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历代祭祀黄帝陵

  人类对祖先崇拜,从原始社会一直延续到今天。祭祀最早要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祭祀自轩辕黄帝为祭拜女娲“抟土造人”,亲临“汾阴□上”扫阶而祭女娲开始,中华民族“母亲崇拜”“黄土崇拜”祭祀制度就宣告确立。

  战国以前,秦文公时代对轩辕黄帝以“神”的地位进行祭祀。战国后期,才把轩辕黄帝作为华夏始祖进行祭祀。

  秦灵公三年(公元前422年)祭祀黄帝和炎帝,在陇县建立了寺庙。秦灵公为照顾广大群众对轩辕黄帝崇敬和信仰,下令恢复了荒废已久的寺庙,黄帝、炎帝才正式开始受到人们的祭祀。轩辕黄帝在历史上第一次由“神”的地位改变为人的祖先。

  汉高祖刘邦当年造反推翻秦王朝,联络了沛县的县吏萧何、曾参和樊哙三人带领士卒3000人,闯进县衙,杀了县令,占领了县城,自立为王。他借助人们对轩辕黄帝始祖的信仰,在县城门楼上竖旗杀牲以血涂鼓,对轩辕黄帝进行隆重祭奠。他自称受黄帝先祖的委托,行天下之大义,为民请愿,号召人民起来推翻秦王朝。

  汉宣帝刘询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当时祭祖活动有了严格等级限制:诸侯只能祭本朝皇帝;皇帝本人才有资格祭祀轩辕黄帝,或者由皇帝派遣官员代表皇帝进行祭祀活动。

  王莽篡权建立新朝,又把祭祀轩辕黄帝活动普及到民间。建武元年(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除在京都设祭祀场所,还在郊外设祭祀坛祭祖先。

  汉武帝刘彻于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巡视朔方(北方)归来,在陕北甘泉南岩谷安营下寨,设坛遥祭轩辕黄帝。两年后,又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11月率18万大军,巡视朔方,威震匈奴,返回长安,途经桥山,令士兵连夜修筑“祈仙台”;登告始祖,进行祭祀。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帝王亲临黄帝陵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最隆重的一次祭祀活动。他留下的“祈仙台”(今称汉武仙台)供后世人攀登怀古。

  汉明帝刘庄于永平二年(公元59年)按照“诸侯祭天子,天子祭黄帝”的礼制,对轩辕黄帝进行隆重祭典。正式规定了每年祭祀的时间、仪式、祭歌、祭陵乐器。

  北魏拓跋嗣于神瑞二年(公元415年)规定祭礼用三牲:牛、羊、豕。三牲俱全者叫太牢。只用羊豕,不用牛者叫少牢。牛最珍贵,只有举行隆重祭奠才用牛。牛必须是5口岁,重300斤。可以想象当时的祭黄帝是何等隆重。

  泰常三年(公元418年),祭祀黄帝又有了特殊风格。祭坛为正方形,四面有四个高台阶的大门,周围有三道矮墙。同时设有颛顼、帝喾、尧、舜四帝。

  黄帝陵、轩辕庙正式列入国家级祭祀,是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距今也有1200余年的历史了。

  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在长安东宫显德殿即位时,举行盛大国宴。李世民在国宴上讲道:“……桥山之树已荫,业就升平,苍梧之驾方远,至于平寇乱,安黎元,洒洪灾,攘大患,黄帝之五十三战,商汤之二十七征,以此申威……”可见当时桥山古柏已经成林。

  宋仁宗嘉□六年(公元1061年)正月二十八日,仁宗皇帝赵祯听回京祭祀黄帝陵的大臣反映说,黄帝陵桥山古柏年年种植,成活很少,又遭破坏。赵祯皇帝降旨:由地方抽调三户黎民百姓寇守文、杨文政、杨遇,免除三户一切差役,常年驻守桥山看护,并把他们的姓名刻石立标,做到责任落实到户到人,常年住守桥山巡回看护。这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批护林员。

  元朝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轩辕庙保生宫着火,泰定帝大怒,令身边文官用汉字写了一份严令保护黄帝陵庙圣旨“……不畏公法之人,又有愚徒之辈,泼皮歹人,破坏陵庙古柏建筑,许诸人捉拿到官,痛行断罪……”

  明朝沿袭了元朝的祭礼。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废除了各地“三皇庙”,规定每年独祭轩辕黄帝陵。祭文要由皇帝亲自撰写。祭文必须刻石立碑。朱元璋亲自撰写的第一篇祭文至今还存放在轩辕庙碑廊里。为保护陵庙,还特别设置了护官二人,官封五品。规定三年一大祭,历时5—7天。洪武七(公元1374)年明太祖降旨在轩辕庙内大殿塑衮免坐像一尊。

  清朝从清世祖福临到溥仪皇帝(公元1644—1911年)260多年间,共祭轩辕黄帝陵26次。世祖福临在位18年,大祭黄帝陵1次。清圣祖玄烨(即康熙)在位61年,祭黄帝陵10次。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在位60年,祭黄帝9次。仁宗顒琰在位25年,祭陵3次。宣宗旻宁在位30年,祭黄陵3次。

  清朝祭祀轩辕黄帝陵仪式隆重,规模宏大,次数较多,祭祀时间却无一定。多在皇帝登基、寿辰,国家受到外敌入侵,国内戡乱,水旱灾害,五谷丰登等重大国事活动时,特别是需要动员全国人民团结对敌或取得重大成功时,都要祭告先祖在天之灵。

  所以,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里,汉族人执政的明朝、蒙古人做皇帝的元朝、满族人坐天下的大清王朝,都对轩辕黄帝进行过祭祀,并留下50多通石碑和“御制祝文”(即祭文)。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彻底推翻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3月孙中山委派了一个由15人组成的赴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致祭轩辕黄帝陵代表团。当天晚上孙中山和贴身秘书丁石僧连夜赶写了一首祭陵词:“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挑起卢沟桥事件,发动侵华战争。为拯救危难的中华民族,国共两党(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起来,组成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国共两党于同年4月5日清明节,共同来到黄帝陵前祭告先祖。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亲笔撰写祭文曰:“……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穷,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