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94章 亲王情系中南海!中柬友谊源流长(3)

  “难道所有这一切只是为了给我一个深刻印象?中国难道是为了洗我的脑筋?”多年后西哈努克仍然激动地说,“对这类怀疑我是可以理解的。其实,毛主席对我们的问题,我们同邻国的关系,我们对美国在这个地区的意图的估计,以及许多其他有共同利益的问题,是真正感兴趣的。也许他很想了解我这个人的性格和动机,也很可能是我这个爱国的亲王的形象引起了他的兴趣。不过,我们从一开始有交往起,他就很认真地对待我。我可以说,他比某些西方领导人更加平等地待我,只有戴高乐将军是个明显的例外。”

  西哈努克相当看重别国领导人是否尊重他作为一个国家元首的尊严,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在这方面,他有着切肤之痛。

  他曾经受到过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的邀请,到英国进行访问,并保证说女王陛下将会很高兴地接见亲王。第二天,当用书面形式把这项英国人的邀请肯定下来的时候,事情就变得含糊起来,首先是日期方面出现了限制,英国女王和大臣们的活动方面有了诸多要求。最让亲王不能接受的是,英国人坚持要在邀请书上写上,这次访问“将不是正式的”这大大伤害了作为国家元首的西哈努克的感情,他很不客气地告诉英国人;“我可不是一个旅游者,我不会把我们国家的时间和金钱浪费在参加皇家花园的宴会上。”为此,英国当时的外交大臣霍姆爵士登门想对亲王作解释,但亲王微笑着拒绝了英国人的邀请,说他已经答应了许多其他国家的邀请,还有很多活动需要他参加,英国他就不去了,不过,可以转达他对英国女王陛下的问候。

  这一次的伤害在亲王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到过法国、意大利、德国,就是不踏上英国的土地,所有涉及到英国的正式或非正式访问的邀请,他一概拒绝。

  相反,他非常乐意接受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的邀请。他觉得,他们的邀请要直截了当得多,与他们进行的会谈也要坦率和诚恳得多。

  西哈努克同中国领导人的友谊――国家间的和私人的――通过第一次访问就牢牢地建立起来。亲王注意到,这个东方共产党政府,深知亚洲和其他小国对于他们应享有的尊严,和联合国关于国家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能否落实特别敏感。因此,在对待国宾的礼仪安排上,在会谈级别对等原则上,在互助条约的共同义务和相互尊重上,中国人特别照顾柬埔寨的利益。在中国人这里,经济贸易上的联系同政治截然分开,中国特别赞赏西哈努克的独立和中立立场,从来不对他进行任何涉及到意识形态上的说教或“忠告”。而在其他国家那里,特别是美国人那里,他领受了太多的压力……

  在从中国进行第一次访问归来后,1956年3月,西哈努克开始在柬埔寨推行社会主义,不过这种社会主义是高棉化的佛教社会主义。他亲自撰文,解释佛教社会主义的内涵:“佛陀布道时说,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如果要积大德,就要全面行善,特别是要善良、节欲、真诚、温和、大公无私、利他主义、平等待人、善恶分明。由此,我们把佛教当做我们的国教,我们的社会主义也正借鉴于此……我们的社会主义可以自称是‘实用主义’的;对我们来说,真理就是国家的现实,我们的社会主义和我们的政策,都始终靠近这些现实。”

  后来在1962年,西哈努克再度访问北京。当正在中国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运动的共产党领袖向他介绍中国的形势时,西哈努克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他的佛教社会主义。他告诉毛泽东:“在我们国家,我们正推行自己发明的社会主义。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富人把他们的钱财送给穷人。”当翻译把这段话译成中文后,毛泽东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盯着西哈努克好一阵注视,然后微微一笑,轻声道:“社会主义是很复杂的呢。”接着便转换了话题。(很值得研究的是,西哈努克倡导的“佛教社会主义”,他坚持的拒绝按照外国模式设计柬埔寨社会、他所坚持的保持高棉民族的传统和往昔辉煌、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以此捍卫国家独立的思想,大为后来的朗诺政府和波尔布特的民柬政府所用。)

  在西哈努克与中国的关系史上,有过一件可以称之为“绝密”的事情――充当中美之间的说客。

  1958年,西哈努克应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邀请,到美国访问。在同“讨人喜欢”的美国总统进行一轮会谈之后,他开始同那位极端反共,反对中立,对共产党中国深怀恨意的国务卿福斯特?杜勒斯继续会谈。

