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黄帝的经典著作

  1935年,于右任先生在南京任职期间,组织了诸多学者,搜集了历朝历代古籍书上有关记载黄帝之家世、黄帝与中华民族、黄帝与中国文化、黄帝之政绩、黄帝之仙化与陵墓、黄帝各种经典著作等,总计369篇(条),编辑成《黄帝功德记》一书,出版发行。由于印刷册数很少,加之其他诸多原因,发行不广,一般人很难见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海内外拜谒黄帝陵的华人日见增多,凡前来谒陵的炎黄子孙都希望得到有关始祖轩辕黄帝的史料,以便全面了解祖先功绩。黄陵县政协原副主席宋兆杰先生于1978年参照中国古印书局和南京监察院排印的两种版本,考证详校重印了于右任辑录的《黄帝功德记》一书,满足了海内外读者的渴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原书从284本古籍书中,摘录了有关记载黄帝的369条。原文皆是文言文,当今读者不易看懂。1995年宋兆杰先生约请延安大学古汉语专家王玉鼎副教授,将《黄帝功德记》逐句逐段译成现代白话文,又增加了一些注释,力求做到准确可靠,通俗易懂,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汉书·艺文志》记载的有关黄帝经典著作多达34篇,由于年代久远,有的只有目录没有书本,大都失传,如《连山》《归藏》《黄帝外经》等永远失传。现存的《黄帝内经》《黄帝阴符经》《黄帝秘传祝由十三科》以及1973年从长沙马王堆3号坟墓中出土的《黄帝四经》,更进一步证明了轩辕黄帝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黄帝内经》是中华民族医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千秋不灭的传世之作。它的问世是人类真正走出愚昧荒蛮,走向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分水岭。它从远古先民同疾病作斗争中所形成的人体科学理论和传统文化有其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认为人与天相参,人与地相应,人与天一体,构成“天人合一”。比如,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地有三宝水、火、风。还有“阴阳五行”“无极太极”“内藏外象”“五运六气”“子午流柱”“七情六欲”“十九病机”“四诊八纲”等等,举不胜举。

  《黄帝内经》不只是单一讲中医学,也讲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充满着哲学、自然科学、辩证法、唯物论、一分为二、合二为一、阴阳五行等。《黄帝内经》特别指出“治未病不治已病”。意思是说未生病前先治。第一次向人类提出“预防为主”的科学理论,在世界医学史上是一个创举。就“气”的学说而言,《黄帝内经》早就指出:“气行血则行,气滞血则凝,百病得瘀气。”说明一切事物都是“气”变化的结果。“气”是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原始物质。黄帝时期就有了“气”的学说。先秦时期得到了发展。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为生,散则为死……”荀子更加明确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也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黄帝时期不仅发展了“气”的学说,进一步把“气”系统化,而且应用到医学、气象等方面。如天气、地气、热气、寒气、燥气、暑气、火气以及人体生理之气,导致疾病发生之邪气等。“气”的升降、出入、运行三者发生失常,就会引起各种疾病。所谓百病生瘀气,就是这个道理。《黄帝内经·素问》篇上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之气结,乐极生悲”。都与“气”有关。中国人历来讲“气”。打仗要有勇气,做人要有志气,做事要一鼓作气,工作要有生气,执法要有杀气,做人要有节气,遇事不要生气,还有心平气和、理直气壮、气吞山河、气壮如牛等。所以说,从神农氏尝百草到黄帝创医药,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帝秘传祝由十三科》在中国广大农村流传很广。民谚说:“家有《祝由科》,生病不吃药。”实际上不吃药是不可能治病的,只是配合符咒吃一些日常所见的中草药。

  据轩辕黄帝《祝由十三科》序言里所讲:祝由科乃轩辕黄帝氏秘制符章,治男女大小诸般疾病,立止见效。有病者对天祝告其来由,故曰《祝由科》。医术流传与世多见,闻者不知,误为妖妄之说,异端之教,其不知是圣人之作。

  另一篇序言里也讲道:“昔,神农尝百草以治病,岐伯因病而治方,黄帝深究五行,详查五脏,内因外因之感,人有病缺医少药,只好仰观天文,俯究人理,告於羲氏、神农氏,立为此法……”如“尚字为将,食字为兵,苦字为病,各字为先锋”,百病无不应于而愈。此咒语治百病,不需财帛,广济人生……。

  从以上两篇序言里,世人就知道了《祝由科》的来历和内容。它是黄帝、岐伯秘制的一部医书。

  《黄帝四经》由“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四篇文章组成,通称《黄帝经》。它在地下沉埋了2142年(公元前168年入土,1973年出土),出土后,基本完整。特别是“道原经”一字未损。它同老子“道德经”同抄写在一块绢上。台湾史学家王寒生先生称《黄帝四经》出土,是轩辕黄帝再降人间,凡我黄帝子孙,全当雀跃鼓舞!

  《黄帝四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出土的一本最完整、最全面、最可靠、最有依据的一部经典著作。比如,通常讲的“依法治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等等,这都是轩辕黄帝在他写的“经法”中提出来的,并非现代人所创。还有“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历来对这句话查不出出处,其实这是《黄帝四经》里讲的。还有“反客为主”这句话,应用了几千年,却不知它的出处,这也是《黄帝四经》里的话。黄帝在《君正》篇里,对使用人才,提出7年时间的标准。它的原话原文是:“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三年而民有得,四年而发号令,五年而以刑正,六年而民畏敬,七年而可以政。”这7年标准用现代语言讲:为政者,对于人民初到任一年,应当先了解本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第二年选择一些德才兼备的人才给予委任。第三年看人民是否得到利益和实惠。第四年才可以发号施令,说话有人听,号令有人响应。五年后,可以动用刑法。六年后,是否人民对你敬畏。七年后,遇到战争,就可带领民众去作战。这就是伟大祖先轩辕黄帝在4000多年前,就制定出为官者7年标准。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