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艰苦奋斗:兴旺发达的支撑力量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就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在今天的新形势下,为什么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怎样认识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特性?青年学生应怎样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发扬这一精神?这是摆在每一位大学生面前的十分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为了加深同学们的认知和理解,本刊特邀三位专家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时代呼唤这样一种精神力量为什么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要特别强调艰苦奋斗的精神呢?这是十六大奋斗目标的要求,是国情所决定的,也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切实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一系列历史性任务,我们必须要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力畺。

  李捷:为什么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强调艰苦奋斗的精神呢?这是时代的呼唤,是党和国家事业的要求。

  大家知道,党的十六大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大会。这次大会的历史意义,简单地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确立了一面旗帜,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同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二是坚持了一条道路,就是邓小平同志开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确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四是产生了一个班子,就是奋发有为、朝气蓬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这样一种新形势、新情况下,要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一系列历史性任务,就必须要有一种精神。

  我们都学习了十六大报告,大家一定会注意到,十六大报告开篇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叫做“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报告结尾又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报告首尾呼应,就是在呼唤一种意识,在大好形势下,不要让胜利冲昏头脑,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十六大结束后,胡锦涛同志又在西柏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两个务必”,强调艰苦奋斗精神,把艰苦奋斗精神同民族、国家、政党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曹分田:为什么今天仍然要特别强调艰苦奋斗精神?从国情上看,从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要求看,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现在总体上实现第二步目标的小康有三个特点:第一,是低标准的。2002年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还属于中下收入国家水平。按照十六大的目标,到2020年GDP翻两番,即达到36万亿元人民币(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过4万亿美元),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任务是很繁重的。第二,是不全面的。目前,我国的小康还处于生存性消费阶段,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刚刚越过小康标准的底线,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才刚刚人围小康标准。未来20年,我国居民将获得发展和享受资料的较为充分的满足,获得政治、精神生活更为充分的满足,获得优质生态环境和个性自由方面更为充分的满足,不艰苦奋斗是得不到的。第三,是不平衡的,这包括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个人收入分配之间的不平衡。特别是中国广大农村,它的生活条件、生产条件,要再上一个新台阶,除了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必须要有一种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究竟怎么才能富起来?就是要靠科技兴牧,科技兴农、兴办企业,发展工业化,走城镇化路子。西部的发展需要国家扶植,需要富裕起来的地区支援西部开发,但要想彻底改变面貌,还要靠当地政府和人民努力奋斗,靠西部地区老百姓自己改变当地的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要靠自己奋斗。中国小康社会的实现,关键在农村,需要全国人民包括亿万农民共同来艰苦奋斗,这种精神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成功背后必有拼搏和奋斗

  在中国的土地上,成功的企业、单位和人士往往都有一部艰苦奋斗史,国际上一些大显身手的人物,其成功离不开聪明才智和奋斗。而那些丧失了艰苦奋斗精神的人,最终的结果将导致堕落和失败。

  曹分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深刻感受到在成功背后,蕴含着一种奋斗精神。著名的农村先进典型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谈到他的财富观时,特别强调“财富就是艰苦奋斗的结果”。他经常教育华西人,要不断地创造财富,才能拥有财富。华西村遵循的10个字是“艰苦、认真、创新、奋发、有为”。从改革开放到2000年,华西村累计交税3.96亿元,2001年人均交税8万元,2002年人均交税9.2万元。华西村为了帮扶中西部地区农村致富,已投资1亿多元。从2001年开始,又两次将周边10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从1995年到现在,吴仁宝本人则将上级批准发给他的累计3000多万元的奖金全部留给集体。吴仁宝的财富观,可以说是建立在艰苦奋斗的思想基础上的。其实,国际上一些大显身手的人物,也都是靠奋斗来取得成就的。例如,从34岁起进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日本人藤森义明,奋斗了16年,今年1月被任命为该公司亚洲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此前10年中,他负责的亚洲地区的营业额由3亿美元上升到200亿美元。他追求的目标就是挖掘新的业务发展机会,而聪明才智和奋斗精神,则是他采摘丰收果实的本钱。

  李捷:很多事实说明,弱者要变为强者,必须靠艰苦奋斗。任何一个有才能、有才华的人,包括出生在名门望族、富裕家庭的人,他要想成才,就要奋斗,一味贪图享乐是成不了大器的。

  刘书林: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成功的企业、人士往往都有一部艰苦奋斗史,离开艰苦奋斗则将一事无成。除非特殊的人物,不是经过自己的奋斗追求到了某些地位和利益,但最后的结局是不好的。

  曹分田:我们都知道原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因受贿罪、玩忽职守罪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他在监狱里忏悔,讲了堕落的四个教训:放松学习,放松思想改造;过多地与不法商人老板搅在一起;放松了对亲属的管理;