  在这次会谈的前夕,周恩来总理通过苏联驻华盛顿大使亲自给西哈努克送来了一封信,信中把中国政府对待当时由被打垮的蒋介石占据的台湾、金门、马祖岛的政策向亲王作了说明。西哈努克当然明白:周恩来是想通过他,向当时与北京严重对立的美国当权者阐明中国的立场。

  杜勒斯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他同受过良好法语教育的西哈努克之间,免去了翻译的转换。在谈完两国间的关系和美国向柬埔寨提供经济与军事援助问题的原则之后,亲王笑了笑,想把气氛弄轻松一些,他说道:“在国际局势方面,我想向国务卿阁下谈点我的看法。我想就美国同中国的关系问题,提一点建议。”

  一听“中国”两字,杜勒斯的表情顿时阴沉下来。

  “我首先要声明的是,我将要谈的事是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丝毫不用担心会牵涉我的国家和我本人。”西哈努克说着看了一眼旁边的柬驻美大使农金尼。

  杜勒斯没有答话,只望着西哈努克。

  “我对这些年来美国同中国的关系感到关注。”亲王道,“我认为,美国不必同中国这么老僵持下去,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改善同北京的关系。因为美国和中国都是大国,你们的对立对世界和平有严重的影响。”

  “这个问题,我……”杜勒斯开口说,但亲王却没理会,执意讲出他的观点。“以我的看法,不管蒋介石如何夸下海口,我相信,他既‘光复’不了大陆,也消灭不了毛泽东的制度。从美国的利益出发,我觉得美国可以采取现实一点的态度,尽早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停了停,亲王又补充道:“这几年,我到过北京和中国的其他地方,对中国的事情自信比较了解,我觉得,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政府是深得中国人心的。”亲王接着谈了他在中国大陆的见闻,和他所了解的中国领导人对台湾、对美国的观点。

  杜勒斯摆摆手,表示不同意亲王的看法。

  “我感谢亲王陛下的建议,但是,美国政府的政策是从全球的范围来制定的。”杜勒斯道,“根据我对中国大陆的了解,毛泽东的政权是不得人心的,很可能维持不了多久。而对于蒋介石,我们完全同意亲王的看法,他再也没有任何前途了。尽管我们也给他提供大量的援助,但他没有机会夺取中国大陆了。但这并不能阻止中国在未来的某一天改变作法。我们将等待这一天,以便同中国人谈问题。”

  “国务卿阁下这么说,但愿有充分的依据。”西哈努克道。

  “根据我得到的可靠情报,中国人民在一种路线压迫下所承受的痛苦很快就将达到顶点了。到了那一天,我们之间的争吵就会结束了。”

  “你这么讲,不是暗示美国将对中国采取什么武力手段吧?”西哈努克故意问。

  “当然不。”杜勒斯回答。

  有关中国的话,似乎没必要再说下去了,西哈努克知道,就像杜勒斯不可能改变他的观点一样,他也不可能改变面前这位美国国务卿。

  “只要国务卿了解我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我就很感谢了。”西哈努克很礼貌地一笑,又转向了其它的话题。

  西哈努克没有能说服杜勒斯,更没有改变美国的对华政策,但他的努力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评价。14年之后,当中美关系改善、尼克松总统与中国最高领导人终于握手之时,当时在北京的西哈努克同身边的人谈起了他当年在华盛顿同美国国务卿的那番谈话时,叹了一口气:“要是杜勒斯先生地下有知,不知对此有何感想?”

  周恩来赴柬奔国丧

  鉴于西哈努克已经两度访华,并一再向中国最高领导人发出访问柬埔寨的邀请,同时两国又已经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中国政府决定,1960年5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出访亚洲六国。访问柬埔寨的时间安排在5月初。

  可是,意外的情况出现了。4月7日,柬埔寨国王苏拉玛里特因糖尿病而去世,全国为国王守丧一个月。

  消息传到北京后,外交部立即指示当时担任驻柬大使的王幼平,就周恩来总理等一行五月初访问柬埔寨事宜征询柬方意见,询问是否有所不便。柬方的答复有些含糊,说柬埔寨在国丧期间,欢迎礼仪恐怕不能尽善。

