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55章 天安门风雨见证!如磐夜曙光在前(10)

  “六二”那一天,中大校园里和民主墙上一早还是贴出了不少标语。这是学联为举行“反内战、反饥饿、反暴行大会”而贴的,表示大会按计划进行。在中大大礼堂,舞台天幕上布置了棕色会标“京沪苏杭豫五区学联反内战反饥饿反暴行大会”,舞台中间放着一块白底黑字的灵牌,上面写着“内战死难同胞之神位”,两旁红烛,摇曳着凄惨的亮光,三炷香点燃着,一缕香烟缭绕。下午2时,学生陆续到来、大礼堂快坐满了。突然,台上出现了一张大布告,朱成学出来讲话,说校方不肯借用大礼堂,大会无法举行。台下学生高喊:照旧举行,不理他!朱成学不答而去。大会之所以不开,是因为卫戍司令部不准开,吉普车多辆已开到校门外,磨刀霍霍,表示大会如果举行,他们将有动作,校方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劝学生自治会理事会不要开这个大会。这时,学生自治会理事会已得信息:重庆、武汉、广州等地同时戒严捕人、还发生枪杀学生流血事件。理事会审时度势,采取了上述机智灵活的对策,避免了一场可能引起的大流血、大逮捕。

  不过,大会还是开了,只是推迟了一天,而且改名为“哀悼晚会”。大礼堂的布置依然如旧,但名称已改,校方也不便阻拦。学生参加的不少,而且情绪昂扬,一扫连日来凝重的气氛。晚会首先由朱成学报告开会的意义。他言词铿锵有力,博得阵阵掌声,特别是,当他说到“让那些恐怖的高压手段随着‘六二’死去,让我们的努力由‘六三’开始吧!在我们的目的未达到以前,每天都是我们的反内战、反饥饿、反暴行日……”他愤怒而沉痛的声音激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躲在阴暗角落里的跳梁小丑也被震撼得发抖。接着,由一女生向“内战死难同胞之神位”献花圈,由吴光锐读哀悼词。这时,电灯全熄,只剩下灵前两支红烛,偌大的礼堂,像死一样的静寂。这情景勾起人们对祖国灾难深重的思念,而吴光锐又以凄切而悲愤的语气朗读着令人动心掉泪的文字,不少人的确流了泪!晚会的节目,除音乐院的大合唱和朗诵外,还有独幕话剧《凯歌》。这是一出令人心撼的反内战话剧。晚会收效甚好,实际上,这是在复课(休止罢课)之际,出色地实现了斗争方式的转变。

  “六三”复课(休止罢课)后,斗争以声援遭受摧残的学校的形式继续着。武汉、重庆、上海、广州、开封、青岛……连续发生了惨绝人寰的逮捕和枪杀事件后,“六二”那天消息就传来南京。中大许多学生十分愤慨,认为不能在这个时候复课,要求再开系科代表大会,重新讨论。丁家桥分部已有100多人签名,派人到校本部联络,校本部不少学生也跃跃欲试,发动签名意见书也已草拟好。后来,有些学生仔细一想,感到罢课已三四个星期,当前同学情绪普遍不高,还是暂时不征集签名,看看情势发展再说。

  武大、重庆……事件的真相逐步大白于天下,中大第十二次系科代表大会乃于6月6日下午8时举行,讨论如何进行声援。会上以109票对6票通过停止休止罢课三天(从7日开始);责成理事会通电全国遭受不幸的学校表示声援,以95票对14票通过节食一天表示声援,并把所得作为赙金捐给受伤、死难的同学;理事会举办追悼会。