  最后一个是因情而动,堕入情网,把艰苦奋斗这个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作风丢掉了,把这种可贵的精神完全丢失了。从这个反面的例子可以看得出艰苦奋斗的作风一刻也不能丢失,今天仍然必须强调这一点,牢记党的宗旨和坚持艰苦奋斗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只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和革命品格;而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更好地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共产主义的崇高事业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丧失了这些根本的东西,就是背叛,就会堕落。

  李捷:我们强调艰苦奋斗,还有一个重要的国际背景,这就是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当今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什么是综合国力?首先是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综合国力的硬件部分。但是,综合国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的部分,这就是民族凝聚力。这是综合国力的软件,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增强民族凝聚力,就必须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民族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青年人就不会在享受着丰厚的物质成果的同时,在精神世界里出现“文化空虚”、“文化沙漠”,就能够在物质条件比较好的社会条件下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就能够把个人奋斗同民族复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飞跃。

  刘书林:现在人们充分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好处,这个时候强调艰苦奋斗非常有意义。在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即使不强调艰苦奋斗,人们客观上也必须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和学习。而今天不强调这一点,很多人就不自觉了。应该教育青年提高这种自觉意识,生活条件好了,容易丢掉艰苦奋斗作风,丢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就等于丢掉了自己一部分的生命力。老一辈的革命家、教育家都懂得这个道理,毛泽东说年轻人要到大风大浪当中去锻炼,就是要经历风雨,就是要有一种主动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时代赋予艰苦奋斗新的内涵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必需的一种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着的,也要与时俱进。在新世纪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多彩,不断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

  李捷: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敌强我弱、异常艰苦的情况下,靠着正确的指导思想,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从井冈山精神到瑞金精神,到延安精神,再到西柏坡精神,一条红线贯穿着我们党的奋斗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没有抛弃艰苦奋斗的精神,正如邓小平同志强调的:“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今天我们都讲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的实质是什么?除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如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同样体现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讲的:“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局面。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

  我们体会到,艰苦奋斗精神也应有与时倶进的时代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把它往前推进。我们曾经塑造过一个延安精神,那是在艰难困苦的战争时期,它的核心内容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当然延安精神还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但是最基本的东西还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今天,我们又塑造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讲艰苦奋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现代化建设中,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甘于奉献、敢于奋斗的精神。没有这样一种精神做支柱,恐怕其他的东西都谈不上。对于广大的青年学生来说,怎样把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改革开放的事业中建功立业,这样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就丰富了。

  刘书林:在最近纪念学习雷锋40周年的活动中,也曾讨论到雷锋的艰苦奋斗精神。雷锋的艰苦奋斗作风是在国家当时的情况下产生的,不讲究任何条件,而是讲究劳动和奉献,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为国家作贡献,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雷锋当时穿带补丁的裤子,是为了节约资源,不奢侈浪费,他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作出行为判断的。雷锋没有错,然而今天要学习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就不能号召大家都去追求一种形式的东西,而要深刻领会雷锋精神的实质是什么,然后把这种精神与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扩展开来。雷锋精神具有永久的价值,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把雷锋精神挖掘出来,和时代的特征相结合。

  李捷:保持艰苦奋斗精神至少有四个层面的含义:首先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我们今天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不能贪图安逸,这是艰苦奋斗最基本的原则。古人有一句话,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很关键的,人必须战胜自我,贪图享乐、喜欢安逸是人的一个弱点,谁能够战胜自我,能够在生活上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这个人就会成长起来。第二就是工作态度,你是一种得过且过随大流的方式,还是要有一点拼搏、奉献的精神?在后一种工作状态下,就需要有一点毅力,有一点顽强拼搏的精神。第三个层面,是人内在的要求,就是要求自己要有顽强的意志力。这种顽强的意志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物欲横流的现象面前,怎么样把个人对权利的追求、对金钱的追求、对美色的追求等种种带有潜在危险性的欲望克服到最低的限度,同时,使真善美的东西得到更大的发展。第四个层面,实际上也是一种升华,就是一种精神境界。雷锋有一句话,就是“人为什么而活着”,这一点是最根本的:你说这个问题大,它可以上升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你说它小,也可以小到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着,同时也是为国家和民族而活着,这种精神境界就高大了。

  曹分田: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艰苦奋斗也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一是它包含着自强不息、追求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一种改变命运的精神。从生存到发展,到事业的成就感,再到对社会的责任感,境界和事业同时提升。二是艰苦奋斗就是不怕困难,有一种不折不挠的精神。三是勤奋工作,具体到大学生就是勤奋学习。四是还要有创造性。艰苦奋斗总是要解决新的问题,所以要开拓创新。五是节俭精神。今天提倡艰苦朴素好像与鼓励消费有矛盾,我觉得这个不矛盾。根据自己实际的生活条件来决定个人的消费,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来决定个人的消费,不是与别人攀比。从这几方面来看,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我们党把它看作是一种优良传统和作风,激励每一个党员干部以及青年从思想上都要有一种内在的追求。

