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做人要厚道,帮人要实在

在许多人眼中,都知道永强平时很忙,对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事业尽职尽责,无论是在西北轻工业学院任教,还是考上公务员给领导当秘书,无论是在永寿县当县长、县委书记,还是到延安市当市委组织部长、副书记,他都一如既往,勇挑重担,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同志满腔热忱,对群众视同亲人。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一个杰出的领导干部,一位优秀的人民公仆,在对工作、对人民付出巨大努力、作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他对家人、对亲戚同样给予了无限的照顾和关爱。

永强的姑姑、姑夫都是农民,大半辈子都面朝黄土背朝天,守着自己贫瘠而深爱的土地,迎着晨曦下地,踩着落日回家,他们长年累月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年年播种,年年收割,年年辛劳,年年期盼,唯一的愿望不仅仅是向生养他们的这片土地要吃要穿,他们埋藏在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他们的子女养大成人、培养成才。但即就是这么一个作为普通老百姓最简单、最实际的愿望,真要实现的话,对他们来说,那不知道要付出多少艰辛和努力呀!

永强生来就是这么一个人:做人要厚道,帮人要实在。普降雨露,不如雪中送炭;千言万语,不如好事一件。越是在亲戚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越是在生命个体感到无助的时候,你拉他一把,帮他一回,就极有可能将他带出苦海,走向光明。

自从永强参加工作后,他知道姑姑、姑夫家共有七个孩子,拖累大,困难多,而老四姑娘崔利亚又酷爱学习,是一块可以雕琢的璞玉,也是靠知识改变他们家贫穷面貌的最大希望。所以在2001年9月份,当永强得知崔利亚考上了延安大学后,立即就与我商量说:“这下子就好了!咱姑、姑夫总算有了盼头了,我们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四姑娘予以资助,一定要让她顺利完成学业,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缓解一下他们的经济压力……”

不久后,我打电话告诉永强我要去延安看望他,他就在电话里叮咛我说:“你来得正好!千万别忘了在咸阳买两件衣服和咸阳特产带来,咱一块去学校里看看表妹……”

每当提到这些往事,表妹崔利亚就嗓音哽咽,泣不成声。

作为一名大学生,她深深懂得哥哥给予她的不仅仅是物质上她所需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哥哥用他的真诚和细心、以他的博识和经验,在做人和精神方面给予了她极大的关爱和帮助。

表妹忘不了2002年9月20日,再有一天就是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了,永强害怕她一个女孩子家会有“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感,便及时打电话问候她,告诉她:“你的亲人就在身边……”到了中秋节,永强本来说好要去学校看表妹,可当时因为工作忙,实在脱不开身,他就让司机给表妹送去了几盒月饼,还在电话中一再叮嘱表妹说:“中秋节是团圆节,你要和宿舍的姐妹们一块来分享它,共同来度过中秋节!”

表妹忘不了2003年9月10日,第二天就是中秋节了,表妹因为觉得自己平时老是让哥哥照顾,所以她决定在哥哥还没来的及问候她的时候,先去看哥哥。结果,她送给哥哥的东西哥哥不仅没收,反而又送给她好多苹果和大红枣之类的土特产,让她回去与宿舍的姐妹们一块来分享。

表妹更忘不了,在她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她一遇到什么事情拿不准主意时,就总喜欢向哥哥请教。但永强每次给她的都不是具体答案,而是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举例说明,循循善诱,教给她一种为人处事的方法,教会她一种自觉学习的态度,让她自己在思考中、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使她受益匪浅。2003年10月,表妹所在专业新开了一门秘书写作课程,但写作对她来说并非强项,真可谓是“老大难”了。此时,她听说永强的文章写的不错,于是就前去找哥哥,向哥哥讨教。永强不仅热情接待了表妹,耐心细致地解答了问题,而且当表妹临走时,永强还把他一直珍藏在身边的那本《当代秘书小百科》送给了表妹。

2003年11月份,表妹已经上了大三,不仅学习更紧张了,而且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有一次,她好不容易跟特别忙碌的哥哥见了面,一见面哥哥就询问她的学习生活情况,当哥哥得知表妹正利用课余时间做英语家教时,就顺手从办公桌上拿出自己正在学习的英语资料,虚心地向表妹请教他不会的英语章节。看着哥哥那副满脸虚心的表情,表妹在惊讶之余,非常感动。她想,哥哥作为市里一名领导,在百忙中还要抽出时间,更新知识,不断进取。她想她应该给哥哥一些帮助。但可惜的是,作为一名正在校学习的大学生,自己的水平能力毕竟非常有限,就把她的《牛津英汉大词典》和《新英语》课本借给哥哥自学用。让她吃惊的是,等哥哥把书还回来后,她发现《新英语》课本上画满了标记,上面留下的全是哥哥认真研读过的痕迹和符号。

