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青少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要实现大众化,就是要使全国的男女老少特别是青少年普遍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普遍地具有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修养。这样才能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基础。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共同理想,我们的和谐社会,我们的全面小康的指标,是不能实现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有很重要的几个要点,是需要全党全民来理解的,这也包括我们对青少年的教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这30年来,对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有人认为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它的本质表现是什么?却未必自觉地认识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前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就是因为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体现了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的特征。我认为,这个论断是我们党几十年来最终作出的一个非常精辟的准确的论断。这个论断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它的特点就是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的特点。

  为什么没有早些提出来,现在才说?不是这样的。严格讲,早在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之前就讲了,实际上,邓小平1979年3月30日在《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就提出了。

  这四项基本原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我们多次强调、长期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这四项基本原则,划清了中国的改革和苏联、东欧的改革的根本界限。也就是说,这四项基本原则所体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使得中国的改革有不同于苏东国家的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中国特点、时代特征的结合,既体现它的特点、又体现它的本质。

  重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提出来的历史使命。我们现在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追求,这有宪法和党章的规定。我们把这样一个理想,变为一个具体的目标,就是再过二三十年我们将要达到的全面小康的指标,再过二三十年我们将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到那时候,根据中央设计的目标,人均产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什么概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加上我国到那时的15亿人口,这就意味着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总量,将占世界第一,而不是世界第二。到那时候,任何外国敌对势力对中国的经济制裁和外交封锁将化为无效,同时说明我们中国人现在面临的两极分化的问题、贫富差距的问题,缺少劳动保障、缺少医疗保障、缺少失业保障、缺少各种社会保障的局面,到那时候应该有基本的解决,也说明我们中国人所忧虑的现在大部分人连一套普通住宅都买不起的困难将化为乌有。一句话,到那时候,我们就会看到社会主义自身的优越性,从现实当中不断涌现出来,而不是像今天这样有一部分需要我们用嘴说出来。到那时,现实就会告诉大家,就数这个制度好。

  这样一个顺利发展、主动发展的时机,经过我们20多年的努力就会到来。这样一个前景是非常吸引入的,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关键性步骤。但是越是接近这个目标,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就越是频繁。任何一个微小的工作和进展,他们都要进行拼命的干扰和破坏,或者对我们内部进行走邪路的误导。他们误导我们的干部,误导我们的青少年,想在我们的后代身上做文章。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候,机遇很大,风险也很大。

  那么在这二三十年里,胡锦涛同志任职期满之后,我们至少还需要三个新的领导人上台执掌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未来的这三个人,如果有一个,像我们历史上的赵紫阳一样,甚至像苏联的戈尔巴乔夫那样,我看我们国家的一切都泡汤了。那时候,中国的命运不会逃过苏东剧变的结局。如果那种结局到来,对于中国人来说,还落不到苏联和东欧的那种状态。如果出现那种意外的情况,会怎样?请大家阅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1页。在那里,邓小平同志说,中国如果再乱,搞得共产党不起作用了,改弦更张了,就会是一个内战的局面,就会是一个血流成河的局面,就会是一个交通中断、经济崩溃的局面,就会是一个难民不是百万、千万,而是成亿地往外国跑的局面。那将是一个世界性的灾难。这就是邓小平的预测,一个高龄的最高层次领导人作出这样的预测,这是值得所有中国人尊重的。

  我们决不能落到这步田地,决不能让那种改弦更张、改变社会主义方向的人上台执政。但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呢?任何个人都没有这么大的本事。但是我们也不是没有工作好做。唯一的工作,唯一能够确保我们的命运、确保我们民族复兴的命运能够达到我们理想境界的措施,就是党的十七大号召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每一个男女老少、每一个青少年如果懂得下面两句话,就算懂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句话:我们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继续向前推进,我们中国人再过二三十年就要过上好日子了。这句话是最起码的。第二句话:如果有那么一个自作聪明、自作高明、自作开明,上台以后改变党的基本路线,特别是改变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人,他就是历史的罪人。如果我们中国人能够明白这两句话,我看中国的风险就大幅度降低了,中国人的前途也就越来越明晰了。