  青年学生应如何看待艰苦奋斗同学们应充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性,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四有”新人。

  刘书林:具体到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关于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也引起了许多议论,但是,从根本上说今天的大学生非常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对这个问题,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是要敢于攻克学业上的难题,在学习上有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艰苦奋斗不光表现在吃饭、穿衣和日常的生活消费上,还表现在吃苦精神上。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科研中的一些难题,应该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去攻克、去解决。学校在德育方面应该设立这样的指标,就是表彰和鼓励那些为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进步,能够以艰苦奋斗精神去攻克难题的学生。

  二是要加强困难生和非困难生的交流。现在每个学校都有25%的困难生,这些困难生得到国家各种资助才能坚持学习,否则很难完成学业。要加强困难生和非困难生的交流。困难生应当从非困难生身上学习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下所形成的宽阔眼界、知识结构、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等等。而非困难生也要从困难生身上学习他们怎样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坚持学习的。比如在清华大学,你条件那么好能考上清华,他条件特别不好通过努力奋斗也考上了清华,这就说明他的这种潜能和生命力,要比非困难生更强一些。非困难生应该向人家学习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同时,在这种交流中大部分非困难生,能通过自己身边的困难生了解到我们的国情,了解不发达地区的情况。还有,同学们在生活中互相关心,你奉献爱心对人家好,人家也会在感情上回报你,这有利于校园中团结友爱氛围的形成。

  三是要把艰苦奋斗当作锻炼自己坚强意志的途径。现在很多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着一些弱点,有心理疾病。每年都有极个别学生自杀,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这些年轻人意志很不坚强,经不起一点困难和挫折。有人做过调查,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约占25%。人的意志的培养,靠享乐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通过艰苦奋斗才能增强人的意志,增强人的生命力。要树立一面旗帜,号召大家锻炼坚强意志。去年我们学校大抓学风,主要是抓学生迟到问题,抓了很长时间也纠正不过来。清华大学是以学风严谨而著称的,以前哪会出现这种事?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学校对学生未来分配的杠杆没有了,表现好坏和他将来的就业没有关系,学校对他的评价已经不能支配他的就业问题了。这是思想上松懈的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今天的学生缺乏一种严格要求自己的顽强意志。挺不住,为什么该起床却起不来呢?为什么做不到按时去上课呢?这就是意志问题。学风必须要整治,要建立一种健全的人格。一个追求成功的人,没有坚强的意志怎么能行?

  四是要看到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有限,上大学的青年毕竟是少数,应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钱只能用在刀刃上,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现在国家对高校的投资只占60%,剩下的40%,都得高校自己去筹措,这说明我们国家资源有限,办起这么多大学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虽然录取的比例越来越大,但还是少数,不是多数。所以应该珍惜这种机会,艰苦奋斗。

  五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应当把自己的成长和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把自己近期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联系起来。用江泽民同志的话来说,大学生应该是立志高远,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这才有动力严格要求自己,有动力来艰苦奋斗。我自己就是历经坎坷,在求学的道路上非常的艰难,我说我能吃苦得到了很多好处。年轻人需要从长辈人那里得到营养,认识受苦有什么好处。谁都不愿意受苦,但主动去以苦为乐会获得很多好处。我们大学生如果能经常这么考虑,眼光就拉长了,就不贪图眼前的享乐了。久而久之,就会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艰苦中磨炼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家都能艰苦奋斗,周围的氛围就好起来了。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寻求一些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让艰苦奋斗精神在大学生中生根发芽,让他们受益,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永远高扬的一面旗帜

  编者结语:今天谈论的艰苦奋斗,应该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永远高扬的一面旗帜。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的:“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

  也正如前面专家们谈到的,我们的改革开放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风险。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科技、国防实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仍然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而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青年的艰苦奋斗。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是与时俱进的,要与社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相结合。我们今天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要人们再去做“苦行僧”,再过清苦生活,也不是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我们所要反对的只是脱离国情、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个人经济能力的高消费和奢侈浪费。从物质层面看,艰苦奋斗要求我们的消费要节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和个人的收入状况相适应;从精神层面看,艰苦奋斗是指不畏艰难困苦、锐意进取、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为人民利益甘于奉献的思想品德。这样,艰苦奋斗就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充实了新的思想内容。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作为青年人,说到底还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苦乐观和幸福观,这不仅仅是为了确立对幸福和快乐的正确理解,更是为了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勇于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懂得艰苦创业,锐意创新,乐意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艰苦的环境中经风雨受锻炼,为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而建功立业。

  (原文发表于《时事报告》大学生版,1997年第1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