  6月10日,武大请愿代表团抵京,参加了南京各校举行的“六一”烈士追悼会。晚7时,中大学生自治会在大礼堂举办了“反饥饿反内战死难同学追悼会”。大礼堂前部西边墙壁上,挂满了挽联,正中设有灵位,插了香烛,下供花圈。主席台西侧大幅对联是“宪法、宪法、挂羊头、卖狗肉;自由、自由,封报馆、杀学生”(航空系三五级送)。“人人有吃达姆弹之自由,叩谢吾皇万岁;学生具入阿鼻狱之斗志,遥祝烈士千秋”(艺术系三七级送)。“维持啥子秩序,水龙来维持秩序,马队来维持秩序,他妈的,啥子秩序;保障什么基本自由,捕人的保障自由,枪杀的保障自由,格老子,什么自由?”(化工系三六级用四川方言写的)中文系送了四个字:“人间何世。”“活下去”社送的“党国所赐。”“路”社送的“封报馆,杀学生,秦始皇丰功伟绩;打内战,撕约法,孙中山饮恨吞声。”“子夜”社送的:“反内战反暴行,死于魔鬼手中,人权何在?争和平、争民主,活在人民心上,正义长存。”会场还公布了武大被害三同学的一些照片。追悼会首先由武大代表报告三同学死难经过,泣不成声,全场悲愤至极。接着,献花圈,致悼词。剧专在会上表演了“五二”时政府反诬学生打伤警察的丑剧。最后,与会者在《团结就是力量》的悲壮歌声中慢慢散去。《朱曦日记》在这一天用下面意味深长的话结束:“夜,漫漫的长夜……但过了五更,天,还是要亮的。”

  京沪苏杭豫五区学联连续请愿

  五二血案当天晚上,联合请愿游行主席团就紧急磋商,决定外地各校代表立即派人回去报告血案经过,以发动广大同学行动起来,谴责政府镇压学生,声援五二正义斗争。

  21日上午,联合请愿主席团决定由社教学院代表李明杠、强国瑞带领京沪苏杭专科以上学校外地代表30人前往教育部请愿(中大、金大、剧专、音乐院日前已请愿过,故未参加),事先估计请愿不会有什么结果,但决定还是要去,好让国民党当局明白,学生还将继续斗争。请愿代表到教育部没见到部长、次长,由总务司贺司长接待。代表责问他:“同学们合法的正义行动,政府为什么要残酷镇压?”贺说:“昨天的不幸事件,我们深感同情。”代表向教育部提出了严重的抗议,要求政府释放被捕同学,严惩凶手,医治受伤同学,赔偿一切损失,学生副食费增加到每月10万元,等等,随即问贺:“教育部对我们的合法要求,持何种态度?”贺答:“一定向国府转达,教育部无权解决。”代表说:“增加伙食费标准,是教育部职责范围内的事”。贺说:“关于副食费,已经决定从每月24000元增加到48000元,增加一倍多了。”代表说:“去年12月到现在,物价指数上涨3倍半,增加一倍不解决问题,同学们还要挨饿。如果不满足学生求生存的起码要求,同学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住进教育部大楼要饭吃!”贺急忙说:“我们立即报请行政院研究。”最后,代表表示了斗争到底的决心,说:“实现学联提出的各项要求,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主席团又派代表赴行政院请愿。对方只说明不能“越级请愿之理由”,无任何答复。

  5月21日下午9时,京沪苏杭学联第二次会议在中大召开,出席代表:英士大学:韦寿康、潘光昌;交大:叶公毅;中大:朱成学(李飞代)、王安民;浙大研究所:曾守中;金大:邓鸿举、肖端清、王修(夏佛生代);浙大:杜扬亭、杨正衡、周西林;暨南:戴文坡;吴淞商船:王夷白;苏工建训班:汪锐璋、周继能;上医:工道佩、钱文治;药专:钟杰、蔡欣;剧专:唐存森、肖宗环、周西;复旦:汪汉民;音乐院:谢功成、廖一鸣;上海音专;同济:黄仁端;社教院:李明杠、强国瑞;上海机械学校;幼专。主席:王安民。

  会议首先由主席报告:1.金女大、剧专加入联合会。2.请愿无结果。接着,大家认为会议应该讨论如下事项:

  (1)对五二血案应取之态度。

  (2)应如何加强各校联系及世界学生联系?

