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96章 亲王情系中南海!中柬友谊源流长(5)

  4月28日午夜,柬埔寨军队、警察和保安人员封锁了从波成东国际机场到市区的一段15公里的长堤公路。这段路是将湖泊填平筑起来的。长堤两侧的民房多为二层小楼。这些小楼,从堤下看是两层,从堤上看是一层。军警包围了一座小楼。在楼旁一座紧靠路基的小屋里,军警推开柜子,墙面露出一个大洞,深15米,一直通到路基中心。为防汽车轧塌,敌特在这条坑道里坚了桩,搭了架子。

  军警从坑道里缴获了两箱TNT烈性炸药,一卷电雷管和一批挖掘工具。接着,在洋楼的另一个房间里,缴获了六颗烈性炸药手榴弹。

  据悉,敌人的这起谋杀活动策划、实施长达3年之久。1960年5月,周总理访柬盛况空前,美国和台湾看到中柬关系密切,断定中国最高领导人肯定还要来金边访问。于是,台湾特务机关在美国和南越特务机关的配合下制定了代号为“湘江”后又改为“秋风”的国际谋杀案。

  据执行爆破任务的特务供称,他们的任务是在刘主席和西哈努克亲王的汽车经过时按动电钮进行爆破暗杀。台湾特务给他们的命令是:“切实了解刘少奇座车行列位置,不论车上有无西哈努克,均应断然执行。”

  台湾特务机关的命令强调:坑道爆炸不成,要立即执行第二方案:在刘少奇游览市区时,投掷手榴弹。

  4月29日,保安人员从台湾特务机关金边站站长张霈芝家搜出四封他与台湾特务机关来往的密写信,三封他与西贡特务的密写信。警察局从金边站副站长农稔祥家搜出一小包毒药。

  两天抓获特务46人,其中有一个南越人,一个印度人。

  据说,宾努亲王听了案情汇报后失声说:“案比天大!”西哈努克亲王听了案情汇报,长叹一声说:“困难如山。”

  4月30日下午4点,柬埔寨大臣朗诺中将紧急约见陈大使,通报破案情况,邀请王幼平和陈大使参观缴获的TNT烈性炸药、手榴弹、定时炸弹和一大堆敌特作案工具。缴获的爆炸品摆在一张条桌上,满满一桌子,令人触目惊心。敌特使用的手榴弹像圆饼,又被称为“牛屎”炸弹,投过去就会粘在汽车上,杀伤力极强。

  朗诺在约见陈大使时表示:情况十分复杂,敌情十分严重。他态度十分诚恳地问:“鉴于这种情况,中方是否考虑推迟访问?”而这时,离刘主席的专机起飞时间只有十来个小时了。

  5月1日凌晨1时,刘主席指示王幼平和陈叔亮大使,立即分别约见宾努亲王和朗诺将军,通知柬方,仍按原定日期访问,不再改变。这时,距离刘主席的专机起飞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了。

  宾努亲王和朗诺将军先后来到王宫向西哈努克亲王报告,中国主席决定仍按原定日期和时间抵达金边。西哈努克亲王听后,眼圈都湿润了。他激动地说:“中国主席是用生命把友谊送过来的。”

  5月1日,金边晴空万里,波成东机场挤满了欢迎的人群。中柬两国国旗迎风飘扬。西哈努克亲王提前一个小时到达,王后带病也赶到了机场。

  金边时间上午11点,刘主席的专机平稳地降落在波成东机场。

  为了防止敌特机关再把爆炸、破坏物品运进柬埔寨,柬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4月29日,坑道爆炸案破获后,国防大臣朗诺将军立即下令封锁全国陆海空各个口岸,严格盘查入境人员和交通工具。

  从4月30日夜到5月1日上午,柬军队和警察对机场路进行分段检查;出动6000名士兵对机场路分段保卫(这个数字占柬军队总人数的1/4),重要地段派轻型坦克警戒。沿途高楼派警察控制制高点;直升机在空中巡逻,侦查地面动态。

  代表团用餐,有安全人员检查,尝膳。

  刘主席和王后,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光美分乘两辆主车,前后左右有35辆摩托、14辆警车护卫。大、中、小学校推迟放假,青年团组织成员和华侨全部出动,分别编队;警察和保安人员站在最前面。

