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和亲

文景时代推行的政治方针,使国家安定,经济富实,但是匈奴贵族因为未曾遭到有力的反击,对汉地的侵扰愈益频繁。

在汉高祖时代招纳韩王信之后,匈奴依然有介入中原政治动乱的动向。吴楚七国之乱发生时,据说赵王刘遂甚至曾经私下与匈奴贵族联络,希望匈奴出兵策应叛军。后来匈奴听说吴楚兵已败,才中止了入边的计划。

汉高帝八年(前199),匈奴数侵北边,刘邦问计于刘敬,刘敬献和亲之策。汉惠帝三年(前192),汉复与匈奴和亲,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冒顿单于。不过,即使在实行和亲政策的时代,汉家公主北上与匈奴骑兵南下,一如文化的针与线来往交织,弥合着南北的民族距离,而和平往来和战争往来长期以来一直交替发生,演出着一种婚庆之乐与厮杀之声的奇异的合奏。

汉文帝时代,对匈奴的政策以守备为主,取比较消极的态度,和亲也是基本外交形式之一。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和亲与战争依然成为相互交错使用的手段。

司马迁说:“至孝文帝初立,复修和亲之事。其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侵盗上郡葆塞蛮夷,杀略人民。于是孝文帝诏丞相灌婴发车骑八万五千,诣高奴,击右贤王。右贤王走出塞。文帝幸太原。是时济北王反,文帝归,罢丞相击胡之兵。”第二年,即汉文帝六年(前174),匈奴单于致书汉廷:“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前时皇帝言和亲事,称书意,合欢。汉边吏侵侮右贤王,右贤王并不请示,而擅自与汉吏相距,绝二主之约,离兄弟之亲。皇帝让书再至,发使以书报,不来,汉使不至,汉以其故不和,邻国不附。今以小吏之败约故,罚右贤王,使之西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强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已定,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复故约,以安边民,以应始古,使少者得成其长,老者安其处,世世平乐。未得皇帝之志也。”收到匈奴单于来信,汉王朝讨论对于匈奴应当采取进攻方略还是执行和亲政策,公卿大臣们都说:“单于新破月氏,乘胜,不可击。而且即使占领匈奴地方,都是泽卤地方,不宜定居。还是和亲最为有利。”这一意见得到汉文帝的赞许。

汉文帝致匈奴书说:“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单于来信称愿‘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复故约,以安边民,使少者得成其长,老者安其处,世世平乐’,朕甚嘉之,此古圣主之意也。汉与匈奴约为兄弟,所以遗单于甚厚。倍约离兄弟之亲者,常在匈奴。然右贤王事已在赦前,单于勿深诛。单于若称书意,明告诸吏,使无负约,有信,敬如单于书。使者言单于自将伐国有功,甚苦兵事。服绣袷绮衣、绣袷长襦、锦袷袍各一,比余一,黄金饰具带一,黄金胥纰一,绣十匹,锦三十匹,赤绨、绿缯各四十匹,使中大夫意、谒者令肩遗单于。”汉文帝致书所谓“右贤王事已在赦前,单于勿深诛”以及“单于自将伐国有功,甚苦兵事”,于是赠送单于衣物服饰织品的作法,体现出中原政权由来已久并且影响深远的骄慢自大的民族虚荣心。

匈奴老上稽粥单于初立,汉文帝又遣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单于率领十四万骑入侵至于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萧关(今宁夏固原南),杀北地都尉卬,虏掠人民畜产甚多,又至彭阳(今甘肃镇原东南)。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前锋骑兵直至雍甘泉(今陕西淳化)。匈奴单于留处塞内一个多月方才离去,汉军逐匈奴军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伤。匈奴日益骄横,每年都入侵边,杀掠人民畜产甚多,云中(郡治在今土默特左旗)、辽东受害最为严重,至代郡万余人。汉王朝深以为忧患,派遣使者致匈奴书。匈奴单于也派当户报谢,再次说到和亲事。

