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青年价值观与爱国主义

  青年价值观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在改革开放变革环境中形成的一代青年价值观,有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面,也有令人忧虑的深层次问题。目前,青年价值观方面流行的几种倾向,对于青年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的阻塞,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阻塞青年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的几种价值观取向,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一、唯利是图的实用主义倾向容不下爱国主义

  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实利和实效调动了人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但是,这种环境也使一些青年滋生了唯利是图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取向。这种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取向,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精神支柱“国家哲学”,在引导人们市侩主义倾向的同时维持着西方社会的安全。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实用主义倾向往往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如果以对自我是否有用为判定标准,来确定对待国家、民族的态度,那么爱国主义便失去了立足的基础。

  北京某中学的一些学生竟然怀疑方志敏烈士写的《可爱的中国》是由现代人编撰出来的。他们的理由是,当时的旧中国穷困不堪,受外国欺辱,没有给大家带来任何好处和利益,怎么会有人产生爱国主义思想?这是典型的以实用主义哲学对待国家和民族问题的例子。

  以这种实用主义态度对待国家和民族,是难以建立爱国主义信念的;在某些特定时候,是很危险的。人们不会忘记,在历史上某些叛变祖国,认贼作父的败类,就是从“有奶就是娘”的实用主义哲学滑向深渊的。

  实用主义取向在改革中危害甚大。改革实质上是人们利害关系、利益的再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受益,有人发迹,但也有人受损。而且,获大益者总归是极少数,而分配不公、物价上涨、国营大中型企业没有搞活,往往使相当大的面上的人受损。这是改革中出现的不平衡所难以避免的,但这只是暂时的。这时,需要的是人们对变动和一时受损的承受能力。如果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便容易产生对现实的不满,势必冲淡爱国主义思想。

  更加严重的是,实用主义在改革中还容易导致不顾国家利益、不顾国家大局,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钻政府的空子,为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不顾一切的恶劣倾向。1988年上半年某些集团利用外贸特许证向国外大量出售有色金属原材料,造成全国十大电缆厂因原材料缺乏而全部停产的事便是一例。1992—1993年蜂拥而出的“开发区”,造成国家极大损失也是一例。重私利,轻大局;重地方,轻国家;这就是实用主义无法容纳爱国主义的关键所在。

  二、重物质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实用主义导致的这种偏颇将出现对爱国主义的貌合神离

  物质利益、发展经济,既不是共产党人唯一的目的,更不是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发展经济,注意人们的物质利益,最终是为了创造更高的生活条件,使人得到解放和提高。忘记了这一点,便会堕入市侩主义,必然走偏方向,背离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因此,不能只重视物质和经济,而忽视精神。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总是要有追求的。如果把物质的方面当成最终目的,那么,什么人格、国格,都可以成为无所谓的东西了。改革开放大潮中夹杂的某些人,为了金钱而出卖人格,出卖灵魂和肉体、出卖国格的事,已不稀罕。“三陪女”不但在金钱面前甘愿充当玩物,而且她们的最高形式是为了洋钱而陪洋人,同时出卖人格和国格。这种人不但自己身上已不存在爱国主义,而且其丑恶行为将腐蚀社会人群的灵魂,败坏爱国主义的精神建构。

  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摆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而这也是爱国主义成长的土壤和基础。如果把社会发展简化为物质文明建设,人们将失去第三世界的视野,失去历史的视野。从这种发展观出发,一旦遇到发达国家物质文明状态,便会出现自愧不如的自卑感,导致民族发展自信心的塌陷,难免使人有崇洋媚外的心态。

  三、重眼前利益,重现实享乐的倾向,将导致长远眼光的丧失,因而也将动摇爱国主义的信念

  眼前利益是要考虑的,追求自身的享受和欢乐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如果陷入盲目,将导致片面的思维方式。片面地横向观察问题的方法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反映。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历史观念,则无法了解自己民族独立的历史,无法了解本民族发展的大趋势。不懂得自己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谈不上爱国主义。而且,爱国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民族的历史情绪的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近年来历史系无人报考,历史课不愿学,竟成风气。这导致了某些青年知识分子历史知识极度贫乏,历史方法等于零的可怜状况。《河殇》因其千疮百孔的历史知识而谬误百出,荒诞绝伦的“腐败合理论”竟然颠倒黑白、任意编造历史。无一不暴露出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中确有历史知识贫乏、历史方法更贫乏的人物。

  没有唯物史观,则无法了解民族独立的历史,无法了解本民族发展的大趋势,无法正确看待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爱国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民族的历史情绪。人们现在日益感到重要的传统美德,其本身也是一种历史文化。过分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重视享乐而忽视理想,高呼“游戏人间”的口号,把一切历史文化抛到九霄云外,爱国主义从何建立?

  四、过分强调个人价值,贬损社会整体价值,等于拆毁了爱国主义的基础

  从一个角度看,爱国主义本身就是一种集体价值,即民族的集体价值。本来,东方民族传统文化中一贯强调整体价值至上。这种价值观传统曾孕育出一代代民族英雄及其精神。这也是形成中华民族成为世界史上唯一没有被灭亡过的民族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近十几年中,不少人过分强调个人价值,把集体价值连同计划经济一起抛进了被否定的行列,似乎它们已经成了过时的东西。还有人指责新中国最初20年历史中“践踏”了人的自我价值,难道半亡国奴的旧中国倒是没有践踏自我价值的?这种数典忘祖、极端自私的倾向不但是一种历史的退步,而且根本否定了新中国最初20年中历史环境对中国的制约,根本否定了在当时那种民族和国家的整体价值中包含着每个公民的最主要的自我价值这一基本事实。

  当前社会舆论中,特别是影响较大的电视、广播、报刊等传媒,对于自我价值与社会整体价值的关系,缺少明确的判断。在这一点上,我们比不上新加坡的李光耀。他明确说过:“政府是根据人民的愿望,把一切需求,勇敢地摆在个人的利益之上。”“无论是在繁荣的黄金时代或混乱的时代,亚洲社会从未把个人价值放在社会价值之上。社会始终都比个人重要。我想,这就是把亚洲人从极大的苦难中挽救出来的价值观。”李光耀讲得很明确,很实在,很有眼光,我们应向他学习。应当毫不含糊地宣布,自我价值永远置于社会整体价值之下。只有这样,爱国主义才能高扬。

  五、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方面的淡漠,不利于坚定爱国主义信念

  在我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相连的。在理想方面的困惑、动摇、淡漠,将直接冲击爱国主义思想。

  由于理论工作在改革开放十多年中滞后的问题长期存在,又由于社会上某些地方形成的理论与实际对立的现象大量存在,加上苏东剧变的冲击,再加上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理想教育中方法、方式、内容的陈旧,导致了相当一部分青年对社会主义理想的困惑和障碍。在现实社会中,没有爱国主义基本国格的人,首先是丧失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人。

  弄清了障碍青年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的障碍,正面的引导措施和对策便可以相应确立了。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年确立爱国主义思想,首先要扫清障碍,避开误区,真正清醒地对待现实与未来。

  (原作发表于《北京青年论坛》,1994年第3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