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1 遗产、遗址概念

1.1.1 文化遗产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and Natural Heritage)。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1.文物(Monunents):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建筑群(Groups of Buildings):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3.遗址(Historic sites):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部分内容。

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构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其范围包括: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及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1.1.2 遗址概念

我国现存许多不可移动文物是处于遗址状态的,遗址文化遗产是构成我国古代文明史史迹的主体,也最能体现我国文物遗址特色和优势。关于遗址,PeterHowardi认为遗址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筑等物质形体几乎破坏殆尽,且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遗迹。喻学才认为遗址是前人留下的具有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的建筑物等人类活动遗迹,是历史的化石,文明的碎片,文化的载体和旅游的对象。李宏松认为遗址相对于历史文化遗产这一大概念而言,它属于有形遗产范围;相对于有形遗产而言,它属于不可移动的遗产。从保护的观点出发,在不可移动对象中按原有和目前功能性比较大体上又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目前保护对象仍基本保持着其建造初期的功能性;第二类,其建造初期的功能性目前已发生改变,但仍具备其实际的使用功能;第三类,目前主体的存在已基本丧失了功能性,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消亡的文化现象或一段历史的标志而存在。遗址则应属于第三类不可移动的有形文化遗产。因此遗址与文物和建筑的区别主要在以下两点:

第一,遗址不同于文物,遗址是文物原生的环境,文物有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之分,而遗址则不可移动,如汉阳陵墓出土的陶器、钱币是文物,而有关墓葬、祭祀建筑遗迹等则为遗址。

第二,遗址与建筑和建筑群相比,其最大区别在于“遗址”是残存的建筑或建筑群,如北京故宫属于世界遗产中的建筑群,因其保存完整的缘故;而南京的明故宫则属于遗址,因其遗存残缺的缘故。

1.1.3 大遗址的概念与分类

1.大遗址的概念

大遗址的概念是我国独有的概念,反映了我国保存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基底性特色。1997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中采用了“大遗址”的提法。陈同滨认为大遗址的概念主要运用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指文化遗产中规模大、文物价值突出的大型文化遗址、遗存和古墓葬。孟宪民认为依据《文物保护法》第二条的国家保护文物分类,大遗址即指大型的古文化遗址。从国务院历次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古遗址为一类的情况出发,又可以定义为大型古遗址,或可引申为以遗址为主体的大型文物保护单位。这样就应包括一部分古墓葬(古墓群、陵墓区)和其他一些古代设施遗迹。大遗址是祖先以大量人力营造,并长期从事各种活动的遗存,是大规模的文化及环境遗产;大小是相对而言的,特别是随着范围和分类的变化,更是如此。所以,遗址之大,从总体上讲可视作相对概念。大遗址概念的特征在“大”字上,其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其概念内涵应具备规模性、人类文明或地区文化现象的代表和重要历史时期或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三个特点;二是其概念的外延部分,具备以上内涵特征的遗产地都可并入大遗址的概念中来,在许多大型遗产地中不同类型的遗存常以相互依存的形式而出现。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大遗址不仅仅是原有分类意义上的大型古遗址、古墓葬或大型古文化遗址的简称;大遗址与自然和历史环境有密切联系,有一种自为或计划的群体系统和组合,地下遗迹遗物埋藏丰富,蕴涵大量的历史信息。大遗址可以包括在考古学和我国历史上占有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地位的村落、城市、手工业、军事、交通、水利、宗教、丧葬等设施的遗迹及相关环境。总之,大遗址就是价值突出、规模宏大的文化遗址、遗存和古墓葬(古墓群和陵墓区)等的统称。

大遗址概念的提出和广为传播,反映了我国对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和保护管理观念上的进步。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历史延绵不断、长期统一的古文明发达的大国。大遗址作为古文明的集中代表,这一概念的提出集中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基底性特色。大遗址的提法,还带有荣耀、自豪、重视、惋惜、感叹等感情色彩。

2.大遗址分类

(1)从考古上划分

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属于考古学概念。遗址的特点表现为不完整的残存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很多史前遗址、远古遗址多深埋地表以下。埋藏地下的遗址的发现多与人类活动有关,如农业生产、建筑工地施工等;很多古代遗址属于探险发现;古代城市、古代建筑遗址多为残垣断壁,各种生活用品表现为残破和不完整,但可以通过考古和人类学研究寻找人类生活轨迹;很多遗址属于战争、灾难之后的遗存。上述遗址中的大遗址从考古上可划分为:

人类在史前生活的遗存称为“史前遗址”。如大地湾遗址、青海柳湾墓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三星堆遗址、丁村遗址、水洞沟遗址、元谋猿人遗址、蓝田猿人遗址、大汶口遗址、石家河遗址、庙底沟遗址、雕龙碑遗址、仰韶村遗址、姜寨遗址、大河村遗址、城子崖遗址、大甸子遗址、陶寺遗址、良渚遗址、城头山遗址、马家窑遗址、屈家岭遗址、喇家遗址、塔温搭里哈遗址、成都平原史前遗址等。