  (3)请愿无结果后应采取之态度。

  由于时间已晚,决定暂时体会。后于5月22日下午3时半复会。主席:戴文坡。会议讨论井作出下列决议:

  一、向政府提出抗议,要求为:

  (1)立即释放所有被捕及失踪同学。

  (2)严惩首都卫戍司令部〔代〕司令张镇、首都警察厅长韩文焕、东区警察局长陈善周及行凶军警,并追究此次惨案责任。

  (3)立刻撤销《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

  (4)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5)赔偿一切损失。

  (6)切实保障人身、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请愿等基本自由。

  ……

  四、通电全国同学,定6月2日为“反饥饿、反内战、反暴行日”,全体总罢课一天。

  五、从5月23日起三天内,政府如对所提各项要求无满意答复时,各校将一致采取下一行动。

  六、正式成立京沪苏杭四区学联会,并确定联合会的组织;

  (1)召集人――负责召集会议。秘书处――处理会务。

  (2)由南京区担任上项工作。

  七、全国学联组织之讨论,――由中大起草章程,再定期讨论之。

  5月23日,京沪苏杭学联正式成立,此后,向政府当局的请愿、交涉,一般由它组织、出面,这使南京学生在与国民党当局对垒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也有助于京沪苏杭学运统一步调,集合力量,互相呼应。京沪苏杭学联实际上成了全国学联的雏形。

  在如何对待、处理学生运动的问题上,国民政府上层内部存在着分歧。五二游行前,地下党对此已有察觉;五二游行中,游行主席团在与卫戍司令部代表、参政会秘书长谈判时,进一步意识到这种分歧的存在;五二游行后,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立法院、参政会主张“疏导”“调解”,怕事态进一步扩大、恶化。针对这一情况,京沪苏杭学联在坚持斗争的同时,比较注意利用国民党上层的分歧,着力争取立法院、参政会的有识之士,联络并主动请中大、金大教授会为学生的要求奔走呼号。五二血案后,南京学生之所以没有受大的迫害,与这方面的工作有关。下面是京沪苏杭(豫)学联代表团活动的简况:

  22日,四区学联代表向参政会请愿,秘书长邵力子允将所有要求,提交参政会主席团讨论。

  23日,南京各大学校长前往行政院交涉。

  25日,中大、金大教授会决定向国民党当局转达学生要求,并与参政会一起设法调解。晚上,京沪苏杭学联在中大南高院举行会议,决议如下:

  一、继续罢课一周为抗议:

  1.政府对我们要求无答复;

  2.上海同学80余人被捕;

  3.上海三民间报纸被查封。

  二、定本周为扩大宣传周。

  三、河南大学加入学联,今后学联改称为京、沪、苏、杭、豫五区十九专科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

  27日,学联代表团向政府提交备忘录,抗议和要求:

  1.立即答复5月20日及23日所提的11点要求。

  2.立即释放5月22日以后所有逮捕的学生。

  3.立即撤销对上海《文汇报》《联合晚报》和《新民报》的停刊令。

  28日,参政会主席团张伯苓茶会招待中大、金大等校教授交换意见。

  29日,参政会主席团至中大演讲,并公开表态:1.关于释放被捕学生:负责交涉。2.关于惩凶:可建议政府查明办理。3.关于取消《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非对学生而发。4.关于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不致再有。5.关于赔偿损失:可照办。6.关于反对内战:参政会亦有同感。7.关于增加副食费:可配给食物,以谋改善。8.关于增加教育经费,正在设法中。9.关于增加公费名额:(邵力子个人意见)增加黄泛区及共区学生之公费名额。

  30日,五区学联代表5人,由李明杠带队,于上午10时列席立法院临时会议,这次会议的议题是:讨论处理“学潮”的办法。李明杠在会上报告了“五二”血案的经过,并向政府提出严重抗议,要求停止内战,恢复和平,还回答了部分立委的质询。这次临时会议上,行政院除院长张群外,各部委首脑都列席了会议,不少立委还批评了政府对学生的高压政策,强调进行疏导。这暴露出国民政府上层在对待处理学生运动的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午后,学联代表赴参政会听取秘书长邵力子的正式答复(内容如29日所说)。