  这就是我对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性的认识。

  二、30年来青少年思想发展的简要脉络

  30年的社会变革,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对青少年的思想必然产生重大的影响。青少年30年之中的思想发展的脉络,可以做这样一个简要的回顾。

  1.改革启动时短暂的震荡阶段

  改革的启动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震动,造成1977—1979年整个社会思想的调整和教育方面的调整。一些学潮表现为对现实不满的冲击,性质与“文革”时期根本不同。由于是从纠正错误开始,社会上出现并流行一种伤痕情绪。年轻人比较积极地进入轨道开始成长的状态,高校1977年开始恢复招生,大中小学教育很快走向正轨。从这个阶段开始,以解放思想的氛围为主。

  2.改革启动后短暂的震荡阶段

  即1980—1984年。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讲话发表后,年轻人结合“文革”的教训,一个争取民主权利的浪潮开始高涨,高校出现了竞选,人们议论的重点是争取政治权利的民主化,争取政治体制的改革。情况比较复杂。一部分人借西方思潮的引入,用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观来看待中国、规划中国,提出按西方三权分立的方法规范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竞选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极端的言论和趋向,如有人说“我们家祖宗三代都没有共产党员”,表示自己与共产党没有关系,应该当选。今天回顾起来,这是令人吃惊的,这对共产党的领导是极为不利的。

  这个时期的基本思想是很突出的,毕竟出现了一些正面的青年思想的主流。清华大学化工系1977届学生提出“干社会主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振奋了一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团中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不久,北京大学学生因为中国女排在香港一场比赛中获胜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得到了全国青年的认同。这些都是配合改革青年教育中出现的可喜现象。

  3.深入改革的困惑与宣泄阶段

  即1985—1989年。改革进入深化阶段。1984年,中共中央通过决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从此,改革从农村涌入城市,整个社会开始发生了极大变化。

  这个阶段出现的最大失误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薄弱了。在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时候,没有人告诉青年人社会之所以发生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当时,起码有两句话应该告诉青年人。第一句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有十多个,一块生活了40来年,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那些经验告诉我们的,是必须坚持的,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那些教训告诉我们,是必须改正的,不要重蹈覆辙。这就是为什么邓小平和毛泽东做的事有区别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在毛泽东时代,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我们不得不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我们党的大政方针,都是根据当时相对封闭的状态制定的,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们已经恢复了和美国的外交来往,恢复和新建立了与99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国门已经逐渐打开,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难道还要照搬过去在封闭状态时期我们党制定的那些方针政策吗?改变是必然的。就像外边的气温变了、气候变了,我们一定要根据气候和气温更换自己的衣服一样。国家的外部环境变了,就是外边的气温变了,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像换衣服一样,要作出适当的全面调整。这就是变化的第二个原因,也就是我们要告诉青年人的第二句话。当时,我们如果把这样两句话给青年人讲了,青年人就会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但是很可惜,我们在该讲这两句话的时候没讲,用邓小平的话讲,我们这十年的改革,经济形势的发展是好的,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薄弱了。

  由于没有讲这些话,年轻人不明白,所以就产生了很多的困惑。这五六年可以说思想困惑,学潮不断。1985年闹了“新九一八运动”,实际上是对开放环境带来的经济现象不理解、不满意;1986年底到1987年初的学潮,是对中国开展政治体制改革的速度不理解、不满意。一直到1989年,学潮最初的动态,是对我们党内少数干部利用权力搞官倒、腐败现象不满意,想急于纠正这些东西。但后来坏人一插手,变成了另外一个性质的政治动乱和风波。整个国家险些垮台,最后不得不出动军队解决问题。这实在不是上策,留下的副作用大家是知道的。但是不这么做,国家也就完了。

  这段时间非常复杂。一方面是改革的深化,一方面是教育的失误。虽然在这个时间段邓小平同志已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但还没有成为体系,还没有被我们着力加以宣讲,还没有进入课堂、进入教材、进入头脑。

