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第二届青年学科研究会年会学术讨论综述

  全国共青团院校青年学科研究会于1994年11月2日至6日在浙江省团校召开第二届年会。参加这次年会的有来自17所团校的36名代表,会议就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问题、青年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团校青年学科的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一、关于青年价值观的现状及导向

  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问题中,青年价值观的现状和发展趋向引起了与会者广泛的兴趣和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青年价值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是改革进程中社会现实变革的产物,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来分析和看待这一现象,看到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同时也指出,应注意青年价值观方面出现的某些偏颇和有害的倾向,需要研究和引导。

  1.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与会者提出,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问题。在这个核心问题上,一些新闻传媒界散布了一种模糊观念,客观上对青年产生了误导。社会上部分人对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和个人利益缺少自觉的把握,陷入过分强调自我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的偏颇。许多人还是接受了潘晓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口号。这是一种偏颇。实际上,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也并非宣扬个人价值凌驾于社会价值之上。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就指出:“无论是在繁荣的黄金时代或混乱的时代,亚洲社会从未把个人价值放在社会价值之上。社会始终都比个人重要。我想,这就是把亚洲人从极大的苦难中挽救出来的价值观。”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价值观标准,不应低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水平。舆论导向应坚定地把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作为主旋律。

  2.关于青年择业中的“跳槽”现象

  与会者提供的论文专题探讨了青年择业中的“跳槽”现象,认为,青年择业跳槽的价值标准应是人生价值与职业价值的联合体,应引导青年树立科学择业价值观,要有专门机构的指导,要从自身条件出发,防止出现盲目的跳槽流动。

  也有来自开放前沿地区的与会者认为,“跳槽”现象反映了青年价值观的变化。在广东,跳槽已根本不作为一个问题,已是司空见惯,家常便饭了。青年择业跳槽,是经常地跳,不断地跳,随便跳,也有的分层次地跳。跳槽者主要是国有企业的职工,认为现有国有企业没有真正体现“自我”的价值。认为,国有企业赢利、亏本皆体现的是集体的价值,而不是个人的价值。跳槽不是单单为了金钱,更重要的是实现自我价值。这部分青年人跳槽后经常挤时间学习,学电脑、学新技术,比念大专时更加勤奋。对于这一复杂的现象,应进行细致分析。

  3.金钱不应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与会者指出,部分青年中存在的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突出的是社会传媒的导向。社会传媒对于“富婆”、“大款”的宣传,起了反面的作用。在某些省市,以享受为主要生活目的人大都是一些“大款”和暴发户,被称为“文化快餐”的刊物、作品,充满了色情和暴力,而其核心是围绕着金钱。与会者指出,应该划清金钱起作用的合理范围,防止用金钱衡量人生价值的倾向。金钱不应该进入党政生活、司法、新闻、人际关系等领域。在我国,人的价值体现在社会贡献上,而不是占有金钱的多少。

  4.注意实用主义对青年价值观的侵蚀

  与会者指出,近年来实用主义倾向对青年价值观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实用主义的两大标准:对我有用即真理,现在有用即真理。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不能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并且易于削弱人们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它把青年引导到只顾自己、眼光短浅、情绪躁动、视理想信念为儿戏的地步。所谓“不管什么主义,自己得到好处才是好主义”便是这种思潮的产物。在发达国家,实用主义可能会起到麻痹群众、维持社会安定的作用;但在发展中国家,实用主义只会涣散民族凝聚力,滋生民族虚无主义和失败主义。

  还有的与会者认为,社会导向讲成功的结果多,忽视了成功的过程,就会造成忽视道德的现象。这就会导致搁置道德、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第三代青年曾关心夫妻白头到老,这是对终极目标的关心。而今日青年不是这样,他们唱着“让我一次爱个够”,“今宵多珍重”,顶多关心到“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这是对终极目标的淡漠,对眼前享受的关心。

  青年价值观是青年社会行为的源泉和动力,是青年成长的方向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应继续深入调查研究,不急于作出简单的结论,要在实践中加强对青年价值观的正面引导。

  二、关于青年思想教育的新视角

  与会者从各个角度,联系当代实际,提出了青年教育的新看法。这些看法,对于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关于当代青年思想的基本特点

  与会者提出,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使青年有了较强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成才意识。这是与四个现代化建设一致的。但同时也应看到当代青年中也存在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倾向,如重自我而轻社会;心理不平衡;否定心态,不求进步;困惑心态,担忧社会前途、共青团的地位。

  还有的与会者指出,对当代青年思想状况的评价应避免极端主义的做法。简单否定,认为当代青年道德滑坡,是不符合实际的、片面的。同时,盲目夸大青年特殊性,鼓吹代沟不可超越,认为存在即自然,又会堕入“不可知论”和“教育无用论”。应把握“青年是社会的产物”这一基本观点,以发展的、唯物辩证的观点看待青年。要肯定青年进步的主流,同时研究教育失误给青年带来的严重后果。

  与会者指出,在把握青年思想基本状况的时候,要区别青年主体群众与少数喧闹的泡沫人物的关系。喧闹的泡沫人物尽管在传媒界闹得不可一世,但他们仅仅是“泡沫”,根本不代表青年主体。不这样认识,就会歪曲了青年思想的基本状况。

