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5章 近代对黄帝的祭祀(2)

  1949年清明节,祭谒黄帝陵墓,参加祭陵者有边区政府代表、教育厅厅长贺连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代表高锦纯、中共黄龙地委书记强自修、黄龙分区专员黑志德以及黄陵县工、农、兵、学、商各界1500余人。在晨光熹微中相继步上城北的桥山山顶,通过古柏参天的山路,穿过苍翠的松坊,集聚在陵前的广场。祭前会场上荡漾着雄壮愉快的歌声:“永远的胜利,永远的光明。”“生活在解放区真是快活。”祭奠仪式庄严隆重,在洪亮的军乐和礼炮之后宣布开始,由贺连成厅长主祭。斟酒、献爵、献花、恭读祭文,烛光辉煌,香烟缭绕,祭毕,贺连成厅长及驻军代表均在陵前发表了讲话。

  1949年清明节,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特电陕西省政府主席董剑为代表遥祭黄陵。典礼在西安新城大楼北面举行,由省府秘书长蒋坚忍代表董剑主席任主祭官,省政府各委员及各厅处及师专校长刘安国等陪祭。

  除清明节公祭外,民国时期还有一些名人到黄帝陵进行拜谒。如1918年爱国志士于右任于清明节在中部县县长陪同下冒雨拜谒黄陵,并写有谒陵诗一首:“皇祖威灵我欲攀,西征间道礼桥山。弥天风雨伤今日,垂老仓皇过此间。独创文明开草昧,高悬日月识天颜。干霄古柏摩挲遍,挂甲何人亦等闲!”他到南京后即约友人,搜集和整理有关史籍记载,辑成《黄帝功德纪》,并亲撰序言,于民国24年(1935)4月初,由南京仿古印书局排印出版。

  1955年8月陈嘉庚先生第二次拜谒黄帝陵,当时他担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在庄明理、张楚琨等同志陪同下,在赴延安途中再谒黄帝陵,见到由于年久失修,陵园荒废,庙宇残破,陈嘉庚先生认为他有责任向毛主席反映。同年10月9日,他在写给毛主席的信中说:“我此次访问西北,于9月中旬再访延安。途经黄陵县时,顺便拜谒黄帝陵和轩辕庙。院中历代碑石犹在,千年古柏森森。惟庙宇木料已腐坏,势将倾塌,庭中草地,多为农民耕种,陵山多数私坟如鳞。曾查询县长,据说自解放后至今未派人看管。保护山林标语虽有,但徒有其名。黄帝陵乃我国民族历史遗迹,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历史文物及各处寺庙尚且保护修饰,而黄帝陵竟任其荒废,抑或中央主管部门因偏僻未暇顾及。”毛主席接信后即在原信上批示:“周总理:此件阅后,请批交有关机关处理。我看陈先生的提议是有道理的。”

  二、祭 文

  1907年同盟会祭文

  维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五年九月重阳日,玄曾孙某某等谨以香花清酒牲肴之仪,敬献于我皇祖轩辕黄帝之墓前而泣告曰:

  惟我皇祖,承天御世,钟齐孕灵。乃圣乃神,允文允武。举修六府,彰明百物。翦蚩尤于涿鹿,战炎帝于阪泉。挥斥八埏,疆里万国。用是奠基中夏,绥服九州,声教覃敷,讫于四海。凡有血气,莫不尊亲。自是以后,圣子神孙,历世相承,尧舜以禅让缉熙,汤武以征诛定乱,洎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皆能仰承遗绪,奋厥声威,镇抚百蛮,光宅九土。其间偶逢衰替,暂堕纲维,秽丑跳梁,蛮夷猾夏,然皆历时未几,族服厥辜,弃彼毡裘,袭我冠服。我民族屡蹶屡振,既仆复兴,卒能重整金瓯,澄清玉宇者,莫非我皇祖在天之灵,有以默相而佑启之也。迨至前明甲申之岁,国运凌迟,建州虏夷,乘我丧乱,驱其胡骑,入我燕京,盗踞我神器,变乱我衣冠,侵占我版图,奴役我民众。神州到处,遍染腥膻,文化同胞,备受压迫。剃发令下,虽圣裔犹莫逃;旗兵驻防,遍禹迹而皆满。又无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二百年之惨痛犹存,十八省奇耻未湔已也。且近年以来,欧美民族,对我环伺,各欲脔割大好河山,而满清政府恣其荒淫,不恤国耻。殷忧之士,义愤填膺。近有执义帜而起者,粤东如陆皓东、郑士良、孙逸仙;湖南如马福益、黄克强、唐才常,均矢志盟天,力图恢复。某等生逢艰巨,何敢后人!乃集合同志,密筹方略,誓共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权,建立共和国体,共赴国难,艰巨不辞。决不自私利禄,决不陷害同人,本众志成城之古训,建九州复分之义师。伏望我皇祖在天之灵,鉴此愚衷,威神扶佑,以纾民生之苦,以复汉族之业。某等不自量力,竭诚奉告,不胜惶愧煎灼,郁结悲祷之至。尚飨!