  4.市场经济的压力与失落阶段

  即1989—1999年。20世纪最后十年,经过1990—1991年的教育和反思,我国在1992年春天以极大的魄力转向了市场经济的改革,这就带来了社会更大规模的急剧变化,这个变化超越了新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不单是我们的物质条件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仍然处于一个我们的理想信念没有解决好的状态。

  关于社会主义的教育,在八九风波之后,我们党总结了经验、教训,下决心要对全国的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好的主题教育。这个教育很有效,也给经历过那两年教育的那一代青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大量的思想教育走上了正轨,也是对1989年以前混乱的思想作的调整。但是由于缺少辩证法的思维,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景不长。在1992年全国加大改革力度转向市场经济的热潮当中,又把它丢掉了,又把这个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然中断了。我们国家已经编好的准备向全国发行的大中小学反对和平演变的教材突然废弃了。这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一个相当不科学的做法。它的消极作用很大。它不但使这一代青少年应该接受的反和平演变的教育中断,也严重地伤害了从事教育的这些干部和老师,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这是应该总结的意识形态管理的工作,不能突然这样又突然那样。看来在一个变革的社会里怎样把握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的管理是一个新的课题。

  从此以后,社会的急剧变化使青年人更加不可理解,但是年轻人并不像80年代那样以学潮来应对这个局面。有人为此感到很乐观,我说没有理由乐观,我们的工作还没做好,还得继续抓紧做好。

  5.新世纪权利意识的增长的阶段

  21世纪开始的七八年,是我们快速发展的一段时间,也是稳定发展的一段时间,也是比较注意慎重地逐步纠正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偏颇,注意了向着科学发展推进的七八年。在这七八年里,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大幅度的长进,有了大幅度的改革、改善。从社会上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建设工程,到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建设,都有了明显的加强和进展。

  上面这些内容,构成了我们整个30年是怎样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青少年的大致轮廓。我们应该有一个大体的回顾。这个回顾,总的来说,一个结论,就是我们的教育的方向已经明确,教育的内容逐渐科学化。虽然教育的方法很明确,教育的内容也很明确,但教育的效果令人堪忧。2003年,胡锦涛同志对新华社关于高校调查的一篇稿子批示说:我感到很忧虑,我希望经过几年的改革,抓紧这项工作,能有明显的改善。

  从宏观上讲,大体上可以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以来这么划分。如这么分,在整个80年代,那就是一个震荡和宣泄的阶段,改革的震荡,由于教育的失误,造成青年人的不理解而宣泄,虽然也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但没有取得实效,或者实效有问题。80年代主流是宣泄的,根源是理想信念有问题,如通过流行歌曲来宣泄。随着理想信念困惑的加深,许多人都出来宣泄。

  90年代,最初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后来又全力以赴地投入市场经济。这个状态使得我们刚刚开始的社会主义教育中断了,其实又重新回到了教育失误的轨道。后期有纠正,但工作改进是有限的。抓市场经济建设,大幅度加大改革的力度,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抓了,下工夫也比过去大了,但效果很难说到位了,从流行歌曲新的调子就能听出一点门道。90年代的流行歌曲已经不是80年代的宣泄,变成了怀旧,怀念一个人感情领域的一个小世界。这些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一首歌里都有一个美好女子形象,实际上她就是社会主义的理想的化身,中国自古就习惯于以香草和美人为象征,表达一种政治上的愿望。懂得了90年代流行歌曲的内容,就知道90年代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没有解决好。

  21世纪初的七八年流行歌曲有什么特点?难讲。变化太快,不知道谁是代表,但突出的声音却表现出的是年轻人权利意识的增长。如《我的地盘》、《蜗牛》等歌曲就是这种情绪。

  “诗言志,歌咏言。”最近30来年的青年流行歌曲,值得人们玩味研究,从中得出应有的启迪。

  三、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要在新的社会环境里进行,即我们的教育、德育面临新的挑战。如果无视这些挑战,我们的教育将是无效的。我想从江泽民同志概括过的我们社会发生的几个多样化来阐述这种挑战的情况。