  访柬一个星期,刘主席和他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一直沉浸在鲜花与欢呼的友谊海洋里。西哈努克亲王还特意将政治会谈安排在金边西南100公里处的新开辟的避暑胜地基里隆举行。双方就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取得了广泛一致的看法,发表了中柬“联合声明”。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

  5月6日上午8点,刘主席的专机在金边的阳光和如林手臂及雄壮的军乐声中徐徐起飞了。

  这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柬埔寨,也是柬埔寨历史上最隆重、最热烈、最盛大的接待。“在皇宫,打皇伞,行跪拜礼”,陈老总后来谈到这次访问时曾幽默地说:“刘主席过了几天国王生活。”在谈到访问柬埔寨等东南亚四国的意义时,陈老总说:“这次出访是对访问国的支持,也是对国际反对势力的一个伟大的政治攻势。”

  1963年5月6日上午8点,随着刘主席乘坐的专机离开波成东机场,中国国家元首对柬埔寨的访问圆满结束。

  西哈努克亲王望着北去的飞机,如释重负。他大步走上荣誉台,对着麦克风向为刘主席送行的柬埔寨高级官员和外国驻柬使节发表了即席讲话。他强调说:“刘主席阁下访问柬埔寨,对我们的切身利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这次接待中,敌人为我们制造了像山一样大的似乎是难以克服的困难。可是,现在我们已经翻过了这座大山,取得了胜利。在这一点上,敌人得拜我们为师!”

  第二天,西哈努克亲王在金边的一家医院落成剪彩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宣布:“我们破获了一个企图利用坑道爆炸进行暗杀的特务集团。”“国际上有人等着、笑着看我们倒下去。我们没有倒下去。现在我们复活起来了!我们的声望更高了。”西哈努克亲王激动地说:“中国主席给了柬埔寨荣誉。他是用生命把友谊送来!”

  当年11月20日,鉴于美国一直在从事诋毁柬埔寨,支持叛乱分子的活动,西哈努克提出倡议并由国民大会通过决议,终止美国给予的一切军事、经济、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援助。

  美国的反华包围圈出现了一道缺口。

  中国“造反派”的“战斗问候”激怒了亲王

  由于西哈努克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接近,他曾被西方记者称为“红色亲王”或“粉红色亲王”,其间的含义是很值得玩味的。

  1963年,西哈努克对美国人在柬埔寨事务上指手画脚、横加干涉的做法大为不满,拒绝了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两年后,金边对美国企图在柬埔寨策动叛乱、颠覆西哈努克政府的行为深恶痛绝,于是经过国民议会表决,柬埔寨宣布断绝与美国的外交关系。听到来自南亚这个小国的决定,美国人和整个西方世界大吃一惊,他们没有料到这个受过西方教育、看上去颇为温和的王国之君,居然有同“自由世界”抗衡的勇气和胆量。西方记者们发表言论,说这位红色亲王的行为“太轻率了,如同一个三岁的孩子”。

  更让西方惊讶的是,自此,西哈努克把国家中立政策的保障建筑在同社会主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的基点上。他动身前往南斯拉夫、北朝鲜、苏联、中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访问,又邀请这些国家的领导人访问柬埔寨。令许多人都感到奇怪的是:把消灭封建王朝当作己任的共产党领袖们,同这位出身皇族的亲王打得火热,甚至引以为友。有人困惑地说:真不知这是亲王拥有的魅力还是共产党人使用的计谋?

  在同共产党国家的交往中,西哈努克对中国情有独钟。

  自1956年西哈努克首次访问中国后,他又数次到过这个幅员辽阔的共产党国家。1964年,他在放弃了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后,于9月间到了北京。回国后,他对议会作过一次让人印象很深的讲话。他说,中国人考虑了他的请求,决定给柬埔寨大规模的无条件援助和道义支持。中国的大度和慷慨显得是那么自然和富于人情味。

  “我想把话说得直白一些。”西哈努克告诉议员们,“即使我们走上门去恳求,人民中国也不会接受我们为她的仆从,她不会赞成这种不平等。我们高棉民族是幸运的,而这种幸运确实是千载难逢。对别的国家,中国也许会一口把它吞掉。可是对于我们,即便是我们苦苦恳求,她也不会这么做。我打个比方:我国就像是一位对中国脉脉含情的少女,她眼里纯情的秋波使得中国不忍心去碰她,不忍心破坏了她的贞操。”