后来,她在自己那篇《妹妹的回忆》一文中,是这样描写永强的:“哥哥总是以‘脚踏实地,认清现实’的求实精神来教导我,还教我‘做事不能眼高手低’等。总之,哥哥对我的关心和教诲,我一时真无法用自己最恰当、最准确、最生动的言词表达出来……”

我知道,永强无论走到哪里,不管他的职务有多高,他心里始终有我和我们全家人。无论我们家有什么事,他都想办法解决。家里来亲戚,他就会下厨做丰盛的饭菜;亲戚要回家,他就会把亲戚用自行车送到车站,买好车票送上车,看着车开动后他才回家。有啥困难,只要他知道,二话不说积极行动。

11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至今,我妹妹一提起来还直抹眼泪——记得那是1994年腊月二十七日,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偏巧这时,我丈夫在浙江出了车祸。当时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就马上慌作一团、六神无主了,赶紧到我姐家求助。那时姐夫已经在市政府工作了,接触面广,经验丰富。他一听我爱人出事了,二话不说,就和我一同去了火车站,很快就坐上开往上海的火车,当时正值年关春运高峰,车上挤得水泄不通,哪有什么座位呀,姐夫却毫无怨言,让我坐在随身携带的旅行包上,他自己铺了张报纸一P股坐在地上。因为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大事,也许是早吓坏了吧?直到火车都开出车站好久了,我才发现姐夫正在患感冒,而且很严重。当时车上人多,连个开水都没有。

姐夫就买来一瓶矿泉水一边喝药,一边解渴。

到了上海的时候,他的嗓子都嘶哑了。但他仍然鼓励我说:

“别急!坚持住,咱先找到人再说!”可能是把我吓糊涂了,出事的地址竟给忘了,只记得那个地名有个“永”字,还有个“昌”字。反正具体是哪儿我也说不清楚。姐夫见我捶胸顿足的样子,不仅不急,反而一边看着上海市区地图,一边安慰我说:

“没有关系!只要有‘永’和‘昌’字的地方,咱们齐齐找,肯定能找到的!”

当时,通讯很不方便。我们按照地图,又接着坐车,第一站先到了永康县,走进县医院一打听,这里还真有两个陕西人刚出车祸死了。我一听就说,这不可能!我姐夫也说这绝对不可能!但姐夫还是怕我担心,为了防止意外,接着就硬是把我骗到邮局里,让我等着,他去给交警队打个电话问问再说。过了一会儿,姐夫兴高采烈地回来了,他说,刚才去了趟医院的太平间,看清楚了,那两个人不是咱们的人!

我埋怨他:“那你为啥不让我一起去呢?”

姐夫长吁了口气说:“当时在医院里我一听说有两个陕西人,是出车祸死的,当时都傻了!所以我才先把你骗到邮局,害怕万一是真的,你受不了!”

于是,我们第二站又到了永昌县。此时,已是大年三十了,万家灯火,街道上却冷冷清清的,我们又累又饿,姐夫却依然精神抖擞,将两个旅行包胸前挂一个、后背挂一个,搭在肩上,像个流浪汉似的,逢人就打问情况。此时,我听见后面有人叹气说:“哎!大过年的,这两个外地人孤零零的,真可怜呀!”

最后我们又来到了金华市,姐夫说:“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咱再这么盲目地找也不是办法,还是请警察帮忙吧!”于是,姐夫就到邮局里给各县挂长途电话询问,刚拨了第一个电话,就找到了。原来,我爱人出事的地方,不是永康,也不是永昌,而是新昌县。姐夫就是细心,一心都想着别人,他在电话里先向交警询问过伤势,得知并不严重后,才放心地将实情告诉了我。

现在,我回想起来,当时就因为自己一时糊涂,害得姐夫年也没过,跑遍了大半个浙江省。要不是他,当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了。

但愿姐夫的在天之灵,能够安息。他活着的时候,整天为工作、为别人忙碌着,现在他也该在另一个世界里好好歇一歇了。

至于我的弟弟党锋对永强的感情更是无法割舍,因为早在弟弟上初中时,永强说铜川的教学环境没有咸阳好,就把弟弟接到他当时任教的西北轻工业学院附中来上学,从那时起弟弟就跟我们生活在一起,和永强的感情特别深。得知永强去世的消息后,弟弟久久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总幻想:“一定是搞错了,怎么可能是我永强哥呢?他是那么和蔼可亲、正直无私的一个人,老天怎么会舍得让他走呢?……”弟弟在永强逝世一周年之际在一篇纪念文章里是这样写的:

一年前的一场意外车祸,夺去了永强哥年轻的生命,永强哥真的走了,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抛妻别子,来不及和年迈的父母打一声招呼就匆匆地驾鹤西游了,真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精神犹在励他人啊!