汉文帝后二年(前162),又派使者致匈奴单于书,对匈奴单于赠送两匹骏马表示感谢。又说道:“先帝制度: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无离,臣主相安,俱无暴逆。现在听说有邪恶小民贪图外降进取之利,背义绝约,忘万民之命,离两主之欢,然而事情已经过去。来信说:‘二国已和亲,两主欢悦,寝兵休卒养马,世世昌乐,翕然更始。’朕深为赞赏。圣人者日新,改作更始,使老者得息,幼者得长,各保其首领而终其天年。朕与单于俱由此道,顺天恤民,世世相传,施之无穷,天下莫不咸便。汉与匈奴邻国之敌,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故诏吏遗单于秫糵金帛丝絮佗物岁有数。今天下大安,万民熙熙,朕与单于为之父母。朕追念前事,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兄弟之欢。朕闻天不颇覆,地不偏载。朕与单于皆捐往细故,俱蹈大道,堕坏前恶,以图长久,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汉文帝又说:“朕闻古之帝王,约分明而无食言。单于留志,天下大安,和亲之后,汉过不先。单于其察之。”表示愿意长久维持和亲的关系,希望和平友好之约从此不再被破坏。

匈奴单于既约和亲,汉文帝于是制诏御史,向国内正式宣告:“匈奴大单于遗朕书,言和亲已定,亡人不足以益众广地,匈奴无入塞,汉无出塞,犯今约者杀之,可以久亲,后无咎,俱便。朕已许之。其布告天下,使明知之。”确定与匈奴“和亲”,力求“久亲”,成为一种基本国策。

四年之后,老上稽粥单于死,子军臣立为单于。新单于既立,汉文帝又与匈奴和亲。

军臣单于继位四年之后,匈奴再次断绝和亲关系,大规模入侵上郡、云中,各出动三万骑,所杀略甚众而去。于是汉使三将军军屯驻北地,代国地方军屯驻句注,赵国地方军屯驻飞狐口,缘边各郡亦各坚守以备胡寇。又置三将军,军长安西细柳、渭北棘门、霸上以备胡。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之后,汉兵至边,匈奴亦去远塞,汉军也撤回。

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继立。在汉景帝时代,匈奴仍然是北边严重的威胁。而赵王刘遂曾经出于积极参与反对中央政府的叛乱的目的,秘密遣使往匈奴。吴楚发起反叛,匈奴有与赵合谋入边的意图。汉军粉碎了叛乱,围攻破赵,匈奴的进犯计划不得不废止。

吴楚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汉景帝重新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予匈奴一定的物质援助,遣公主北嫁,如旧时之约。据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的记载,终孝景时,匈奴时常小规模入边盗扰,没有造成严重的侵害。

不过,汉景帝时代汉与匈奴的关系,史籍还有较为详细具体的记述:

汉景帝元年(前156),夏四月,匈奴入代。汉遣御史大夫翟青(即陶青)至代下与匈奴和亲。

汉景帝二年(前155),秋,汉与匈奴和亲。

汉景帝三年(前154),春正月,吴楚七国之乱爆发。赵王刘遂联匈奴兵。匈奴闻吴楚败,不肯入边。

汉景帝五年(前152),夏,汉遣公主嫁单于,通关市,给遗匈奴,如故约。

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春二月,匈奴入侵燕,汉遂不和亲。以匈奴侵边,汉遣中尉魏不害将车骑、材官士出屯代郡之高柳(今山西阳高西南)。汉以郅都为雁门太守。匈奴畏郅都,直至郅都死,不敢近雁门。

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春,匈奴贵族七人率众附汉,汉皆封之为列侯。

汉景帝中元四年(前146),春三月,御史大夫卫绾奏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

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夏四月,汉故燕王卢绾子卢它之,议匈奴东胡王附汉,汉封之为亚谷侯。

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夏六月,匈奴入上郡,取苑马,吏卒战死者二千人。

汉景帝后元二年(前142),春正月,郅将军击匈奴。三月,匈奴入雁门,太守冯敬战死。汉发车骑、材官屯雁门。

从这里记录的史实看,在汉景帝时代,汉王朝与匈奴之间,战争的频度和规模都是有限的,而关于和亲的记载则十分引人注目。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