对是上上之作。





太监小高情不禁赞叹了一句“好诗。”便开始均墨写下!





别人的马屁陈根本无暇理会,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是技压整个全唐诗啊。他继续念着下面的内容,道:“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陈华念了极快,就好像信手拈来,完全不用推敲思考,更胜陈王曹子建的七步作诗,就连落笔如飞的太监小高都快跟不上陈华的节奏。



见太监小高写的吃力,陈华将速度减慢了下来,在念到“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时,陈华的声音戛然而止。太监小高刚好将整篇全部写完,他没有忙着甩了甩自己酸痛的膀子,而是带着崇拜的眼神盯着自己写下的诗,全诗三十六句,句句成景将春江花月夜的美色娓娓道出,这绝对是一首绝句,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



“陈公子高才!”这是太监小高给予陈华的评价,他甚至觉得当自己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就该扇自己两耳光,太不会拍马屁了,单单这一首诗,明日传遍长安,陈华就成了诗圣,那不是高才,而是天才!



“看来自明日起,大唐朝又将出现一个大文豪。圣上万福,天佑大唐!”抄录完陈华所念的诗后,太监小高拍着马屁向李世民进献道。李世民虽然没有拍手叫好,但长年侍奉君王自然察言观色就能看出圣上欣赏这首诗。





陈华谦虚一笑,因为他看见了李世民眼中稍纵即逝的欣赏:“还请小高公公再代笔片刻。”



“陈公子还要写?”太监小高不敢相信地看着陈华,这一首诗已经够了,难道他还要再写一首?





陈华点了点头,意思是他还没写够,将小太监的惊讶抛却脑后,转而念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陈华在念出他第二篇文章时,小太监已经忘记了快速记下,反而是李世民提醒说了句“记下”,小太监才慌忙换了一张纸认真执行命令。





陈华把韩愈的《师说》完完整整背诵一遍,改动了几个地方,就成了一篇陈华所写,劝人学习的文章。



武能立国,文能安邦,这个道理李世民懂,自从他登基之后,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尤为突出的就是科举制度,打破了世袭垄断让寒门学子有一跃龙门的机会,但改革的成效并不突出,除哪些门阀士族外,普天之下,读书人太少,有得甚至以为读书无用,还不如学的一身本事建功立业,而陈华的这篇文章,无疑在理论上支持李世民加大科举改革的决心。





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读书有用,要让他们知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有陈华这篇文章足够。





在陈华念完《师说》之后,李世民心里还想着,等会儿让人把虞世南请来,将这两篇文章从新抄录一遍,然后定制成册,发往天下所有学堂以供学子学习。



单单凭陈华这两篇文章,绝对可以入驻弘文馆,他正准备宣布让陈华去弘文馆当学士。那料到陈华却再度开口:“小高公公,还请再为代笔。”



“什么?你还要写?”这次说话的是李世民, 他认为陈华连续写了两篇锦绣文章已经足够了,没想到陈华居然收不住手,还要继续往下写?



寻常人有一篇传世文章已经足够,陈华已连续写了两篇,仍旧还要往下写?他还要写什么?还有什么能够让人震撼的文章没有拿出来?



李世民暗暗期待,因为老李已经很久没有见过有写的如此之好的文章了,自从大唐朝的文学巨擎李纲逝世之后,普天之下,没有谁再成为第二个李纲,眼前陈华的眼神中,颇有李纲执拗的样子,说不定假以时日就能成为继李纲之后第二个文学巨擎,他想看看这年轻人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是连续写一篇文章出来,还是接二连三的写,老李不再出声,而是挥了挥手,让小太监取出纸继续代笔。



陈华也不藏拙,自然而然念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怀,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陈华念的是《阿房宫赋》,他每念一句,李世民的眼神就愈发炽热。



当陈华念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老李猛地一拍龙椅边的扶手,颇有激动地站起来:“好文章!”





他给予了生平最高的评价,陈华这篇《阿房宫赋》不是写给别人的,而是写给统治者的。



这是一篇带有教育目的的文章,但辞藻优美,文字精炼,乃是不可多得的罕见文章。更为重要就是,他借助秦朝的灭亡教训,以此来提醒统治者切勿骄奢淫逸,否则秦朝的灭亡就是前车之鉴。





一首诗,两篇文章,皆是可以流传千古搬存在。陈华给老李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一个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居然就有如此丰富的见闻和文学底蕴?这样的人,似乎妖怪的不像话了。



一向以沉着冷静著喜怒不的老李终于露出喜色道:“锦绣文章三篇,才情更胜文纪。朕就允了你去弘文馆的请求。不过,朕有个条件。”



“圣上请讲!”





“你每日须得上早朝!这是朕特许,你不可拒绝。”





“我日!”陈华在心里把李世民的祖宗都骂了个遍,他就是因为不想上早朝才决定去弘文馆,最后自己还是没逃脱这条厄运。



“圣上,可不可以不去?”陈华试着在龙颜大悦的时候,小小的抗旨一下。



“不可以!”老李回答的异常坚定。“除非你能找个说服朕的理由。”





陈华耸了耸肩,他有理由说动老李吗?





答案是没有!





老李哈哈哈大笑,他非常满意陈华屈服状态,这才是受他控制的棋子,无论是聪明的人,他只需一招就能够把你制服,这就是君王的驭人之道。
更多

编辑推荐

1烽火英雄
2南明风雨
3靖康志
4列强代理人
5天下第一青楼
6重生之金三角风云
7兴明
8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9狗头军师
10赝品太监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民国江山

    作者:醉非酒罪  

    架空历史 【已完结】

    民国初年,兵祸不断,硝烟蔽日,江山血染。前朝帝王将相的后裔纷纷脱颖而出,群雄逐鹿、揽辔中原、争霸民国,蒙尘的传奇慢慢揭开。一位没有被载入史书的风云人物;一段被民国政府刻意隐瞒的历史……遥想前朝岁...

  • 天下之逐鹿中原

    作者:子非鱼83  

    架空历史 【已完结】

    十载磨砺,剑锋所指,血流汪洋。逐鹿天下,纵横捭阖,所向披靡。这是一个虚拟的时代空间,你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乱世争霸的游戏,一个孤儿从一无所有开始,走上了他逐鹿天下的旅程,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自己的...

  • 愤怒的子弹

    作者:流浪的军刀  

    架空历史 【已完结】

    夕阳西下,一个秃头龅牙三角眼的老男人,端着一碗被落日晒得温热的啤酒,就着几颗干瘪的花生滥饮。俗话说,酒壮怂人胆。那老男人喝得多了,也就就着酒意口沫四溅的吹开了牛皮。本书以一种另类的思维模式,深刻...

  • 抗日之痞子将军

    作者:荒原独狼  

    架空历史 【已完结】

    他是镇上有名的痞子,娶媳妇强取豪夺,名声糟透,却在婚礼当天被强拉去当壮丁,被迫成了一名军人,从此走上了不一样的征程。从地痞流氓到抗日将军,他步步蜕变,鬼子说他太阴险,国军说他太叛逆,百姓说这人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