  1.经济成分的多样化

  中国的私营企业,2000年是150万家,2007年已达到了500万家。同时,到2007年,民营企业创造的GDP占全国的65%,占经济总量的70%~80%,成为痉济发展最大的动力来源,已是解决中国社会就业的主体。这是《人民日报》的文章透露的情况。

  私有成分的出现和迅速膨胀,成为我们国家影响人们思想的最根本原因。在经济基础领域发生了变化,肯定是影响人们思想意识的最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就不再是一种声音。私有化使我们的舆论、宣传部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有共产党的组织在里面起作用。如南方一家美国参加投资的报纸,不断鼓吹美国人的价值观,不断攻击我们中国现在坚持的基本社会制度;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发表的社论中提出要“震出”一个新中国,说现在的共产党已接受了西方创造的所谓民主、自由、人权这些“普世价值”,要根据西方的需要实现“四个重建”,即重建中国的政治、重建中国的社会、重建中国的价值、重建中国的文化。说这种话,这还是共产党领导的报纸吗?

  但在经济成分多样化的环境下,必然会出某些成分的代表。这家报社,接受了美国人的资本,能不替人家说话吗?你怎能还像相信过去共产党领导的报纸那样来相信它呢?该多一根弦了,该多一种分析了,该对这种复杂的现象多一重认识了。

  在我们国内出版的刊物、报纸,经常出现大的问题,有的能够看到,有的还看不到,有的引起了注意,有的还没有引起注意,有的管得了,有的还管不了。如《炎黄春秋》杂志2007年2期公开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言外之意,不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错误的吗?不仅如此,还公开说根本就没有共产主义理想这么一回事,马克思、恩格斯都不相信共产主义,虽然年轻的时候信过,但晚年时都抛弃了,只有列宁、毛泽东相信共产主义的理想,所以这两人是极左。简直是一派胡言,实际上已违反了宪法。对这种刊物,管得了吗?管不了,因为后面有势力。

  所以,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6月25日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所坚持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对《炎黄春秋》杂志提出的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正面的回答。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使人们不再是接受单一的主旋律,而是要从各种不同的复杂的声音环境里,能够辨别什么是主旋律。这个难度相当大。

  2.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组织形式多样化的好处是活跃了社会生活,促进了民主建设,但也出现了管理和思想教育的盲区。有很多地方是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的教育伸展不到的,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有些地方在做试验,如在私营企业建立党组织。但有些试验是不成功的。

  3.就业方式的多样化

  这对整个社会的压力很大,对青年学生的压力也很大。人们之所以从幼儿园、小学就拼命竞争上重点班、重点校,考重点大学,不就是就业方式变化带来的吗?因为政府对人们的就业不再承担责任,不再对大学生包分配。分配不再成为制约学生的杠杆,一方面导致学校的学生教育不好解决,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又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同一个岗位,有多少人竞争!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稳定取决于消化就业压力的情况。

  由于青年人对就业不满意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很敏感,使经济问题转化成了政治问题。照此,能说改革成功吗?能说社会主义好吗?能说共产党好吗?青年人考虑眼前的利益必然是第一位的,就没有什么余力去接受理想方面的分析,市场逼得必须看眼前的利益,他接受长远利益的积极性、条件、可能性就减少了。这是很不利的。

  4.利益关系的多样化

  就业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各种关系、收入不同,必然导致青少年被划分成各种利益等级。现在各种等级与集团的利益和意识特别明显,争名夺利成为合理合法的事。这必然对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产成较大的压力。马加爵为什么杀人?是因为他承受不了社会更多的压力,在贫穷和同学的歧视中压抑地生活。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如何避免后来者伤人?这不是学校的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完全解决的。主要的还在社会方面的责任。