现在永强哥离开我们已经整一年了,一年来我们一家人在炼狱般的日子里度过,眼前时时浮现着永强哥的影子,回忆着和他在一起的件件难忘的往事……难忘他在西北轻工业学院任教时,为了能让我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他将我从铜川接到轻院附中来上学。一次,我看见其他同学有收音机听,很羡慕,就想买一个,但是钱不够,于是我就从平时的生活费中来节约,偶尔有一次我只吃白米饭没有买菜,不巧正好被永强哥的同事看见并告诉了他,永强哥知道后马上跑到我宿舍来狠狠地训了我一顿:“党锋,你是不是生活费不够?不够你就说嘛,怎能不吃菜呢?你现在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营养,加上学习任务又重,即使增加营养都来不及,你还怎么能不吃菜?要是身体搞垮了将来怎么学习工作?……”说着就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他已经给我买好的菜票放到我的桌子上。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对我发这么大的火,但我没有生他的气,心里反而很高兴,因为我知道他是打心眼里关心我,爱护我。

难忘1994年我父亲生病时,永强哥虽然不是父亲的儿子,只是个女婿,但他所做的一切却胜似我这个亲生儿子。记得那时我在咸阳武警消防支队服役,部队管理比较严格,我不能随时到病床前照顾父亲,永强哥就利用休息时间和我带着我父亲跑西安、宝鸡、咸阳等地四处求医问药,听说哪个医生看我父亲的病医术高明,就不辞辛劳,长途颠簸地去咨询;别人说哪种药对我父亲的病有特别疗效,无论路多远,他都亲自去买,有时候本地买不到他就托人从外地捎。那时我经常和永强哥带着父亲找咸阳肿瘤医院的李去病院长给父亲看病、买药,再苦再累永强哥也毫无怨言,就连李去病院长都被我永强哥的行为感动了,并对我父亲说:“大叔,你真有福气,找了一个好女婿,认识的人知道是你女婿,不认识的人还以为是你儿子呢。”

父亲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就是亲儿子的我也没有永强哥对父亲那样孝敬呀!他在父亲的病床前端茶喂药,他对父亲照顾得真是无微不至呀,后来父亲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他伤心欲绝地又和我操办起父亲的丧事,等到我父亲入土为安后,永强哥整个人瘦了一圈,但他毫无怨言,还不时地安慰、开导我母亲和我大姐她们。

更难忘那年我要结婚,听大姐说他知道后高兴得半宿都没有睡着觉,和大姐商量如何筹备我的婚事,他对我大姐说:“现在咱爸不在了,妈也年纪大了,你是大姐,党锋的婚事应由我们来操办,一定要把党家唯一的儿子的婚事办得热热闹闹的。”

的确,我的婚事,大到主持婚礼,小到买家具家电、床上用品,他都仔细过问,就连结婚用的拉花和大红喜字都是他和大姐在百忙中替我们买好,送到家里来并帮忙布置好新房。我们一家人感动得不知说啥好,就在我结婚的那天,他在台上讲话时,我三姐感动得忍不住泪流满面地对亲朋说:“本来党锋的婚事应该由我爸来操办,可我爸不在了,没想到永强哥把我弟的婚事办得这么的圆满。他是在替我爸尽义务……”

的确,永强哥只是一个姐夫,不是父亲,但他所做的一切胜似父亲,他不是我们骨血相连的亲哥,却比亲哥做的更好,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对永强哥的尊重与感恩。中华民族的汉字词语千千万,我却找不到一个最确切、最恰当的字眼来形容我当时的感受。

其实,永强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何止这些,他教我如何做人,如何处世。以前他在世时,我还有些不理解他,甚至埋怨他:“当官也太正直了,不近人情,看别人当官尽替自己人办事,七大姑八大姨,只要稍微沾点亲带点故的,不是做各种各样的生意,就是加官进爵,再看看咱家,没有一个做生意的当官的,一点市委副书记的光都借不上。”现在想起来他其实是舍小家顾大家。如果他不是一个舍小家顾大家、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忠于职守、爱民为民、清正廉洁的好人,怎会在他遇难后有那么多百姓、朋友从四面八方赶到延安为他送行呢?怎会有延安街头的花圈卖脱销的情况呢?怎会有省委、咸阳、永寿、泾阳的各级领导干部放下手头繁忙的工作赶往延安跟他做最后的告别呢?又怎会有那么多咸阳的百姓自发地来到咸阳殡仪馆为他接灵呢?又怎会有成千上万素不相识的群众像送亲人似的送他到墓地,为他肝肠寸断抛洒泪水呢?他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党的“三个代表”,他是我做人的表率,是我人生的指向标。

现在,永强哥不幸遇难了,我是一个不善言语的人,有时太想他了就到他的坟前祭拜一下,把他的墓碑擦一擦,以排解对他的思念之情。我无以回报永强哥在世时对我的点滴恩情,惟有替他照顾好大姐和孩子,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只恨纸短情长,无法表达我对永强哥深切的思念和感激。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