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维经斯基花甲之年病逝莫斯科

  维经斯基和马林交替着在中国工作:

  维经斯基先来中国,帮助各地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他回苏俄了。马林前来中国,帮助中国共产党召开“一大”。

  当中国共产党“二大”召开时,马林和维经斯基都在莫斯科。

  马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三大”,然后于1923年10月离华赴苏。

  维经斯基奉共产国际之命来华,接替马林,出席了中国共产党“四大”和“五大”。

  维经斯基穿梭一般,往来于中苏之间:

  1923年11月离开莫斯科,来到北京、上海,12月又返回莫斯科。

  1924年4月来华,1925年3月返苏。

  1925年5月来华,1926年1月返苏。

  1926年6月来华,1926年11月返苏。

  1927年初来华,1927年6月返苏。

  维经斯基先后六次来华,沟通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联系。他比马林在华的工作时间更长,是共产国际内的“中国通”。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壮大,维经斯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维经斯基态度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跟他的合作关系是比较好的。

  他写了大量的文章在苏俄、在中国发表。他是架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一座桥梁。

  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维经斯基被共产国际看成在工作中犯了重大错误,调离了中国。

  回国后,维经斯基不再在共产国际工作。他担任了全俄农业合作社园艺中心副主席。

  此后,在1932年至1934年,维经斯基担任过红色工会国际太平洋书记处书记。

  在1935年,他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共产国际“五大”。

  也就在这一年,他被授予经济学博士学位,成为教授。

  从此,维经斯基长期从事于教育工作。

  不过,他仍时时关心着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写下许多关于中国的文章。

  1947年,苏联莫斯科东方出版社出版了维经斯基所著的《关于现代中国历史的讲演(1918年—1924年)》一书。

  1950年,莫斯科《真理报》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争取国家独立和民主斗争中的中国共产党》一书。

  1953年,在《莫斯科东方科学研究所文集》第7期发表了他的《论东方国家的人民民主制度》一文。

  也就在这一年,维经斯基病逝于莫斯科,终年六十岁。在马林、尼柯尔斯基和他三人之中,唯有他属“正常死亡”,寿终正寝。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