  2.重视利用大众传媒教育青年

  与会者指出,在大众传媒中,电视的影响最大。青年教育要造成影响,就要利用这块阵地。近年来,某些省市青年研究工作者,利用电视,已推出了“青年大世界”、“家庭文化系列”等专题;还有的利用广播,开创了“蓝色港湾”、“让我们走进健康”等节目,收视、收听率都较稳定,效果较好。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应更大胆、更主动地取得与大众传媒的联合,利用这个现代化的手段,为青年思想教育服务。

  3.思想教育与解决物质利益相结合

  与会者指出,思想教育不是万能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更是如此。必须在思想教育的同时,正确地解决青年的物质利益问题;不解决后者,前者也会处于被动状态。只讲奉献,不给待遇,难以服人。在大西北艰苦地区,有许多贡献了自己青春的沿海省份的人,他们如今是“献了青春献子孙”。但用这个口号要求他们的子孙则不能奏效。这些地区的青年,不仅是“孔雀东南飞”,甚至“麻雀也东南飞”了。不解决他们的物质待遇问题,教育青年扎根西北,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在引导青年接受教育时,也要注意在物质利益上加以配合。

  4.增加青年参与的教育环节

  与会者认为,青年思想教育,不能坐而论道,要增加青年参与的教育环节。有的与会者介绍了在引进学生参与教学环节上进行的改革。通过青年学生的参与、实践,教育者启发了青年主动受教育的积极性,增加了青年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消除了他们走向社会的恐惧感。要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这一环节,把课堂内外的活动与青年学生参与结合起来。

  5.增加对青年的人格教育

  有的与会者认为,青少年教育的出发点不应单纯从思想政治的角度出发,还可以从培养健康的人格出发。在现实中,由于忽视人格教育,经常会培养出一些怪人、精神病人。有些人心理脆弱,影响成长与工作。针对青少年心理疾病增多的趋向,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格教育、挫折教育。还有的与会者指出,由于忽视对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带来了许多不好解决的问题。单从思想政治角度引导,显得苍白无力。应该在青年少年教育中增加入格教育。

  6.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原则探讨

  在教育内容的设计方面,与会者提出,应考虑到国家和社会需求、青年思想实际、社会文化系统的影响三个方面,应体现持续稳定的原则、针对性原则、时机性原则。

  还有的与会者提出,应正确把握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几个辩证关系。例如宏观教育与微观教育的关系,应强化微观操作性、实施性这一方面。再例如眼前有用与长远有用的关系,不应以青少年眼前有用为局限,而重在为青少年未来适应社会、健康成长服务。

  三、青年学科的现状与前景

  1.青年学科的现状喜忧参半

  与会者反映,有部分共青团院校青年学科有萎缩之势。这主要表现在有些院校砍掉青年学科的某些课程,破坏了青年思想教育学科群的整体结构。还有的院校大专班生源枯竭,青教系名存实亡,教师队伍的稳定成了问题。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个动向。

  另一方面,共青团院校青年学科也有新的进展和开拓。不少院校,适应形势,拓宽领域,增加了活力。在这些院校,青年学科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教材在进入第二代的层次,招生分配都出现了令人高兴的局面。正如中青院袁天锡副院长在会上讲的,一窝蜂似地做事不是好现象。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能让大家都去当经理。现在有些下海的教师已开始回归教学科研岗位。大学生的经商热也已成为过去,他们要求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潜心读书,这是个大好事。一个走上正轨的国家,各部门人员的分布应是均衡协调的,总应有人来从事青少年教育事业。相信大家会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发展好形势,取得学科教学、科研的更大成绩。

  2.拓宽青年学科的受教育面

  与会者指出,过去我们只重青年干部教育,对一般青年教育不够重视。放弃了对青年群众各种人才的培养,是造成青年学科萎缩的主要原因。应当扩大适应面,重视青年教育这一领域,引入相应的新的学科知识,振兴青年学科。

  3.界定青年学科的范畴

  与会者指出,现在青年学科范畴不清。它到底属于青年学,还是思想教育?前者属社会学范畴,后者属政治学范畴或教育学边缘学科。目前很难界定,可作为一个研究课题。

  也有的与会者认为,青年学科的本质是有青少年教育特色的思想教育学科。它吸收各基础学科(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组织学、社会学等)并将其融人青年研究。它是一个开放的边缘学科,一个研究领域。

  4.编写应急的青年学科教材

  在交流中,与会者一致认为,应进一步解决原有青年学科教材交叉重复的问题,积极组织力量编写新教材。新的教材应有更高的理论水平,更严密的体系建设。新的教材应妥善解决好理论与操作技能的搭配,具有新面貌。

  5.青年学科研究应该务实

  与会者指出,在近年来的青年研究中,许多学者调查研究、理论攻关,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有些文章以西方观念来分析问题,发表了一些出格的论调。另外,部分青年研究者,还出现了盲目追求时髦的倾向,把一些原本清楚的名词,故意搞成谁也没有听说过、谁也无法界定其含义的“新名词”,这种浮华的文风和华而不实的玄虚做派不符合社会需求。青年学科同仁应摒弃这种毫无积极意义的“标新立异”。

  6.青年学科应与跨世纪青年两个文明工程相结合

  团中央提出的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青年人才工程,是全国青年工作的中心任务。与会者认为,青年学科要紧密围绕这一中心工作,联系实际,及时准确地研究和反映这个中心工作中的新现象、新经验、新问题,为两个文明工程贡献应有的一份力量。

  这次年会的学术讨论,为将于1995年召开的第七届全国青年工作理论研讨会奠定了基础。

  (原文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