  晚间,五区学联主席团开会,分析形势,研究对策,统一认识,实际上是传达、讨论地下党南京市委关于转变斗争方式的指示精神。

  31日,上午10时,五区学联代表团赴立法院,与该院前一日产生的九人委员会谈判,立委七人出席。首先由王安民报告游行请愿的意义、经过和响应北大发起“六二”反内战罢课游行的意义,并说目前同学需要安定,不愿外界再有刺激。立委七人听后甚为感动,说:“同学的请愿游行是正当的,但希望同学‘六二’不再游行”,有的立委还批评了政府对待学生运动的态度和做法。谈判结果,立委答应进行斡旋,学联代表提出六条要求,希立法院转给政府:

  1.要求政府立即停止各地恐怖行动,释放被捕和失踪同学,并保障同学以后的安全。(此条立委吕复答应向政府要求)。

  2.撤销《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吕复说要政府明令取消或不可能,但希望不执行,此条最好不作为同学的要求,而由立法院提出建议,立法院已于昨日通过议案,在适当时期内撤销此办法。)

  3.惩凶并赔偿一切损失。(吕复说,赔偿损失可与政府商量,“惩凶”希改为“查办”,再转向政府提出)。

  4.增加副食费及公费数额。(吕复说,副食费款额不能增加,但可以其他名义增加;增加公费名额不可能。)

  5.保障人民人身、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游行请愿之自由。(吕复称,保障人权、自由为该院责任,亦即宪法的根本)。

  6.呼吁反对内战。(立委答称此条可转知政府,事实上目前除一二好战分子外,无不希望和平)。

  晚9时,学联代表去立法院,与九人委员会再次会谈,得知立委与张群、张厉生、朱家骅等磋商的结果:

  1.教育部派员赴沪解决上海发生的事件。张厉生表示如“六二”不游行,保证南京市警察不捕人。

  2.已由立法院建议政府在适当时撤销。

  3.赔偿,可照顾,“严惩”二字改为‘查办’。

  4.增加公费名额:不可能,副食费可以其他名义增加。

  5.立法院认为在法律范围以内,可督促政府实行之。

  6.呼吁反对内战,为全国上下一致愿望,可转达政府。

  6月1!3日,各方奔走无结果,学联通电声援武大、重大、中山大学等校血案。

  6月4日,学生代表团去见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请他以教育家的身份代向中国政府说明学生的立场。他表示对此事甚为关心,允许在可能范围内尽力代向政府解释。

  6月5日。学联代表团赴宪政实施促进会,无结果,继往立法院见立委刘克隽(九人委员会召集人),也无结果。

  6月8日,学联主席团议决各校对各地血案应有所表示,并决定6月10日各校分别举行哀悼晚会。

  此后,学联在《自五二至六八的工作报告》中说:“经日来之奔走,除由参政会及立法院转告者外,所有要求迄今未获政府负责当局正式答复。由经验之教训吾人深知整个学运实具韧性、持久性及艰苦性。而抢救教育危机及反内战运动尤非一蹴而成。环顾今日之国情,欲达目的势需长期之艰苦奋斗,政府既置吾人要求于不顾,吾人自应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决心,重新考虑有效之步骤。”

  第七节 不反内战无饱饭,谁主内战是罪人(二)

  一切同情都在学生方面

  南京“五二”血案发生后,中外震惊,社会各界包括社会名流、人民团体、工人、学生、教员、科学文化工作者、工商业者、国民党军政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国际学联,声援、慰问函电纷至沓来,还送来捐款,慰问受伤学生。

  除了前面谈到的全国20个省、数十个大中城市的数十万同学的声援(或罢课抗议,或游行示威)外,南京和外地高校具有正义感的教授和知名人士首先站出来,义正辞严,表示了他们主持公道的立场,如中大教授贺昌群慷慨激昂地说:“昨日京沪苏杭的学生联合大游行,是一个伟大的行列,一个悲壮的日子,中国民主革命运动中的一个里程碑。政府的水龙、木棒、骑队、机关枪等,绝压迫不了全国学生为民请命的运动。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到了今天,政府还不猛省,彻底自己检讨一番,时代的铁轮,可以辗碎任何拖住民族国家不能前进的自私反动势力。18、19世纪是人类争取自由的时代,20世纪以后的岁月,是人类争取经济自由的时代,中国现在既要争取政治自由,又须争取经济自由,这两种责任和希望,都落到今日的青年身上,然而这两项使命,都异常艰巨。”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