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6.6 总体布局与功能结构

总体功能布局是根据遗址保护目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保护第一、优化开发、重点建设、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措施,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这是大遗址功能布局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基于大遗址区域现实的选择,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第一,这是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途径。区域差距不是简单的各区域之间经济总量的差距,而是不同区域人民的收入水平、公共服务、生活水平的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最终目的是要使全体人民享有小康社会幸福生活。因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既要继续支持遗址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地区发展经济、做大“分子”,也要逐步促使这一区域的人口逐步转移、缩小“分母”。

第二,这是从根本上改善遗址保护的重要举措。大遗址区相当一部分的保护范围生态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其自然状况难以支撑现有的且不断增长的人口过上人均3000美元的小康生活。因此,谋划区域协调发展,要跳出大遗址保护范围、行政区界限,用更广阔的视野来考虑包括人口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问题。从根本上扭转大遗址区环境状况,必须按照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引导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适应自然,逐步实现“一方遗址”与“一方经济”、“一方人口”相协调。

第三,这是制定遗址区域政策和完善评价体系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对遗址区域经济发展的评价基本上是按各级行政区划进行的。这虽然有利于调动行政区的积极性,便于区域政策操作,但很容易导致不同发展条件的地区之间盲目攀比,并使对地区发展的评价和区域政策有失客观。对经济区,必须评价其经济发展的情况;对遗址保护区,则不能把增加GDP放在第一位,主要应该评价遗址保护的情况。按功能区划构建区域发展格局,据此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打破了完全按行政区制定区域政策和评价地区经济发展成效的做法,可以使地区评价更有针对性,使区域政策更加细致。

依据杜陵遗址空间分布格局、区域功能定位、规划目标和重点,以及总体发展战略和原则,将杜陵区域规划为一心,二轴,三区,四带总体结构。

6.6.1 一心

杜陵陵园遗址是杜陵遗址空间格局的核心。陵园的封土、城垣、寝园、陵庙和各主要丛葬坑是杜陵陵园祭祀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它是区域的遗址文化的保护中心。只有通过强有力地保护措施,才能确保遗址的原真性。

杜陵陵园祭祀文化是杜陵垄断性旅游资源的核心。通过对遗址资源内涵的深入挖掘,揭示遗址文化内容,在保持遗址原真性的前提下,通过建立不同模式的展示和标识系统,激活遗址的可视性,让游客通过对杜陵陵园祭祀文化游览感知,领略西汉中兴帝陵陵园文化的精髓。

杜陵陵园生态景观是杜陵历史环境风貌的核心。杜陵陵园的生态历史环境风貌,我们没有足够的历史考古资料,但他在区域历史生态环境中的演变过程是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区域一直是西安东南部的旅游胜地。因此,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中,陵园生态环境建设不能脱离陵园所具有的核心地位,建设具有既符合杜陵陵园历史空间格局,又符合中国传统帝陵陵园生态景观特征生态景观。

6.6.2 二轴

二轴:一是杜陵陵园司马道与东西门、封土构成的陵园轴线,二是杜陵陵园南北门、陵墓封土轴线,经过陵邑东边沿与城市道路相衔接的规划道路轴线。

陵园轴线是杜陵陵园空间格局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陵园对外连接的主要通道。只有通过陵园轴线、特别是司马道的展示和标识,才能清楚的陵园的空间格局与方位,解读陵园的历史文化内涵。

6.6.3 三区

东南陪葬墓保护展示区、北部陪葬墓保护展示区和东部陪葬墓保护展示区,它们是陵园历史环境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西汉帝陵陪葬墓较多的帝陵之一的杜陵,陪葬墓空间格局彰显着墓主人的生前身份和社会地位,通过对陪葬墓分布的不同空间格局、陪葬墓的不同形制的展示,解读西汉帝陵陪葬墓等级制度以及陪葬文化。

6.6.4 四带

北部以杜陵邑为依托,挖掘陵邑遗址文化资源,特别是非物质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与城市联系紧密的区位优势,规划建设既具有汉代陵邑文化特色,又能满足现代城市居民户外休闲需要的汉代陵邑文化休闲带,满足西安居民对户外休闲的需要。

东部充分利用塬畔地形地貌景观丰富、又隔河与白鹿原相望,借景条件优越的区位优势,在保护范围以外的杜陵塬畔与马鸣路之间,规划建设具有汉代甲第与夷邸特色的高尚企业文化会所带,既展示汉代府第建筑文化特色,又为现代企业参与旅游活动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西部充分利用临近曲江的地理优势,以规划建设的杜陵博物馆为中心,规划建设能够体现汉代盛世明的主题休闲体文验园,既展现西汉盛世文明,又为游客提供高尚的旅游活动项目。

在南部长安区充分利用塬畔地势变化的优势,为烘托杜陵的恢宏气势,规划建设具有帝陵文化特色的景观林带,彰显杜陵气势恢弘的景观效果。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