  5.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导致贫富差距过大。党十五大、十六大在分配领域发生理论和政策的重大变革,使小平同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本世纪末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实际上没有实现。情况变了。小平说拉开差距时,其实并没有拉开多大的差距;小平设计的缩小差距、往回走时,中央也作了努力,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加大个人所得税征收力度等等,但在这些方面作出的努力,与另一个方面敞开的口子相比,微不足道。这就是十五大开始、十六大明确的按劳分配与按资本、技术、管理分配相结合的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极大地拉开了贫富差距。这个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直到党的十七大报告,还说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

  6.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生活好了、丰富了,使人们充分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物质生活方面的好处。但现在,腐蚀人的灵魂的东西也多了。许多地方,是个模糊地带。这种环境对我们党的干部的诱惑因素大为增加。这种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低估,需要全面研究。

  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建立起对教育方法的新的认识和新的探索。在教育方法的更新方面,起码有这些基本原则是应该坚持的。

  1.教育的主客体互动平等的原则

  教育的主客体互动平等,才能产生效果,只背诵几个教条是不行的,摆出居高临下的架势是不行的,一定要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随时准备接受学生提出的疑问,如果讲得对,要表示虚心接受。这一点对教育者来说不容易,但必须这样做。这就是新的要求:在真理面前应服从真理。学生手里掌握了很多真理,他们的互联网的技术、接受新鲜信息的积极性、知识面扩张的范畴,都是我们中老年人不太好把握的,如果没有一个平等的姿态出现在他们面前,容易出现被动局面。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要弱化教育主体的责任,又不要忽视接受教育对象的教育的必要。这个道理毛主席早就讲过:要当好先生,先当好学生。

  2.由浅入深的渐进原则

  浅,是心理层面的东西;深,是理性层面的东西。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抓住心理层面的东西,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教育手段,帮助青少年提升到思想理论的层面。这就算由浅入深了。

  不宣布教育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有的时候,你没说这个活动是教育,实际上安排成教育的内容,倒是挺有效。有时候渗透性的办法也是比较好的,就怕搞运动似的,不行。

  你说我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好,这个礼拜这个月,我要采取几条措施,每天都是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把措施也订上去,这样效果不会好。他认为你在搞名堂,在搞运动。一定要细水长流,贯彻始终,经过长期的努力,可能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效果,渗透到他的思想里去,多渠道地逐渐地多方面地教育,才是可行的。集中灌的办法,肯定效果不好。

  3.真诚可信的原则

  要让人相信你说的社会主义道理是对的,你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真诚,表里如一。有的老师课堂上没讲明白,学生课下问他,他说你甭问我这个,我也不相信这一套。学生说你不相信这个你讲它干吗?他说我是吃这碗饭的,我教这门课,我不得不这样讲,但我也不相信这个。一句话就完了,证明你的教育效果等于零,甚至还有副作用,还不如不教育,教育了反而让学生反感了。鲁迅说:从水管出来的永远是水,从血管流出来的那就是血。出自真诚的东西,学生一听就感觉到是真的;不真诚的东西流露出来,学生很敏感地知道那是假的,就不信你。

  在思想理论研究领域的知识分子要有气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要正直,要坚持真理,不能没有原则、当风派。如果自己确实变了,那也是自然的,但必须整理变化的轨迹,要能从道理上讲清楚,如有人问怎么变的,要有根据,不能连解释都不解释,那是绝对不行的,不受欢迎的。涉及教育、信仰问题,不能老变,没弄懂的东西说不懂就行了,像变色龙一样变来变去的,是最让人瞧不起的。

  4.注重引导思潮,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三个地区的教工委书记,在发言中一致提出应从小加强普世价值的教育,要把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从小就吸收过来,不要当成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排斥。我第四个发言,而我为这次座谈会事先写好的文章,实际上就是批判普世价值的。中央已有结论。刘延东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批评思想界流行的所谓普世价值的思潮。

  鉴于此,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需要提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年轻干部提高素质的问题是这么说的:“年轻干部要特别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这太有针对性了。年轻干部都是过去的30年成长起来的。这30年,教育是有失误的,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再加上这30年来,我们从来没有像在毛泽东时代那样硬性地有阶段性地指示大家读马列的著作。不读,水平何来?这不怪年轻人,我们的干部理论教育需要反省。