  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民党中央祭文

  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四月七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监察委员会,谨推委员张继、邵元冲代表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之灵曰:

  盖闻功莫大于抚世建国,德莫崇于厚生利民,勋莫高于勘暴定乱,业莫彰于创制修文。粤稽邃古,狉狉榛榛,野处血食,民莫遂其生。于赫元祖,睿智神明,爰率我族,自西徂东;而挞伐用伸,弧矢之利,威棱震慑,莫敢不来宾。武烈既昭,文德乃兴:始制冠裳宫室,粒食农耕;史皇作书,雷岐医经,婚姻丧葬,罔不典制灿陈。治化之隆,无远不届,既迈古而烁今;况乃以劳定国,亦毕生以惟勤。此其所以贻民族保世而滋大者,历四千六百余载,而神功圣德,犹赫赫如在其上,以佑启我后人。昔吾党亦尝凭借威德以号召海内,遂收光复之绩而大义以申。丁兹忧患荐臻之会,长蛇封豕,异族既□□以相侵。缅怀创业之耿光大烈,我后人孰敢不力排艰险,以复我疆圉,保我族类,夙夜黾勉以自奋?庶几金瓯无缺,光华复旦,以慰我元祖之灵!又追念建国以来,礼崩乐阙,久未肃夫明禋;乃举祀典于岁之春,聿怀明德,式瞻山陵。谨以复兴之大谊,沥我民族之精诚。庶不愧乎前烈,缵辉光而日新。灵其鉴止,来格来歆!尚飨。

  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民政府祭文

  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四月七日,国民政府敬派委员邓家彦代表致祭于桥陵曰:

  惟帝徇齐敦敏,精德立中;始制法度,肇修人纪;革狉榛之俗,辟治化之途;六相于以佐隆,百家由兹托始;武烈文谟,迈古烁今;生民以来,巍乎莫尚。弘惟五族,仰托灵庥,远遵盛轨;凡以弼我丕基,必求无忝前烈。缅怀食德依仁之久,弥深水源木本之思。今者烽燧未靖,水旱间苦;夙夜孜孜,常殷怵惕。谨派专员代表举行秩祀,冀林爽之默赞,溥德泽于斯民。鉴兹微忱,尚其来格!

  民国二十四年(1935)

  国民党中央暨陕西省各界祭文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四月七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暨国民政府,倡导民族扫祭之礼,特派专使,修□桥陵。陕西省党部指导委员会、陕西省政府、西安绥靖公署,公推邵力子、郭英夫、冯钦哉、雷宝华、李志刚、宋志先等,恭随瞻拜。谨代表全省人民,掬诚祭告于我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曰:

  伏以经纶草昧,肇开配天立极之隆;振立懦顽,必推创制显庸之烈。仰维黄祖创造中华民族以来,圣圣相承,迄于禹奠九州,惟雍厥田上上。自成周建都创业,以逮秦汉隋唐,历千百余年,陕西实为我中华文化集成之地。乃降至今日,竟渐即衰靡。中央乃眷西顾,责以复兴之效。才智短浅,未有寸功;夙夜惕惧,如临于渊。伏念我黄祖干戈靖乱,统一华夏,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今有习于怯弱,安于逸豫者,实为不肖之尤,我黄祖之灵必摒弃之。又念我黄祖发明制作,肇启文明,任重致远,以利天下;今有惮于进取,甘于锢蔽者,亦为不肖之尤,我黄祖之灵,更必摒弃之。是用殚诚肃志,瞻对威灵;所冀一德同心,恢弘祖烈。凡我陕人,誓随全国同胞之后,致力于复兴民族,期无忝为我黄帝子孙。惟我黄祖之灵式鉴而佑启之。尚飨!

  民国二十五年(1936)国民政府祭文

  中华民国二十有五年四月四日,国民政府特派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敬祀于桥陵曰:

  维帝一德如春,两仪合撰,纪纲八极,经纬万端,吊民著阪泉之战,鹰惩昭中冀之诛,律吕秩暝以调,典章灿焉以备,为青史所未有,开黄族之纪元。今当清明之穗,特申展谒之仪,虔事惟诚吉,蠲用亨惛冀,悯兹遥胄,锡以宏施,在天默相,俾烽燧之敉宁;率土蒙庥,邀雨旸之时若。四时无□,羞生小康。敬荐明禋,伏维歆格。

  民国二十六年(1937)毛泽东祭文

  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尚飨!

  民国二十六年(1937)国民党中央祭文

  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民族扫墓之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追怀先民功烈,欲使来者知所绍述,以焕发我民族之精神,特派委员张继、顾祝同,驰抵陵寝,代表致祭于我开国始祖轩辕黄帝之陵前曰:

  粤稽遐古,世属洪荒;天造草昧,民乏典章。维我黄帝,受命于天;天国建极,临治黎元。始作制度,规矩百工;诸侯仰化,咸与宾从。置历纪时,造字纪事;宫室衣裳,文物大备。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爰诛不庭,华夷永判。仰维功业,广庇万方;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猷,群情罔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怀思春露,祀典告成;陈斯俎豆,来格来歆!尚飨。

  民国二十六年(1937)国民政府祭文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派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谨以香醴庶馐代表敬祭于桥陵,其辞曰: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