  由于当时周恩来总理一行已经离开北京,外交部当时的意见是推迟这次访问,因为国丧期间接待国宾,会使宾主都很为难,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当外交部的意见传给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后,他们却指示,由外交部通知柬方,周总理一行将按期访问,专程前往吊唁老国王,并同西哈努克亲王会谈。考虑到柬埔寨王国正值国丧期间,希望柬方在接待方面从简。

  周总理同时指示外交部:立即在国内为代表团成员赶制素服。外交部的人员以及随同出访的代表团成员对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决定都心感钦佩,但同时又觉得,在一个国家的国丧期间进行访问,无论如何情绪都将是低沉的,很有可能会影响访问的气氛和效果。

  但人们又隐隐约约感到,也许正是因为在国丧期间进行访问,更能表达中国人民对柬埔寨人民的情谊。

  1960年5月5日,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率领代表团全体人员穿上素白礼服,登上专机,飞往柬埔寨。

  正是柬埔寨一年里最热的季节。飞机抵达金边波成东国际机场的时候,虽才上午9时,可已经是烈日高悬,热浪滚滚了。飞机降落前,代表团成员不约而同地透过机窗,望向下面的机场,人们特别关心的是旗杆上的两国国旗是按贯例高高升起,还是为吊唁老国王去世而降了半旗;到机场来欢迎的人们穿的什么服装;西哈努克的衣着和情绪会是什么样?

  一直注视着机场的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陈叔亮首先看到,机场候机楼前的旗杆上的中国和柬埔寨两国国旗是升到顶端的,停机坪前围拥着一排排前来欢迎的队伍,机场上彩旗飞舞,翻腾着色彩缤纷的花束。

  飞机停稳,舱门开启,出现在眼前的是列于群众队伍之前的王国政府官员和中国大使馆的官员。站在最前列的是西哈努克,他身穿深色西服、系着黑领带,显得风度翩翩,惟一令人感到特别的就是他的西装的翻领上绷着一条小小的黑纱。见飞机停稳,他在中国驻柬大使王幼平和柬埔寨礼宾官的陪同下,满面春风地迎向专机。按外交礼节,王幼平大使和柬礼宾官登上飞机,迎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走出机舱,西哈努克站在机前,带头鼓掌表示欢迎,王家军乐队奏起了欢快的迎宾曲。

  周恩来、陈毅在与西哈努克热烈握手、互致问候之际,对柬埔寨在国丧期间组织这么大型和热烈的欢迎仪式表示感谢。西哈努克对客人们说,苏拉玛里特国王去世后,王国政府决定全国守丧一个月,但为了欢迎中国贵宾的到来,政府已将悼念活动中止,待贵宾访问结束后再继续举行。周恩来总理当即表示,此次代表团来访,首先是向不幸去世的老国王陛下进行吊唁,对此,西哈努克也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机场上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在西哈努克的陪同下,中国客人们踏着红地毯,检阅了仪仗队,接受了男女青年们献上的鲜花,在人群的欢呼声中登上敞篷汽车进城。从机场到市区有10多公里,人们挥舞着中柬两国国旗和鲜花彩带,高举着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的大幅半身像,高呼欢迎口号,气氛十分热烈。群众的欢迎队伍一直排到了王宫,场面的隆重盛大完全出乎中国代表团的意料。原来的所有担心已经被欢呼和口号声一扫而光,代表团所有人都感到,西哈努克精心组织的这个欢迎仪式,已经为这次访问揭开了振奋人心的帷幕。

  当天下午,西哈努克的母亲哥莎玛王后在王宫里会见了代表团,接着,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便带领代表团全体成员来到在王宫银殿里布置的苏拉玛里特先王的灵堂,献上了花篮,举行了吊唁仪式。

  为欢迎中国贵宾的到来,第二天上午,在王宫外东侧的王家广场举行了王家社会主义青年团群众大会。

  按预定安排,由西哈努克和周总理讲话。可头天晚上,周总理却说,群众大会上他不讲话了,请陈毅副总理讲话。随行工作人员立即给陈副总理准备了一篇讲话稿,陈毅接过来看了一阵,便放进了衣服口袋。

  第二天上午,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王家广场高搭彩棚,有组织的群众陆续达到,还有不少人扶老携幼,自发地来到会场,里里外外一派热烈的气氛。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