  5.不断寻找新角度的灵活性的原则

  必须不断寻找新的角度新的切入点,才能有效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建立一个稳定的信仰。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又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总之,现在这种情况下,复杂的社会局面造成了人们思想的多样化、复杂化,用一种办法解决同样一个问题是不行的,必须用不同的办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必须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作为教师,要有不断更换教育角度的精神状态,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千方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1991年,我曾给北京二中提出入党要求的学生讲过一次关于社会主义好的课。由于此前已有多人讲过这种课且多无新意,学生开始抱着抵触情绪。观察到学生的情绪,我改变了原来的角度,于是宣布我今天的课从提问题开始,一共40个问题,8个问题一组,提完就走,并试讲5分钟,5分钟之后征求意见,行就继续讲,不行就走人。

  接下来,我就提了第一串问题:知道中国妇女为什么在旧社会要裹小脚吗?从什么时候开始裹的?怎么裹的?裹起来效果如何?有人反对过吗?反对的效果又如何?后来是怎么不裹的?为什么不裹了?就这样,我开始讲这堂课,并顺利地讲完了这堂课。

  讲完后,学生就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共产党一来,新中国一成立,没发一个社论,没下一个文件,这小脚一下子就消失了呢?我回答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里去找:无产者,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重复了一次的词是什么?解放。还应该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里去找,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一开头第一句就说了:“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落脚点在哪里?解放。我们国家的军队叫什么?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中国的小名叫什么?解放。我们常说解放前解放后,这个解放不就指的新中国的建立么?到处充满了解放,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宗旨,国家、军队的名称,都叫解放,妇女的脚还不能解放吗?这就是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自然而然的,还用发社论吗?还用强调吗?共产党一来,很自然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说,您说了半天,还是社会主义好了。我说,当然,这还用说吗?女孩子们低头看看自己这双天然脚,不感谢共产党就没良心,不感谢社会主义制度就没良心。在别的国家你可以长出天然脚,但在中国就绝对不允许长出来。所以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就是自然而然的结论了。

  在这堂课上,我改变被动局面的秘密在哪里?就是随时注意换角度。学校让我给教职工讲爱国主义,开始我很为难,因为我没找到新角度。最后我找到了一个新角度:近代100年的卖国主义都是什么主张?讲卖国主义给中国可能带来的和已经带来的危害,爱国主义和它们是怎样进行斗争的。由于一般的教育者当时还没有人从这方面进行过系统梳理,所以我从这方面讲,他们觉得很新鲜,很爱听。我的战略就是这样,如果从正面人手很困难,就从反面攻人。要让人接受主旋律教育,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就要讲究方法,讲究角度,和打仗一样,要讲究战略战术。从不设防的地段发起进攻,一旦攻入,不要走火,要立即向着核心地区延伸、包抄,最后在他们还没知觉的时候把它歼灭掉。思想的仗比军事的仗还难打,必须琢磨战略战术。当然,对待我们的教育对象不能像对待敌人一样,但要像对待敌人一样对待我们教育的困难,现在教育遇到了很多困难,不想办法不行。

  6.配合全员教育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很重要,但它不能包办一切,我们要很好地给自己定位。

  我们德育工作者站在学生面前,就代表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代表着共产党的领导,代表着现实社会主义制度,说句土话,就代表着官方,讲的话是很有分量的,是要负责任的。不管什么场合,把你放到一个教育者的位置,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身份。

  另外一方面,我们不能包办一切,不是说什么事都是我们能够解决的。教育就是教育,其他的管不了。怎么办?要动员社会的方方面面来搞思想政治教育,来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这样才能最后解决教育的问题。教育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只有全员的教育才能有德育的良好的效果。有缺陷的教育,效果是令人担忧的。

  (原作发表于《社区与教育》2009年第2期)

  §§第七章 关于青年成长和教育的研究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