  无论这个比喻是否恰当,人们发现,亲王对中国的感情与日俱增。后来的历史验证了这种感情,西哈努克成为中国人民最为熟悉的一位外国元首。

  到1966年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前,西哈努克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毅、邓小平等,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他加深了中柬两国的了解,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东南亚的局势。

  随着柬埔寨境内左翼力量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西哈努克同他中国朋友们的联系间断了,对中国出现的大规模摧毁社会文明的现象感到百思不解。令他担忧的是,柬埔寨的几十万华侨似乎受到了中国发生的运动的影响,对柬埔寨社会开始使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语言进行攻击。更让他苦恼的是,这些左翼分子大都宣称他们无限忠于他的朋友毛泽东,对他反而采取一种贬斥的态度。据说,在金边的中文学校里,教师和学生们已经效仿中国人,学习流传进来的“小红书”,公开表达对毛泽东的忠诚。这类活动受到了他曾经重视的柬中友好协会的大力支持。一时间,对西哈努克政策不满的左派也发表声明,要团结在柬中友协的周围。

  深感苦恼的西哈努克终于在1967年9月关闭了柬中友好协会。三天之后,适逢该协会建立12周年。对此情况一无所知的北京中柬友好协会,给金边这个已经停止活动的机构发来了电报,向他们的同事们致以“战斗的问候”(MILIT ANTGRE ETINGS),并对他们在柬埔寨进行的反对反动派的斗争表示敬意和支持。

  这封显然来自中国造反派组织的电报在报上披露出来后,西哈努克大为恼火,把它称之为“来自中国的第一次攻击”(THEFI RSTAT TACKB YCHINA)。他随即下令:非官方所办的报纸,从第二天起一律关闭。

  对中国的动乱缺乏了解、对攻击政府的言论感到十分恼怒的西哈努克发表讲话,声称:我们并不惧怕共产主义,但如果柬埔寨要成为共产党国家的话,也要由高棉人民自己来作出选择,我对此不持异议。但是,如果要用毛泽东思想来发动高棉共产主义,是不可接受的……如今,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成了民族共产主义者,我们为什么非要效仿中国的共产主义?我们要成为共产主义者的话,那我们宁可选择高棉共产主义。

  困惑中的亲王派出他的外交大臣普里萨那到了北京,想听听他所尊重的周恩来总理的解释。但是,深为文革动乱所困的周恩来,正独撑中国危局,对中国的困境尚无力回天,又如何对发生在柬埔寨的事情诉说得清?普里萨那大臣给西哈努克带回的,不过是中国总理对亲王的安慰而已。

  难道,中国人把他这位柬埔寨朋友抛到了脑后?

  他不相信。以他对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了解,他们肯定是遇到了麻烦。他们无力顾及他这个老朋友的事实说明:中国的局势出现了危机。

  苏联总理:“亲王,您被推翻了”

  1970年1月6日,西哈努克携夫人莫尼克?依吉,老资格的政治家、他最信任的政治顾问宾努亲王,以及一些家人和亲信,离开金边,乘飞机前往法国。

  亲王此行的目的,一方面是到法国找著名医学专家乔治?帕泰博士对他趋于恶化的健康进行治疗,另一方面是想沿途对一些国家进行访问,制止正深陷于越南战争的美国对柬埔寨的领土企图,同时也说服北越人不要把战火引进柬埔寨和平的村庄。他走后,由首相朗诺和副首相施里玛达主持国内事务。

  这一次他的远行,固然是因为身体的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出于政治的考虑。他相信,一个没有西哈努克的柬埔寨,将会在纷乱的国际社会中无法立足,尤其是现在,越南战争的大火已经烧到了大门口,国内的左派力量也日渐壮大,开始了武装斗争,在朗诺、施里玛达控制下的国家,很快就会处于举步维艰、四处碰壁的艰难境地。

  亲王在等待祖国发出那声必然的呼声:柬埔寨不能没有西哈努克。

  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柬埔寨,他称西哈努克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认为这位亲王是惟一适合领导这个国家的人物。

  当年说这句话的法国总统已经去世,安葬于科龙贝大教堂,而亲王却来到了法国,在戴高乐将军曾陪他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时光的法国格腊斯海岸边,沉思默想。

  朗诺、施里玛达治下的柬埔寨,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一位国内的朋友给西哈努克来信,说亲王的远行,带走了金边的灵魂。整个柬埔寨都开始感到无助和茫然。

  可是,他能立即回到国内吗?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