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节 黄帝与皇帝

  春秋和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各国国王都把自己称作“诸侯”“霸王”,但没有一个国王敢称自己是“帝”。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谁还敢称自己为“帝”呢?他们只好称王、称霸,无人敢称帝。

  秦始皇却别出心裁。他并吞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从此,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自己为“始皇帝”。当时丞相李斯奉劝秦始皇说;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始祖,我等都是黄帝子孙,一个人功绩再大,也不能和祖先名讳相提并论。可是,秦始皇一贯好大喜功,尽管李斯说得很有道理,秦始皇仍然坚持称帝不变。朝中其他官员也不好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只好由秦始皇自己去决定。他从“三皇五帝”竹简书里,挑出“皇”和“帝”两个字,称为“皇帝”。“秦始皇”尊号就这样定下来。所以,后来历代帝王就仿效秦始皇,沿用了“皇帝”二字。一直流传下来。直到1911年暴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皇帝”二字便退出历史政治舞台。唯有轩辕黄帝,世世代代被人们敬仰、祭祀。

  这就是“黄帝”与“皇帝”之分。

  轩辕黄帝系传十世,长达1520年。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