人类文明以后,历史年代久远的遗存称为“古代遗址”。如:秦咸阳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唐长安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北宋东京城遗址、临安城遗址、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元上都遗址、明中都皇城、蔡国故城、郑州商代遗址、殷墟、五女山山城、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北庭故城遗址、楼兰故城遗址、古格王国遗址、郑国渠首遗址、金界壕遗址、铜岭铜矿遗址、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湖田古瓷窑遗址、宋陵、辽陵及奉陵邑、石寨山古墓群等。

历史年代不久远的遗存多属于具有特殊文化意义近现代纪念地。如:孟良崮战场遗址、红色娘子军遗址、台儿庄遗址等。

(2)从遗址的现存状态划分

从大遗址的现存状态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即地面大遗址和地下大遗址。这样划分,主要是因为地面和地下遗址两种情况,其保护面对的问题和对策有着较大的不同。地面遗址虽没有了当初建造时的形态和功能,但仍有部分遗迹保留在地面以上,如一些早期宫殿建筑的台基,一些古代城墙、围墙的残余。地下遗址是指遗址全部被覆盖于地下,须经考古发掘才能分辨的遗址,如早期夏、商、周的城市和宫殿遗址,这些遗址大部分都是经过考古发现的。

(3)根据遗址的地域分布划分

根据大遗址的地域分布,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遗址,尤其是古墓葬绝大多数位于田野之中,也有许多建筑遗址废弃毁坏后没有再开发使用过,一般游客前往也极少,所以整个遗址保存比较完整。如辽代的上京遗址、中京遗址、元代的上都遗址、河北易州市的燕下都城遗址、凤阳的明中都遗址、西汉十一陵等。第二类是处于郊区的大遗址,如秦咸阳城遗址、周丰镐遗址等。第三类是在现代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区域的大遗址,大多数是宫殿遗址,宫苑废弃后,后代仍在这些遗址上进行开发建设,有的遗址被完全压在现代城市下面,遗址已大部分破坏殆尽,只有少量标志物。如隋唐长安城,仅存大明宫等少数遗址了,而宋代东京开封府则完全压在今天的开封城下。有一部分在进行现代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所有的建设避开遗址区,使这类遗址得以完整的保留下来,如汉长安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

(4)根据其历史文化内涵及属性划分

根据其历史文化内涵及属性大致可分为六类:

①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猿人化石地点有:泥河湾遗址群、周口店遗址、丁村遗址、黔西观音洞遗址、万寿岩遗址、金牛山遗址、大窑遗址、水洞沟遗址、元谋猿人遗址、蓝田猿人遗址、腊玛古猿化石地点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有:玉蟾岩遗址、甑皮岩遗址、昂溪遗址、查海遗址、兴隆洼遗址、新乐遗址、西阴村遗址、大汶口遗址、大地湾遗址、河姆渡遗址、牛河溪遗址、凌家滩遗址、贾湖遗址、石家河遗址、庙底沟遗址、雕龙碑遗址、仰韶村遗址、姜寨遗址、半坡遗址、大河村遗址、城子崖遗址、大甸子遗址、陶寺遗址、良渚遗址、城头山遗址、马家窑遗址、屈家岭遗址、喇家遗址、塔温搭里哈遗址、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等。

②历史时期古城、镇、村遗址:二里头遗址、尸乡沟商城遗址、盘龙城遗址、三星堆遗址、琉璃河遗址、秦咸阳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唐长安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北宋东京城遗址、临安城遗址、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元上都遗址、明中都皇城、蔡国故城、郑州商代遗址、殷墟、周原遗址、沣镐遗址、秦雍城遗址、禹王城遗址、中山古城遗址、临淄齐国故城、曲阜鲁国故城、侯马晋国遗址、楚纪南故城、郑韩故城、赵邯郸故城、燕下都遗址、姜女石遗址、居延遗址、城村汉城遗址、邺城遗址、平城遗址、五女山山城、丸都山故城、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渤海中京城遗址、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尼雅遗址、楼兰故城遗址、古格王国遗址、扬州城遗址、骆驼城遗址、锁阳城遗址等。

③古代大型建筑群遗址:龙湾遗址、阿房宫遗址、北戴河秦行宫遗址、甘泉宫遗址、唐九成宫遗址、大明宫遗址、华清宫遗址、鹿邑太清宫遗址、玉虚宫遗址、拉加里王宫遗址、圆明园遗址、七个星佛寺遗址、苏巴什佛寺遗址、悬泉置遗址等。

④古代大型(军事、交通、仓储等)工程遗址:郑国渠首遗址、长城遗址、金界壕遗址、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孔雀河烽燧遗址、京师仓遗址等。

⑤古代大型手工业遗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铜岭铜矿遗址、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湖田古瓷窑遗址、古荥冶铁遗址、缸瓦窑遗址、莲花山古采石场等。

⑥古代帝王陵寝和墓葬群:秦始皇陵、西汉帝王陵、唐代帝陵、宋陵、辽陵及奉陵邑、成吉思汗陵、西夏陵、明代帝陵、清代帝陵、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擂鼓墩古墓群、印山越国王陵、察吾乎古墓群、浙南石棚墓群、石寨山古墓群、李家山古墓群、纪山楚墓群、皖南土墩墓群、曹氏家族墓地、马茂庄墓群、北齐高氏墓群、烈山墓群等。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